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朝灭亡后,崇祯皇帝的子女最后结果如何?

明朝灭亡后,崇祯皇帝的子女最后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987 更新时间:2024/1/7 15:12:12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崇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后人讨论大明朝,总会对朱元璋报以敬畏,对崇祯皇帝报以同情,前者管理朝政的方式是恩威并施,成效也是最好的,后者也是沿袭了朱元璋的作风,可惜他掌握的大明王朝早已腐朽至极,即使他万般努力,也应对不来四面楚歌,因此大明断送在崇祯手里,让人感到同情。

在惋惜之余让后人疑惑的是,大明灭亡后,崇祯的儿女们去哪了?因为在山海关战役之后,崇祯的几个儿子如迷云一样在历史舞台上神秘失踪了,直到清朝才有他们零零碎碎的消息,那么崇祯的儿女们到底下场如何?明朝灭亡前夕,崇祯在宫里做了什么?

当时,崇祯已经知晓李自成的军队就要逼近皇城,他没有做仓皇出逃的打算,他自嘲是朱氏皇族的罪人,将祖宗们辛苦打拼下的基业败死在他手里,周皇后陪在他身边,一言不发,其实当时崇祯还有个退路,就是往南迁移,逃去自己老丈人家避难,可是他一向厌恶后宫参与朝政,周皇后只能对他言听计从。江山是保不住了,崇祯仍惦记着他们朱家的那点血脉,他派宦官将自己在宫里的三个儿子叫来,算是交代点临终嘱托。

三个儿子仍旧华服异彩的出现在他面前,那种皇子的威仪和夺目瞬间刺痛了他的心,明天天亮以后,天子的孩子也就沦为庶民或者俘虏。他把最小的儿子朱慈炯拉到身边,生气又温柔地责备道:"都什么时候了,还穿着这身衣服,赶紧换了去。"一声呵斥后,又亲自拿寻常百姓家的衣服给他们依次换上,并语带酸楚地说:"明天李自成打到这里,就不是我们朱家的天下了,在这乱世中,不要想着为我报仇,找个与世无争的地儿,隐姓埋名,见着老者要谦卑,遇到比你们年长一些的要叫叔伯。"崇祯说完这席话,周皇后在一边潸然泪下。

站在父亲的角度,崇祯这番嘱托尽显慈父形象,可是从天子角度来说,崇祯就不希望朱家的血脉日后能举起"复明"的大旗吗?我们猜测在当时此情此景下,崇祯已经万念俱灰,事业和人生都已走到穷途末路,在最后挣扎的一夜,崇祯处在孤立无援的绝境,哪还妄想日后会有人助他的皇子夺回江山?他的唯一目标,就是在危机来袭之前,将几个皇子送出去。

可是守城的侍卫也是军心涣散,各自投奔了不同的势力,崇祯的命令,他们假装听不到,皇城内要是闹得凶了,他们还会编织个"镇压内乱"的理由,来堂而皇之的囚禁崇祯,正大光明的出去不行,崇祯和皇子们就扮成老百姓掺杂在太监中间出去,结果还是被潜伏在宫中的眼线发现了,明朝末年外患内忧早已沆瀣一气。

让崇祯真正绝望的是自家人的冷漠,皇宫里的朝阳门是自家人朱纯臣把守的,崇祯专程绕路去请求他,结果侍卫却告知崇祯,朱纯臣去赴宴了,同为根蒂连枝,而且还担负着保护京城的重任,朱纯臣对大明的命运不管不顾,还去吃喝玩乐?这点彻底激怒了崇祯,他命令起手下还听命的奴仆,准备夺门而出,可是守城的侍卫也是拼命抵御,他失去了唯一一次逃生的机会。

在确定自己逃生无望的情况下,崇祯和周皇后做了件彰显帝后风范的事,崇祯挨个宫殿去劝告宫人们出宫,告知他们李自成就要打到这里来,皇宫不再是他们的避命所了,有些有门路的宦官都逃生了,只剩下一些举目无亲的宫人迟迟不肯离去,周皇后再三劝慰他们,他们也要跟大明江山共存亡。

当晚,周皇后就悬梁自尽了,她不想落到敌人手里被侮辱,周皇后的死去,没有给崇拜带来波动,那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他想要宫里所有的女眷都像周皇后一样"持节",包括他的女儿,于是他来到宫中大开杀戒。崇祯的宠妃上吊未遂,正想逃窜时被他一剑刺死,听到动静赶来的其他嫔妃也都死在他的剑下,跟周皇后一样有气节的嫔妃知道自己逃不掉了,纷纷饮毒酒自尽,接着崇祯打算杀死正值豆蔻年华的长平公主,也许是于心不忍,只是砍去了女儿的左臂,看着女儿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的样子,崇祯没有再下去手~~

第二天天一亮,崇祯还命宦官像往常一样敲响了上朝的早钟,只是没有了以往群臣朝拜的景象,崇祯在黯然销魂中结束了生命。李自成攻入皇宫后,并没有对崇祯五马分尸,而是下令将他埋葬,在昨夜屠杀中活下去的几位皇子,李自成也没有论罪处置,只是一直在收押看管着。

