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他被下旨处死,行刑前被朱元璋免死封官

他被下旨处死,行刑前被朱元璋免死封官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420 更新时间:2024/1/8 23:58:22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章,欢迎阅读哦~

朱元璋一直都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关于他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也许正是因为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才有了这么多让后世流传的故事吧。

朱元璋一生的身份变化差距非大,出生在一个没有任背景,极其普通的农民家庭,一家子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朱元璋没有被生活环境所同化,而是心有大志,虽然起步条件艰苦,却一点都不退缩,最初从一个小兵做起,面对他人的质疑嘲笑,他只管埋头做自己的事情,经历了生理和心理上的重重的考验,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命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辜负一个有目标,有理想的奋斗者。朱元璋也一样,在经过一系列的考验和磨砺后,成为了明朝著名的皇帝,从一个农民摇身变为皇帝,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可能因为朱元璋是农民出身的原因,在做皇帝以后他的行事风格非常的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在很多方面都特别照顾老百姓,不允许做官的人欺压百姓,所以在当时百姓的心里,朱元璋那一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百姓因有这样的好皇帝而感到无比的幸福。朱元璋也没有让百姓失望,时常体察民情,私下里了解百姓都在做什么,最需要什么,完全把自己融入百姓当中,没有一点当皇帝的官架子,如此得民心的皇帝自然深受百姓的爱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百姓们的生活质量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社会秩序非常良好,百姓们真正有了活在世外桃源的感觉,而朱元璋就是他们的主人。

朱元璋不仅关心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国家政策方面做得也非常到位,其中有一条就是,他规定任何一户百姓家里,只要家里有70岁以上的老者,朝廷就会免去他一个儿子的徭役和兵役,这对百姓来说是极大的乐事,古时战乱不断,年轻力壮的小伙都是打仗报效国家了,留下家里老人无人赡养,如今朱元璋制定出如此好的国家政策,对百姓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了,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建造了很多专门赡养老人的场所,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敬老院,朱元璋所做的一切在古代确实是前所未有的,他也是古代最关注百姓生活的皇帝之一。

朱元璋对百姓非常好,但对于在朝廷中为官的大臣们,朱元璋却是十分严格,甚至有些严苛,在他眼里是揉不得沙子的,尤其是对于贪官污吏,朱元璋非常痛恨,这很大原因是和自己的出身有关,相信在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人一定遭受过贪官污吏的欺负吧,才会让他对贪官如此痛恨。朱元璋在处理起贪官来一点都不手软,一般情况下都会被处死,即使不处死也不会好过,在他在位的几十年里,处死的贪官也多达十几万了,足以看出他对贪官的痛恨和处理贪官的决心。

都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一生奋战的朱元璋大概最明白这一点了,所以他不仅在治理贪官方面极其严格,在平时对待犯了错的大臣或者皇家人员,他也一点不会手软,不管你是谁,只要你犯了错,必然会受到应有的处罚,大臣也好,皇亲国戚也罢。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手段高明,对犯错人锱铢必较的皇帝,竟然在一次行刑前改变了命令,不仅释放了罪犯,还给这个人封了官,更让人费解的是,改变他决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这个罪犯的一个神秘微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有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这个少年的父亲是当时朝廷里的官员,因为一些事情被牵连,而他的父亲并没有犯什么错,也没有参与其中,但是被莫名其妙的就治罪了,这个年仅16岁的少年想到其中一定有什么冤情,自己的父亲一定是被冤枉的,或者是被有些人所陷害。大家都知道在古代那个时候这种事情是非常多的,所以这个少年想了很多办法,想要救出自己的父亲,可是无奈势单力薄,所以计划都落空了,失望至极的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决定自己一个人去京城去告御状,御状哪有这么容易告的,反而朱元璋认为他一个年仅16岁的小孩子,哪里的勇气来做这样大的事情,朱元璋认为在这个男孩的背后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说是有什么人在暗中指使着他,所以朱元璋没有多想,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是找机会试探一下这个男孩。

从古至今没有人不怕死,朱元璋试探男孩的方法也很简单粗暴,往往也是最有效的,朱元璋假装很生气要下令处死这个男孩,按一般人来说,面对如此情形,大多选择跪地求饶,但这个男孩却一点都没有害怕的意思,就像是逛街一样淡定,朱元璋看到这里,心里想他的父亲是不是确实不应该判死刑,朱元璋心一软,就下令把男孩父亲的斩刑改为充军。

本以为朱元璋做出这个让步后,这个男孩会朱元璋磕头谢恩,万万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男孩竟然大胆到和朱元璋讲起了条件,这个男孩认为自己的父亲已经年岁很大了,而且身体也不好,如果就这样充军的话,就算不战死在沙场,也一定会因为条件艰苦和自身疾病而死在军营,这个男孩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朱元璋,并且说要用自己的性命换取父亲的自由。朱元璋毕竟是皇帝,一个黄口小儿竟然敢和自己讲条件,既然你不想活,也不怪别人了,所以朱元璋当即下令处死这个男孩。

