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荀彧既然知道和曹操有决裂的一天 荀彧为什么还要帮助曹操

荀彧既然知道和曹操有决裂的一天 荀彧为什么还要帮助曹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522 更新时间:2024/1/1 19:28:21

荀彧明知与曹操会有决裂的一天,为何还帮他平天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三国时三家公司的首席总管家,刘备集团是诸葛亮,孙权集团前期是周瑜张昭,后期是陆逊。曹操手下人才最多,这个位置只有一人,那就是荀彧。其他人如荀攸、贾栩等,其地位和作用,都不如荀彧重要。就是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却在和曹操共同创业的中途,意见相左而分道扬镳,最终死于非命,算是汉魏间最为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件之一。

一、鼎定之策

曹操能够一步步地平定天下,好几次重要选择,都和荀彧的建策相关。在战略大方向的把握上,曹操轻率冒进时,荀彧拉住了他,犹豫迟疑时,荀彧敲定促成他。在眼光远大这个层面上来说,曹操和荀彧算是一对知己。

汉献帝兴平二年,曹操与吕布在衮州交战。五月,得到徐州牧陶谦去世的消息,曹操有先攻徐州,再回军取衮州的打算。问计于众,荀彧建议的中心思想就是建立根据地。刘邦据关中,刘秀守河内,都是建立了进可攻,退可守的牢固地盘,才得以平定天下,称帝中原。现在衮州就是咱们的根据地,必须先经营好衮州,再顾及其他。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专心于衮州,经年交战,击败吕布。牢牢地控制住了衮州这块地盘,成为曹操逐鹿中原的第一桶金。

建安元年,汉献帝从长安逃到洛阳。荀彧、毛介等人高瞻远瞩地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主张。这种顺应人心,迎接皇帝,匡扶朝廷的做法,天下士人必然归心于曹操集团,绝对树立起战略上的大优势。曹操予以实施,这年的秋天把献帝迎接到许县,汉廷经董卓之乱颠沛流离多年,才重新安定下来。从此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为平定天下打下大好基础。

做成这两件事,荀彧有大功劳。这种经营天下的高远目光,才是荀彧被广泛称赞为“王佐之才”的干货。

二、几个战略要点

曹操征战四方,荀彧都是坐镇许都。曹操身边是郭嘉、荀攸这几个人跟着。每到艰难困苦之时,曹操总与荀彧通信,咨询大方向。而不是有什么“锦囊妙计”,一举取胜。——此乃小说家言耳。

建安五年,曹、袁两雄决战官渡。曹操兵少粮寡,苦苦支撑。与袁军相持数月,曹操有扛不住的感觉,写信给荀彧,打算退回许昌。荀彧回信反对:现在双方都艰难万分,谁先打退堂鼓,谁就被动。现在我军以少于敌人的兵力,扼住咽喉要道半年之久,敌军依旧动弹不得,其锐气已尽。目前正是找机会出奇迹之时,机不可失啊!

经荀彧点明,曹操坚持住了。没多久果然袁军许攸投曹,曹操抓住机会,一举攻烧袁军粮草,从而扭转不利战局,终于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到建安十三年,北方基本平定。如何向南进军?荀彧说:现在中原已安定,南方倍感压力。轻军从宛城一线快速出击,就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曹操按计挥师南下,荆州刘琮投降,曹操一举平定荆州。

三、曹操的志向

没有人天生是个反派。曹操年轻的时候,一样是一腔热血,要为大汉朝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二十岁,任洛阳北都尉,造五色棒,申明法纪。大太监蹇硕的叔父犯禁,曹操毫不留情地“棒杀之”,威震洛阳。人人知道有个小曹不畏权贵,执法不阿。因此也得罪了权门,为避祸辞官。后来再经朝廷征召出山,立志为国家“讨贼立功”,愿死后墓志铭为“汉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只是形势比人强,时代潮流滚滚来,许多人的想法和志向是会变化的。到了建安十七年,曹操消灭了北方最后独立势力马超等关中诸将,北方已是铁板一块曹家天下,虽外有孙权、刘备割据一方,但大形势曹氏是一方独大,军界政界都是曹操的人。特别是军队,完全是效忠于曹操的“曹家军”,汉室名存实亡亦!大臣董昭等提议,曹操进爵位为魏国公。

曹操这时的想法已今非昔比了。他表示:我还是汉室的臣子,但要我交出兵权,归到封地,那是不行。这是“慕虚名而处实祸。”肯定被别人祸害了。所以曹某人只有一条道走到黑,回不了头了。春秋时伍子胥掘墓鞭尸报父兄之仇,朋友申包胥劝他够本了嘛!可以了啊!伍子胥的回答是,我像一个日暮途穷的行者,只有往前赶路,不能回头。

此时大势所趋,曹操成为魏国公,在汉家里建一个名义为辅佐汉室的魏国,已是开动程序的机器,只会轰隆隆向前走了。

四、荀彧的选择

因为荀彧在曹军中超重量级的地位,董昭等人私下先问他的意见。荀彧以为:曹操兴义兵是为了匡扶汉室,忠贞不二,诚心为国。君子爱人以德,不应该劝曹操上位为魏国公!

以荀彧在曹军中举足轻重的位置,他说话的分量无疑是重量级的。可以现象曹操得到消息时,心中是多么的失望和愤怒。你荀彧不是要我行齐桓公那样的事吗?九合诸侯,匡扶周室。我曹操也是这么做的嘛!天下三分之二已归曹氏,我依旧以大侍奉小,维护汉家的尊严法纪。咱们二十多年的相交相识,你怎么不理解我呢?

