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发生了什么?放生的故事是怎样的?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发生了什么?放生的故事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832 更新时间:2024/1/22 17:46:35

慈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1884年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被罢黜,从此之后,慈禧太后就成为大清朝最有话语权的人,即便是光绪帝也受制于慈禧太后,可以说慈禧太后虽然没有称帝,但和皇帝也没有什么区别了,至少已经处在权力的最顶端。

既然是大清朝如此贵重的人物,所有的一切自然都应该以她为先,当整个大清国的利益与慈禧太后个人的利益起冲突的时候,应该以慈禧太后为先,这样的一位强势的女人对自己的寿辰自然看得极重,尤其是六十大寿。

在民间,六十大寿也算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寿辰,更不用说是如慈禧太后这样处于权力最顶层的人了。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是在1894年的十月初十,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年不仅有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更有甲午中日战争。

但即便是天要塌下来,在塌下来之前,慈禧太后也不能不过自己的六十大寿,往小了说,这是慈禧太后的私事,往大了说,古代封建社会,如同慈禧太后这般地位的人物的六十大寿其实也是政治需要的一部分。

所以慈禧太后的六旬万寿庆典早在年初就开始准备了,光绪帝准备为慈禧太后大办,他决定“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间定例,自大内至园,骅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按照最初的预想,其实就是按照康乾盛世时期的惯例来置办庆典,这对于已然大厦将倾的大清朝来说,无疑是很大的负担。

不过,无论是光绪帝还是慈禧太后,都没有考虑别的事情,而是继续按照这一预想进行布置,首先就是修缮颐和园,而修缮颐和园的费用挪用了海军经费,更是要在颐和园中布置点景,广收贡品。这是一项大工程,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巨大的,而不久之后就爆发了甲午战争。

有意思的是,战争初期,光绪帝主战,而慈禧太后也主战,她很支持大清强大起来,但同时,她又要大办自己的六十大寿,这就产生了矛盾,毕竟这都是花钱的事。战争费钱,而且是相当费钱,因此随着战事的扩大,主战的一些大臣开始上书要求压缩庆典的规模,后来户部又要求暂停颐和园的修缮工程。

这可是触及到了慈禧太后的利益,她很是生气,说出了一句相当霸气的话:“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颐和园的修缮工程不能停,钱就那么多,因此只能在战事上做文章,慈禧太后希望战争尽快结束,支持避战求和,并开始寻找各种理由,打击主战派,希望能够让六十大寿如期在颐和园举办。当然,慈禧太后也并不是只考虑自己,她还是删减了庆典中很多铺张浪费的项目,当庆典真正进行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比最初的设定缩减了很多。

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伴随着一个个城市的沦陷中而到来,到了11月7日,即阴历十月初十,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受贺,大宴群臣。虽然外面战火连天,但颐和园内一派祥和。臣子们将早早就为慈禧太后准备的寿辰礼物献了出来。

毕竟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礼物马虎不得,臣子们很早就开始为此做准备,而身为最懂慈禧太后的李莲英,自然更是早早为慈禧太后准备了称心的礼物。李莲英知道,慈禧太后最不缺的就是金银珠宝,如果自己也送这一类的东西,很难让慈禧太后高兴,不如别出心裁,送一些特别的礼物。

到了十月初十这一天,在慈禧太后受贺完成之后,李莲英服侍着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中游玩。李莲英对慈禧太后说:“外面战事不断,老佛爷不如在今天这样的特别日子进行放生活动,这样老佛爷的善举必然会感动上天,相信战事很快就会停止的。”

慈禧太后觉得李莲英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就被李莲英服侍着去放生颐和园中的鸟儿,不过,让慈禧太后奇怪的是,那些鸟儿出了笼子之后并没有飞远,而是又都飞回了笼子中。看到此情此景,慈禧太后询问身边的李莲英是怎么回事。

李莲英赶紧跪下来,说:“恭喜老佛爷,您的慈悲让鸟儿都舍不得离开您,自愿留下来陪伴在您身边。”慈禧太后一笑置之,她并不相信李莲英说的话,认为这是李莲英特意安排的。而李莲英也知道慈禧太后没有那么好糊弄,于是他又说:“老佛爷如果不信,奴才陪您再去放生鱼儿试试。”

