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金兵来犯,宋钦宗居然让从未带过兵的文官上阵

金兵来犯,宋钦宗居然让从未带过兵的文官上阵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98 更新时间:2023/12/27 3:13:21

大家好,这里是奇妙奇闻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钦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靖康元年正月,金军围困北宋都城汴梁,在金军的重重围困下,汴梁城内人心惶惶。太上皇南巡,钦宗羽翼未满,主战派和主和派争执不下。城内流氓地痞趁乱打劫,居民官兵稍有不慎就被视为奸细。内忧外患之下这座百年都城危在旦夕。

而此时守城重任竟被宋钦宗托付给了一名从未带过兵的侍郎官李纲。但正是李纲在危机时刻砥柱中流,汴梁城才躲过一劫。一个月后,金军攻城不下撤军,李纲功绩就此彪炳史册。就连朱熹都对他赞赏有加:爱国忧君之志不可夺,可谓一世伟人矣!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果没有金国军队的大举进犯,史书上绝不会为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何宋钦宗会让一个从未带过一兵一卒的侍郎李纲负责防御京城?在防御京城期间李纲又做了哪些努力?

靖康元年,金军刚过黄河还没到汴梁城下,钦宗身边的官员立刻分为两派。一派主和,以宰相李邦彦为首。一派主战,李纲身先士卒。

主和的李邦彦也并非贪生怕死。毕竟宋辽在澶渊之盟后北部边疆已经实现百年和平,将士突面金国锐旅,恐怕力不从心。汴梁贵为都城,天子坐镇其中,稍有闪失恐怕国将不国。而金国发动战争半为劫掠财宝,只要贿以金银料想不难退兵。

虽然李邦彦的说的头头是道,但是金国灭辽之后,野心不止于眼前的金银珠宝。除了巨额军费和天文数字的岁币之外,金国还要求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这三镇是北方屏障,金军此次围困汴京失败就同久久无法攻克太原有关。如果获得三镇,金军可以随时对汴梁城发动进攻。失此三镇无疑是覆国之兆。

大宋军队也确实孱弱,但李纲的抵抗也不是打嘴炮。都城汴梁城墙高数十丈,周长近百里,城内粮草充足,闭门不开都能坚持数年。更重要的是,金军预期通过东西两路合围汴梁,而粘罕率领的西路军久攻太原不下,不敢继续前进。翰离不率领的东路军长途奔袭,人困马乏。虽然号称十数万,实际不过五六万。这五六万的军队不足以把汴梁团团包围,汴梁还能在侧面开城门同外界联系。如果等到四方勤王部队会师城下,派使求和的就是翰离不了。

在金军兵临城下前,李纲不过是兵部侍郎。由于身份低微,李纲没能力影响中央决策。李纲之所以能在汴京防卫战中大展身手,全靠他自己毛遂自荐。

宋朝中央决策由皇帝和一众宰相、执政共同商议。还是兵部侍郎的李纲没有资格参与会议。正月初四,李纲听说宰执跟着钦宗商量如何出逃,破例闯入御前会议。一通辩论之后钦宗也觉得自己临危受命当的这个皇帝不是用来出逃的。更重要的是,李纲的分析入情入理,背靠汴梁高耸的城墙,宋军未尝不能一战。

同其他主战派不同,李纲不是光说不练的台谏官。当时主战的人不少,说起来也都头头是道,但要让他们任何一个接手城防都立刻闭嘴走人。但李纲不同,在白时中、李邦彦的威胁下,他坦然答应接手汴梁城防,组织军民防御金兵入侵。李纲接手城防后钦宗大喜过望,立刻升他为尚书右丞。李纲这才能名正言顺的参与决策。

虽然升了李纲的官,但是战是和钦宗依然摇摆不定。为了能在汴梁城遭遇不测的时候快速逃跑,钦宗的行李用品都被搬上车,就等着开溜。

李纲接手城防后面对的问题虽然棘手,但是却也不是难比登天。首先,金国的两路大军只来了一路,翰离不不敢贸然发起总攻。其次,勤王部队正在星夜兼程的赶来救援,只要等到了救兵一切都好办。