三国志上说曹操因此“心不能平”,一个以知己相期许的人,成为反对自己最大的力量。曹公可是个有大脾气的大本事的人。于是同年征讨孙权,荀彧随军,生病留在半道。曹操派人送给他一个食盒,打开一看是空的,荀彧自杀。第二年,曹操成为魏国公。

后人有讥讽荀彧帮助曹操颠覆了汉家的天下,最后又想挽回即成的事实,前后矛盾,无有始终,为自作自受。

这或有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猜忌。注三国的裴松之就以为:以荀彧的智慧,早就看出像曹操那样的雄才,绝对不是衰弱的汉室的忠贞臣子。当时豺狼当道,国将不国,没有一个超级英雄是难以平定天下的。荀彧一流的才华,存济世救人之心,到那里去发挥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为国为民的目的?汉末的群雄中,没有一个人高过曹操。难道让荀彧去和董卓、袁绍这样的人完成大业?所谓“微斯人,吾谁与归?”

所以荀彧早年投奔曹操是对的,本来他就是看到袁绍的无能和贪心才脱袁入曹的。更何况当时的曹操,一幅忠君为国的面孔,也做着芟平大乱,保护汉家的事情。完全代表着正义和先进。

到建安十七年,北方割据势力袁绍、袁术、吕布、马超等都让曹操消灭了。曹操功高天下,势力已强大逼人,天下神器将移,已成定局。所为形势使然。

这时荀彧阻止曹操进魏公,实际上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依旧是为了士人杀身成仁的志向。每一回朝代更换时期,士大夫都面临着最为痛苦的抉择,是成为新朝代的开国元勋,还是旧朝代的陪葬人选,总是在道德上鞭打着士子的良心。

荀彧的选择,是痛苦又高贵的。曹操抽刀断水的枭雄本性,想来也少了一贯的果断作风了吧?

参考文献:《三国志》

标签: 荀彧曹操

更多文章

  • 文德郭皇后:魏文帝曹丕的皇后,位极椒房但内心温穆恭静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德郭皇后,曹魏

    文德郭皇后(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名不详,字女王,安平郡广宗县(今河北广宗)人,东汉南郡太守郭永之次女,魏文帝曹丕的皇后。郭氏少年秀慧,父亲郭永奇之曰:“此乃我女中王也。”遂以女王为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郭氏早失父母,流离乱世。武帝为魏公时

  • 宰相制度延续了千年之久 朱元璋为何还废除这个制度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宰相

    对朱元璋废宰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为何要废除传承千年的宰相制度?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1年,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君权和相权始终是一对矛盾。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宰相)总领百官、负责行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时的丞相只有两个

  • 朱灵原是袁绍的部下,为何会选择投靠曹操?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灵,三国

    朱灵,字文博,冀州清河国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曹操众多名将中,他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仅次于徐晃。他本来是袁绍的大将,被袁绍派去支援曹操,却因为喜欢曹操,留在曹操处不再返回,这位大将是谁呢?他的名字叫朱灵,朱灵(生卒年不详),字文博,冀州清河国人。朱

  •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 秦始皇为何没有杀功臣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功臣

    还不知道: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何没有选择诛杀功臣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历史上,大凡王朝开创之后,那些刚刚坐上皇帝宝座的开国之君们,为了自己的王朝能够长治久安,千秋万代。往往都会向那些曾经一同出生入死,为建立新王朝付出汗马功劳的开国勋贵们痛下杀手。他们或者

  • 褒姒与周幽王之间有何故事?有什么关于褒姒身世的传说?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褒姒,周朝

    褒姒[bāo sì],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代诗人胡曾写过关于褒姒的诗篇:“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褒姒也是大魔王灭敌国,抢来的小白兔。周幽王,姬宫湦,姬姓,

  • 孙皓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为何会称为暴君?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皓,三国

    孙皓,东吴末代皇帝,三国时期最有名的暴君。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孙皓在位初期施行明政,不久后就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名声很大惊动华夏,甚至连晋武帝司马炎都感到惶怖。好酒好色、大兴土木、横征暴敛这些我们就不说了,今天我们只看看他是如何残害手下亲人和大臣的!杀兄弟、婶婶、叔

  • 历史上马超与曹操之间有何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马超,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马超是三国时期最为悲惨的将领之一,三次反对曹操,结果三次导致家人被害。不仅父亲兄弟被害,就连妻子儿子也两次被害。那马超的家人为何如此悲惨,又是如何被害的呢一,出身名门马超出身武将世家,为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征西将军马腾之子。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 高照容:孝文帝元宏的贵人,她为何突然逝世?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照容,北魏

    说到古代封建社会的外国皇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元惠宗的第三任皇后奇皇后,实际上北魏时期也有一位来自高句丽的外国皇后,她就是高照容。高照容祖上是渤海郡脩县人,在西晋永嘉年间为了避中原战乱,举家逃往高句丽。高照容的祖上在高句丽生活了一百七十多年,她的母亲盖氏与父亲高扬育有四子三女,皆生于高句丽。孝文帝初年

  •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曹参当上宰相后为何无所事事?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参,汉朝

    曹参,西汉开国功臣,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曹参“萧规曹随”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萧何去世,曹参进京当宰相。在他担任宰相的三年时间里,一切都遵循萧何生前曾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不予改变。这一件事,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好的名声。学者们普遍认为

  • 明初的靖难功臣顾成一生做了哪些贡献?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靖难功臣顾成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明初的靖难功臣顾成的故事。顾成是明朝初期的一个名将,出生在江都,也就是现在的江苏扬州,他在很早的时候就跟着朱元璋一起打拼天下了,在其麾下担任了帐前亲兵,执掌伞盖,后来逐渐累功至坚城卫指挥佥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