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广让卫青没有围歼单于,他回朝之后汉武帝是怎么做的?

李广让卫青没有围歼单于,他回朝之后汉武帝是怎么做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304 更新时间:2024/1/7 14:17:44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李广的故事。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是大汉忠臣勇将,百战沙场不得封侯,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于是有人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这解释很牵强,所谓的“天幸”“数奇”,合理的解释就是对战场态势的把握能力: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随机应变才能取得胜利,有勇无谋则可能损兵折将。我们细看李家朋友司马迁写的《史记》,就会发现李广难封除了运气很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们一家都是暴脾气。李广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发脾气:卫青只是向他了解情况好向汉武帝汇报战果,结果李广“引刀自刭”了。

看《卫将军骠骑列传》和《李将军列传》,我们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百战沙场不得封侯,李广难封是因为运气不好,还是因为脾气太大?两军迷路致使卫青未能围歼单于,李广回朝之后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其实按照汉朝的以铜赎罪制度,没钱的司马迁是一定要受宫刑的,而有钱的李广虽然迷路贻误军机,但却绝对性命无忧。

司马迁的怨气,可能是来自五十斤黄铜

司马迁是一位优秀的史家,但他用的好像不是董狐之笔,这一点从他给卫青霍去病李广作传的排列顺序和各篇名称就能看出来:先列李将军,其后匈奴,然后才是卫将军骠骑,这卫将军容易引起歧义,因为当时有“卫将军”这一称号,位在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之后,前后左右四方将军之前,卫青的最后官职是大司马大将军而不是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这封号就不对,统称将军,实际是把卫青李广级别拉平了。

班固写《汉书》的时候,把匈奴传甩到了后面,把李广与苏建合为一传,但也排在了卫青霍去病前面,大家都直呼其名,就不容易搞混了。

司马迁对卫青霍去病是有一些怨气的,而这怨气的来源,可能就是五十斤黄铜:如果司马迁有五十斤黄铜,就不用受宫刑了。

汉朝因为连年征战,财政是比较紧张的,其主要表现就是出现了“通缩”:大量黄金和黄铜赏赐给功臣或作为阵亡将士的抚恤金发了下去,而当时人们又有厚葬习俗(汉文帝提倡薄葬,基本无效),本应流通的金铜(黄金为上币,一般是诸侯上缴皇帝和皇帝赏赐功臣;白银为中币,数量较少;黄铜铸钱为下币,流通最广)都深埋于地下,以至于汉朝铸钱的时候无铜可用,不得不以铁铸钱。

为了解决铜资源紧缺或者是货币紧缺问题,汉朝肇基伊始就实行了以铜赎罪的政策,到西汉末期更是连三公官帽都拿出来换铜钱。

像司马迁那样的诽谤之罪,有三条路可选:其一,处死;其二,宫刑;其三,罚铜五十斤,贬为庶民。

但是当时大家都缺铜,司马迁凑不够那五十斤铜,又因为《史记》未完成而不忍去死,就只好选择了第二条路,所以他在给益州刺史任安(原来是卫青门客)的信(《报任安书》)中,就抱怨自己家里穷而且人缘儿不大好:“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司马迁拿不出买五十斤黄铜以保全受之父母的身体发肤,而卫青霍去病却数以十万计地从汉武帝那里得到赏赐,这巨大的落差,怎能不令司马迁“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报任安书》中语)”

这样看来,议罪银制度还真不是乾隆或和珅发明的,即使是在赏罚比较严明的汉朝,也是有钱就可以不死,如果司马迁有钱,也不会被汉武帝割掉一块肉。

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问题:卫青霍去病得到汉武帝那么多赏赐,怎么就不从手指缝里漏下一点来帮助司马迁一下?如果卫霍花钱替司马迁赎罪,是不是能少被写一些坏话?

这就冤枉卫青霍去病了:司马迁在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受宫刑的时候,卫霍早就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和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先后薨逝了。卫霍的陵墓,一座像阴山一座像祁连山,不管里面埋藏了多少黄金白银黄铜,都不可能拿出来替司马迁交罚款。

李广难封,但不难保命

说完司马迁因为没钱交罚款而只好被割肉,咱们接下来再看看当时出身名门望族的李广。

李广是“良家子”,也就是“非医、巫、商贾、百工也”,李广的职业,就是军人,而且是世代从军:“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

在秦汉两朝,都是重武轻文,武将万里觅封侯,文官除了丞相很少有人封侯,封侯的直接体现,就是有封邑,不管是万户还是千户百户,反正是一人封侯几代富足,所以李广家并不缺钱——穷文富武,斗米十斤肉只有武将吃得起,文人寒窗苦读,就只能断齑划粥。

