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究竟有没有提名老舍?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究竟有没有提名老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639 更新时间:2024/1/21 19:52:24

在中国,一个传言经久不衰:中国著名作家老舍进入了1968年诺奖学奖的提名短名单,并在内部投票中得了第一名。但因诺奖只颁发给在世的人,而当时老舍已经去世2年,才让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捡了便宜”。

那么,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究竟有没有提名老舍?本文这就为你揭秘:

根据诺贝尔奖的保密规定,当年的评选过程要在50年后才能对外公布。因此这个传闻从未获得官方佐证,真假不明。

不过,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过程近日终于被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开,也解开了在读者心中一个长久的谜团:老舍并没有获得过诺奖提名。

其实,最早认为老舍入选诺贝尔奖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根据学者傅光明的追查和考据,最早将“老舍与1968年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这种说法传入中国的,是日本人藤井荣三郎,时为1981年4月,他在访问北京时,把这种说法告知了老舍夫人及其子舒乙。

据藤井荣三郎回忆,当时杂志上有一名日本国际笔会的作家,声称自己从瑞典大使馆的朋友的电话中得知,因老舍去世,川端康成才获奖的消息。

老舍后人舒乙对这个说法曾经深信不疑,在2009年《宁波日报》的采访中,他还表示已故作家萧乾曾携夫人文洁若到瑞典证实过,老舍在终选中确实得票排第一。当年决选名单公开后,有记者再目前唯一的当事人舒乙证实,但被告知舒乙目前病重,拒绝回应。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总数为83人。最终候选名单里有六位候选人,除川端康成外,还有英国诗人奥登(W.H.

Auden)、法国小说家安德烈·马尔罗(Andre Malraux)、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等人,并无老舍的名字。

中国文学界曾有传言称,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曾推荐中国作家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而且有人举证称鲁迅曾在自己的书信中提到”诺贝尔赏金梁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认为鲁迅确实受到过赫定的邀约。

不过,据史料记载,鲁迅并没有进入赫定的视野,相反,梁启超徐志摩胡适等人却是赫定心目中的诺奖人选。赫定想要提名中国作家为诺奖候选人,始于1920年代中期。

1924年,他写信给德国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询问他“中国文学目前的状况如何?那里还有没有可考虑的、在世的、真正的大作家?”

卫礼贤在回信中,向赫定重点推荐了梁启超,并将胡适和徐志摩作为第2和第3候补,且表示愿意将他们的作品翻译到西方。

在征询卫礼贤的意见的同时,赫定也寻求了瑞典汉学家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的帮助。与卫礼贤不同,高本汉认为,目前的中国,“根本无法找到任何一位诺贝尔文学奖人选”,梁启超“不够资格”,胡适“也不行”。

1926年,赫定与卫礼贤继续就中国候选人之事进行书信往来。他们讨论的对象,包括了梁启超和徐志摩。而在1927年9月,赫定真正属意的诺奖候选人,并不是鲁迅,而是胡适。

赫定一生著作丰富,但始终严守诺奖规则,从不在任何公开出版物中透露评选内情。不过,在消息已经于1927年泄露之后,他确实当面和胡适谈过诺奖候选人之事,时为1929年2月25日,是在列车之上。

胡适在日记中写道:“hedlin同我谈:他是瑞典皇家学会十八会员之一,可以推举诺贝尔文学奖金的候选人。他希望提出我的名字,但希望我把我的著作译成英文。此事我有我的意见:如果他们因为我提倡文学革命有功而选举我,我不推辞;如果他们希望我因为希冀奖金而翻译我的著作,我可没有那厚脸皮。我是不配称文学家的。”

