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朱棣不过是打下南京城,为什么就成了大明皇帝?

朱棣不过是打下南京城,为什么就成了大明皇帝?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502 更新时间:2024/2/11 16:12:09

朱棣以藩王身份实现逆袭,成为皇帝。在力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直取南京,成功夺位。他为什么那么顺利呢,取得南京就取得了天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朱棣一方在名义上占据理的一面。有人说,朱棣属于谋反怎么占理了。问题是朱棣起兵也不能去造反吧,他起兵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他是说皇帝身边奸臣,需要藩王平定祸乱。并且侄子先动手削藩,他属于不得不反抗。但靖难之役有一个问题就是藩王进京,必须应召才可以。也就是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只是给外人一个借口,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但外人不清楚明朝内部怎么规定的,对于朱棣的行为,多少有一些理解。

其次,文武百官不想卷入皇家内部事务。朱棣叔侄之间的冲突归根结底是老朱家内部的事,对于臣子来讲,很难说忠于哪一方,而且不想卷入皇家事务。一旦站错了队,身价性命都保不住。因此,除了各自的死忠外,其他的人选择了中立。其实这也好理解,李世民李建成争夺储位的时候,许多为大唐王朝打天下的臣子,包括李靖在内,选择中立来避祸。这种中立赢得了获胜一方的李世民的认可,该有的礼遇还保留。因此,一些聪明的臣子选择中立,等分出胜负后,在马上支持胜方,确保身家性命的同时,还保留官职和一定的权力。在朱棣打进南京后,大家选择了默认。

第三,明朝皇族对朱棣的支持。朱允炆最大的问题就是着急削藩,引起朱棣等皇叔起兵反抗。因为朱允炆的削藩惹怒了他的众叔叔,他的叔叔自然就不会占在他这一面。朱棣在起事之前,和自己的几个兄弟有通过信,也做过许诺。因此,在朱棣逆袭的过程中,皇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支持的。本来,朱元璋的儿子除了朱标之外,都是藩王,都面临削藩的问题,他们必然会站在朱棣一边支持朱棣。在皇族优势的情况下,其他也不好说什么,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四,朱元璋的老臣建在的少。如果朱棣攻打南京城发生时,有朱元璋的老臣在,他们会竭尽全力来保护朱允炆,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是朱元璋的老班底,也是最忠于朱元璋的。他们中的有些人确实因为贪赃枉法被杀,有的人,则是朱标死后,朱元璋为皇太孙朱允炆铲除障碍而采取的措施。朱元璋为了皇太孙,不惜杀功臣,也毁了维护朱允炆最后的根基。在朱棣攻打南京的过程,少有真正拥护朱允炆的人。

最后,城破后朱允炆失踪。如果朱允炆外逃或者像梁武帝见候景那样,朱棣推翻了他父亲确立的继承人,在法理上说不通,也容易失去人心,朱棣就属于很明显的篡位,他的皇位也容易坐不稳。但朱允炆离奇失踪,给了朱棣机会,虽然也是叔篡侄子的皇位,但毕竟朱允炆失踪,也没有指定谁即位。朱棣属于稳定局面,出来做皇帝,勉强说的过去。

靖难之役,改变了朱元璋的初衷。但朱允炆削藩在前,让朱棣的反抗多了些同情,也为朱棣篡位加分。历史有两面,朱棣篡位属于事实,永乐盛世也是事实。整体看,朱棣开创了明朝的新时代。

标签: 朱棣明朝

更多文章

  • 齐国国相邹忌,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邹忌,战国

    大家好,说起齐国国相邹忌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邹忌,一个毁誉参半的人,有人说他是贤相,有的人却又觉得他是奸臣、弄臣。而他也确实兼具着这两面贤的那一面,便是他作为臣子,对于齐国的社稷有大功,对于君王,更是敢于劝谏。当然邹忌实行的是讽谏,对的,就是上学时背诵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谏这其实与邹忌的

  •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 武则天为什么要杀自己的长子李弘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弘,武则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武则天和李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武则天的一生,共生育了四个儿子,即,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尽管有“虎毒不食子”的古语,但武则天为了权势,终究还是做出了连老虎都不忍做的事情。在四个儿子之中,武则天竟然先后杀掉了两个,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武

  • 《大风歌》创作于什么时候?杀掉韩信,刘邦后悔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汉朝

    刘邦挥泪创作《大风歌》,是因为他对诛杀韩信之事感到后悔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这首诗歌创作于高帝十二年,当时刘邦讨灭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乱,率领军队回师,途中路过他的家乡沛县。刘邦在沛县停留了半个

  • 垂帘听政的起源从何而来?古代哪位女性才是始作俑者?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垂帘听政,古代

    在封建王朝新君主继位之后,如果皇帝年幼还无力处理国事,一般有两种处置办法,一种是内阁群臣代为议政,是为辅政大臣,而另一种就是由皇后或者皇太后垂帘听政了,那么历史上的垂帘听政是怎么来的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垂帘听政简称“垂帘”,是指封建时代由女后辅佐幼主临朝听

  • 汉末骠骑将军:揭秘皇甫嵩传奇的一生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皇甫嵩,东汉

    在中国古代武职中,骠骑将军一职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它仅次于大将军,而在车骑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之上。本文的主人公,便是汉末的一位骠骑将军。此人是平定黄巾之乱的第一功臣,亦是诛杀董卓全族的有功之臣,最后安然病逝。那么,此人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熟知汉末历史的朋友,想必已经猜

  • 崔颢是谁?为什么能让傲视群雄的李白为之搁笔?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崔颢,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崔颢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到处游山玩水的李白,一日来到黄鹤楼。登楼四望,远处山峦如黛,近处烟波浩渺,只觉天地悠悠,心神开阔,刹那间心中好似有了千言万语,只待蓬勃而发。就在李白准备挥毫尽兴之时,忽然看到墙上早有崔颢题诗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

  • 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什么都被儿子所杀 他们都做错了什么事情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禄山,史思明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安禄山和史思明各自死于自己儿子手中,原因并不复杂,但不得不说这是封建历史上的一段奇葩往事。两位悍将,由起兵到坐镇一方,撼动了大唐的江山,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内战,与其说是被唐廷剿灭,倒不如说是灭于“家贼”,无疑,这是十分讽刺的一段历史。虽然安禄

  • 康熙在早期很是勤勉于政,到了晚年为何却变得“昏庸”起来?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晚年

    清朝有一位少年天子,他八岁登基,十四岁就亲政,在位六十二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就是康熙—爱新觉.玄烨。十六岁时,以过人的智谋和胆识,“智擒鳌拜”,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权。之后以经天纬地之才,开创了“康乾盛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政治方面,康熙亲政后

  • 慈禧年轻时多漂亮?来看看复原照片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慈禧,清朝

    每当提及清朝末期的慈禧太后时,大家一定会想到她独揽大权,生活奢靡,并且只顾自己享乐,完全不为国家长远发展考虑。正是她把持朝政的那段时期,我国才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而作为统治者,虽然有一定处理朝政的能力,但在晚年后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为国人所痛恨。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

  • 曹操坚决要杀华佗,背后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三国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在说明想要真正的了解一件事情,只有真正的经历过或者从头调查才行,否则得到的就不是完整的事实。其实,这就和正如易中天所说“历史人物有文学形象,也有历史形象”是一样的。易中天讲三国故事从来都是用一种从历史中剖析人性的方式讲,引起人们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