李广虽然家境富足,但是运气好像差了一点,脾气也太大了一点。这倒也怪不得李广:军人世家的子弟,必然是要有聛睨一切的勇气的,而李广因为十分勇悍,似乎也不把大将军卫青放在眼里。

汉武帝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击匈奴,郎中令李广为前将军,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主爵都尉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曹襄为后将军,五路大军分进合击,准备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都因迷路而没有参加会战,这才导致了汉军兵力不足而让匈奴单于跑掉了:“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虽然没有取得完胜,但也毕竟是一场大胜,卫青照例要写报捷奏章,则就要汇总五路大军的情况,为了安抚一肚子气的李广,卫青还专门送去了慰问品:“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拿着干粮美酒送给李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卫青并没有专门针对李广,因为赵食其也要汇报情况,但是李广丝毫不给卫青面子(也可以说是抗拒军令),这才激化了矛盾:“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李广一气之下横刀自刎,酿成了一场千古悲剧,大汉悍将就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有人说李广太过骄傲,也有人说反正都是一死,李广自刎是保住了尊严。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李广依律当斩,但却一定不会被斩,此前此后的事情都可以证明:卫青肯定不会将他军法从事,汉武帝也会对他网开一面。

李广并不是第一次犯死罪,此前至少两次依律当斩,但是一次罚款了事,另一个汉武帝连问都没问。

当年卫尉李广从雁门出击匈奴,不但全军覆没,连自己也成了匈奴俘虏,逃回后,只是罚了几十斤铜:“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李广当平头百姓的时候被霸陵尉管束过一夜醒酒,结果李广起复委用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霸陵尉,按照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规定,杀人者死,霸陵尉并非平民百姓,无罪被杀应该有人抵命,但是汉武帝包庇了李广,霸陵尉算是白死了。

回过头来咱们再来看李广:即使他对大将军卫青十分不礼貌甚至有抗命之嫌,卫青也不会把他怎么样,因为卫青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绝不擅杀大将立威。

当年苏建全军覆没,有人劝卫青直接将他斩首示众,但是卫青坚决不肯:“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是以见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

卫青知道,当时大汉帝国正是用人之际,汉武帝才舍不得杀苏建呢,自己不临阵斩将,等于救了苏建一命:“建至,天子不诛,赦其罪,赎为庶人。”

汉武帝得了钱,苏建得了命,双赢,皆大欢喜。在处理苏建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卫青的仁厚和谨慎,所以即使是李广揍卫青一顿,卫青也只能把他交给汉武帝处理。

像李广这样只是迷路耽误会战,但所部人马没有受到损失,是根本没必要去死的,跟李广一样犯错误的右将军赵食其,也就是罚款了事:“右将军(赵食其)独下吏(交给执法人员处理),当死,赎为庶人。”

赵食其无论是家世还是名望,都远远不如李广,当然也没有性命之忧。本来可以用钱解决的问题,李广却选择了结束生命,除了自尊之外,李广老而弥辣的姜桂之性,也是重要原因:他当年杀霸陵尉,杀八百降羌,就是因为心胸不够开阔,没有容人之量。

有钱也不能太任性,李家是个反面教材

在李广自刎事件中,卫青实际是两面受气。汉武帝面授机宜,不让李广打头阵,李广坚持要当先锋,结果是李广带着怒火离去,这也是导致他迷路的主要原因:“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五路大军走丢了两路,卫青那一仗打得很艰苦,最后还被误认为是自己逼死了李广,也遭到了李广之子李敢的报复:“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令其父恨而死)。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

李敢之所以敢打伤卫青,是因为他有所依仗:“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敢男(李敢的儿子)禹有宠于太子,然好利,李氏陵迟(逐渐衰败,不是千刀万剐)衰微矣。”

李家的暴脾气是遗传的,李广暴躁,李敢暴躁,李敢的大哥李当户更是暴躁,他连汉武帝的男宠都敢揍,而且揍了也没事儿:“广子三人,曰当户、椒、敢,为郎。天子与韩嫣戏,嫣少不逊,当户击嫣,嫣走。于是天子以为勇。”

每当看到这段记载,笔者都想笑:这位李家大公子的脾气,可是比神探狄仁杰大多了,狄仁杰是剥了武则天男宠张昌宗的集翠裘,李当户则是对刘彻的男宠饱以老拳,李家父子的脾气咋就这么暴呢?

笑过之后却忍不住叹息:所谓悍将,就是很能打也很不听话,李广是忠臣,也是名将,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悍将,所谓李广难封,是不是性格决定命运?

