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丽姬传解说之始皇东海求仙江中遇险

丽姬传解说之始皇东海求仙江中遇险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346 更新时间:2024/1/14 17:11:39

话说秦始皇二十七年,下诏出巡。先到陇西、北地各处。

一班将相群臣,随驾起行。所过地方,官吏闻得车驾将到,先期扫除道路,赶办供应,远出送迎。真是:翠华临幸,千乘万骑,护卫森严,一路风光,细说不尽!

始皇尚嫌官道狭隘,往来不便。回宫之后,立派官吏前往各处,分头开筑驰道。自咸阳起,东至齐鲁,北达燕山,南通吴楚,专备自己巡游之用,人民不得行走。此驰道计宽五十步,加土填高,用铁椎筑使坚实。道旁每隔三丈,栽种青松一株。

中间宽广平坦,车马行走,甚是便利。加以两行松树,青翠成阴,亭亭如盖。微风过处,万壑涛声,送来清响,风景绝好。

始皇驰道忙了一年,方得告成。命驾先往山东。一日,行到邹峄,始皇登山游玩,命群臣作文刻石,立在山上,称颂始皇功德,传示后世。始皇遂由邹峄起驾,顺路至泰山之下。

却说泰山为五岳之一,历史上最为有名。相传古昔帝王如伏羲、神农、黄帝、舜、禹、汤、周成王,皆曾到此,举行封禅之礼。始皇到此,亦欲照例举行,以表示开国受命之光荣。但应行仪节,无人知晓。如此大典,又不可草率从事。因想“齐鲁儒风极盛,必有熟习典章之人”,遂下令召集齐鲁儒生,来此会议。

原来封禅一事,古人看得最重,封,是就山顶筑坛祭天;禅,是就山下平土祭地。此礼自周成王以后,将近千年,久不举行,书、传也少有记载,所以始皇特召集儒生问之。

儒生奉命到者七十人,大都不知,各逞臆说。其有略知一二仪节者,因说道:“古来举行封禅,上山之时,恐伤山中土石草木,用蒲叶包裹车轮行走。到得行礼,不过扫地而祭,用蒲干为席,以示俭约而已。”始皇见泰山如此险峻,若恐伤及土石草木,不敢开除道路,如何上得山顶?此议迂阔难行!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遂饬令诸生罢议,各自回去。儒生奉召之初,人人高兴。今见始皇不用其议,不免懊丧回家。

始皇见众儒生不识封禅之礼,遂自出主意:由泰山南面开除车道,直上山顶,举行封礼;然后再由泰山北面下来,到得梁父地方,举行禅礼。吩咐礼官酌定仪节,选择吉日,先期斋戒。到了是日,始皇车驾上山。才行至半路,大风忽起,飞沙走石。霎时天色昏黑,迅雷一声,大雨如注。山上潦水又冲流而下,一众人等异常狼狈,急切中无处躲避,见路旁有大松树,黛色参天,荫蔽十余亩地,始皇便命从人就树下暂行休息。大众到了树下,见此树竟庇得千人,浓阴如幕,雨点一丝不漏。

始皇大喜,下诏封此树为“五大夫”。直待雨过天晴,方得上山行礼。此事传到儒生耳中,便将他作为谈柄,讥笑始皇,说他“开除车道,损伤山中土石,触怒山灵,致此风雨”。谁知,始皇由此看轻儒生,后竟酿出焚书坑儒大祸。

且说始皇自封禅后,顺路前往海上,却惊动一班方士来。

先是战国时代,有燕国人宋无忌、羡门、子高等人,自称得有神仙法术,善能尸解飞升。于是,燕、齐间好奇人士,争往学习。时人因其专求出世之学,游方之外,故称为“方士”。当日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皆好神仙,招致无数方士,入海求仙寻药。此次始皇东游,又有方士齐人徐福、韩终等,争先上书言事。始皇批阅方士所上之书,大抵皆言“东海之中有神山三座,一名蓬莱,一名方丈,一名瀛州。瀛州地方四千里,正对中国会稽郡,相距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至千丈。洲中出泉如酒,其味甚甘,名为玉醴泉,饮之易醉,令人长生;方丈在东海中心,其地四边正方,每边各长五千里,中有金玉琉璃宫殿,乃三天司命真人所居。凡仙人得道,不欲升天者,多在此处住家,其数不下数十万。仙人皆种植芝草,分划陇亩,如世间耕种稻麦之状。岛中亦有玉石,又有一泉,泉上有九源丈人宫,主管天下水神及龙蛇等类,故岛中龙类甚多;蓬莱在东海东北,周围五千里,外有圆海环绕,海水正黑,号曰‘冥海。海中无风之时,亦有大波,高至百丈。山中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玉宫,乃太上真人所居。此三神山位置甚是奇怪,当未至时,远望如一片白云,兀然不动;及身至其境,乃知地势反在海水之下。世有慕道之人,不顾生死,冒险前往。

望见神山相去不远,将到之时,往往遇着逆风,将船吹回,多不得至。也曾有人尝一至其地,亲遇诸仙,又采得不死之药。

凡仙人所居宫室,多用金银砌成,光彩照耀,非常华丽。又有无数珍禽奇兽,羽毛一律雪白。真是神仙世界,不同凡境”。

始皇见各方士所言略同,不觉满心欢喜,恍似神仙即在目前,不可错过。急命随从人等,日夜趱程,赶往海上,惟恐不及。始皇既到海上,召见上书方士,各依所说方法,分作数十起,乘船入海,往求神山。那方士船只络绎海中,往来如织。

