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萧何后不后悔害死韩信?萧何追韩信其实另有目的!

萧何后不后悔害死韩信?萧何追韩信其实另有目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626 更新时间:2024/3/19 22:59:41

萧何后不后悔害死韩信?下面奇妙奇闻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汉初三杰分别为萧何、韩信、张良,后勤、将军、谋士战争三大件帮助刘邦夺得天下。韩信由萧何“举荐”给刘邦的,如此说来萧何在刘邦功臣中排第一实至名归。

韩信因萧何的举荐被刘邦拜为大将军,最后又因为萧何的欺骗,走入那覆灭的深渊,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韩信首先投靠的是项羽,在反秦诸侯中项羽的楚国最为强大,他以为项羽能给他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从韩信能数次向项羽提建议来看,韩信在楚军中有一定的地位,否则一军统帅是随便一个人都能说上话的?

我认为项羽不听韩信的话,出于“同性相斥”的原因居多。韩信给项羽出的注意肯定是军事建议,毕竟他擅长兵事。项羽心高气傲,自起兵以来总是战胜对手,还用你韩信来提建议?没见四十万秦军都被我项羽轻而易举消灭了。

韩信见自己没啥出头之日,便离开楚营前去投靠汉军刘邦。韩信在汉军中不仅是新来的,还是从楚军叛来的,这样的人总得经历一些“考验”之后才会予以任用。他经历了漫长的考核期,总算得到刘邦的认可,让韩信做了治粟都尉。

治粟都尉这官位不低,职权也不小,对一个手无寸功又不是自己人的韩信,刘邦算是重用他了。我们知道刘邦的后勤总管是丞相萧何,韩信这是到了萧何手下,俩人算是有了交集。

某人有没有本事,一看这人怎么说话,二看这人怎么做事。说与做算是考察人才的两大因素。萧何与韩信搭伙共事,自然少不了交谈,有了交流,萧何对韩信的本事有了初步了解。

萧何虽不掌兵,但不代表一点不懂军事。刘邦军队的后勤组织、运输、兵员配给等等,其中的运作方式与带兵打仗本质是一样的——各种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古代有很多文臣首次带兵便能取得胜利,原因便是他们能将政治上的经验完美嫁接到军事,所谓一理通百理融便是如此。

语言交流使萧何知道这韩信是个大才,具体有多大的才能,还得看韩信事做得怎么样。韩信在萧何手下做事,萧何随意出几个难题就能考验下韩信,韩信能通过考验便是大才,若不能估计就是个夸夸其谈之辈。

韩信的表现不错,赢得了萧何的看重。他俩的友谊也是这时候结下的。等两人关系近了,韩信便对萧何说:“老萧啊,你给汉王说说,让我领兵打仗呗。”

对韩信的要求,萧何心里是犹豫的,他不太想让韩信离开自己,人才哪里都缺。有韩信这样的帮手,萧何做起事来自然轻巧。可是又不想“耽误”了韩信,萧何心里纠结,一直找借口拖延。

韩信本以为萧何会帮自己,左等右等就是得不到答复,一气之下出走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这下可把肠子悔青了,立即骑马便追,连给刘邦请假都顾不上。

萧何月下追韩信,总算追上了他。萧何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别耍小性子了,跟我回去吧,我向汉王举荐你当大将。韩信:此言当真?萧何:骗你是小狗!韩信被萧何追回来了。

萧何实现了自己对韩信的承诺,说服刘邦拜韩信为大将。韩信也用胜利回报刘邦,灭三秦帮刘邦取得关中,有了关中才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韩信最后又与彭越等人一起消灭项羽,自此秦末乱世又重新统一在汉朝名下。

没有韩信便不会有汉朝这话有点夸张。没有韩信,刘邦取天下会废很多劲倒是真的。韩信等异姓王对汉朝内部的威胁也是实打实的。生死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心里发慌啊!韩信不仅威胁着刘邦的统治,也威胁着萧何。

萧何与韩信一直保留着友谊,否则韩信也不会因萧何一句话,就被骗进皇宫的埋伏圈。一个人能暂时装成你朋友,若他能装一辈子,这与真朋友也没什么区别了吧。

韩信心中对刘邦不满,刘邦活着也许能压一压韩信,万一刘邦死了呢?韩信一个人不一定能灭掉汉朝,他一反肯定会带动其他野心家一起反。一切就如当初的秦朝,陈胜振臂一呼,六国便复出了,有些事啊,就差一个领头的。

萧何的身家性命早与汉朝捆绑在一起,汉朝若是覆灭,刘邦钦点的第一功臣家族肯定是新皇帝首要消灭的对象,无论是杀鸡儆猴也好,诛灭异己也罢,萧家没好下场。

韩信就好比一个炸弹,随时会被引爆。萧何难道拿自己家族赌一赌韩信是否会反?死掉的韩信才是好韩信。萧何无论与韩信关系多近,他都不会放过韩信。顶多最后好好安葬下韩信。这与仇怨无关,纯粹因利益相关(生与死也是利益)。

