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取外号的行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取外号的行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1918 更新时间:2024/1/30 12:17:23

“外号”这个名词是近代以来才有的。但是给人起外号的行为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只不过各个朝代叫法不同而已。

唐代将外号叫“别号”,宋朝叫“诨号”,元朝则开始叫“绰号”了。

外号简单说来,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一是善意的昵称,指无侮辱性的对平常亲人朋友等人使用的称谓,更体现出亲昵、亲密的感情;二是恶意的侮辱性外号。给别人起的外号带有侮辱性。这种外号容易引起当事人的反感。

给人起外号的这种习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个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起始于吕不韦。他在《吕氏春秋》中,给夏起了一个外号,叫“移大牺”。

这个外号是什么意思呢?传说暴君夏桀从小就力大无比,力气大的甚至可以拉动一斗牛。吕不韦给他起的这个外号,应该是根据夏桀的行为特征的,并不含有贬义。

那么皇帝里头首开先河的是谁呢?是汉高祖刘邦。

刘邦灭掉项羽,做了皇帝之后,那自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有老刘家的人肯定跟着沾光。

刘邦也叫刘季,就是说他是家中的老三,他们一共哥四个。可惜老大刘伯死得早,刘邦做皇帝后,他已经不在人世了。就追封了一个武哀侯的称号;给他的二哥刘仲,封为代王;他的弟弟刘交,则被封为楚王。

从封号可以看出,就算是亲戚之间,许多时候也是人走茶凉的。刘邦活着的哥哥弟弟都是王爷,却只给他死去的大哥一个候,显得有些厚此薄彼了。

此时刘邦的大嫂带着儿子刘信母子俩过生活。后来刘邦给其他亲戚也都授予了各种封号,但倒侄子刘信这里,他却给“忘了”,所以刘信一直是平民身份。

他大嫂一看,怎么,把我家给忘了?于是气呼呼的找到老公公刘太刘煓,开始诉起苦来。

刘太公一听,也是。刘信是自己长孙,他的叔叔当了皇帝,怎么能这么对待自己的侄子呢?虽然你大嫂当年对你有些刻薄,可你大哥在世时候对你还是不错的呀。

于是豁出老脸来求自己过去眼中很不成器的皇帝儿子。

刘邦知道缘由后,生气地说道:“大嫂这个人寡情义。”

刘太公劝解道:“你大嫂守寡多年,带着孩子过日子,挺不容易的,看在你大哥的面上,不封王,也要封侯啊。”

刘邦虽然记仇,也不好回绝。于是下旨朕封我贤侄刘信“羹颉侯”。

刘太公是个白丁,他不明白什么意思。一看刘邦封侯了,十分高兴。心说,大孙子虽然没有讨上王爷的封号,能封侯也很不错了。于是兴冲冲的来到刘信这里,给他们报喜讯。

刘邦的大嫂在那里翘首以待呢,一看老公公兴冲冲的来了,知道事情办成了。马上喜上眉梢的给老公公倒茶让座。

等刘太公一说给刘信封了个“羹颉侯”,一愣,马上痛哭起来。

这一下把刘太公搞蒙了,人家封爵都是欢天喜地,我老刘家人得到爵位怎么如丧考妣似的?

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刘邦封的这个“羹颉侯”,羹颉,就是用勺子刮锅底的意思,说白了就是“锅里没饭了”。

为何刘邦份刘信这个称呼呢?原来,这个外号是他大嫂当年挣来的。

当年,刘邦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他不时地带着一帮狐朋狗友来家里蹭饭。大嫂对这个吃闲饭的小叔子满眼看不起。

一天,刘邦又领着几个闲汉来了,大嫂一看他们要进门了,抬脚到灶间,故意用铁勺把锅底刮得嗤嗤响,同时狠狠地敲锅嚷道:“没了!没了!”

这些闲汉们虽然一天游手好闲,但并不是笨人。一听这动静,猜着锅已见底,没饭可蹭,扭身拜拜了。朋友出门后,刘邦前去掀开锅盖一看,锅里剩有不少饭,自此记恨在心,从此再也不登大哥家的门。

当上皇帝后,刘邦大封亲戚功臣为王为侯,唯独对大嫂生的侄子刘信不理不睬。

事情的原委就是这样,没想到刘邦这么记仇,事情过去多年了,他心里还嫉恨着呢。刘太公这是也是无奈的叹口气。皇帝说话,那是金口玉言,是不能更改的。

此时的刘太公只好安慰起儿媳妇来,别管什么“侯”,有总比没有强吧?好歹也是个爵位。那刘氏还能说什么呢?只好接受了这个称号,还得感谢圣恩呢。

此时的刘信已经长大成人,目睹了这些,他发誓将来一定要做出一番成就,让三叔看看,自己也不是窝囊废。

刘信领舒、龙舒两县的封地后,看到“龙舒水源出西山之峻岭,势若建瓴”,而岗区多干旱。于是要好好治理这里的干旱问题。他带领着百姓在舒城县七门山下拦河筑堰,共筑3个堰霸,工程建成后,“七门三堰”的水利工程惠及十余万亩农田。

