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庞统出了个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

庞统出了个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968 更新时间:2024/2/11 10:31:33

庞统出了个馊主意,刘备不听!却被后世批判假仁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由于受罗贯中《三国演义》的误导,大部分人总以为刘备是一个爱哭鬼,而且还特爱虚名,假仁假义。其实,真实的刘备根本就不是那样的。三国时期的刘备本来是一个“枭雄”,雄才大略不输于曹操的人物。纵观刘备大起大落的一生,做过的正确决断还是远甚于错误选择。否则,刘备也不可能成为一代帝王。除了提防敌人,刘备还得防备被自己人的错误建议坑害。即便是大名鼎鼎的庞统,也曾出过馊主意。

在联合孙权成功收获荆州5郡后,刘备开始犯愁如何攻略益州。正在无计可施之时,天上掉馅饼。刘璋为了抵御张鲁,派出法正为使者,邀请刘备入益州,帮忙对付张鲁。《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璋然之,遣法正将四千人迎先主,前后赂遗以巨亿计,正因陈益州可取之策,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一般人都认为,刘璋愚蠢,没有识破刘备野心,因而亲自迎接刘备。

而号称为“凤雏”的庞统却也犯了这种低级认知错误,令人意外。《三国志先主传》记载:“至涪,璋自出迎,相见甚欢。张松令法正白先主,及谋臣庞统进说,便可于会所袭璋。”,而《三国志庞统传》中记载:“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这两个记载都明白无误的表明,急于立功的庞统,希望摆一个鸿门宴,直接兵不血刃的拿下益州。可是,刘备似乎因为担心自己名声受损,所以不愿意听从庞统的建议。对于这个事情,有两种记载。《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曰:‘此大事也,不可仓卒。’”,而在《三国志庞统传》中记载为:“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着,此不可也。’”这两种记录结论不同,但是本意一致,只是《先主传》记载的更加委婉罢了。

不过,这里确实给那些认为刘备沽名钓誉的人留下了口实。刘备似乎就是因为自己背着仁义的名声,因此不愿意干这种事情。不过,这仅仅是表象罢了。刘备作为一代枭雄,怎么可能就因为背负仁义之名,就错过图谋霸业的机会。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因为不划算罢了。

要判断刘备的做法到底对还是不对,其实很好检验,看看刘备的策略带来的效果就知道了。《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璋推先主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先主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由此可见,刘备虽然没有趁此机会除掉刘璋,但却收获了两大好处。一个是被刘璋推荐为司隶校尉,另一个则是得到了刘璋2万人马和物资的资助。

在乱世中,官职可能没那么重要,仅仅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2万兵马和钱粮,则是实实在在的资本。刘备没有趁机杀掉刘璋,仍然保持着仁义的美名,而且实力大增,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刘备的决策给刘备集团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既然如此,就不能非常武断的说刘备的决策错误。

再来看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听从庞统建议的后果。庞统只看到刘备有机会诛杀刘璋,却没看到其中蕴藏的极大危机。首先,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就遭到了手下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这表明刘璋势力还是有很多人不服刘备的。《三国志刘璋传》记载:“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从事广汉王累自倒县于州门以谏,璋一无所纳,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归。”

刘璋会见刘备,并非孤身前往,而是“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曜日,往就与会”。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仅仅一万兵马,如何能保证诛杀刘璋后就能得到蜀地人员的拥护,如何保证不被这三万人马击败。这当然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可以说风险巨大。稍有不慎,不仅名声受损,连自己都将陷入险地。

因此,刘备没有采纳庞统的建议其实没什么不妥之处。作为一代枭雄,长期游走于危险边缘,刘备的目光更加敏锐。而且,事实也证明刘备的判断没有问题。可惜的是,后人因为庞统的意外死亡而迁怒于刘备此时过于谨慎,批评刘备假仁假义,实属极大的冤枉了刘备。

标签: 历史三国刘备

更多文章

  • 皇帝拿出几个生僻字,大臣看完以后就回家自尽了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朱棣,明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明朝建文帝年间,燕王朱棣不愿意被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所管理。朱允炆一登上皇位就开始削藩,这使得燕王朱棣有了起兵造反的理由,燕王朱棣已经是蓄谋很久了,最终燕王朱棣的军队成功的打败了朱允炆的大军,带着部队就进入了京城。在燕王朱棣进宫前,朱允

