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乾隆上位后,规定太监只能用这三个姓氏,原因是什么?

乾隆上位后,规定太监只能用这三个姓氏,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350 更新时间:2024/2/11 10:31:41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作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伴生物,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如果皇帝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自己的家奴——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就会形成宦官专权。这种现象的形成可能有两个决定因素:一个是皇帝受到的来自外朝文官集团的威胁;另一个是皇帝个人权力与文官集团权力的对比。

可以说,在我国历史上的多个朝代中,都出现了宦官专权祸国殃民的现象,其中,又以唐朝最为严重。在唐朝中后期,阉党能够随意废立大唐天子,皇亲国戚在遇到这些宦官时,甚至要向他们点头哈腰,天可汗的子孙竟成为阉人手中的傀儡,着实令人费解。

明朝的宦官问题同样比较严重,例如:我们较为熟悉的明朝四大专权太监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明朝太监从禁止参政,逐步走上政治舞台,到了最后阉党竟能与外廷大臣分庭抗礼,连位高权重的内阁大学士都要对太监们礼遇有加。可以说,明朝的覆灭,阉党要负主要责任。

唐、明两朝的宦官问题为清朝提供了前车之鉴,清朝统治者意识到了宦官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清朝前中期的皇帝们对宦官问题丝毫不敢放松。

那么,清朝皇帝是如何防止宦官专权的呢?

满族在入关之前,并无“太监”这一概念,所以,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太监,都是编剧历史知识不足所致。在清朝入关后,逐渐沿袭了先代中原王朝的排场,统治者决定使用太监作为宫奴服务统治阶层。

鉴于宦官专权的历史教训,清朝前中期的皇帝在使用太监时,对宦官始终保持着警惕性。例如,在人员数量上,清朝皇帝做出了严格的限制,顺治帝只使用了一千名太监。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实际上,“太监”是四品内官,并非所有宦官都有资格成为太监,而文中出现的“太监”一词多按现代语言习惯,指代“宦官”。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明朝皇宫中,太监最少的时候人数也在两万左右。除了人数上的限制外,清朝宦官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局限,普通的小太监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且没有出入宫禁的权利,只有四品以上的内官才有资格出宫居住。即便如此,有资格出宫居住的内官仍要对宫内的大事小情守口如瓶,对外透露宫中之事必会招致杀身之祸。

顺治十二年,顺治帝效仿前朝,在宫中摆放了警示太监的铁牌,严词警告宦官不得越权,需各司其职,且不得干预政务,结交外臣,如有违背一律凌迟处死。从表面上来看,顺治整治宦官的力度很大,但实际上,顺治并不是一个目光长远的皇帝,他保留了前朝内官的十三衙门,这使顺治在位期间宦官问题隐现,后宫被太监们搞得乌烟瘴气。

年幼无知的康熙即位时,根本意识不到宦官问题的严重性。不过,在康熙成年后,十三衙门立即被撤销,太监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在康熙在位期间,宦官的数量被削减为七百人,且宦官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不过,在雍正登基后并未继续限制宦官,反倒扩大了宦官队伍,一时之间宦官的数量呈指数增长,在短短几年内太监的数量暴涨至两千人。

量变逐渐引发了质变,太监在政治场上的影响力隐有抬头之势。那么,为何雍正时期宦官问题会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呢?

这自然离不开雍正帝的纵容,早在胤禛还是皇子的时候,他需要通过太监获取父亲康熙身边的信息,借此获取康熙的信任和宠爱。在无形之中,胤禛已与宫中的太监们结为同盟,在他登基后自然不会亏待这群有功之人。

所以,在雍正上位后,太监们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

不过,雍正在位时间较短,仅有十三年。

雍正的儿子乾隆登基后,一改父亲对待宦官的态度,学着爷爷康熙的样子加大了整治宦官的力度。雍正时期几名干政的太监均遭到乾隆的惩治,或被打入大牢,或身首异处。并且,吃酒赌博、当差懒惰、口出怨言、混乱行走、言语高声等行为,在宦官来说也都是禁止的。甚至,乾隆时还禁止太监与外廷官员、王公大臣的来往。

不但如此,为了起到更强的警示作用,乾隆还规定:宦官只能使用秦、赵、高这三个姓氏,时刻不忘秦朝赵高祸国的前车之鉴。

清朝后期的统治者由于政治水平严重下降,所以,这些皇帝均未重视宦官问题。

例如,道光年间的大太监曹进喜曾服侍过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是内官中的“三朝元老”,在皇宫中有极大的影响力。逢年过节,不论京官还是地方官都会向曹进喜送上价值不菲的礼物,以求曹太监能在圣上面前美言几句。道光的皇子们为了得到老皇帝的青睐,也会不遗余力地对曹进喜进行拉拢。

