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益为什么会成为边塞诗人?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他?

李益为什么会成为边塞诗人?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他?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935 更新时间:2024/1/3 10:26:47

说到李益,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李益是中唐时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为世人所熟知,一是因为边塞诗作,二是因为与霍王之女小玉的感情纠葛。今天我们不讲李益的情感生活,而是谈一谈他何以成为著名的边塞诗人的。

一、飞将之后,将门世家

古往今来,一个人的家世对其个性、教育、婚姻和事业等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可抹杀的影响。这在李益身上也不例外。

李益是陇西狄道人。李姓是中国的大姓,北魏以降,陇西李氏就是煊赫的大姓;唐代时,陇西李氏乃“五大姓”之一。根据《新唐书》和《李益墓志铭》的记载,李益家族从他的十二世祖李暠到他自己,世代做官,是名副其实的簪缨之家,家室煊赫得很。

他的祖上多人担任过将军,如十二世祖李暠曾任大将军,十一世祖李翻官居车骑将军,十世祖李宝官居镇西大将军,战功显赫,九世祖李承为龙骧将军,八世祖李韶是安东将军。

最令李益自豪的是,他乃西汉飞将军李广之后。李广是西汉名将, “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载,不敢入右北平”(《史记·李将军列传》),纵横草原的匈奴人听到他的名字,都要闻风丧胆。李广常被后世诗人所提及,而这样的名将竟是自己的祖上,李益如何能不骄傲呢?

身为将门之后,李益对戎马生涯并不陌生,甚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熟悉。这对李益的人生轨迹的影响是深刻的,他后来出入边塞,从事边塞诗的创作,与其家庭出身不无关系。

二、少年时期,罹遭战祸

李益出生于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生活的年代正值大唐从盛转衰的变革时期。

他的家乡陇西之地自来就是战略要地。10岁时,安史之乱荼毒中原。根据《旧唐书·代宗本纪》的记载,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 “吐蕃大寇河、陇,陷我秦、成、渭三州,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等州,盗有陇右之地”。老家被吐蕃占领,自己成了“难民”。他的母亲觉得老家反正是待不下去了,索性就带着他举家迁往洛阳。

李益不幸在青少年时期就亲历了战争给家人和百姓带来的苦难。颠沛流离的生活激发了他“束发即言兵”的热情,为他以后从军报国与进行边塞诗篇的创作埋下了种子。

三、仕途失意,入幕从戎

在唐高宗李治时期,洛阳就已是大唐帝国的第二个国都。巧的是,就在李益来到洛阳之后,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唐王朝宣布开设两都贡举。这好像是上天特意为李益打开的幸运之门。结果还没高兴几天,一瓢冷水就浇到他的头上。他落榜了!

于是开始了“复读”生涯。好在到了大历四年(769年),李益考中了进士,年仅24岁。唐朝,考中进士是极其不易的,一旦考中就意味着获得了做官的资格。但是,考中了进士,还不能直接走马上任,还得进行公务员考试。这很类似于有了本硕博学历,想当公务员还要参加考试一样。

那么做官的途径有哪几种呢?一是吏部铨选,二是制举,三是吏部科目选,四是入幕使府。前三种需要参加考试,后一种不需要考试。

李益参加了第二、三种,但是得到的官职比芝麻还小。他当不了大官其实跟他的家世有关,尽管他祖上官职都是“硬核”,但是他父亲英年早逝去,而且从他父亲开始,家道就落了。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祖上的荣光帮不上他。李益觉得微末小官配不上他的气质和才华,于是辞官而去。

那么他为啥不走第一种途径呢?因为第一种铨选期是三年!一般读书人哪里等得了这么长的时间,再说,住在京城一应事项不得花钱啊,穷书生可没有做京漂的底气。

但在古人看来,读书人嘛,“学而优则仕”,就得做官。李益必须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方向:安史之乱后,留下了大量拥兵自重的藩镇,不妨仿效祖上崇尚军功,寄身边塞,入幕藩镇,“功名只向马上取”。

四、寄身边塞,风霜戎马

李益是中晚唐诗人中创作边塞诗最多者,长年累月的边塞生活为他进行边塞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与体验。

33岁,李益入朔方节度使崔宁幕中。后入幽州节度使朱滔幕,后来因为朱滔叛唐,李益离开了他。39岁,李益寄身鄜坊节度使论惟明幕中,为期1年。41岁,李益入邠宁节度使张献甫幕,长达8年。50岁,李益入幽州节度使刘济幕。

“荏苒从役,其中虽流落南北,亦多在军戎”, 李益成为唐代从军出塞时间最长的诗人。我们知道,王维岑参高适王昌龄等人也创作过很多优秀的边塞诗,但他们或者是因公务暂时出使塞上,如王维,或者只有短暂的边塞生活体验,如王昌龄等,甚至还有诗人,连边塞都没有去过,就创作边塞诗。正是因为对艰苦的边塞生活有切身体察,李益才能创作出丰富的边塞诗篇。比如这首《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没有亲身经历过边塞军旅受降的人,是很难写出这种感觉的。

