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为什么在孙权眼中,张昭一直是东吴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为什么在孙权眼中,张昭一直是东吴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691 更新时间:2024/1/15 22:38:1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昭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三国时期,是一个名士辈出的时代。孙吴政权自古便有着”江东子弟多才俊”的美誉,其著名谋臣更是数不胜数。周瑜、张昭、鲁肃陆逊陆抗等人,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谋士。尤其是张昭,他在孙策时期便已是江东首屈一指的人物。孙策去世后,他更是忠心耿耿地辅佐孙权稳定局势,为东吴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张昭为东吴政权立下了大功,但很多人还是对他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就是张昭在赤壁大战前夕,大敌当前之际,曾经主张投降。从古至今,人们都是赞颂那些敢于抗争的人,而抨击那些投降求和的人。在“主和派”和“主战派”之间,人们也更加青睐于主战派。因此,后世的三国爱好者大都轻视张昭,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说张昭沽名钓誉,甚至,还戏称他为“带投大哥。”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张昭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于汉末避乱江东。孙策在江东创业时,辟张昭为长史,以管仲视之。孙策临终时,将孙权托付于张昭、周瑜,遗言“内事托子布,外事全赖公瑾”。

张昭性格严肃,对孙权多有直谏。赤壁之战之际,张昭主降,孙权深感失望。但此后仍对孙权各项决策发挥重要作用。

其实,张昭并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更不是一个热衷于虚名的人。张昭是徐州人,年少的时候,他学习刻苦,勤学不辍,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琅琊人赵昱和东海人王朗一是成名已久的名士,他们两个与张昭交谈之后,都对张昭赞不绝口,说张昭日后的成就不可限量。成年之后,张昭被举荐为孝廉,获得了步入仕途的资格。

但是,他认为自己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于是推辞掉孝廉这一称号,然后静下心来继续钻研学问。慢慢地,张昭的名气越来越大,连徐州刺史陶谦都听说了自己治下有个名字叫做张昭的才子。为了表示对张昭的欣赏,陶谦亲自举荐张昭,想重用他。但是,一心求学的张昭视功名利禄为浮云,直接回绝了陶谦。陶谦大怒之下,派人囚禁了张昭,想要逼张昭为自己做事。

最终,还是赵昱赶忙从中斡旋,这才救出了张昭。

后来,群雄之间纷争不断,战火很快烧到了徐州一带。为了避难,张昭和家人一起渡过长江,来到了南京一带。割据江东的孙策听说张昭到来的消息后很是高兴,没过多久便授予张昭长史和抚军中郎将的官职。与此同时,张昭也被孙策的雄才大略所折服,开始竭尽全力地为孙策做事。有了张昭的帮助,孙策少了很多后顾之忧,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军事上。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遭人暗算,受了重伤,将要不久于人世。弥留之际,孙策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并诚恳地嘱咐道:“如果孙权能力不足,你就取代他,成为江东之主。如果我们无法在对外作战中获取胜利,你不要有太大的顾虑,直接领着大家归顺曹操就行了。”孙权即位后,张昭像辅佐孙策那样辅佐他,使得东吴的政局没有因孙策的辞世而分崩离析。

当时,孙权还不到十九岁,说话和行事都略显稚嫩。朝廷的一些大臣趁机拉帮结派,想要制造混乱,以此来搞分裂。这些人多次拉拢张昭,但都被张昭严词拒绝了。可以说,如果没有张昭,东吴根本撑不到赤壁大战的那一天。

至于说赤壁之战前的投降一事,这完全是出自张昭的一片公心。

其一,曹操当时给孙权写信,用的是天子的名义。孙权如果抗拒不降,那就是违抗朝廷的命令,在打仗之前就输了理;

其二,曹操打败袁绍之后,已经成功地统一了北方,士气正旺。此时同曹操交战,恐怕很难获得胜利;

其三,曹操麾下二十多万将士,而孙权和刘备加起来也只有五万左右。从兵力来看,曹操是有压倒性优势。

张昭身为文臣,不仅要考虑江东基业,还要考虑江东的众多百姓。敌我实力如此悬殊,如果冒然开战,获胜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张昭老成持重,肯定不会拿众将士和百姓的生命去冒险。那些指责张昭的人,平心而论,如果将你们放到当时张昭的位置上身临其境,面对四倍于自己的敌人,你们能坚定地持主战吗?恐怕,坚持主战的人寥寥无几。

赤壁之战获胜后,孙权虽然对张昭有些意见,但还是非常认可张昭的能力。张昭辞官回家后不久,蜀国的使臣来到吴国耀武扬威,吴国的大臣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驳倒他。孙权见状,不禁叹息道:“如果张昭在这里的话,这个人怎么能如此威风!”