  • 项羽阵前欲煮刘邦父亲,刘邦一句话没心没肺却解父亲于危难!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汉朝,刘邦

    项羽阵前欲煮刘邦父亲,刘邦一句话没心没肺却解父亲于危难!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项羽,大家心目中都应想起“力拔山河气壮兮”威猛将军形象。项羽在我国军事历史上是一位带兵打仗出色的将军。从当初的吴中起义,再到后来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都为项羽增加了不少传奇色彩。要说项羽,那么肯定

  • 清朝时期的人口为什么会爆炸式增长?真正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清朝,乾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农耕文明占主导的中国古代,人口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根据《尚书·多士》篇的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可见,我国从商代就开始了人口户籍登记制度。而正史明确统计人口数量则是开始于班固的《汉书》,从这以后,十六本历代正史中的《地理篇》大多都会有人口的

  • 朱元璋临死之前让燕王奔丧,为何朱棣一直没到?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明朝,朱棣

    朱元璋临死之前让燕王奔丧,为何朱棣一直没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朱元璋建国之后,吸取前朝的教训,严格制定了皇位的继承法,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他的皇位,因此他的太子朱标,是国家的合法继承人,可他没有想到,朱标会死在自己的前面,无奈之下,他只能是让朱允炆来做太子。其实他当时还有着不少能力出色

  • 多尔衮和孝庄地下恋情真实存在吗 还是说仅仅是野史而已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清朝,孝庄

    还不知道:多尔衮和孝庄是什么关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前两年清宫剧火爆了各大卫视,而其中一段就是多尔衮和孝庄的地下恋情。这段恋情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野史中的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说到多尔衮大家可能并不太熟悉。他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而且还是努尔哈赤最喜爱的一个儿子。他少年

  • 揭秘:皇太极为什么要娶两个寡妇为妻?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皇太极,清朝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皇太极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知道,在古代民间,男子娶个寡妇为妻不足为奇,但要是皇帝也娶两个寡妇为妻,那这就很奇怪了。毕竟皇帝富有四海,位高权重,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偏偏要娶寡妇为妻呢?但是你还别说,在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事情!而这还是发生在历史大名鼎鼎的清太宗皇太极身上。

  • 清朝最显赫的皇后孝穆成皇后,死后为何被葬了三次?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孝穆成皇后,清朝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孝穆成皇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通过研究清朝入关后的皇室葬制发现,如果皇后死在皇帝之前,会与皇帝合葬在一起,如果死在皇帝之后,则会单独建陵。这种情况下,皇后一般会只葬一次,然而,清朝有一位皇后却来回葬了三次,她就是道光帝原配孝穆成皇后。孝穆成皇后来自清朝最显赫的后族钮祜禄氏

  • 乾隆写了一个“礻”字,为何和珅却说“吾命休矣”?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乾隆,清朝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电视剧《李卫当官之大内低手》有这样一个情节:刚过完85岁大寿的乾隆,此刻却愁眉不展。他提笔写下一个“礻”字,在右半部分留下大片空白,犹豫良久却还是无法下笔,仿佛是在做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大臣们不知所以,但还是夸写得好,唯独和珅一言不发。众人很奇怪,

  • 古代皇帝乳母竟然会成皇帝初恋?朱见深为什么对万贵妃如此痴迷?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明朝,朱见深

    古代皇帝乳母竟然会成皇帝初恋?朱见深为什么对万贵妃如此痴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我国历史上,皇宫里的男子结婚年龄一般不超过18岁,大多数都是在13-17岁的时候,而且几乎所有的皇帝、小皇帝、太子正式结婚的之前就已经临幸过了女人,有着非常熟练的经验,甚至还有的已经都当爸了。那么古代的这些皇

  • 姐妹两嫁给爷孙二人,一个为妃一个为后都收获了爱情!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清朝,顺治

    姐妹两嫁给爷孙二人,一个为妃一个为后都收获了爱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各种观念也进步了不少,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姐妹共侍一夫,或者近亲结婚这种现象都是非常普遍的。但是这种现象在我们当代社会是不允许的,我们国家明确的规定,每个家庭都必须实行一夫一妻制,而且也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