始皇满望指日得仙,自己在海上立盼回信。等了多时,方士陆续回奏,都说:“望见神山,无奈为风所阻,不得前进。”始皇见事不成,一团高兴顿成冰冷。但尚未罢休,仍命方士再往,自己吩咐回銮。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帝婚外恋后果很严重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帝王广置后廷,可以博采民女入宫,但帝王也有厌倦后宫佳 丽的时候。他们常常走出宫廷,到野外寻花问柳,追求婚外性爱。史称春秋时期,管仲相齐,曾置“女闾七百”以佐军需,这 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官妓。《史记•齐太公世家》记齐国国君桓公有 三夫人,“好内,多内宠,如夫

  • 宫女:饱受压迫到白头的后宫女仆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凡后宫中供帝王一人差遣役使的女子,上自后妃,下至嫔女, 都可称为宫人、宫娥或宫女。不过,狭义的宫女仅指后宫中没有 名号、爵级、秩禄的宫人,有时还包括一部分级别稍低的女官。因 为她们极少有被皇帝宠幸的可能,主要地还是承担宫中杂役。如 西汉宮廷里的上家人子、中家人子,就是些“采择良家子以人宫

  • 丽姬传解说之张良博浪沙刺杀嬴政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话说秦始皇当征服六国时,每灭一国,必囚杀君主,毁除宗庙社稷。又搜括妃嫔子女,宝器珍玩,一齐运入秦宫受用。当时六国人民见此情状,思念旧君,往往泣下。尽有忠臣志士,愤心切齿,痛恨始皇,欲报国仇,未得机会。中有韩国人姓张名良,字子房,其祖开地,父平,相继为韩国宰相,历事五君。张良生长宰相之家,资财甚富,单

  • 古代帝王的立子杀母与妃嫔殉葬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般来说,后宮妻妾都是帝王性爱的牺牲品,她们在阴森森的宫廷中栖牲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小心翼翼地度过寂寞的一生,随时都有受处罚、被抛弃、遭杀戮的危险6甚至天下其他女性亦有 被帝王抢占、蹂躏的可能,也必须为帝王一时的性冲动付出巨大 牺牲。但这里所指帝王性爱的牺牲品*不是由帝王临时的雷霆之 怒所致,也非后宫

  • 丽姬传解说之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话说始皇自博浪沙受惊回京,一连三年都未远出。但始皇生性好动,不肯安居宫中,便时常微服出游。又因前回博浪沙中之事,常恐遭人暗算,遂挑选精壮武士四人,怀着兵器,随侍左右保护。一日,始皇正行之间,忽闻路人口唱谣歌道: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始皇闻此谣

  • 外戚:靠裙带上位专权跋扈的帝王姻亲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所谓外戚,是对帝王的母族和妻族的总称,又叫国姻、外氏、 戚里、椒兰班,诸如帝王的舅亲(母舅、舅表兄侄)、姨亲(姨父、 姨表兄侄)、妻亲(岳父母、内兄侄、堂兄侄等),都可归于外戚 之列。如汉武帝时丞相窦婴,是武帝祖母窦太后的内侄;田盼为 武帝母王太后的同母弟;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是武帝皇后卫子夫 的同母

  • 古代帝王后宫丑闻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期以来,不论是市井传说,还是稗官野史,无不津津乐道 后宮的“秘事”,尤其热衷于流传有关宫闱淫乱的所谓“宫中丑 闻。著者如《汉武故半》、《飞燕外传》、《武则天》、《杨贵妃传》、 《慈禧轶事》等古代帝王的后官,确有许多丑闻秘事,诸如帝王荒淫乱伦,太后纵欲觅欢,妃后偷

  • 佞幸:揣度君心曲意媚上的帝王宠臣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帝王在日常生活中,除有后妃、宫女、宦官陪侍外,身边还 有--种地位持殊的男子,他们可以自由出入宫禁,甚至日夜伴随 帝王的起居。他们或者承恩受宠,或者以媚蒙嬖,或者因佞得幸, 因此被人称为恩倖或佞幸。从先秦的诸侯国君,到明清的皇帝天 子,不论他们是荒淫乱国的昏君,或是明道有为的圣主,身边总 有三五成群

  • 丽姬传解说之秦始皇筑阿房藏美人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话说始皇三十四年,天下无事。一日,始皇在咸阳宫中排下筵宴,大会群臣。博士七十人,亦在其列,随例向前举杯献酒。始皇正在开怀畅饮,旁有仆射周青臣上前奏道:“往时各国并立,秦地不过千里。托赖陛下神圣,统一天下,设立郡县,驱逐蛮夷,人民得以安生乐业,永无战斗之患。国祚久远,传于万世,陛下功德巍巍

  • 皇后偷情皇帝竟然冷眼旁观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皇后作为一国之母,六宮之主,不仅地位崇高,而且在性爱上享有绝对的优先权,理应谨守妇道,带头纯洁后宫,与皇帝丈 夫你恩我爱.可是事实却不然,由于皇帝妃嫔众多,后宫美女如云,人老珠黄的皇后自然常被冷落,历史上就常有皇帝不爱皇后 而专宠妃子的事。有时,年轻的皇后与老态龙钟的皇帝,在夫妻 生活上多不和谐,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