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年少扬名的白居易,仕途之路为何那么坎坷?

年少扬名的白居易,仕途之路为何那么坎坷?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78 更新时间:2023/12/30 7:32:17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他与李白杜甫并称的唐代三大诗人,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是现实主义诗人,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别名“诗魔”和“诗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白居易自幼聪慧,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学写诗,在他16岁那年,因他的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就让他到京城去见见世面,结交些名士。

那时,正是朱泚(cǐ)发动“泾原兵变”攻陷长安不久,长安作为大唐都城,自从“安史之乱”后,连年战乱,到处闹粮荒,长安米价飞涨,京城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

白居易到京城后,打听到京城有一位名士叫顾况,他就带着自己的文稿向顾况拜访求教。

顾况是有点才气,但是脾气高傲,他看到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少年前来拜访自己,心里不禁有些轻视。

顾况看到这位少年递来的名帖上写着“白居易”三字时,就皱着眉头打趣地说:“长安米贵,居之不易!"

但是,当顾况翻开白居易的文稿后,看到里面的一首小诗《草》(即《赋得古原草送别》)时,不由肃然,他信口读出声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顾况读罢,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热情地对白居易说:“刚才,我对你戏言‘长安米贵,居之不易’,认为你在长安不容易长住。但是你能写出这样的好诗,我得改一下说法了,应该是‘长安虽然米贵,但你居之甚易!’”

白居易得到名士顾况这样的称赞以后,名声随即在京城里一传十、十传百,少年的白居易开始在长安城里声名大震。

几年后,白居易考取进士,唐宪宗听闻白居易的名气,就让他做了翰林学士,不久又让他担任了任左拾遗。

白居易虽然进入了仕途,但他可不是那种争名夺利、向上级阿谀奉承的官僚,他在一面不断创作大量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的同时,还一面在唐宪宗面前直言相谏,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特别是反对让宦官掌握兵权。

然而,白居易谏阻唐宪宗封宦官做统帅,令唐宪宗感到不快,他向宰相李绛抱怨说:“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李绛却劝阻唐宪宗说,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如果办他的罪,只怕以后没人敢说真话了,李绛也乘机劝谏唐宪宗广开言路。

但是,没多久,唐宪宗还是把白居易的左拾遗职务撤掉,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

白居易写了很多诗歌,其中有不少是反映现实的,比如《秦中吟》和《新乐府》诗集中,有的是揭露了宦官仗势欺压百姓的罪恶,有的是讽刺官僚们奢华的生活,有的是反映了百姓生活的痛苦遭遇。白居易因为这些诗文,也触犯了不少掌权的大官僚和宦官,这些人对白居易充满了嫉恨。

元和九年(814年),白居易在太子的东宫里做了左赞善大夫。次年,宰相武元衡因主张强势对抗割据的藩镇势力,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

由于武元衡被刺案件有复杂的政治背景,朝廷里的官僚谁也不敢声张,只有白居易站了出来,首先向唐宪宗递上了奏章,强烈要求缉拿凶手。

然而,令白居易没想到的是,那些宦官和官僚们却抓住这个机会,说白居易不是谏官,不该对朝廷大事乱做主张,批判白居易越职言事。

紧跟着,又有一批仇视白居易的官员造谣说:白居易的母亲是因看花掉到井里淹死的,而白居易居然还写《赏花》、《新井篇》的诗,这不是大不孝吗?

经过这样罗织的罪名后,白居易终于被贬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去当司马去了。

白居易无辜被贬谪到江州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白居易是以“达则兼济天下”为志,希望自己能对国家对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而至此之后,白居易的行事渐渐转向“穷则独善其身”,虽然仍有关怀百姓的心,但在行动上却已无过去的动力了。

所幸,白居易被贬谪到江州后,某一夜在江边送友人,听到江上传来哀怨的琵琶声,一番交谈后,再结合自己的遭遇,为我们创作出了著名的叙事长诗——《琵琶行》。

后来,唐宪宗暴毙,唐穆宗继位,穆宗十分欣赏白居易的文采,又诏令白居易回京城任职。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之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白居易极力请求外放,他又出任过杭州、苏州刺史,在任上也做出一些对当地百姓有利的事。

