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书生被和尚羞辱,20年功成名就他怎么对和尚的?

书生被和尚羞辱,20年功成名就他怎么对和尚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753 更新时间:2023/12/14 9:31:01

唐德宗贞元时期,一位文人跌跌撞撞地从扬州惠昭寺木兰院出来。虽然眼里流露出迷茫,但更多的是愤怒,尽管他的口袋中盘缠无几,但还是头也不回地离开。也许,当时没有谁会想到,这位脸上写满着屈辱的年轻人,还会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这里。

这个人叫做王播,出生于唐肃宗乾元元年,那是安史之乱最惨烈的时期。他本是太原人,因为父亲王恕在扬州担任仓曹参军,所以一家都居住在扬州。可惜的是,在王播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亲就先后故去了,他由此成为了孤儿。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王播的生活自然是无比困顿。可他立志功名,丝毫没有放弃学业。为了能够填饱肚子,混口饭吃,他便找到了扬州的惠昭寺木兰院,寄居在僧舍之中。

在唐朝,佛教兴盛,寺院有自己的僧田,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是一处世外桃源。书生因为不事生产,在寺院中厮混的情况也很多。惠昭寺本身香火旺盛,产业丰硕,也就同意王播住下。王播也没有别的要求,他在读书之时,一听到寺院敲钟,就知道是饭点到了。这时候的他会放下手中的功课,挤进和尚堆中一同吃斋。

这样的生活过了很久,然而有一天,王播却很久没有听到钟声。他还不以为然,继续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之中。等到钟声大作之时,王播兴冲冲赶去吃饭,却看到已经满地狼藉,和尚们早已吃完走人,只留下几个小沙弥在收拾碗筷。

很显然,和尚已经对这位读书人厌恶至极,甚至改变了习惯,留下了“饭后钟”的典故。王播是个聪明人,他清楚自己已经不受欢迎了。其实,下一餐他完全可以伺机守着饭点,置钟声而不顾。然而,他不是乞丐,他有着读书人的清高骨气。于是,王播愤然在住所的墙壁上写下一首诗,收拾行李后咧咧呛呛出门而去,这就出现了本文开篇的一幕。

离开寺院的王播,从此却交上了好运。他在唐德宗贞元十年考中进士,又在不久后的贤良方正科中成绩突出,踏入仕途。他的起点虽然很低,也没有什么背景,但依靠着卓越的才干和圆滑的处事态度,最终两次出任宰相。

唐穆宗时期,王播第一次被罢相,出京担任淮南节度使,住所就在扬州。这也是他在二十多年后,第一次回到扬州。王播一时兴起,就想到当年自己寄居的惠昭寺木兰院走走看看。

尽管是被贬,但他仍然是手握重兵的地方军政长官,在当地无人敢与之争锋。寺院听说后,赶紧将他居住过的地方修葺一新,而且还将当年王播题诗的墙壁擦去灰尘,并用上好的碧纱覆盖起来。其实,和尚们心中后悔不迭,他们之所以让落魄学子白吃白住,图的就是他们有朝一日功成名就后可以得到照顾。然而,这一次是严重地走眼了,放过了王播这条大鱼,而且还结下了梁子。

王播威严十足,在前呼后拥之中来到了惠昭寺。当他看到那首墙壁上的诗都受到精心的保护,而自己当年却吃不上一顿舒心饭时,感慨良多。于是,他让手下取出笔墨,写下了这首诗: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在这首诗中,王播显然还是保持了风度,也相当克制。他感慨当年和现在,二十年时间匆匆而过,物是人非。然而,一想起当年的屈辱,王播就越发生气。多年来的环海沉浮,虽然比这些小事要惊险得多,但王播还是忘不了未发迹时受到的待遇,愤然又写下了一首诗: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闍黎饭后钟。

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在这首诗中,王播就毫不客气了。他将当年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尽情嘲讽和尚的有眼无珠。这两首诗合起来的名字,就叫做《题木兰院二首》。其实,王播为宰相后,官声并不好,但他的遭遇也可以给我们以借鉴。人生多是起起伏伏,在低谷时,别人看不起自己是常有之事,我们不该自暴自弃,应该做出一番事业,以实际行动回应这些轻视。

标签: 王播唐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古代宫女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结局大多都很悲惨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大部分宫女,结局是不幸的。“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孤独终老是她们唯一的归宿,丧身荒冢成为最终的结果……宫女,亦即在皇宫中工作、生活的侍女。他们不是皇帝的嫔妃,他们的日常生活主要是为皇帝以及后宫的嫔妃们服务,但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锦衣玉食的生活。他们失去了人身自由,象笼中的鸟一样任人宰割。“一入宫

