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英国不认为诺曼征服是英国亡了而清朝是中国亡了?

英国不认为诺曼征服是英国亡了而清朝是中国亡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3 更新时间:2024/1/22 17:31:13

如果你生活在中世纪的英格兰,如果是1066年的伦敦,你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身份。

首先,你是上帝的子民,受总部位于罗马的教会管辖,直属于伦敦某个教区。

第二,你可能是伦敦市的自由民,也可能是某位贵族的封臣,某位贵族效忠,你向他纳税,他为你打仗。

第三,你是哈罗德国的臣民,这个国王是伦敦市,也是你的领主的领主(或者是领主的领主的领主)。

诺曼征服后,你的第一种身份半点儿不变(除非你想叛教);你的第二种身份多半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对你来说,惟一变了的就是第三种。如果你的地位并不高,可能你都感觉不到这种变化。

封建主义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区别。

根据封建主义原则,世俗体系中,最高级的是罗马帝国的皇帝(由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们选出,后来一直被维也纳的哈布斯堡垄断);然后是王国的国王、大公国、公国的大公;然后是逐级分封的贵族。这些贵族逐级向上效忠。还有封建“体制外”的自由市,比如伦敦。个人过“组织生活”的原则是效忠上级的领主,接受下级封臣的效忠。你上一级的老大,和你下一级的小弟,是你政治生活的基本全部。

民族国家就完全不一样了。民族国家在一般情况下消灭了封建主义,或者在产生之前就消灭了封建主义(感谢拿破仑)。因为是同一个国家的公民,人们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因为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或国家)的一员,人们热爱自己的民族,愿意为了祖国堵枪眼炸碉堡阿拉胡阿克巴。如果有其他国家敢来招惹我们,虽远必诛!

所以,当1916年德国人大军围攻凡尔登,法国人会惊呼:大法国药丸!于是头也不回地踏上巴尔迪克-凡尔登公路,竞相投入绞肉机之中。当1937年芦沟桥和上海的炮火响起时,那些平常和蒋光头不共戴天的军阀会整个师整个师地在蒋委员长的指挥下赴死。

这就是为什么诺曼征服亡的是哈罗德和他的贵族们,亡的不是英格兰。而到了1939的时候,对岸希特勒的战机轰炸伦敦的时候,那才真的是“大英国药丸”了。

天朝又是什么情况呢?

中世纪天朝的情况和封建主义又是两码子事。如果你是1644年一个北京的市民,简而言之,你要效忠的不是某个贵族,而是两种人,一种是皇上,一种是你爸。前者叫“忠”,后者叫“孝”。

在你眼里,全世界都叫“天下”,紫禁城里的皇上是全天下之主,我们大明国(后来会变成大顺、大清国的)是皇恩和先贤的明直接沐浴的地方,是中原,是中国;安多、建州、云南算是半开化的“羁縻”之地;诸如朝鲜、安南、占城、日本,算是化外之地,但也得忠于我们皇上。听说有个佛朗机好像和朝鲜他们不太一样,不过这事儿皇上也搞不太懂。

所以,当大辫子们打进了北京城,崇祯爷景山上挂了脖,这算什么呢?开始你会感觉,大明国亡了,礼崩乐坏了,蛮夷当老爷了,天下完蛋了;等你老了,你可能依然像年轻的时候那么愤青;也有可能会在翻墙看了一些禁书后觉得,“亡的一姓之国,亡的不是天下”;当然也可能会感觉,除了那根辫子感觉见祖宗得解释一番之外,好像也只是换了个皇帝而已。

当然我觉得满清不管怎么说,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非主流的朝代,不光是因为皇帝老家是东北的,而是满清的统治方式和宋明两朝太不一样了。大清国不仅是中原(中国)的一个王朝,统治十八省,还是蒙古、西藏的宗主,内亚诸部落的领袖。比如,乾隆皇帝不仅是“清朝”的皇帝,也是蒙古的“腾格里特古格奇”大汗,也是回部的汗,也作为“文殊菩萨皇帝”册封安多、卫藏、康藏的活佛。皇帝再也不只是中原文明人的皇帝了,中原文明人只是皇帝下面的一部分子民而已,而不像宋明一样,中原文明人就是爱民如子的皇上的全部。

所以,你要说1644年中国亡了没有,我会说,中国没亡,只是换了个皇帝,但中国的地位低了。以前中国是惟一嫡出的长子,其他地方都算庶出;现在中国只是几个嫡子中的一个了。

千万不要低估大清,1644甲申年,也是中国“千古未有之变局”。

“天下”是什么时候亡的呢?

