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青楼女子穿马褂大出风头?

青楼女子穿马褂大出风头?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938 更新时间:2024/2/14 23:49:27

青楼女子往往是一个时代女子时尚的风标,也是那个时代时尚的弄潮儿。19世纪曾有一段时间女子穿男装之风盛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那段岁月。

1873年正月初九,大节下的,对于女堂倌周小大来说,却是触霉头的一天。

周小大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家烟馆打工,“女堂倌”这一行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兴职业,用女子做服务员,直接关涉到“风化”问题,在当时可是争议不少。1872年的年底,上海发生多起伙计、徒弟因迷恋女堂倌而亏空窃逃的事件。于是丝绸、钱业、洋货等等商帮联合起来,发表声讨,要求租界当局坚决查禁,以正风俗,保全子弟。

周小大大字不识,自然不会看报,更不会想到“女堂倌”成了那一年的年度关键词。正月初九这一天,她高高兴兴地上了街,而且和他人开玩笑打赌,故意穿了身男人服装,这一闹,就把自己给送进了公堂。风尖浪口,周小大被从严惩处,掌责六百,还得枷号示众。随后沪上女堂倌全被禁绝。

从清末开始,服装的大解放就一直让很多人放心不下,改变标志着固定身份的着装习惯和规矩,暗示着社会的结构制度已经慢慢动摇,其中女着男装也因此被许多人视为风俗败坏、礼制崩塌的预兆之一。因此,当权者要禁绝女堂倌,周小大的着男装招摇过市也给了他们不坏的理由。

当年的上海滩,也不乏周小大的同情者,有位自号“护花侍者”的人在《申报》上为其喊冤,觉得判罚过重,理由之一便是“查男子女装大干例禁,女子男装律无明”。也就是说,女子男装并没有触犯法律,不能因为周小大穿男装招摇过市便处以如此重罚。

事实上,女着男装岂但不犯法,还很快成为一种时尚。

1889《点石斋画报》上刊出《不甘雌伏》新闻一则,记录校书云仙,一日头戴瓜皮小帽,上钉披霞,身穿京式元绉棉袍、竹根青马甲,足穿旗装镶鞋,至中和园和客人喝酒斗拳,旁观者不能分辨雌雄。王云仙的男装造型,引发的不过是“苍狗白衣,世情同慨”的感叹,比起周小大,不难见沪上风气的悄然转变。

据说,这种着装风格成为时尚,是因为名妓胡宝玉的关系。胡宝玉从妓女升为鸨母,自觉年华已逝,不太好意思再像年轻人一样涂脂抹粉,灵机一动,决定改扮男装:头戴小帽,中嵌滴珠,珠下一块披霞帽块,身上一件四边镶滚大如意头的枣红对胸马褂。如此一来,反觉少嫩许多。三天后,胡宝玉便身着新做得的男装,坐马车往静安寺愚园去出了一回风头,从此男装风在青楼之中盛行一时。不过这是小说家言,似也无从考证。

可以证实的是,男装风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清末到民初的小说中,时时可见男装丽人的身影。穿男装的一大特色是不用施脂粉,发型多简单化为一条大辫,足登小靴,比起平日里看惯的浓脂腻粉来,可能确有耳目一新的效果。写清末沪上青楼风光的《九尾龟》和《海上繁华梦》中,都不时有女子别出心裁,以男装亮相博得喝彩。前者写小宝“穿着一件湖色单罗长衫,单纱一字襟半臂,胸前一个花球,香风扑鼻”,效果是“越显得水眼山眉,雪肤花貌”;后者写金菊仙出局,“身穿元色外国缎夹袍、二蓝漳缎马褂,……头上梳的是松三股辫子,元色长须头辫线”,“皎如临风玉树一般”。

时间转移到民初,西学东浸,男装风已经不再停留在青楼女子,又有了新的发展。这种变化,甚至让《九尾狐》的作者心生感叹。民初的女学生随处可见,“头上戴着外国帽,拖着一条大辫,鼻梁架着金丝镜,脚上皮鞋櫜櫜,有时身着操衣,竟与男学生毫无区别,在街上行走,没半点羞涩之态”。女学生穿男装穿得空前地理直气壮,是前辈女子无论如想象不到的。

一直到1920年代,小说当中还有与男装相关的情节,可见其风头尚未完全过去。《上海春秋》当中的柳少爷,从扬州到上海,发现自己的衣着赶不上流行,于是请了亲戚家的杨裁缝来做衣服。杨裁缝是带着衣料上门服务的,特别推荐了半匹深蓝团花的缎子,说是这种布料,公馆里的姨太太也做了一件袍子。小柳乍听了一怔,想着大概裁缝说错了,应该是老爷做了袍子才对。杨裁缝见他不甚明白,方才解释姨太太喜欢男装,她的男装衣服只怕比人家家里老爷少爷还要多呢。