  • 清朝的一起“叫魂案”为何波及上万人?“叫魂案”是怎么引起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清朝的一起“叫魂案”为何波及上万人?“叫魂案”是怎么引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768年,乾隆33年,江南地区的一起寻常巫术,引得朝野动荡,天子震怒,最后以上万人被斩首方才终结。01无辜的石匠且说乾隆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68年正月。浙江省德清县需要修缮一座石桥,当地一位吴石匠因

  • 明朝皇帝朱载坖是个怎样的人?服用媚药死于女色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载坖,明朝,野史秘闻

    朱载坖是朱厚熜的第三个儿子,按道理来说应该是长子即位,可长子在出生2个月就夭折了,信奉道教的朱厚熜听信方士的话说二龙不相见,意思就是皇帝和太子不能见面,如若见面,就要有一个倒大霉,所以他在失去太子后,对其他的儿子就不去理睬,可皇子们逐渐长大,必须要举办出阁仪式,作为皇帝必须到场,可没想到的是,仪式刚

  • 历史上最“变态”的皇帝,残害妃子并用尸骨做琵琶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高洋,南北朝,野史秘闻

    我国历史悠久,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也有过不少奇葩皇帝的产生,比如说南北朝时代,在这个时代暴虐“心理变态”的皇帝竟有数位。甚至有一位皇帝要把自己的母亲嫁给别人,简直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个爹。这位奇葩皇帝就是北齐的第一任皇帝高洋。可能是作为开国皇帝,在上位不久之后就开始膨胀了,自认为无人能敌,所以经常去

  • 纣王喜欢邓婵玉,她却跟了姜子牙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邓婵玉,商朝,野史秘闻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邓婵玉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这位美女就是甲胄无双貌出奇,娇羞袅娜更多姿的邓婵玉。人们常说,女人的一生,有两次投胎,第一次是父母给的,邓婵玉的父亲邓九公,是纣王麾下大将,为三山关总兵,雄踞一方,可以说,邓婵玉邓大小姐,是含

  • 古语“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典故,下句才是精华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典故,野史秘闻

    现代的老人经常提到儿女的时候通常会把一句话放在嘴边,那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的意思是儿子自有他们自己的福气,老人不必过于担忧,也不必为他们过多操劳。这句俗语《增广贤文》里记载过,它的出处是元代关汉卿写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提到这句话,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却不知道这句话还有个下句,这个下句才

  • 永穆公主贵为公主被人戏弄为何忍气吞声?敢欺负她的人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永穆公主,野史秘闻

    唐玄宗李隆基,总共有二十九个女儿,其中最宠爱的是长女永穆公主。生母是柳婕妤,同母弟是延王李玢[bīn]。当年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受制于姑母太平公主,柳婕妤怀了孕,怕姑母知道消息,差点没堕胎。开元十年(公元723年),李隆基在位的第十年,女儿永穆公主下嫁王繇,李隆基打算按照太平公主出嫁的规格给女儿

  • 他是汉哀帝刘欣,他是官宦子弟董贤,两人相爱世人不容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董贤,汉朝,野史秘闻

    华文化擅长用某种实物或者虚物来表达某种现象,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彰显传统文化含蓄内敛的特点。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龙阳之好”和“断袖之癖”这两种古代名词,它的寓意较为特殊,旨在形容性取向有问题的人群,即同性恋或者双性恋。断袖的由来发生在西汉王朝,不是哪一位达官贵人,也不是哪一位平民百姓,而是

  • 张裕妃17岁怀孕,因迟迟没生下竟被冻死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裕妃,明朝,野史秘闻

    在明朝当宫女是一件非常悲惨的事情,这个朝代的宫女地位极低,不仅要经常忍受主人的打骂,而且她们一生都没有机会再出宫,更不能与男子成婚生子。当宫女去世后,甚至都安葬于坟墓中,只能被火化后扔在枯井当中。当时,为了改变自己悲惨的一生,她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得到皇帝的宠爱。张氏很小的时候就入宫成为了宫女,17岁的

  • 高贵妃被毁容后,为什么还不放过亲妹妹?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高贵妃,清朝,野史秘闻

    高贵妃害人终害己,在万紫千红的表演彩排中,被魏璎珞泼洒,娴妃加了金汁的铁水,一下子被烫伤打扮背部,因为伤口无法愈合,眼见就要重伤不治了。这个时候,高贵妃的父亲上门探望高贵妃。高贵妃在高家,本就是被冷落被欺辱的对象,但是高贵妃心中还对高父抱有一丝希望,所以知道高父来探望自己的时候,高贵妃还是有点盼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