慈禧太后倒也由着李莲英折腾,他们来到了湖边,李莲英将鱼缸中的鱼都倒进了湖中,结果让慈禧太后感到奇怪的是,那些鱼儿原本是要游走的,不知为啥又都回到了岸边,似乎想要上来。李莲英趁机说:“老佛爷这下相信奴才了吧?鱼儿也不愿意离开您呢,这说明您平日的慈悲感化了它们。”

这确实让慈禧太后毕竟惊奇,毕竟鸟儿确实可以训练,但很少听说鱼儿也能被训练出来的,不管怎么说,慈禧太后对这次的放生很满意,李莲英放鸟鸟不飞,放鱼鱼不走,确实取悦了她,让她的心情瞬间就好了很多,一扫连日来战争带来的阴郁心情,在这一点上李莲英功不可没。

也因此,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这样的顶级荣耀是过去的太监想都不敢想的,而慈禧太后却为李莲英打破了雍正帝留下来的规制,这不能不说李莲英是真的很懂慈禧太后,也确实肯花心思。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放鸟鸟不飞、放鱼鱼不走的情况呢?难道真的是慈禧太后太过仁慈以至于鸟儿、鱼儿都不愿意离开慈禧太后吗?这恐怕是没有人会相信的,即便是慈禧太后本人再怎么自信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其实,这件事说起来也很简单,鸟儿也好,鱼儿也罢,都是李莲英早就训练出来的。比如那鸟儿,笼中的鸟儿并不是在大自然中捕得之后才养在笼中的,而是从小就养在笼中的,实际上它们对于蓝天的渴望并没有那么强烈。

在笼中的生活多好,下雨了淋不着、下雪了冻不着,饿了有饭吃,渴了有水喝,无聊了还有人来逗逗它们,这样的鸟儿即便长大了,也不愿意走出那笼子,谁不愿意舒舒服服呢?李莲英正是抓住了它们这样的心理对它们进行训练,其实训练的时间也并不长,就是在慈禧太后大寿到来之间的月余时间里。

李莲英命人放生这些鸟儿,真有想要在蓝天翱翔的因为没有训练过也只能扑棱几下子,而大部分都没有真想着离开,毕竟笼中还有好吃的好喝的等着它们。那些很配合的鸟儿,李莲英自然给予必要的奖赏,那些不太听话的就被关起来,饿一饿,如此反复,时间一长,大家都不愿意走了。

鱼儿也是经过训练的,慈禧太后的生日是十月初十,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进入冬天,湖中的水有多冷相信大家都知道,即便是九月也是很冷的,李莲英就是利用这个温度来训练鱼儿。他提前购买了大量的观赏鱼,好吃好喝的养在鱼缸中,然后在九月份开始练习放生。

湖中的水自然不比鱼缸中的水温度适中,所以当鱼儿习惯了鱼缸中的好温度,一旦被放进冷水中,它们本来以为遇到了更广阔的水域,却没想到很冷,所以游了一会就回头往温度略低的岸边游,而岸边,李莲英派人在那等着,等鱼儿游回来就将它们重新放回鱼缸中过舒适的日子。

经过数天的训练,鱼儿们就都知道进了冷水中就赶紧回游,还能重新回到温暖舒适的水域中去,所以当慈禧太后大寿,李莲英再次放生的时候,鱼儿们根本不愿意走,而是又回到了岸边,等着人们将它们带回鱼缸中。

不过,关于慈禧太后放生这件事,也只是野史的说法,只能听听,当不真的。

标签: 历史慈禧清朝

更多文章

  • 徐达被朱元璋赐蒸鹅自尽的典故出自哪里?正史中是如何记载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徐达,明朝

    徐达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民间一直有一个说法,明代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大将军是被朱元璋害死的。朱元璋是怎么害他的呢?徐达晚年背上上了一个毒疮,需要禁食酒肉,而朱元璋则故意赐给他蒸鹅吃,徐达知其意——这是上位要赐死自己啊。徐达当晚大食蒸鹅烈酒,第二日毒疮爆发,暴毙而亡。

  • 诸葛亮担任丞相多年,他有没有过贪污腐败呢?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后世对诸葛亮一生的评价,他尽心尽力辅佐刘备和刘禅,为光复汉室奉献出了一生。可是谁会想到,诸葛亮一死,昏庸无能的刘禅就派宦官抄了他的家,抄完家后主看到结果,却是当场气得摔杯子,懊悔不已。那么,后主刘禅到底看到了什么,会让他懊悔不已?要分析这个,还是得从诸葛亮出山开始。三顾茅庐这