白居易在仕途上的不顺,他便把全部精力倾注到了诗歌创作中,他的一生共写了二千八百多首诗,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钱塘湖春行》等,这些诗歌成为我国文学宝库里十分珍贵的遗产。

标签: 白居易唐朝

更多文章

  • 魏冉对秦朝都有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冉,战国

    魏冉,亦称穰侯,为中国战国时代的政治家。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的励精图治,秦国东出之势已不可阻挡,也引发了山东六国的忌惮。魏冉,号曰穰侯,秦昭襄王之舅,不仅有拥立惠王、为他稳固地位之功,同时深受姐姐宣太后的信任,前后四度任秦相。从惠王时起,魏冉就任职用事,还

  • 代善比皇太极的威望还高 最后为什么是皇太极继承努尔哈赤的位置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努尔哈赤,清朝

    对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努尔哈赤死后,威望最高的人是代善,最后继承汗位的人为什么是皇太极?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奠基者,一生之中功勋卓著,一统了女真各部落,建立了后金。他在政治文化上有非常大的成就。他所遵循的六项原则,使得他在用人方面得到了保障

  • 曹魏派出二十万大军伐蜀,为何灰溜溜地撤兵?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曹魏

    230年,魏明帝调集大军伐蜀,兵力在二十万左右,最后竟灰溜溜地撤兵而回。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事情还得从228年说起,从这一年开始,诸葛亮在两年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三次北伐,激怒了曹魏的统治者。230年,大司马曹真向魏明帝上书,“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

  • 陈演是什么人?他最终能够当上内阁首辅靠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演,明朝

    陈演字发圣,四川省成都府井研县(今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人,明朝官员。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崇祯在位虽然只有十七年,但阁臣却是换了又换,再加上当时官场风气败坏,便给了很多人上位的机会,陈演便是其中一个。陈演能够当上内阁首辅,完全凭借的是察言观色和溜须拍马,自身能力实在有限,而他最终所犯下的错误,可以说

  • 什么是一夫一妻制?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做到了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元钦,南北朝

    古代的皇帝拥有三宫六院,妻妾成群。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一夫一妻制,是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这种形式又被称为“单偶婚”、“个体婚”,是现如今这个文明世界的标志之一。我国古代则实行的是与之相对的一夫多妻制,坐拥后宫佳丽三千的皇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但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

  • 刘弗陵的能力如何?他为以后汉室的繁荣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弗陵,西汉

    刘弗陵,即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他在年幼时就继位登基,虽然武帝为了他亲政铺平了道路,但是刘彻晚年的时候留下的烂摊子实在是太大了,虽然晚年刘彻醒悟悔过,但是还没等他做些什么就去世了。年幼的刘弗陵继位之后能把烂摊子都收拾好也是很不容易了,只是可惜刘弗陵也是英年早逝没做出太大的成绩。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

  • 宋顺帝刘准:刘宋末代皇帝,他的一生有多短暂?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准,南朝宋

    刘准,即宋顺帝,字仲谋,小字智观,宋文帝刘义隆之孙,宋明帝刘彧养子,桂阳王刘秀范之子,生母是昭华陈法蓉,南朝时期刘宋第九位皇帝,也是刘宋末代皇帝,在位共2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准相貌出众,性情乖巧。最早封为安成王。泰始五年(467年)七月癸丑生,建元元年(4

  • 魏元忠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元忠,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元忠(?-

  • 嬴政登基称帝之后并没有立皇后,真相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嬴政,秦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王嬴政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始皇帝,被称为千古一帝载入史册,两千年来,他的成就无不被后人所敬仰。无论是长城还是灵渠,还是秦皇陵,都充分表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的卓越智慧和艺术才能。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是个暴君,但从功德上来说,他又

  • 刘放是什么出身?他为会支持曹丕篡汉的真相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放,汉朝

    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这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刘放出身汉朝宗室,为汉武帝孙广阳王刘建的后裔,因此家世较好,得以担任涿郡纲纪,还被推举为孝廉。汉末天下大乱,王松割据涿郡,刘放因此前往投靠,助他保境安民。二,投靠曹操建安十年,与松俱至。太祖大悦,谓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