清朝的宦官问题随着慈禧当政而达到巅峰,清朝后期,朝廷内忧外患的同时,更是出现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局面。最终,在慈禧的宠信下,安德海、李莲英等太监打着老佛爷的旗号耀武扬威,风头无两。不过,从总体来说,清朝的宦官问题并不算严重,至少安德海、李莲英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十分有限,根本无法与明朝的四大太监相提并论。

标签: 历史清朝乾隆

更多文章

  • 揭秘:大玉儿多尔衮的爱恨情仇与太后下嫁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孝庄文皇后,清朝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这句诗是抗清名将张煌言所写,而诗句里面说的太后则是一位对清朝有着重要影响的女子——孝庄太后。熟悉清朝历史的都知道,孝庄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对满清入关之后清朝的统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后来的康乾盛世奠定

  • 乾隆后宫最神秘的女人是谁?侍寝一次就被赶出皇宫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乾隆,清朝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乾隆是清朝历史上最有名的风流天子,他一生多情,不但坐拥后宫佳丽,还在宫外留下不少风流韵事。通过研究乾隆后宫发现,他比较喜欢江南汉女,比如说纯惠皇贵妃苏氏便是一名来自江南(苏州)的民籍汉女。又比如说嘉庆帝的养母庆恭皇贵妃陆氏,同样是一名来自江南的民女

  • 将军逃难中,受一女子恩惠,为何此女最后投河轻生?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伍子胥,春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伍子胥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从古到今,虽然留下了很多的成语和典故,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很多都失去了本来的含义,就比如大家都熟知的“千金小姐”,也是遭到了同样的“待遇”。事实上关于这个词,还有着一个让人感到悲伤不已的传说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说起这个事,

  • 为什么朱元璋的明孝陵600余年无人敢盗?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位于南京玄武区紫金山南麓,据传这里风水极佳,历时25年才建成竣工。那么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皇帝的陵寝都被盗取,但明孝陵至今已有600多年,仍旧完好无损,虽有人意图盗墓,但终究都没成功,原因在哪呢?今日就给大家分析一

  • 27天被废的皇帝,刘贺登基之后平均一天要犯将近40条罪?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汉朝,刘贺

    27天被废的皇帝,刘贺登基之后平均一天要犯将近40条罪?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皇权天命这个东西真的是很神奇,不得不提到西汉时,由大将军霍光一手扶立的两位皇帝。汉武帝去世的时候,他原定的接班人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自杀身亡已经过了好多年了。二儿子早亡,三儿子是个急性子,老子还没升天,就对皇位

  • 十六国时期西燕君主慕容永:靠卖鞋为生,后当上皇帝8年后亡国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慕容永,十六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慕容永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两晋及南北朝初期,在长江以北及西南地区,曾先后存在过至少16个割据政权,其中大部分由5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所建,所以被统称为“五胡十六国”。在此期间,版图囊括东北、华北地区的前燕(《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祖先始创之国)实力强大、传奇

  • 周襄王想联翟攻郑,弄巧成拙给他人做了嫁衣?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战国,周襄王

    周襄王想联翟攻郑,弄巧成拙给他人做了嫁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穿过岁月长河,璀璨的生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周襄王十三年,郑国要攻打滑国,周襄王为了滑国而派人去郑国说情。没料到的郑文公竟然不给面子,这让周襄王非常生气。就因为这点矛盾,周襄王想去攻打郑国。但是,春秋时间,周王室早已

  • 胡亥到底有多残忍?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三十余人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胡亥,秦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胡亥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的功绩堪称传奇,被称为千古一帝,真的是无人企及,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他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就是没有立储君,最终导致胡亥篡位,残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有很多的子女,但是有名字的人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

  • 庞统出了个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庞统出了个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由于受罗贯中《三国演义》的误导,大部分人总以为刘备是一个爱哭鬼,而且还特爱虚名,假仁假义。其实,真实的刘备根本就不是那样的。三国时期的刘备本来是一个“枭雄”,雄才大略不输于曹操的人物。纵观刘备大起大落的一生,

  • 皇帝拿出几个生僻字,大臣看完以后就回家自尽了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朱棣,明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明朝建文帝年间,燕王朱棣不愿意被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所管理。朱允炆一登上皇位就开始削藩,这使得燕王朱棣有了起兵造反的理由,燕王朱棣已经是蓄谋很久了,最终燕王朱棣的军队成功的打败了朱允炆的大军,带着部队就进入了京城。在燕王朱棣进宫前,朱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