年近花甲之年,李益时来运转,被皇帝看中调往京城,一直做到礼部尚书。当他脱离了边塞生活,也就失去了创作边塞诗歌的生活来源。在李益之后,唐代边塞诗就走向衰途了。

总结

李益身处大唐帝国盛衰的节点上,边塞、战争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抹去的重要元素。加上祖上高门将风和个人仕途的失意,走向边塞就成为自然的选择。在边地几十年的生活,使得他对边塞战情、风物、人情既有纵向的积累,也有横向的感知。而这正是其他诗人所无法比肩的。

标签: 李益唐朝

更多文章

  • 刘备称王称帝时大封百官 刘备为何没有提升赵云的官职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赵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分封,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缔造者,是当时东汉天子汉献帝的皇叔,因此众人称其为刘皇叔。刘备虽然顶着皇叔的名字,无奈到了他这一辈,已经流落民间,只靠卖草席为生,本身并没有什么实力。所以这些经历让刘备非常注重招贤纳士,将许多人才收入了

  • 他是和珅背后真正的靠山 不是乾隆而是此人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和珅

    对和珅靠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珅是清朝时期著名的贪官污吏,因为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他可谓是为所欲为,丝毫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乾隆还将十公主嫁给和珅的长子,这使得和珅从寻常的臣子摇身一变成为皇亲国戚。他担任过的职务颇多,多达十余个朝廷中比较重要的职位。虽说

  • 齐后主高纬到底有多荒唐?从平阳之战可以看出来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纬,南北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齐后主高纬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攻城战中,士兵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挖倒了一块城墙,正要蜂拥而入、大开杀戒。此时,后面的大帐中传来皇帝的命令:“等着,你们先别进!让我的爱妃来看看这个壮观场面!”而古往今来的女子,出门前都要收拾打扮一番的。当妃子慢吞吞的描眉画眼、抹粉

  • 历史上的方孝孺是什么下场?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忠臣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方孝孺,明朝

    说到方孝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方孝孺自小聪慧,熟读经书,他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宋濂。他爹方克勤也是朝廷命官,因为“空印”事件,一个奉公守法的方克勤被牵连其中,丢掉了性命。十九岁的方孝孺就这样没了爹,但儒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挂念深深扎根在他心中,方孝孺没想过要报仇,而是入仕为大明作贡献。方克勤死

  • 赵高和李斯为什么帮助胡亥 李斯和扶苏的关系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高,李斯

    李斯作为大秦帝国的宰相,赵高在谋杀扶苏的时候,李斯为什么会和他狼狈为奸,李斯和扶苏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秦始皇没有死之前,国政大事都是李斯把持的,赵高想篡改诏书,得过李斯这一关。赵高深知扶苏继位,自己就一定没有好下场,所以赵高一定要想办法弄死扶苏。要知道赵高和胡亥的关系交好,胡亥要想顺利登基,就必须除

  • 庞德的儿子杀了关羽满门,最后什么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庞德,三国

    比起庞德,虽然庞会没有父亲的名气那么大,但是他所做的事情,确实让大家震惊。庞会,男,生卒年不详,三国时魏国将领,庞德之子。史籍对庞会的记载是很少的,只言片语间留给大家的是一个个谜团。“庞会勇烈,有先父之风。”我们在零碎的语言中,发现庞会遗传了父亲作战的优良基因,却不如他的父亲那么出彩,因为其父当年追

  • 司马错:秦惠王时期著名将领,最后怎么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错,战国

    司马错,秦惠王时期将领,司马迁的八世祖。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白起部将。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

  • 胜券在握又拥有大量兵权的托雷为何没有继承皇位?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托雷,蒙古

    托雷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成吉思汗有四子:只斤·术赤,只斤·合台,只斤·阔台,只斤·托雷,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草原的勇士,都可以霸主一方,毕竟人上人只能有一个,我们的四皇子托雷可谓是机会了了,这是中原的传统嫡长子继承皇位,而蒙古是嫡幼子托雷继承汗位。成吉思汗最倚重

  • 张邈东汉末年诸侯,为何会选择背叛曹操?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邈,汉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邈东汉末年诸侯,为何会选择背叛曹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东汉末年,外戚势力与宦官横行朝堂,导致东汉日益衰败。汉灵帝即位后,重用宦官,终于在中平元年爆发了黄巾之乱。在讨伐黄巾军过程中,地方豪强崛起,趁机割据一方,于是形成汉末诸侯割据之势。东汉名存实亡,直至三

  • 王喜姐对朱常洛有哪些帮助?她当了几年的皇后?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喜姐,明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喜姐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有很多皇后,有些皇后命薄,仅仅当了几个时辰或者几天就一命呜呼了,而有些皇后则福气更胜,当了皇后还当了太后、太皇太后,而单论在皇后这个岗位上的工龄,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就是万历皇帝的原配皇后王喜姐。据姚南双雁黄氏宗谱所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