因为胡适未曾积极翻译自己的著作,所以,直到1939年,赫定才正式提名胡适为诺奖候选人;失利后又于次年提名了林语堂。

所谓的“鲁迅拒绝诺贝尔奖”无从谈起,但从他对诺贝尔奖的态度来看,他对此是冷静而理性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为什么没有倭寇揭秘清朝没倭寇的根本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倭寇的印象,在明朝历史上经常会提到,那么为什么清朝历史上没有倭寇呢?本文来探讨下清朝没有倭寇的根本原因。我们看明朝历史时经常会听到两个字,倭寇。明朝时东南沿海倭寇横行,威胁到了明朝的安危,后来也涌现出了像戚继光一样的大批抗倭英雄。那么为什么到了清朝就没有倭寇了呢?我们先看看明朝时倭寇的聚集点,当

  • 宋江和李逵的关系宋江临死前为什么一定要毒死李逵?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江和李逵的关系怎么样?宋江临死前为什么一定要毒死李逵?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宋江简介宋江(1073~1124),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

  • 18世纪西欧科学家们的疯狂实验——起死回生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没有不怕死的,所以从古老的“跳大神”到建立在各未知角落的实验室中所进行的“生物实验”,都从未停止过对“死而复生”的研究。虽然到现在,这些半仙儿和科学家们也没整出个所以然来——但他们所做的一切却造就了现代医学繁荣。18世纪末19世纪初,很多科学家开始研究电疗法——用脉冲电流来刺激肌肉,Ure也是其中

  • 盘点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著名女性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是会影响历史的。更何况是那个实权在握,能左右百姓苍生的人。本篇文章我们盘点的女性们,她们的存在无疑让历史发生了多多少少的改变:一、妺喜:迷惑夏桀,颠覆夏王朝妺(mò)喜,姓嬉(喜),生卒年不详,亦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王后。根据先秦时代记述女子名时所用

  • 《水浒传》中最恐怖的八大食物是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水浒是一个江湖的世界,亦是一个食物的世界。但《水浒传》中的食物就如同色彩斑斓的蘑菇一样,虽然异彩纷呈,却并非个个都能食用。而且颜色愈是鲜艳的,外表愈是漂亮的,名字愈是好听的,就愈不可轻易食用,不然轻则虚惊一场,重则魂飞魄散。本篇将带着读者一起见识见识《水浒传》中那些最为恐怖的八大食物:《水浒传》中最

  • 盘点《山海经》中最奇特的五只异兽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山海经》简介:《山海经》中最有趣的五只异兽分别是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山海经》简介《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

  • 隋朝9岁女孩的陵墓竟然比皇帝还豪华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57年在西安城外的不远处,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墓穴,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亲自发掘,经过重重鉴定确定,是一座隋朝时期的陵墓。即便已经工作到深夜,但大家仍是精神抖擞,因为,那是当年发现的最完整、等级最高的隋朝墓葬。已发现的隋朝墓葬大多较节俭,一是因为隋朝历史短,发现的墓葬较少;二是因为隋文

  • 历史上最作死的王朝和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实际上,历史上蒙古帝国的崛起,绝对是得益于东亚其他政权的花样作死。金国在被蒙古火烧屁股般地全面蹂躏的同时,仍然穷兵黩武,最终悲壮地吞下了最后一口气。而南宋也执着地重蹈着北宋的覆辙。即历史上最作死的王朝和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今天泊凉便讲一下金帝国灭亡的可怜、可叹、可笑的故事。历史上最作死的王朝:

  • 倭寇历史简介明朝为什么有倭寇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倭寇?明朝的倭寇都是从哪里来的?本文来说说关于明朝倭寇的事。倭寇历史简介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倭寇初时仅为九州沿海一带的名主、庄官等阶层及失业人民,14世纪初,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在长

  • 多尔衮为什么不称帝揭秘多尔衮不称帝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多尔衮为什么不直接称帝?有一个关键原因,却很少有人想到多尔衮为什么不称帝?非不为也,天不假年而已。多尔衮死后是以皇帝之礼发丧的,他有庙号,庙号是成宗义皇帝,而当时清廷没有人提出异议,甚至有清朝有十三帝的说法,这说明当时的权力核心集团默认——多尔衮就是皇帝,只是没有名分。自古权臣篡位是有一波操作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