  • 乾隆皇帝的身世有哪些秘密?他真的是皇家血脉吗?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清朝,乾隆

    清朝十二位皇帝,有两位的身世存在着争议,一位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因为年代久远,他的生父已经没有记载,另一位就是乾隆了,有说法是顺治帝是用自己的女儿跟别人换的儿子,不清楚这其中的可信度有多少。我们之前说清朝皇帝身上的谜案很多,好多涉及的是他怎么获得的权力,再到他怎么死的,基本很少有说这皇帝怎么来的,这是

  • 溥仪是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他为何没有子女呢?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清朝,溥仪

    溥仪是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一生有过很多个女人,却未有任何子女,关于无后这件事,民间对其议论纷纷,各种小道消息也是层出不穷。关于溥仪的同性恋问题,其实在《我的前半生》中就有记载,但比较隐晦,如向太监嘴里尿尿。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溥仪本人的自尊心,贾英华不可能坦然

  • 阿鲁特氏身为皇后,为何死后却遭到辱尸呢?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清朝,阿鲁特氏

    自古红颜多薄命,阿鲁特氏是同治帝的皇后,但生前就受到各种不公正的待遇,死后竟然还被盗墓贼开膛破肚,实在是惨。阿鲁特氏是清朝同治时期的皇后,她死后和同治一起葬在了东陵。1946年,东陵惠陵墓被大量挖掘,同治帝和阿鲁特氏皇后的陪葬品都被盗光,而阿鲁特氏的陵墓因为被炸药炸开,陵墓被炸开了一个洞,而当时国内

  • 和珅的仕途之路为什么那么顺遂?野史中是如何记载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和珅,清朝

    你知道和珅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和珅的仕途顺的让人发指,乾隆四十一年正月,27岁的和珅任户部右侍郎;三月,升任军机大臣,正式踏入中枢政务的行列;四月,再兼内务府大臣;八月,升任镶黄旗副都统;十一月,充国史馆副总裁,戴一品朝冠;十二月,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乾隆赐他紫禁城可以骑马,并

  • 揭秘唐宪宗死亡之谜:终究为所宠信的宦官杀死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唐宪宗,死亡之谜

    唐宪宗在位十五年,尽管有许多可以称颂的地方,但是,他还是没有实现中兴唐室的愿望。原来,宪宗虽然重视发挥宰相的作用,去平定割据的藩镇,同时,他对宦官也非常宠信,特别是包庇宦官吐突承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吐突承璀年幼时以小黄门的身份侍奉东宫,和当时还是太子的宪宗关系密切。宪宗

  • 刘伯温为什么会创作《烧饼歌》?刘伯温与烧饼有什么不解之缘?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刘伯温,明朝

    对刘伯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中国古代的牛人,具有神机妙算、未卜先知诸葛亮和刘伯温可以称之为绝代双骄。在民间,他们的呼声也很高,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美称。刘伯温从小聪颖过人,且博读群书,12岁考中秀才,14岁即赴省府读书,22岁考中了进士。然而,刘伯

  • 安禄山为什么要讨好杨贵妃?安禄山对于杨贵妃之死是什么反应?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杨玉环,唐朝

    对杨玉环和安禄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红颜多薄命,唐玄宗最宠爱的美女杨贵妃最终的结局令人吹嘘。杨贵妃曾经是寿王李瑁的妻子,但李隆基发现其美貌后,来了个横刀夺爱。此后,对她万千宠爱于一身。尽管如此,杨贵妃却和安禄山传出过绯闻。安禄山十年后他已被唐玄宗任命为平卢节度使。在

  • 秦始皇的感情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他有哪些嫔妃?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阿房女,秦朝

    秦始皇有20多个儿女,然而史书中却几乎没有关于皇后与妃嫔的记载,秦始皇的一生存在许多谜团,其中隐藏最深的,就是他的后妃们都有谁了。虽然史料中几乎没有相关记载,但民间野史中却有不少关于秦始皇感情方面的传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阿房女据闻,嬴政小时候在邯郸城爱上了一名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