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顺治出家是因为董小宛吗

顺治出家是因为董小宛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669 更新时间:2024/2/15 0:36:06

顺治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享年24岁。但是,按民间的传说与野史的记载,顺治并没有于24岁时死于天花,而是以死为名,逃离尘世,去山西五台山做了和尚,而且一直活到康熙五十年,74岁时圆寂。那么这是历史事实吗?

关于顺治出家的原因,《顺治演义》、《顺治与康熙》等野史和文学作品记载说顺治因为爱妃董鄂氏,也就是被掳献进宫的江南名妓董小宛的去世,悲痛不已,后梦见董小宛在五台山,于是选择五台山修行。

当时著名才子吴伟业(梅村)写的一组《清凉山赞佛诗》,诗文影射顺治在五台山修行,并用“双成”的典故和“千里草”代指“董”姓。由于吴伟业的诗素有“史诗”之称,而他苦恋着的,是与董小宛齐名、才高气傲的名妓卞玉京,所以信者云云。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种说法并不可靠。董小宛确有其人,但她的丈夫是曾名噪一时的“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董死后,冒以董生前居住的房间为名,写下了一篇《影梅庵忆语》的文章,记述了他为董赎身,与董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董生病而死的详细过程。与冒辟疆同时的一些名士也有与冒相同的记载。

根据冒的记述,董小宛生于1624年,而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则生于1638年,董小宛应当比顺治大14岁,且董于顺治八年正月初二去世,其时顺治才13岁,按清宫的规矩,还没到大婚的年龄。所以,董小宛并不是顺治的爱妃。以此为据,顺治出家之说显然不能成立。

顺治热恋过一位董鄂妃,但董鄂妃并不是董小宛,而是顺治的异母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妃子,董鄂妃在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先他而亡。顺治为她亲撰行状,说她对皇太后“奉养甚至,左右趋走,皇太后安之”;说她“事朕,候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又说她“至节俭,不用金玉,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即精”。那么,顺治是不是因为董鄂妃的去世而出家了呢?

实际上,吴伟业所说的“千里草”也可以解释成董鄂妃的董字。《清凉山赞佛诗》记载“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今日乐方乐,斯语胡为哉?……从官进哀诔,黄纸抄名入……官家未解菜,对案不能食……戒言秣我马,遨游凌八极。八极何茫茫,曰游清凉山……回首长安城,缁素惨不欢,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这“天降白玉棺”五个字,很值得特别注意。事实是:顺治的确有出家的意思,而且剃了头,但是未曾能够真的当了和尚,便死于天花。

在清朝的档案中,也有关于顺治之死的记载,《清世祖实录》第144卷记录了他死前一周内的活动情况:“顺治十八年,辛丑,春正月,辛亥朔,上不视朝。免诸王文武群臣行庆贺礼。孟春时享太庙,遣都统穆理玛行礼。壬子,上不豫……丙辰,谕礼部:大享殿合祀大典,朕本欲亲诣行礼,用展诚敬。兹朕躬偶尔违和,未能亲诣,应遣官恭代。着开列应遣官职名具奏。

尔部即遵谕行。上大渐,遣内大臣苏克萨哈传谕:京城内,除十恶死罪外,其余死罪,及各项罪犯,悉行释放。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这段话的意思是: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一,顺治帝免去群臣的朝贺礼仪,而且当日应该举行的春季第一月祭祀太庙的礼仪,也派官员前往。

初二日,顺治帝身体不适。初六日,顺治帝传谕,应该由自己参加的大享殿礼仪,因为身体不适,需要派官员代祀,让礼部列出代祀官员的名单,并且因为病情迅速加剧,又传谕赦免京城内十恶死罪以外的一切罪犯。初七日的凌晨相当于现在零点到一点这段时间内,顺治帝就去世了。

清代皇室的家谱《玉牒》,对顺治的死,也有与《实录》完全相同的记载。皇帝葬礼有很复杂的程式,其中每一步程序的进行都有严格的规制,都要形成文字记录,也就是档案。顺治从病重、去世、遗体安放、继任皇帝和百官不止一次地致祭、神位奉入乾清宫、择吉日再奉入太庙、遗体火化、宝宫奉安、地宫下葬,官方档案中都有时间、地点、仪式、人员等记录。

与顺治生前过往甚密的和尚们也都在他们的著作里做了纪实的回忆。两相印证,内容完全一致。如果顺治假病逝,而真出家,不啻与天下臣民开一个巨大的玩笑,官方与民间的记载均系遵从顺治的嘱托而造假,那绝不可能完美到如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档案与文献不含一丝瑕疵。