由这两人的对话,可见女性着男装在内地稍小一点的城市还不多见,不然,在内地还颇以时尚人士自居的柳少爷不会起这样的疑惑。当然,了解之后,柳少爷下定决心,要一洗自己身上的“土气”,遂决定内地带来的衣服全不要了,从里到外要焕然一新。于是裁缝给他开出了一个基本款清单,如下:

条子佛蓝绒短衫裤两套、衬绒华丝葛袄一件、散裤管绒夹里裤子一条、深蓝大团花铁机缎驼绒袍子一件、元色大寿字缎对襟马褂一件、驼绒里又直贡呢夹马褂一件、衬绒袍子一件。

这大概是1920年代讲究衣着的人士不论男女,都很熟悉的一张清单吧?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伯玖为何没坐上皇位?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生来邪恶的人在好的教育下会克制住自己的恶,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生来善良的人,也会因为种种遭遇,变成一个坏人。本文的主角因为做了一件小坏事,丢了皇位。南宋的高宗皇帝赵构因身体有恙丧失了生育能力,就从宗室中找太子,翻看宗谱后,决定在伯字辈的孩子中,找七岁以下的。于是选定了十人。后经过仔细考虑,选了两个孩

  • 现代化信息存储方式在古代就有?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则天的陵墓中无字碑竟然隐含着超能力“到底是什么样的高科技?这种高科技是如何运作的?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从古时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信息的储存方式。迄今为止,人类所能发现的最古老的信息储存方式应该是结绳记事,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上古时期的中国及秘鲁印第安人皆有此习惯

  • 袁守城能通天意也有失算的时候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袁天罡和李淳风是唐朝占卜能人,二人的著作《推背图》非常神。但是有一个人比他俩更神,能通天意,这个人就是袁天罡的叔父袁守城。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贞观十三年,长安城里有位卜卦的先生,名叫袁守诚,专为人算命,据称能知阴阳,断生死。他是那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城能够算出泾河水域的鱼族分布

  • “兔子不吃窝边草”跟土匪有关?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很多战争谍战类电视剧中经常会有土匪的身影。土匪乃一群乌合之众,他们以半路抢劫、打家劫舍等为生的地方武装团伙或其成员,扰乱社会治安。缺乏政治远见,他们行为放荡不羁,为所欲为,不愿受任何约束。那么现实中的土匪和影视剧的里演绎出来的土匪形象是一样的吗?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现实中的土匪生存是需要原则的,第一

  • 老太太捡到杨贵妃的袜子发了财!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叛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随后一路势如破竹,大有扫灭大唐之势。唐玄宗悔恨不已,只好撤离长安,准备到四川去避难。当大军行进到马嵬驿(即马嵬坡,位于陕西省兴平市西约11公里)的时候,军队哗

  • 历史上吃过人肉的公主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陛下,我想娶王、谢二族的女子为妻,您看行吗?皇帝把头一摇,大笔一挥,王、谢乃名门望族,你配不上,还是从其他门楣较低的家族中选吧。这是《南史》中的一次书信对话,对话双方均为历史名人,一为叛臣侯景,一为梁武帝萧衍。侯景曾是东魏“拥兵十万,专制河南”的大军阀,因与权臣高澄翻了脸,暗

  • 林冲的软肋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林冲是梁山一百单八好汉之一,就算是在豪气万丈的英雄也有软肋,林冲也不例外,那么林冲的软肋有哪些我们来说说看。其一,怕上司,或许这是每个体制内的人的通病,俗话说:端谁碗,属谁管。不过林冲怕得离谱,为了上司,居然连自己老婆的尊严都不要了。娘子被调戏,和自己要好的哥们鲁智深恼了:却带着二三十个泼皮要过来揍

  • 为何张姓不出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的几个大姓:李,刘,朱,赵都出过皇帝,而张姓人口也有八千多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虽然姓张的人口众多。可是纵观历史却很少发现一个姓张的皇帝,为什么呢?今天小编跟大家来探讨一下。一、张氏起源悠远,张氏的鼻祖为黄帝之子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

  • 这个乞丐跟武居常说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居常是武则天的高祖。高祖就是爷爷的爷爷。《尔雅·释亲》:“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即祖父),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武居常年轻时候在洛阳讨生活,人们叫他猴颊郎。因为他的

  • 为什么朱元璋时代江湖寂寞?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侠小说最适合发生在哪个朝代?应该是各种矛盾激化最为激烈的年代。皇帝、忠臣、奸臣、宦官、百姓、民间组织、帮派……显然明朝是最合适的。但令人大感意外的是,金庸十五部武侠小说,除了架空历史背景的《连城诀》、《侠客行》、《笑傲江湖》、《白马啸西风》我们这里略过不谈,《越女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