结语:性格决定命运,钱也不是万能的

且不说司马迁受宫刑是不是因为太敢说话了,也不深究司马迁为什么拿不出五十斤赎罪之铜,咱们要看到的,是性格决定命运,即使是在比较喜欢金银铜的汉朝,钱也不是万能的。

李家的掌门人李广因为赌气而放弃了生命,二代佼佼者李敢也因为赌气而痛打大司马大将军,这其实也是少爷脾气发作。

但是李敢忘了:你李敢是将二代,但是你并不是最牛的将二代,那个霍去病比你牛十倍,你打了仁厚的卫青,卫青可以不计较,但同样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可不惯着你。

于是李敢也悲剧了:“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

其实李敢在打伤卫青的时候,就可以被判诛三族了:卫青是大汉柱石,李敢因为私仇而谋害国家栋梁,本身就已百死莫赎。

但是李敢却以另一种方式为自己的罪行(击伤大将军是重罪)付出了代价,这说明李家虽然树大根深,但也并不是不可连根拔起,钱或许可以救命,但却不能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只要嚣张,就会付出代价,即使能逃过一劫,也不可能逃避一生,不管是姓李还是姓许,太嚣张了都不好……

标签: 李广汉朝

更多文章

  • 雍正让大学士尹泰给小妾下跪磕头,这是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正,清朝

    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下了一道非常幽默的圣旨,这道圣旨是奖赏大学士尹泰的圣旨,但一般大臣接圣旨之后都要先跪谢皇恩,不过雍正却特意在圣旨中明确交代让尹泰先向侍妾徐氏跪谢再跪谢圣旨,让一家之主向侍妾下跪,这在注重封建礼法的古代是非常难堪的事情,但雍正圣旨一下,尹泰也只能照办,而尹泰跪谢侍妾反而让他

  • 韦氏从一名丫环变成为皇太后,经历了些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韦氏,宋朝

    出身卑微的韦氏,是如何从一名婢女丫环,成为皇太后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说你想正八经养养花吧,它偏就光长叶儿不开花,你说气人不。随便扔跟柳树枝子吧,它就能生根发芽绿树成荫。那意思就是你想要干的事你拼

  • 元稹:写着最深情的轻视,实际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稹,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元稹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渣男”一词虽然是由现代才流行起来的词汇,但渣男的这一形象却是年代久远。现在我们习惯性将渣男称之为“当代陈世美”,然而古时候可不仅仅只有陈世美这么一位渣男。今天我要讲的就是这么一位“风

  •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他对后世教育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颜之推,隋朝

    你知道颜之推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政权变更快速、多战争、社会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多贤士,思想文化自由开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个人,他经历了三个朝代的灭亡,自称自己这一生“三为亡国人”,他就是著有《颜氏家训》,对后世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的颜之推。

  • 唐睿宗李旦有多聪明?他为何能成为武则天孩子中最长寿的一位?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唐睿宗李旦,唐朝

    你知道唐睿宗李旦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唐朝在中华历史中属于繁盛时代,在几代明君的领导下,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定祥和。各种人才层出不穷,无论是像李白,王维一样的文人墨客,还是像李靖,薛仁贵这样的武将奇才。这些人相聚在盛世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福分。有志有才者可以尽情发挥,为国

  • 赵云的妻子是谁 赵云是马超的妹夫吗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云,妻子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云妻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三国,大家对赵云肯定并不陌生,甚至于说,很多人还是赵云的粉丝,佩服赵云的忠义和勇猛。既然大家如此喜欢赵云,自然会对赵云的身世、后代、妻子这些信息非常感兴趣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赵云的后代是谁,妻子又是谁?赵云真正三国历史中的赵云,

  • 朱标救老师是不是真的 历史上存在这件事情吗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标,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标救老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历史上关于朱标跳河救老师于这件事情出自徐祯卿的《剪胜野闻》,既然是野闻必然不能当真,只能当野史来看。关于朱标跳河救老师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朱标老师宋濂。因宋濂的孙子宋慎被牵扯到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当中,导致宋濂跟其孙

  • 关羽为何要发动襄樊之战?他是出于什么目的?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三国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为何要发动襄樊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为了帮助曹仁解围

  • 鲁惠公作为鲁国的中兴之主,他有什么难以忽略的污点?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鲁惠公,鲁国

    春秋时期,随着东周的实力不断衰弱,开始出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周赖以统治的周礼已经渐渐地被诸侯所忽视,又或许诸侯们用以争霸的借口。而在众多诸侯之中,鲁国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有“周礼尽在鲁”的说法,凭借这个金字招牌,以至于鲁国在诸侯争霸的乱世能够坚持到战国末期,然而,这个看似尊崇周礼的鲁国特色,竟

  • 纯元皇后是什么人?她和雍正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纯元皇后,清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纯元皇后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纵观清朝的历史,痴情的皇帝并没有几个,最著名的当属顺治帝和董鄂妃凄美的爱情故事了。不过这样的事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是很少见的,顺治帝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异类。不过我们今天谈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