刘信生前兴修水利为老百姓做了好事,死后被百姓尊为“舒王”。刘邦不给他封王,百姓封。而且这个“王”的含金量十足。

可见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为百姓做了好事,百姓是永远记得你的,所谓的“公道自在人心”是也。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信的兵法到底是跟谁学的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也是个奇人。法场上一生高喊,便由无名小卒成了中级军官,做了一次逃兵,便由中级军官成了上将军,位子高于汉军中的所有将军,只带几万兵马开辟第二战场,两年时间便接连灭掉西魏国、代国、赵国、齐国,还胁迫燕国投降,最后又与汉王刘邦会师垓下,击败西楚霸王项羽。韩信为什么这么能?韩信跟谁学的兵法,为何连西楚霸

  • 历史上高贵的公主新婚三天就死了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早在南燕第一个皇帝慕容德,生了一个女儿,长像特别好看,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眼看到了该嫁人的年纪,父母也很上心的帮助女儿找称心如意的夫君,虽然那时很盛行政治联姻,但是慕容德希望长大之后的女儿,能够嫁个好人家。后来选来选去,就把自己最疼爱的公主嫁给了皇后家族中的一位大儿子。这个男子名叫段丰,他也希望

  • 揭秘中国古代的“丑女无敌”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近,丑女在银幕上很流行。美国有《丑女贝蒂》,我们则有《丑女无敌》。在古代中国倒的确有几位闻名遐迩的无敌丑女。有个成语叫东施效颦,就是专门讲丑女的。古典文学里,丑女也很无敌。宋玉有篇《登徒子好色赋》,描写登徒子之妻“蓬头挛耳,魇唇历齿,旁行踽偻”,可见其丑至极。不过有学者考证,这篇赋是宋玉为了向楚王

  • 揭秘:王皇后的死和武则天有何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宫斗,尤其是后宫斗争,是封建社会皇宫中屡见不鲜的现象。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后宫有千百个女子,明争暗斗更加激烈。女人的嫉妒心极强,都想独享君王恩宠,为达到目的,用尽手段,往往制造出骇人的血腥惨案。唐朝后宫之中,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是众妃之首。皇后以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1人,是为夫

  • 历史上的清代宫廷女子究竟穿的什么鞋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前几年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一阵风,清宫剧是一部接一部上映,很多人痴迷于那些爱恨纠结的故事情节中,剧看多了,我们会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宫中女子,上至后宫嫔妃、下至伺候人的小宫女,她们无一例外穿的都是“花盆底”鞋子,久而久之我们就认为,清代宫中女子鞋子都一样,随便穿、没差别,事实会是这样吗?下图就是剧中常见

  • 揭秘古代丈夫死后女子的生活四种方式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极低,丈夫死后家里没有了依靠,那这样的女人没有顶梁柱以后会怎样度过下半生呢?那些道德枷锁将女性束缚的没有喘息的机会,“三纲五常”监督着她们的一举一动,对于男人来说女人就是生育工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人会守寡一生还是另嫁他人还是其他的选择?第一种:守寡一生在古代,女性被要求对丈夫

  • 历史秘事:历史上神秘消失的两大人物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很多著名人士的一生都备受人们的关注,他们最后的结局或完美或凄凉。但是,历史上却有两位下落不明的人,一个是四大美女之一,一个是皇帝。第一位是西施,相信各位小伙伴对这位还是非常熟悉的,她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她因为天生丽质而闻名天下,很多人慕名而来,最后被勾践看重,把她献给了吴王夫差,她就

  • 唐朝宰相晚上为何不用加班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话说仇士良是唐朝一个大宦官,玩弄朝政20年,先后诛杀了4名宰相,权倾一时。公元840年,仇士良拥立唐武宗,随后在公元841年唆使武宗诛杀2个观察使,这个消息被当时的宰相李德裕获悉,他马上展开营救。当时,李德裕正好休假在家,知道消息后连夜赶写奏状草稿,第二天早上到政事堂等待其他3位宰相退朝,接着一起交

  • 揭秘刘邦和刘备的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备是刘邦的后人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通过坚持不

  • 让曹操父子三人反目成仇的女人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要在美女群落中找出一个最是语焉不详的女人,人们很可能会选中甄妃。曹操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三人俱是如雷贯耳式的人物。父子三人同追甄妃,足见甄妃在那个动乱时世里是个很了不起的女人了。《世说新语》中载:太祖(曹操)下邺,文帝(曹丕)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