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戚继光是怎么赶走倭寇的?百年之后倭寇竟然用这个方法对付中国人!

戚继光是怎么赶走倭寇的?百年之后倭寇竟然用这个方法对付中国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269 更新时间:2024/4/16 0:46:04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戚继光和倭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日本是我们的老邻居,但是这个邻居并不安分,自古以来中日之间多次爆发战争。如果你留意的话你就会发现日本的战斗力是越打越强,而中国是越打越弱。唐朝时期中国打日本并没有什么压力,元朝时期中国更是想着远征日本,但是自明朝以后日本越来越难以对付,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更是碾压国军。这到底是为什么?这其实和日本军队的编制有关。明朝时期戚继光用这一方法赶跑了日寇,但是几百年后日寇用同样的方法碾压国军。

明朝初期,中国本土的一些海盗经常与日本的失意浪人合谋走私以及抢劫商船,在当时称之为“倭寇”。倭寇在中国尝到甜头后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十六世纪中叶时江浙闽等地受害最为严重,数十万军民受到倭寇的侵袭。为了解决倭寇肆虐的问题,沿海地区开始反抗,但是因为军队战斗力弱导致节节败退。嘉靖时期,朝廷看不下去了,决定派遣戚继光抗倭。在台州之战时戚继光打了一个胜仗,但是因为军队战斗力不足的问题导致战果颇微。明军战斗力不足的问题并不是装备不行而导致的,而是因为士兵在短兵相接时怯弱不前,甚至有些胆小之人临阵脱逃。

历史上将军面对这种行为基本上都是建立督战队,如果前队怯弱不前,那么就后队斩前队。但是这个方法在当时并不怎么实用,因为当时士兵懦弱的非常多,如果强行采取这一方法那么很有可能导致自己人杀自己人或者军队兵变。戚继光思来想去也没想到什么好方法,最后决定建立新军。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应对方法,那么新军很有可能也怯弱不前。正当戚继光苦恼的时候,冯子明说义乌的人不怕死,建议戚继光去义乌招兵。戚继光听后就决定在义乌招兵,招一批不怕死的人然后编为新军。戚继光的方法非常奏效,这支新军成为日后战功赫赫的戚家军。不仅战绩百战百胜,更是创下了杀敌十余万的记录,被后世赞誉为“十六至十七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为什么戚继光的方法能奏效?其原因就是古代流动性很低,一个地方基本上都是由几个大家族组成的。如果你仔细留意,那么你就会发现由很多农村都是以姓氏命名的,比如张庄、冯庄等。一个庄子的人基本上都是一个姓氏的人,往上翻几辈都有可能沾亲带故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族出了一个逃兵,那么丢的不只是一个人的脸,更是让整个家族脸面无光。陇西李氏曾经出了一个投降匈奴的将军(李陵),导致家族几十年都抬不起头。人都是有攀比心的,当有一个人奋勇作战了,那么他身边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一点攀比心理,因此人人奋战。

几百年后,日本军队编成制度和戚继光的编成制度一样,日本第一师团的编成地是东京、第二师团的编成地是仙台……第五十二师团的编程地是金沢。第一师团如果出现减员的情况,那么就会从东京征兵来补充,时刻保持第一师团的人都是或大部分是东京人。至于日本什么时候采取的这种方法已经无处可靠了,但是日本就靠这种方法碾压国军。当然火炮差距也是一个原因,不过主要原因还是军人的思想问题。日本军队作战情绪非常高,但是国军的作战情绪并不高(整体对比,请不要用个例抬杠)。

《亮剑》中山本一木曾经对李云龙说:“自1937年起,你见过几个主动投降的日本人?”为什么?就是因为日本军人不敢投降,因为这会在同乡面前丢人。所以你会发现日本人往往在面临绝境时都会选择刨腹自尽,主动投降的日军少之又少。但是国军不一样,在开战的时候国军投降的、败退的、卖主求荣的不计其数,根据后世统计的数字,抗日时期出了两百多万伪军。当然中国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军队,比如川军、桂军。但是这些军队也都是把同一地方的人编到同一个军队内,一旦把这些人都分散开那么战斗力会锐减。阎锡山是山西五台人,因此他最认可同乡人,所以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