此时摆在李纲面前的其实只有三个问题,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守住汴梁不是难事。

第一,皇帝要跑路干了一辈子文臣的李纲竟然有十分敏锐的军事嗅觉,他知道此时汴京最大的威胁不是城外安营扎寨的金军,而是城内浮动的人心。而人心所指,全在钦宗。钦宗如果学他父亲徽宗溜之大吉,汴梁城内的百姓必然会放弃抵抗。到时候不用金军入城,光是城内流氓趁乱打劫就足够让这座百年都城毁于一旦。

为了留住皇帝,李纲开始煽动禁卫军。皇帝不是平民百姓,想要出逃必须有军队护卫。禁卫军一旦哗变,钦宗的下场恐怕就离唐玄宗不远了。在李纲的胁迫和说服下,钦宗只能固守汴梁城,不敢再做跑路打算。

前脚刚把皇帝稳住,后脚李纲就拉着他来到宣德门阅兵。虽然钦宗并不十分情愿,但是李纲却做足了文章。当着皇帝和守城将士的面,李纲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檄文高声宣读。念完檄文后,全场的人都激动的热泪盈眶。稳住了人心,调动了士兵积极性,李纲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第二,城防不严密本来汴梁城在城墙的守护下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但是徽宗时期大兴土木,一味追求建筑美感,许多用于防御的木质塔楼都被拆除,这极大的降低了城墙的防御能力。

重修木质塔楼是件漫长的工程,李纲只能采取其他措施弥补没有塔楼带来的缺陷。首先,李纲指挥制造了大量弓弩和投石车。同投石车一同运上城墙的还有巨量砖石。这些砖石不但能够用来攻击,还能修补被破坏的城墙。

负责使用这些守城器械的士兵被分组委派给宗室、武将指挥。每支部队背后都有专属市民负责后勤补给。这样一来李纲算是初步完善了守卫部队的指挥系统和后勤系统。

第三,城中有内乱从正月初五,金军就不断对汴梁城发动进攻。得益于李纲的组织协调,这些进攻都被守城士兵化解。虽然双方互有伤亡,但是金军并没有占到便宜,汴梁城依然是铁板一块。但是初九日李纲巡检到酸枣门时,却发生了十分不和谐的一幕。多亏李纲处理得当,否则汴梁城内的所有努力都可能功亏一篑。

原来,守卫酸枣门的宋军人心浮动,几个行迹可疑的士兵被当作奸细斩首示众。古往今来,两军对垒奸细都是最被人憎恶。一个奸细在破城中的作用往往敌得过城外千百名将士。金军攻城时断时续,酸枣门将士斩首奸细情有可原。

如果换做其他指挥官,很可能会鼓励这种锄奸行为。但是手托汴梁城安危的李纲却从中看见了不好的势头。此时汴梁城防务已经完善,奸细或许有,但是毕竟是极个别,如果鼓励底层士兵滥杀,必然会伤及无辜。如果不加制止,“奸细”只会越杀越多,到谣言漫天的时候人心就散了。

李纲立刻下令抓住杀人的士兵斩首示众。同时下令如果有人抓到奸细必须上报核实,如果私自处死就以杀人论处。同时,李纲还组织群众日夜巡逻,以免有地痞无赖趁乱打劫。如果有人趁着金兵围城发国难财,绝不姑息。

三管齐下,李纲立刻稳定了城内人心,他组织起来的抵抗力量一次又一次击退了翰离不的进攻。有了李纲的武力防御做后盾,朝廷中的主和派才有能力同金军坐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

