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蔡阳敢追杀巅峰时期的关羽 蔡阳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蔡阳敢追杀巅峰时期的关羽 蔡阳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44 更新时间:2024/1/3 15:38:04

很多人都不了解蔡阳关羽,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笔者真的很怀疑,蔡阳是不是跟他的外甥秦琪一样,大脑都缺根弦?

因为侄子秦琪的第一次出场,他就说出了一段让关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话语!

琪曰:“你只杀得无名下将,敢杀我么?

估计听完了秦琪的话,关羽是不是一脸的懵逼?我杀的都是无名的将领?试问我一路斩杀了那么多人,哪个算是没有名气的?

颜良文丑没有名气?这两位可是河北袁绍麾下的名将!

至于接下来毙命的孔秀(东岭关)、韩福孟坦(洛阳)、卞喜(汜水关)和王植(荥阳),这五个将领如果相比颜良和文丑来说,勉强算得上是没有名气,可实际上呢?这五位将军可是四道关卡的守将,作为四个军事要塞的一号首脑,哪个人算得上是无名之辈?难道曹操会愚蠢到将这四个军事要塞交给五个没有实力的人去镇守?

所以秦琪的这番话,无外乎有两种可能:

1、由于关羽一路上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其几乎没有太多的停滞就一路过关斩将,以至于他到达秦琪把守的黄河渡口时。秦琪只晓得前面的关口被关羽一路突破,但并不能明确前方的战况。他甚至有可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将领死在关羽的刀下!

2、由于关羽的降将身份,根正红苗的秦琪自然对他看不起,纵然他听闻过关羽在官渡之战当中的表现,也有着汉献帝册封的汉寿亭侯的爵位身份。但秦琪过于自信的认为,关羽只是名不副实之辈,甚至结合当时的通讯条件,他也过于自信的认为有关颜良文丑的被斩杀只是江湖上的误传。

话说关羽要是有这个本事,那当初咋还投降了?

所以在黄河渡口拦截关羽,秦琪的态度很明确:你也就是个马保国,我今天就当一回打假斗士,彻底撕开你虚伪的面纱!

秦琪大怒,纵马提刀,直取关公。二马相交,只一合,关公刀起,秦琪头落。

只是秦琪没有想到,双方刚一动手,他才惊恐地发现,对面竟然是泰森的状态!而作为舅舅的蔡阳,很可能也是同样的状态。因为在关羽企图临走的时候,他就展现出了犯二的状态!

一将挺身出曰:“某愿将铁骑三千,去 生擒关某,献与丞相!”众视之,乃将军蔡阳也。

在关羽挂印封金,告别曹操而离去的时候,对比张辽徐晃等人皆没有表示出异议,更没有胆量展开拦截。一直在曹操身后的蔡阳竟然跃跃欲试,企图对关羽进行拦截,只不过在曹操的阻止下才没有成功。对比自己的大侄子,蔡阳不知天高地厚的状态,爆发得比谁都要早!

但在这个环节上,我们需要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蔡阳并没有高呼自己只身一人就可擒拿关羽的豪言,而是提出自己要“领铁骑三千”,话说关羽离去的时候,除了刘备的家眷就只剩下少数随从人员,就这点人马用得着派出3000骑兵去拦截吗?要知道多年后曹操南下荆州,对付刘备的数千军队和十几万南下的荆州民众,曹操才派出5000骑兵展开截杀。现在对付一个关羽,你蔡阳就强调要带领3000人前去,可见此时的蔡阳心里,恐怕也是心虚得很!

当然,或许是因为颜良死于关羽的偷袭,文丑也是在乱战中被关羽击毙,两个人都死于关羽的突然袭击,这也让曹军当中的很多将军产生了错觉——关羽的实际战斗力不过如此,一个投降者都能连杀两将,我们这些曹操麾下的嫡系又有何不能?有这种想法的人恐怕也包括蔡阳。

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下场跟自己的外甥一模一样,第一轮较量就当场毙命!

不管是蔡阳还是秦琪,两个人也许都带着同样的想法,关羽立下了如此功勋,又得到了侯爵的赏赐,现如今的他仍然孤军身在曹操的版图内。占尽了天时和地利的曹军将领们,倘若能够利用这样的机会干掉关羽,那自己岂不是更加的扬名立万?

不管是蔡阳秦琪,还是此前被斩杀的诸多将领,他们在战前也许也担心过自己的实力,但是在巨大的诱惑之下,利益终究冲破了他们的理智。

只听一通鼓响罢,蔡阳人头落地。

尽管关羽斩杀蔡阳只是小说当中的虚构,但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的确存在的,甚至他遇难的时间节点也与小说相差无几,都死于官渡之战的尾声阶段。不过不一样的是,历史上的蔡阳并不是死于关羽之手,而是死在了刘备的手中,况且死的也是同样的窝囊。

(袁)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按照历史的记载,官渡之战期间,流亡到河北的刘备趁机脱离了袁绍的管辖,其以深入曹操境内策动叛乱为名,刘备带领着少量人马来到了汝南,利用自己的名气和袁绍提供的少许钱财,刘备组织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当然,这种临时拼凑的军队理应是不堪一击。至少在三国的历史上,这种临时军队的惨败例子简直比比皆是。

但大跌眼镜的是,面对境内的叛乱,身为汝南太守的蔡阳率军镇压,结果竟然被刘备带领着一帮乌合之众而反杀,自己也死在乱军当中,光从这一点来看,这个蔡阳的身份虽然不低,但战斗力和能力实在是不敢令人恭维!