这一方法自古至今都不过时,项羽把同乡子弟编到一个部队、戚继光把义乌人编到一个部队、曾国藩把湖南人编到一个部队,李鸿章把江淮一带的人编到一个部队、抗日时期的川军、桂军、湘军,这些都是最明显不过的例子。如果民国时期部队都能像川军、湘军、桂军一样,那么抗日战争也不会打得那么惨。但是国军统帅部担心把同一个地方的人编到一个军会导致军阀的出现,所以这种方法就逐渐弃用了。但是这种方法被日军采用,这就导致在正面战场上国军被日军碾压,反而是那些地方军战绩辉煌。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慈禧第一次看到电灯,说了一句什么话?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慈禧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清朝闭关锁国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各国眼中的东方大国,这里有着高度发展的文明,有着富饶的物产,有着几亿人口,是充满先进和智慧的代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富强的国家,自从闭关锁国以后,便大变了样。172

  • 朱棣出一上联满朝文武对不出来,最后一个小孩对上了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朱棣的事迹你知道多少?下面跟奇妙奇闻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唐朝的时候,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已经发展到了巅峰,诗在形式上出现了极为严格的格律,非常地讲究对仗,也即是所谓的“诗联”,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的句子,每一个词语都需要形成对仗,人们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这种“对称美学”,并且逐渐根

  • 滕玉公主:春秋最任性的公主,吃饭时为何自尽?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滕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奇妙奇闻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位名叫滕玉的公主,但说到她的父亲阖闾,可能大家就明白了。这位当年的霸主,率领的吴国军队,可是把楚国的国君,都打得弃都而逃。虽然他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却对自己的这个小女儿无可奈何,堪称是他的软肋。也因为他太过宠溺的缘故,

  • 西汉宰相张苍娶了100个妻妾,只是为了长寿?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好,这里是奇妙奇闻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张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据史学家考证,中国古人在夏商周的时候,平均寿命只有18岁,而到了秦汉的时候,也不过22岁。唐朝平均男人年龄是27岁,一直到宋朝以后,平均年龄才突破了30岁。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却出了一个人,活到了104岁。那时候是没吉尼斯世界纪录

  • 盘点历史上的三大名妓,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花开堪折的杜秋娘杜秋娘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而让她之所以这样著名就是因为她是《金缕衣》的创作者。杜秋娘原来的名字其实是杜秋,但是人们都爱将她称为杜秋娘。从前曾经是李锜的小妾,但是后来人生却有了非常传奇的机遇,不过到了最后却依旧是镜花水月一场,去世之前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妇人。在杜秋娘的传

  • 为何大多数公主远嫁蒙古都一生不孕?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出名的公主联姻就要数文成公主出嫁到西藏了,而文成公主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了。松赞干布为其修建了布达拉宫并且和她一直生活在那里,让她享受着作为国母的荣耀。但不是每一个公主都是那么幸运的。就拿出塞的王昭君来说,为了政治的需要与安抚,王昭君嫁给了北方的胡人可汗,当这位可汗死后王位就传给了他的儿子,而可汗的遗

  • 高阳公主给房遗爱戴绿帽,他还挺开心?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好,这里是奇妙奇闻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房遗爱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这是一出好戏啊!房遗爱是房玄龄的儿子,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嫁给了房遗爱,然后高阳公主给房遗爱戴了一顶绿帽子。但戴绿帽子这事,高阳公主一个人来不了,必须有人配合才行,谁是那色胆包天的男主角,竟然敢泡皇帝的女儿?说出男主角,

  • 朱元璋宠幸苏坦妹,第二天就下令将其处斩?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好,这里是奇妙奇闻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苏坦妹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这是一则故事,真实与否,请大家自行判断了。传说,朱元璋打下了浙江之后,准备广纳贤才,于是在大街小巷贴满了“紧急招聘”小广告(那时候城管还没诞生,可以随意贴)。可是,那时候的百姓,十个有九个是文盲,大家伙闹哄哄地一起往前凑,却都一脸蒙

  • 三国最惨的将军秦宜禄,多少人惦记过他老婆?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好,这里是奇妙奇闻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宜禄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秦宜禄是三国第一绿帽子王,没有之一。秦宜禄这个名字就很奇葩,“禄”就是薪水的意思,“宜禄”就是多多赚钱,如果换成现在的说法,就叫作“秦有富”或者“秦富贵”,这名字要有多土有多土,反应出他妈妈最朴实无华的愿望—多赚点钱就好。不过,秦宜

  • 萧何后不后悔害死韩信?萧何追韩信其实另有目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萧何后不后悔害死韩信?下面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汉初三杰分别为萧何、韩信、张良,后勤、将军、谋士战争三大件帮助刘邦夺得天下。韩信由萧何“举荐”给刘邦的,如此说来萧何在刘邦功臣中排第一实至名归。韩信因萧何的举荐被刘邦拜为大将军,最后又因为萧何的欺骗,走入那覆灭的深渊,真是成也萧何败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