传说中的顺治出家,倒也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据《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年谱》、《旅庵和尚奏录》、《敕赐圆照茆溪森禅师语录》、《北游集》、《续指月录》等僧侣书籍的记载。这些书用语录及偈语的形式,记载顺治曾经在十七年(1660年)十月中旬于宫中,由湖州(浙江吴兴)报恩寺和尚茆溪森为其举行了净发仪式。但剃了光头本已出家的顺治,又在茆溪森的师父、报恩寺住持玉林的谆谆诱导和要烧死茆溪森的胁迫下,回心转意,蓄发还俗了。

也许,历史事实是董鄂妃的死,对顺治造成极大的刺激,悲痛欲绝的他精神几乎完全崩溃,一心要遁入空门,寻求解脱。但正在此时,天花却不幸降临到他身上,还没有出家的他在天花病毒的侵扰下一命呜呼。而“顺治出家”不过是民间为这对青年皇帝与爱妃之间凄美的爱情悲剧,而选择的一个慑动人心的美丽结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京公主坟里的公主究竟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京人乃至到过北京的人,大都知道在北京长安街延长线复兴路与西三环交汇处有个名叫公主坟的地方。其实,数百年来,北京地区埋葬历代公主数以百计,形成公主坟村的何止数十。但因年代久远,大多数公主坟地早已湮灭无痕,就是公主坟村,也所剩无几了,那么,这处公主坟埋葬的是否真是公主,又是清朝哪位公主呢?围绕这个疑问

  • 孔子有哪些封号你知道吗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孔子逝世于公元前479年,鲁国哀公亲制诔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尼父”。这是有别于封号的尊称。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改称孔子为“文圣尼公”。北周

  • 蒙古可以算俄罗斯的历史吗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的出生和兴起之地额嫩河(Онон гол),位于现在蒙古国和俄罗斯的交界。俄国人作为色目人,当年在蒙古帝国的地位仅次于蒙古人,而中国人则是最低等的四等人。而且当年蒙古帝国的大部分领土现在都在俄罗斯境内。当 年元的2、3、4任大汗都是俄罗斯蒙古大汗拔都的部下,元军连西伯利亚的边都不敢靠, 因为

  • 历史上最信佛的皇帝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古帝王将相多信佛,但信佛信到出家吃素的皇帝当属梁武帝萧衍,而且这哥们运气极好,还有幸见到了达摩祖师,两人留下了一段旷世佳话!民国大才子胡适这样评价萧哥:他的前半生,论文论武,都称得上是世之楚翘;可是,他的后半生,却无比昏庸,崇佛信佞,识人不明,终于国灭身死,令人不胜唏嘘感叹!我不同意胡适的这番话,

  • 清朝两大世界首富:一官一商差距奇大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白银都流哪儿去了?全世界都在问,不光中国。英国人说,都流到中国去了通过贸易逆差。为此,1792年,他们派了马嘎尔尼来中国,想改变一下状况。马氏来华带了两样东西:一是市场经济原则,要求东西方以此原则扩大通商;还有一样,便是军火。他本想演示一下大英帝国的船坚炮利,顺便推销军火,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ld

  • 西汉王朝巨量黄金从何而来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再没有一个像西汉那样金光灿灿的朝代那时,金子论斤赏赐,买卖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罚款用的都是黄金。黄金为何在西汉时那么丰富,而在随后的东汉及之后朝代却大量减少?是中国人对金子看法变了,还是金子的储藏量发生了变化?西汉黄金滚滚来公元前205年的冬天很冷,大雪已经连续下了快一个月了,楚、汉双方的军

  • 北宋官员高薪历代罕有 为何仍未能“养廉”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官员俸禄之优厚,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数一数二的。据《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

  • 从削藩到推恩:汉代经验启示改革应如何推行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汉初年,中国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但由于刘邦推行同姓分封制度,大量分封刘姓皇族为诸侯王(即封藩),导致国内出现了许多诸侯王国。这些王国拥有广阔的领土(大的王国动辄拥有几十座城池,据说仅齐、楚、吴三个王的封地就分去了天下的一半)、众多的军队(七国之乱时仅吴国就发兵20万),拥有

  • 历史上中国真的有机会收回蒙古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近年来,在中国大陆网上热炒的《蒙古大呼拉儿讨论回归中国》的假新闻,同样传到了蒙古国,并广为人知。蒙古有些通晓汉语的大学生,常逛中文互联网,此则假新闻被翻译成蒙文后,又被转贴到蒙古互联网上,原始假新闻及中国网民在跟帖中对此热烈的美好想象,让看到它的蒙古人极为愤怒……2010

  • 大清帝国唯一没有腐败的部门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英国人赫德控制下的晚清中国海关基本上杜绝了贪腐,其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贪腐并非不治之症,在中国反贪是有可能成功的,关键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并不难古今中外尽有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难的是我们是否有制定科学反腐制度的真诚,以及将制度落到实处的机制。因为说到底,反腐制度设计的核心是约制权力,只要存在不受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