作为文臣,李纲的军事能力毕竟不如久经沙场的将军元帅,能抵御住金军的第一次进攻已经是难能可贵。九个月后金军卷土重来,李纲也因为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远离汴梁,如果此时他又一次重挑旧担,再次肩负守城重任,结果也难保尽如人意。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奇葩武将:号称无双上将,正史却无记载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好,这里是奇妙奇闻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潘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潘凤,是《三国演义》里除零陵郡邢道荣之外,编出来的又一个“上将”。这个上将,比邢道荣还“逗比”,一没有正面描写过,二没有一句台词,甚至有且只有一次用文与用武的记录,还是让人嘲笑千年,最为滑稽的表现。潘凤,在汜水关被杀,最匪夷所思,最绝

  •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为何刘备两人具得还是败了?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为何刘备两人具得还是败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令人所津津乐道的应该是纵横战场的武将。比如说关羽、赵云、吕布等人都是以一敌百的人物,但是真正主宰战场的却并不是他们,而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师们

  • 年羹尧权倾朝野,为何却撼不动一名四品官?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年羹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发生在康熙年间九子夺嫡的故事估计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最后的赢家是四阿哥,也就是我们说的雍正帝。而且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所以他登基没多久,就除掉了其他阿哥的余党,但是还有一些拥护雍正的人也得到了重用,比如说十三阿哥

  • 李林甫开“选婿窗”选的女婿,最后结局怎么样?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林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最长的宰相,他在位时欺下媚上,独断专权,妒贤嫉能,做了不少坏事,因此被评为唐朝第一奸相。不过,做奸臣佞相和做好父亲并不矛盾,李林甫虽身居高位,在朝中专权跋扈,但他对儿女却极为疼爱。不光如此,他还是一位非

  • 揭秘:慈禧太后一天到底要花多少钱?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好,这里是奇妙奇闻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慈禧太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与此同时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相信大家对于清朝的了解一定也远胜于其他的王朝。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溥仪下诏退位,总共历时296年,出了12位君主。还出了一个女性掌

  • 推背图中画了什么?怎么解读“安史之乱”和“杨贵妃之死”的演算?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推背图中画了什么?怎么解读“安史之乱”和“杨贵妃之死”的演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推背图》,相信大家不会太陌生了,这是一本诞生于大唐贞观年间,是唐太宗李世民专门为了推算国运而下令袁天罡与李淳风共同编著的一本书。这本书成书的目的就是在于推算唐朝的国运,所以书中对唐朝国运推算的内容

  • 刘伯温为何反对朱元璋在“凤阳”定都?“殷家涧”的名字怎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伯温为何反对朱元璋在“凤阳”定都?“殷家涧”的名字怎么来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他也有着很深的家乡情结。据说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决定在凤阳定都,而且已经下令要在凤阳建造都城,但此举却遭到了刘伯温的极力反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刘伯温给出的理由是风水不行。实际上“凤阳”

  • 雍正晚年爱上14岁少女,这女子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晚年因为政治官员腐败,国库亏空,他年纪大了已经无力去治理,给雍正留下了一个穷王朝。雍正帝登上皇位后励精图治,经过一朝的努力请皇朝已经十分富裕,他给乾隆留下了一个富裕的皇朝。雍正帝在51岁

  • 雍正的养女和硕淑慎公主,为何被康熙圈禁十年?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和硕淑慎公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说起大清公主,可能令现代社会的女孩羡慕不已,认为她们身为金枝玉叶,锦衣玉食享用不尽,还能受到天下人的仰慕。殊不知,清朝的绝大多数公主的命运是很悲惨的,她们几乎全都是服务于皇家的政治工具,常年难以与额驸见面,以致郁郁寡

  • 宁为梁上燕,不做诗人妻!古代诗人的那些妻子们!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宁为梁上燕,不做诗人妻!古代诗人的那些妻子们!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千百年来,诗人们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才情与抱负,他们弹剑高歌、饮酒赏花,精妙绝伦的诗作化为历史长河中煜煜的珍珠。与诗人们光辉灿烂的形象相比,他们的妻子往往是暗淡而模糊的一抹剪影。仿佛是袍角处的一朵暗纹绣花,人们看到时便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