历史的脉轮从来没有停止转动,在山海关之战中,崇祯的几位皇子趁着内乱侥幸逃脱,自此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杳无音信。到康熙时期,有老百姓在民间发现了崇祯第四子朱慈照的下落,并向朝廷揭发。康熙赶忙派人抓来,然后凌迟处死!这位当时逃窜出来的小皇子,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已是75岁的老人家。康熙对一个老人实行如此惨绝人寰的酷刑,有失人道,那康熙为何要把崇祯75岁的儿子处死呢?无非两个原因。

1、

当年他们都是有罪之身,敢在混乱中逃跑触犯了法律,不管时隔多年都得判罪。而且清朝的阶级划分特别现实,这几位亡命天涯的皇子,到哪都改变不了他们明朝皇族后代的出身,康熙皇帝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女真族君主,是容不下汉人正统血脉的。

2、

康熙怀疑崇祯的用心。当年明朝灭亡前夕,崇祯把所有女眷赶尽杀绝,只留下这几个能延续香火的皇子,不能担保崇祯这样安排没有"复明"之心。康熙虽为明君,但生性多疑,心思细腻,他怎么能允许后顾之忧一直在世上存在呢?另外他也把"崇祯的失败"当作自己的教训,为了避免历史重演,他首先要排除异己。

在崇祯的几位皇子被康熙接连处死后,他的直系血脉也就此覆灭。

标签: 历史崇祯明朝

更多文章

  • 李白和李建成有什么关系?李白的身世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唐朝,李白

    李白和李建成有什么关系?李白的身世之谜!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关于李白的身份,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他到底是谁,因为流传的传说实在是太多了,就连他到底是哪里人都没人能说得清楚。而李白在给自己立碑的时候,说自己是李建成的曾孙,但是如果了解了一些历史的话就会知道,李建成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也都被李世

  • 乾隆八年夏天是史上最热的夏天!那一年为什么这么热?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清朝,乾隆

    乾隆八年夏天是史上最热的夏天!那一年为什么这么热?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乾隆八年的夏天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有非常非常多的故事的,但是有一件事情却是知道的,那就是话说乾隆八年的一个夏天,话说也别誉为是历史上最热的夏天,最近大家也知道的非常的热,所以下面我们不妨一起看看是当时热,还是现在热呢

  • 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野心太大最后下场凄惨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太平公主,唐朝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太平公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唐朝的话就不得不说李世民,还是武则天等人的故事了。而这次要说的这名女子, 她是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却因为野心太大,而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可能说野心和谋略都继承了母亲武则天,但是却并没有如母亲那般。太平公主从小就十分的受宠爱,武则天对她也是非

  • 此人10岁当皇帝,让自己妃子给大臣欣赏,终于亡国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高纬,南北朝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高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皇为上,帝为下”。古人所说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词则是告诉人们,天地是万物之主。自从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后,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创造出“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

  • 玄奘取经回来还有故事?一个跟《道德经》有关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唐朝,唐玄奘

    玄奘取经回来还有故事?一个跟《道德经》有关的故事!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西游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佛祖如来觉得天下四大部洲,只有大唐所在的南赡部洲不信佛法,而且只有小乘,解说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个定论。于是就在四大弟子中选了金蝉长老下凡为僧,然后在历经十万八千里,从西天灵山大雷音寺取回大乘

  • 揭秘:秦始皇为何下令制作一真一假两传国玉玺?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秦始皇,秦朝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始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后汉书徐璆传》引卫宏注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良工用蓝田山美玉制成玉玺,据称玺钮雕如龙鱼凤鸟,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称为“传国玺”。“传国玺”诞生,从此便成为了“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无数野心家将之视如一统

  • 武承嗣为什么要诬告刘行实谋反?原来目标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唐朝,武承嗣

    武承嗣为什么要诬告刘行实谋反?原来目标是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武则天称帝后,最担心的就是怕别人夺了她的皇位,最害怕的就是谋反,她怕李唐子孙,她怕权重大臣,她怕功高将领,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她也防备。只要听说谋反,她宁可错杀,也不放过,所以武承嗣和那些酷吏们就抓住武则天的这个心

  • 古代男子为什么都娶十三四岁的女子为妻?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我们现如今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子22周岁,女子二十岁,部队规定结婚年龄为的二十五周岁,如果不满足年龄要求,将无法领取到结婚证,婚姻也不受到法律保护。但是在古代时期,许多女子都在十三四岁就出嫁,一般在15岁左右都已经生完孩子了,我们现在来看十三四岁的女子结婚年龄确实有点小,但是在古代时期却是正常的,那么

  • 戚姬年轻貌美,她做错了什么吕后才将她百般蹂躏致死?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戚姬,汉朝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戚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刘邦是汉朝的第一个皇帝,后人称其为汉高祖,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原本是秦朝时一个亭长,职位很小,赶上秦末天下大乱,他在萧何、曹参等人的蛊惑下带兵反秦,实力一点点壮大,项羽打败章邯,灭了秦国后,封刘邦为汉中王。一年后,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击项羽,

  • 曹操麾下百人“智囊团”相比诸葛亮如何?为什么没人向曹操推荐诸葛亮?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三国,曹操,诸葛亮

    曹操麾下百人“智囊团”相比诸葛亮如何?为什么没人向曹操推荐诸葛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话说,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一流人才奔曹操,二流人才投孙权,混不下去找刘备”,所以说在人才方面,曹魏势力的人才是最多的。武将咱先不说,来说说谋士吧,魏蜀吴三个势力,曹操的“智囊团”应该是最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