嘉禾五年(236年)三月,八十一岁的张昭离开了人世。孙权听说后很是悲伤,赶忙前去吊唁,还特意吩咐手下,必须用太牢礼来祭奠张昭。在孙权的心中,张昭是东吴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标签: 张昭东吴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永琪的福晋是尔泰孙女,他们后代结局怎么样?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爱新觉罗·永琪,清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爱新觉罗·永琪,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爱新觉罗·永琪是乾隆皇帝的第五子,这位皇子能力出众,并且深得乾隆宠爱。《清史稿》中有记载:“永琪少习骑射,娴国语,上锺爱之。”但是由于永琪去世较早,所以算不上历史上有名的大人物,知道他的人也不多。直到上个世纪9

  •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成为一大污点 历史上真的有这件事情存在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庆功楼

    很多人都不了解火烧庆功楼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冷酷无情是有世人皆知的,相传,他为了屠杀功臣,上演了骇人听闻的火烧庆功楼之举,成为其人生的一大污点。据说朱元璋荡平群雄,建立大明,一统天下后,这一年的春天,他率文武百官来到南京城外的长江边春游。朱元璋见浩荡长

  • 秦武王死后,他把王位传给了谁?是秦昭襄王,还是宣太后娇诏?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武王,战国

    秦武王死后,他把王位传给了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307年,年仅23岁的秦武王嬴荡,在周王宫与大力士孟说比赛举代表秦地的龙文赤鼎,不慎砸断双腿,失血过多而亡。秦武王举鼎的孟浪行为,在许多人眼中是不自量力的愚蠢行为,而秦武王本人也因此被嘲笑

  • 严世蕃被人称为“鬼才” 严世蕃到底有多厉害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严世藩,明朝

    还不知道:鬼才严世蕃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五月的一天,罪恶累累、贪婪无比的严世蕃将被在西市斩首。人们兴奋地前往观看,只见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人被绑赴刑场,随着一声令下,严世蕃成了刀下之鬼。消息传到江西分宜,老百姓欢欣鼓舞,只有嘉

  • 创造出永明之治的萧赜,南北朝不可多得的明君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萧赜,南北朝

    永明七年(489年),齐武帝萧赜的第四子萧子响因被告发所用服饰超出规格而直接处死了告发者,萧赜大怒,命萧子响认罪,结果萧子响率百余人击退前来劝说的朝臣,意图造反。萧赜出兵讨伐,并于次年赐死萧子响,还除去了他的属籍和爵位。后来萧赜思及此事总是又痛又悔,一次游园时望见猿猴对子鸣啸,不由涕泪横流,追封萧子

  • 乾隆不仅喜欢作诗,而且还很喜欢绘画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清朝

    乾隆非常喜欢画画,尤其雅好山水,清代书画著录《石渠宝笈》中就保留了不少他的画作。近代李放的《八旗画录》中说:“(乾隆)用笔中锋法兼草隶,古秀浑逸,天机洋洋。老劲过于沈周,清隽驾于宋元,赵孟頫、王冕、陈淳无足道也。”这番吹捧显然过于夸张,但乾隆在诸多吹捧中产生幻觉,认为自己真是画坛天才。接下来中国历史

  • 孙策为东吴做了什么贡献?探索孙策传奇的一生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策,东吴

    孙策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起东吴,大家可能印象最深的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帝孙权,但是其兄孙策文治武功比起孙仲谋可是犹有过之。江东自古多才俊,人称“小霸王”的孙策,其勇武可想而知,其父孙坚死后,正是他打下江东六郡81县,奠定了东吴基业。如果不是英年早逝

  • 北燕末代皇帝冯弘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好运气始终会用完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冯弘,晋朝

    每当一提起北燕末代皇帝冯弘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公元407年,冯跋发动政变杀了后燕皇帝慕容熙,之后拥立惠愍帝慕容宝的养子高句丽人高云为帝,定都龙城,史称北燕。可是高云只做了两年皇帝,409年就被宠臣离班、桃仁杀害。此时冯跋再次挺身而出,平定了动乱,其后被众将领

  • 魏忠贤当初只是一个小小的太监 魏忠贤是如何逆袭的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忠贤,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魏忠贤,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历史烟云,扑朔迷离,忠奸善恶,是非难辨。今天我们聊一下明朝末年的九千岁魏忠贤。很多人都说,明朝是出了名的太监当权有什么好说的?确实,有明一朝,太监弄权的事屡有发生,在明武宗朱厚照的时

  • 魏忠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魏忠贤真的是一个大奸臣吗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魏忠贤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魏忠贤,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魏忠贤是个怎么样的人物呢?政治不是我们这些老百姓懂得,也没有资格经历。老百姓只知道居家过日子,老百姓对一个政权的评价也是从过日子着手,一个政权下百姓安康,小日子过舒坦了,国家的政权领导和官员们就在百姓心中有好的口碑。反之就会出现动荡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