刘邦听说韩信死后,太史公用“且喜且怜”来形容刘邦。喜的是汉朝隐患没了,怜的是韩信的功劳与才华。还是那句话,这与仇怨无关,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萧何会后悔害死韩信吗?恐怕不会。无论彼此曾有多重的情谊,在这一刻已经因利益而分道扬镳。大难临头各自飞的不仅有夫妻,还有朋友。

韩信要为自己讨一个“公道”,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萧何为了自家的身家性命,势必要阻止韩信。谁为公,谁为私?公与私往往没明显的界限,只看谁的心更冷酷、更决绝。

韩信错了吗?也许吧,不过谁还没点脾气呢。萧何错了吗?也许吧,不过谁会赌那个不确定的未来呢。也许俩人都没错,错的或许是那个时代——你不肯退去,只能死去,因为你挡住我的路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甘糜两夫人有多美?当时人们如何形容的?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好,这里是奇妙奇闻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刘备有句名言,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穿旧了,随手一丢,再去买新的,哥不差钱。其实刘备不光丢女人,他还经常丢城池,就连死心塌地跟着他混的关羽张飞,也经常弄丢。总结起来,就是刘备有“三大丢”,丢城池,丢兄弟,丢老婆。刘备有很多女人,

  • 朱元璋死后有38名妃嫔殉葬,为何只有张美人幸免?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朱元璋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殉葬制度诞生于奴隶社会,延续千年之久后,在秦始皇时期达到了巅峰,据说秦始皇死后的殉葬者数以万计,不仅后宫美女成了殉葬品,甚至连参与陵寝建设的工人也一同殉葬了。到了汉朝时期,殉葬之风渐渐衰败了,因为活人殉葬太过残忍,与儒家的仁义之风相差甚远。

  • 古代大臣被处死后,他们的小妾有什么下场?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古代的事情,在古代的时候,皇帝的权力是无限大的,所以如果有人得罪了皇帝,结局估计就是死了,而且不仅仅是自己,古代的皇帝为了震慑那些人,制定出了类似诛九族的刑罚,比如说大臣被处死了,家里的人都得遭殃,那么,如果大臣被处死了,他们得小妾会被如何处理呢?在中国古代得时候,有这么一句

  • 晚清的“刺马案”是怎么回事?为何至今都是悬案?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刺马案”的经过是怎么样的?刺客为什么不逃走?大清同治九年农历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早上10:30左右,江宁府(南京市)发生了一起震动天下的案件,这就是著名的“刺马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案件的过程并不复杂,当时两江总督马新贻在金陵校阅场检阅清军射箭训练,阅兵完毕后,返回总督辕门,然

  • 认孙子做儿子是什么神操作?唐朝皇帝为什么都喜欢这样做?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朝认孙为子的现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朝风气开化,那可不仅是说说,现在大家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唐朝都会发生,比如:认孙子做儿子。唐朝皇帝认孙为子最特别的一位是唐肃宗李亨。唐肃宗作为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的第一位皇帝,压力肯定是很大的,那么是否由于压力太大,所以错乱

  • 蜀汉亡在谁手里?这些人没本事还喜欢瞎折腾!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最后的接班人,是姜维。不过跟蒋琬、费祎这两位根正苗红的蜀汉人相比,姜维的出身比较特殊,他是一名魏国降将。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战争时,姜维本是凉州天水冀县的一个中郎官,正跟随太守在外视察工作,不料突然碰到蜀汉大军袭来。可能被吓懵了,这太守无缘无故觉得姜维等人有异心,就抛弃姜维自己跑去了上

  • 乌雅氏身为雍正生母为何不喜雍正登基?为了阻止册封乌雅氏做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清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奇妙奇闻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古代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皇位一直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所在,众多皇子为了争夺皇位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了了一幕幕同室操戈、兄弟阋墙的惨剧,让人切实感受到了“无情最是帝王家”的残酷。而继承皇位,不仅仅是每一位皇子们的理想与奋斗

  • 朱常洵从小娇生惯养,长到360多斤最后被烹煮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朱常洵的事迹你知道多少?下面跟奇妙奇闻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朱常洵是明神宗的第三个儿子,俗称老福王,因母亲郑贵妃深受父皇宠爱,因而从小娇生惯养的朱常洵终日闭阁酌饮醇酒,所爱唯有妇人,歌舞,对外界的乱象漠不关心。到了崇祯年间,各地的起义接连不断,河南还遭受干旱、蝗灾的侵蚀,于是世间都流传说,先帝耗天

  • 揭秘:朱元璋驾崩前到底说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朱元璋的事迹你知道多少?下面跟奇妙奇闻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史载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其中他最喜欢的是太子朱标,遗憾的是,太子朱标在37岁的时候便去世了,悲痛不已的朱元璋就把治国的希望寄托在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身上,这一决定引起了朱元璋其他儿子的不满,毕竟大哥不在了还有那么多弟弟,怎么继承人却成了皇

  • 馆陶公主扶持女儿当了皇后 ,最后结局怎么样?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馆陶公主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事实上栗姬这个人虽然很受景帝宠爱,却深恐自己位置不保。而刘嫖作为公主,却为了能够讨得景帝的欢心,一直在往他的后宫送大量的美女。栗姬就此认为,馆陶公主的手也伸得太长了,为了自己女儿将来能当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