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宇文化及为什么要杀隋炀帝 宇文化及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行吗

宇文化及为什么要杀隋炀帝 宇文化及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行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387 更新时间:2024/2/11 23:56:53

还不了解:宇文化及和隋炀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为什么宇文化及宁愿杀掉隋炀帝,也不“挟天子以令诸侯”?

隋炀帝在最初还是很有雄心壮志的,但是三次远征高句丽的失败,让他彻底丧失了斗志,甚至到后来直接躲到江都当起了缩头乌龟。

三征高句丽导致生灵涂炭,各地纷纷举起了反旗,全国各地烽烟四起。但是这个时候的隋炀帝却并不关心这些,只活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而且他身边的宠臣宇文述等人也是这样告诉他叛乱大部分都已经被平定。

满朝文武中唯一一个敢直言的老臣苏威,也因为直言不讳地说出叛乱的实情,子孙三代的官爵被罢黜,贬为庶民。

大业十二年,四方叛乱愈演愈烈,但朝中再也没有一个人敢直言。隋炀帝也更相信宇文述等人说的话,叛乱都已经被平定。于是在这年春天,开始了他第三次下江都,右后卫大将军赵才劝谏,希望隋炀帝能早回西京,安抚万民。但隋炀帝连这最后的劝谏也没能听进去,把赵才关进了监狱。

到了江都的隋炀帝穷奢极欲,他在江都的离宫中修建了一百多座精致的别院,隋炀帝就每天与萧皇后和宠幸的妃嫔们饮酒作乐,醉生梦死,而此时的天下都已经开始群雄逐鹿了。

大业十三年,李密带领瓦岗军到处攻城略地,转眼黄河以南的郡县都落入了瓦岗军的手中,目标直指东都洛阳。虽然东都洛阳有二十多万守军,但隋炀帝并不管他们,得不到国家的支持,也只能全靠自己。但这么多人是要吃粮食的,李密看重这点,占领了洛阳周边的两大粮仓兴洛仓和回洛仓,并打败了洛阳的援军。

洛阳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杨侗急忙派遣太常丞元善达前往东都向隋炀帝禀报,并希望他能过去主持大局。然而此时的隋炀帝一点也不想听到有关乱民的事情,他只相信乱民已经被平定,现在天下太平。于是近臣虞世基就投其所好,编排元善达只是恶意夸大形势,最终被派去征集粮草,就是让他去送死,在半路上就被乱民所杀。

没有人来报忧,自然天下太平,于是隋炀帝把这些不愉快抛到了九霄云外。然而这一年不仅是李密攻打东都的事情,河东、陇西、河西、江南等地也崛起了一个个割据势力,他们就是刘武周、郭子和。薛举李轨、萧铣。

也是在这一年,后天天下的主人李渊也举起了反旗,并且一路攻城略地,最终攻下了隋朝的政治中心西京长安。李渊攻下长安之后并没有称帝,而是立代王杨侑为帝,尊杨广为太上皇。为的就是利用匡扶隋朝的名义去争夺天下,这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名头自然是用隋炀帝的最好,但是他人在江都,最后还被宇文化及给杀了,那为何宇文化及不来个挟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不是他不想,而是当时他也没想过造反。江都的兵马都是隋炀帝从长安带过去的,很多人都还是效命于他的。

天下这么大的动静,隋炀帝虽然不想管事,但消息还是逐渐传进了他的耳中。面对李密的进攻,隋炀帝命监门将军庞玉虎贲郎将霍世举率关中部队,王世充率江淮精锐,将军王隆率邛地黄蛮,河北大使、河南大使率部驰援东都,讨伐李密。这个时候的隋炀帝还是有很大权威的,只要他能回到东都,大部分的地区还是归属隋朝,也不至于那么快灭亡。

公元618这年,眼看隋炀帝没有回去的打算了,跟随他的士兵都是关中人,各个思乡心切,于是纷纷叛逃。在司马德戡叛逃的时候,他们还拉上了宇文智及。在原定逃亡的时候,宇文智及告诉他们:“主上虽然无道,但威信尚存,一旦逃亡,必然会有人执行命令杀了他们。现在天下已经群雄并起,逃亡的人数已有数万,干脆干票大的,成就帝王之业。”于是他们推举了宇文化及为首领,发动兵变杀死了隋炀帝。

从隋炀帝死前还可以调动大量兵马来看,他的威信尚存,而且江都的兵马都只是四思乡才逃亡。宇文化及等人也只是临时起意,如果不杀死隋炀帝,而是想着挟天子以令诸侯。宇文化及手上的兵也就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并不是他一手培养的亲信。