1911年,更准确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大清和英吉利法兰西米利坚都成了平等的国家了。再也没有以皇帝为中心的天下了,大清只是诸多国家中的普通一员。1911年的革命,终结了帝国,算是在形式上建立了民族国家。和奥地利、鄂图曼帝国不一样的是,大清的完蛋,除了造成了蒙古的走人以外,大体上被中华民国继承,中国不再只是中原十八省,而是以由国际条约限定的大清疆域为基础的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这一理论,是由梁超设计(编)的“中华民族”理论体系,算是东方版的“想像共同体”。“中国”与“中华民族”从此在我们深深的脑海中,被孙中山的炮党,文革后的我党、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势力所继承。大家互相杀得你死我活,但所有人都以这一理论作为前提。

1911年,亡的是“天下”,新生的是“中国”。

不得不说,这是《清帝逊位诏书》、袁大头、梁启超的历史功绩,大清完得好哇!

更多历史故事,更多奇闻异事,请关注小编说史。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日本皇室的秘密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关于日本皇室的起源一直扑朔迷离,争议也非常大。那么事实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能拿出有力证据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日本皇室是徐福的后裔。徐福东渡的故事家喻户晓,不仅中国人认同,很多日本人认同,这是有史料记载和考古证明的。不仅中国史料记载了徐福东渡的事,日本民间也有很多关于徐福的传说以

  • 跨海大桥屹立千年不动,竟是用牡蛎来固定!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的名胜古迹非常多,单是古桥就数不胜数。其中有四大古桥闻名于世: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潮州广济桥,泉州洛阳桥。这四座古桥历史久远,屹立千年不倒,是古人伟大的桥梁杰作。在这四座古桥中,有一座桥和其他三座不同。其他三座桥都是建在河上的,而唯有它是建在海上的。卢沟桥下面是永定河,赵州桥下面是洨河

  • 古代皇帝立太子有什么规矩?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如何立太子?是不是有什么规矩之类的?是不是随便那一个皇子都可以立太子呢?先来说一个关于明朝万历皇帝立太子的事。据史料记载,万历皇帝当初想立郑贵妃为后,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把郑贵妃的儿子立成太子。可是那个时候的万历皇帝胆子着实小了点,甭说改立太子了,就连提出这个意见的勇气都没有,更多的时候,他是

  • 多样姓氏的回族有哪十三大姓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回族的姓氏也多种多样。由本人名、父名、祖父名、族名、地名、部落名等构成,汉化以后,马、哈、海、沙、苏成为回族大姓。今天小编为大家专门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名的回族十三姓,回族十三姓: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郝。纳(na)回族中的

  • 《洛神赋》中的绝色美女死得竟如此凄惨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洛神赋》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创作的名篇。其讲述的是曹植邂逅一位天仙般的美女。“若轻云之蔽月,若流风之回雪,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可见这个女人的姿色。曹植对她如痴如醉,最后却狠心杀了她。那么她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女人呢?她的真实名字叫甄宓,据《三国志·后妃传》记载,她

  • 箩筐里俩孩子竟是以后统一天下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河北保定城东三十里有个小村庄,村里四处柳树成荫,因为当地人称作柳林庄。这个小村大多数老百姓都姓赵。传说都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当家什户。赵匡胤当了皇帝后,提高了这个村的声誉,外出做官的纷纷回家置地建房,使这个小村一下扩大了许多,就改做柳林城了。当时老百姓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保州东,柳林

  • 话说当年秦始皇究竟让徐福去了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悠久,那就并不缺乏一些未解开的谜团,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一起找找看,秦始皇时期的徐福去哪里呢?先来看几则史料记载:《史记》必须要说的。徐福的事迹,最早见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在秦始皇本纪中称“徐巿”

  • 解析《推背图》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推背图》相传为唐代袁天罡与李淳风所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未来学巨著。《推背图》金圣叹批注版共60幅图像,对应60段谶语和诗。谶纤纤女子 赤手御敌,不分祸福 灯光蔽日。颂双拳旋转乾坤 海内无瑞不靖母子不分先后 西望长安入觐解:【纤纤女子 赤手御敌】:前半句是指专收年轻女子的红灯照。这是义和团的一

  • 雍正当上皇帝是靠这枚宝玺?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这是一件十分有故事性的藏品,其背后是一代雄主康熙皇帝的一段特别的后宫情感,同时,也埋藏着“四爷”雍正后来得以成功继位的秘密所在!清嘉庆青玉“孝懿仁皇后”交龙钮宝玺尺寸 12.8×12.8×9cm估价 RMB 5,000,000-

  • 太后初见甄嬛为何如此震惊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电视剧《甄嬛传》太后在为雍正选秀充实后宫时,见到甄嬛为何如此震惊?太后与皇上都是一脸的惊愕(皇上的截图兔子已经尽力了,可能真的不容易看出有什么表情,这正好符合皇上喜怒不形于色,只能这么解释了),然后,太后便故意找毛病。幸好我们的嬛嬛伶牙俐齿,说“甄”姓是圣祖康熙所赐,皇上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