这个男孩眼看着自己就要被处死了,但还是一如既往的淡定,没有一丝恐惧,面部还露出了神秘的微笑,好像很满足的样子,朱元璋看到这个男孩的微笑好像没明白了什么,他觉着这个男孩不仅有勇气,还非常的有孝心,像这样的人不多见了,朱元璋就像如获至宝一样,立刻下令免除他的所有罪,还给他封了官。不得不说这个男孩非常孝顺,有勇气,更是非常幸运,可以从朱元璋的刀下活命,而且还获得嘉奖的恐怕只有他一个人了吧。

标签: 历史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只知道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却不知道她做的这些事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戚夫人,汉朝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戚夫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国历史上的要说哪个地方被拍成电视剧的频率最高,那么恐怕非皇帝的后宫莫属了。而后宫之中的争夺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更像是战果时期的鱼龙混杂。这虽是一场没有刀光剑影,没有剑戟林立的战争,然而却是斗智斗勇,高潮迭起。让后人看来惊心动魄的同时,也深深为宫闱

  • 朱元璋这50天的经历,常常被人拿来羞辱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公元1344年(元至正四年)九月,皇觉寺多了一个沙弥,这称谓是佛教中对年龄不足20岁,或其他初级出家男子的称呼,因为叫起来拗口,老百姓对佛教里头那些道道又傻傻的分不清,一般统称为“小和尚”,如果见到认为比较持成稳重的和尚,则称呼“师傅”、“法师”、“大师”什么的,要是年老的、须毛全白的僧人就直接称呼

  • 司马迁是怎样在《史记》中记录霍去病的?司马迁为什么不愿肯定霍去病?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汉朝,司马迁

    司马迁是怎样在《史记》中记录霍去病的?司马迁为什么不愿肯定霍去病?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霍去病在打击匈奴时,立下的功劳到底有多大,可以说正因为有此人的存在,汉武帝才减少了很多忧虑。可是司马迁作为当时的史学家,对于霍去病的功绩却不那么认可。他在记录霍大将军的功劳时,表面上看似

  • 古代出身最高贵的公主,但多数竟然老死宫中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号,简称为主,与公主对应的男性称号为王。《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而在王即周天子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不亲自主持婚礼让同为姬姓公爵级别的诸侯主婚

  • 崇祯皇帝为什么死也不逃跑?当时崇祯被“绑架”了?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明朝,崇祯

    崇祯皇帝为什么死也不逃跑?当时崇祯被“绑架”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自缢于在煤山,伴随着偌大的明帝国一起覆灭,读历史的我们会有个疑问,那就是李自成下决心挥兵东进是1643年12月30日,距崇祯自缢的1644年4月25日有将近5个月的时间往南迁,是谁把崇祯皇帝

  • 顺治为什么能顺利继位?全靠了孝庄太后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顺治,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顺治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其实形式很复杂,当时的清朝并没有成熟的皇位继承人制度,还没有皇帝在生前立太子或指定皇位继承人的做法。按照清太祖努尔哈赤定下的规定,当时有权表决新皇帝人选的,只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

  • 历史上真的有李岩这个人吗?李自成手下李岩是个怎么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明朝,李岩

    历史上真的有李岩这个人吗?李自成手下李岩是个怎么样的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大多极具传奇色彩,他们有勇有谋,有常人所不能及之处。他们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名留青史。但也有例外,比如李自成,不是说李自成没有传奇色彩,而是他太具备"传奇色彩"。草寇出生的他如刘邦,朱元璋一样从草莽

  • 古代一个小国因养猪而兴盛,流传下一个奇怪的典故!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商朝

    古代一个小国因养猪而兴盛,流传下一个奇怪的典故!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养猪致富是一桩不错的买卖,而在古代社会,养猪不仅能致富,还能立国。比如,在夏朝时期,就有一个擅长养猪的小国,就因会养猪而兴盛,最后还留下了一个流传至今的超级古怪的典故。究竟是什么古国,又是什么典故呢?下面

  • 明朝三大迷案之一梃击案!其事件的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明朝,梃击案

    明朝三大迷案之一梃击案!其事件的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于各朝代宫廷“秘史”都有各种记载,明末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由于其发生在短短的6年内,伴随了旷日持久的太子之争、新继位明光宗朱常洛的暴毙、李选侍与魏忠贤为主谋的权利之争。这都让大家对晚明本就混乱的历史更加充满

  • 故宫的珍妃井的由来是什么?慈禧真的将珍妃推进井里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清朝,慈禧

    故宫的珍妃井的由来是什么?慈禧真的将珍妃推进井里了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珍妃井”,位于故宫博物馆里,宁寿宫北端的贞顺门内。它其实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井,但是因为有了珍妃,而变得不一样了。珍妃是光绪最疼爱的一个妃子,可是也因此埋下了祸端。光绪疼爱珍妃却不疼爱隆裕皇后了。隆裕皇后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