标签: 蔡阳关羽

更多文章

  • 三国正史中的剑圣枪王箭神分别是哪些人?赵云入选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庞德,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正史中的剑圣枪王箭神分别是哪些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演义小说看多了,笔者曾经以为三国用枪最牛的是赵云张飞张绣(暂且把矛槊都归于枪类),神射手是黄忠,而玩儿刀最溜的,无疑是关羽。后来史料看多了才发现:按照正史记载来评选三国枪王剑圣箭神,赵云张绣张飞

  • 朱元璋的幼女宝庆公主,堪称明朝最幸福公主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总共十六个女儿,宝庆公主是最小的一个,所以对她格外喜爱。由于年纪尚幼,父皇驾崩前还没有给于公主封号。宝庆公主出生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此时朱元璋已经六十八岁高龄,老年得女,又是最后一个,所以自然宠爱。宝庆公主虽然出身天之骄女,但从小就没了父母,三岁的时候父母都去世了。《明太宗实录》记载

  • 耶律德光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全靠母亲述律后的鼎力相助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耶律德光,辽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耶律德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耶律德光即辽太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母亲为述律皇后。太祖与述律后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耶律倍,三子耶律李胡。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称帝,封妻子述律平为皇后,封长子耶律倍为太子。可是耶律倍对契丹传统的骑射等不感兴趣,

  • 韦皇后和武则天很相似,为何说她最终是注定失败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韦皇后,武则天

    韦皇后,是唐中宗李显第二个皇后。 我们都知道韦皇后在历史上可谓是野心勃勃,权力欲极强,和武则天很相似,而且以残忍狠毒著称。韦后之乱在历史上非常出名,韦皇后甚至毒死中宗,阴谋夺权。可惜韦后有野心,但是智商却不如武则天,缺少政治权谋,最终注定失败。但是为何历史上会连续出现武则天和韦皇后这两位权欲极强的女

  • 郗徽:南梁开国皇后,也是梁武帝萧衍唯一的皇后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郗徽,南梁

    南北朝是个十分混乱的时期,社会时局动荡不安,与之相伴的则是能人异士的不断涌现。在这些人之中,南朝梁德皇后郗徽的人生十分传奇,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她的故事。郗徽出生于一个显贵家族,其祖先是东晋名士郗鉴、郗愔,其祖父郗绍是南朝宋时期官员,曾担任国子祭酒兼东海王师,其父亲郗烨也是刘宋朝的官员,母亲更是宋文帝刘

  • 诸葛亮三兄弟分别效力三个政权 三人为什么不选择效力一个人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三兄弟

    诸葛亮一共有三兄弟,他们分侍魏蜀吴三主,三兄弟之间有矛盾吗?三人为什么不选择共侍一主?这样力量不是更大吗?诸葛亮三兄弟,蜀汉丞相诸葛亮、东吴大将军诸葛瑾以及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由于三人对三国的贡献不同,而在《世说新语·品藻》中评价这三兄弟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三人的关系分别是,诸葛瑾

  • 诸葛亮双腿建在能走路 诸葛亮打仗为什么总是做轮椅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轮椅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诸葛亮坐轮椅故事,欢迎关注哦。诸葛亮明明双腿可以走路,诸葛亮打仗为什么要坐轮椅?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作用?在我国古代指挥部队,率军出征的一般多为武将,他们一般都是身披重甲,足下高头大马,鞍韂分明,手持利刃,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统兵之人自然是要勇猛无比,这

  • 王翰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诗作有什么特点?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王翰,唐朝

    王翰,字子羽,唐朝时期边塞诗人,是一位富有才气的诗人,《全唐诗》中仅存14首诗。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除靠《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全唐”之称出名的张若虚之外,唐朝还有很多诗人凭借一首诗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印记。比如王翰。他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 汉朝悲情皇后张嫣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花神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嫣,汉朝

    皇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正配的称号。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在近年来的古装影视剧中,与帝王情仇相关的故事被多次描绘,而其中绕不开的肯定有皇帝与皇后的感情线,帝后之间可能是相濡以沫,也可能是貌合神离,但无论帝后之间感情如何,皇帝与皇后始终是在年龄或家世等等方面相

  •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杀死的三位重臣分别是哪些人?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刘禅,三国

    蜀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说起刘禅,你也许会联想到两个俗语:“乐不思蜀”和“扶不起的阿斗”。这一刻板的印象,似乎已经延续了千年。正史上的阿斗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不可否认,蜀汉的灭亡,宠幸宦官,排斥忠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