等隋炀帝被控制之后,这些人还是要尊他为皇上,难免一些人突然醒悟,不再与宇文化及同流合污。而且隋炀帝还没完全丧失人心,只要振臂一呼,相信重投隋炀帝的人不会在少数。从后来宇文化被司马德戡杀死就能看出来,他们只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完全达不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能力。

隋炀帝被杀是因为给了宇文化及机会,如果宇文化及不杀隋炀帝就是把机会又给回去了,难免会多生事端。但杀掉隋炀帝也不是什么好主意,但此时的宇文化及已经被皇帝宝座冲昏了头脑,不管做什么选择,从谋反的那刻起他就走上了不归路。

标签: 隋朝宇文化及隋炀帝

更多文章

  • 汉朝有名皇帝为什么都是西汉多 东汉为什么只有一个刘秀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汉,东汉

    对为何有名的皇帝都来自西汉,东汉的只有汉光武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过秦始皇的兵马很厉害,他手下的将军也都很有战斗力。群策群力,朝廷稳定,秦皇陛下的皇位自然是一帆风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病情每况愈下,他开始考虑将自己的儿子推上王座。李斯和赵高暗中谋划,

  • 晋文公:晋国第22任国君,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文公,晋国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在位共9年,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

  • 李自成攻打明军那么容易 李自成为什么换个对手就不行了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李自成

    对李自成和清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自成打明代势如破竹,为什么打清代却节节败退?清军入关前,可动员的兵力约15万。其中,八旗满洲约6万人;蒙古、察哈尔八旗2万人左右;汉军八旗近3万人。外藩蒙古(如科尔沁部)3万余人;另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四部

  • 朱元璋为什么要恢复藩王制度 对明朝产生了哪些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明朝

    对朱元璋和藩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恢复藩王制度,到底对明代影响如何?关于明代的灭亡,很多人将原因之一归结于明代宗室制度:那就是朱元璋坐了天下以后,玩了命给朱家子弟封王,而且和以往的朝代不同。在以往的那些朝代虽然也册封藩王。但是藩王是处于不断降爵的状态

  • 朱元璋当初为什么要消灭日本 刘伯温为什么阻止朱元璋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刘伯温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日本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初期,朱元璋为何要灭日本?刘伯温又为何誓死阻拦?都说中国人如果遇到日本人不管是大型赛事或者思想辩论,总会产生抗日情怀,这可能是自清末以来到1945年日本投降这段时间产生的仇恨心理所造成的,毕竟当年的日本帝国主

  • 拓跋焘是什么样的皇帝?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拓跋焘,南北朝

    拓跋焘,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明元密皇后杜氏,北魏第三位皇帝。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历史上曾经有一位帝王,一年之间便将北方强大的游牧部众清扫殆尽,又用一年时间殄灭一个雄踞关中长安的天下强国,并生擒其不可一世的君王,置于身侧作为奴仆。而后又用四年时间远征一个横跨

  • 明朝的大草包怎么成了靖难功臣?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明朝

    明朝的大草包怎么成了靖难功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朝的一大草包就是李景隆了,他虽然名声在外,但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一无是处。结果在靖难之役中,一败再败,结果导致朝廷大好的局面就这样失去了。可他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朱棣这边的第一功臣,这主要是他在关键时刻,打开了南京城的大门

  • 拓跋弥:明元帝拓跋嗣第三子,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拓跋弥,北魏

    拓跋弥(?~424年),又称拓跋狝,北魏帝国宗室大臣,明元帝拓跋嗣第三子、太武帝拓跋焘之弟。生母不详。北魏安定王,卫大将军,谥号为殇。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北魏泰常七年(公元422年),夏四月甲戌,封皇子焘为泰平王,焘,字佛厘,拜相国,加大将军;

  • 崇祯皇帝哀求大臣和亲戚捐钱 崇祯为什么不抄家来着直接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崇祯,大臣

    对崇祯和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为什么宁可哀求大臣和亲戚、最后自尽了也没有抄他们的家?明末凄风苦雨的岁月里,崇祯皇帝最后时刻的求募捐,堪称是叫多少“明史爱好者”们虐心的一幕:在大明代的最后几年“国库空空”的年月里,心急如焚的崇祯皇帝放下身段,多次向王公

  • 清朝太监净身到底是什么样的 太监会割不干净吗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监,清朝

    还不了解:太监净身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的太监,真的有净身不干净的吗,一名宫女说出实情。在众多野史中有很多关于太监和妃嫔或者宫女私通的描述。比如慈禧太后在咸丰皇帝在位时,身边就一直有个长相俊俏的男子,和慈禧寸步不离,深受慈禧的喜欢。据传他们二人之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