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西魏军队以弱胜强扭转战局 玉璧之战战斗经过

西魏军队以弱胜强扭转战局 玉璧之战战斗经过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582 更新时间:2024/1/2 18:55:58

西魏军队以弱胜强扭转战局 玉璧之战战斗经过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南朝主要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主要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时代。玉壁之战就是发生在北朝时期东魏和西魏政权之时的战争。

据史料记载,东魏两次打败西魏,想借着胜利的有利时机,一举消灭西魏政权。公元546年,东魏大将高欢率领二十万大军向西魏前沿阵地玉壁城挺进,想攻下玉壁后,再直捣长安,一举消灭西魏。

玉壁城是北朝时期西魏抵御东魏的军事前沿重镇,由河东行台王思政上表始建于西魏大统四年(公元538年),“城周八里,四面并临深谷”,遗址在稷山县城西南六公里的柳沟坡上(今稷山太阳乡白家庄一带。)

玉壁位于峨嵋垣北缘的台地,地处暖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粮麻,一向民给军需之理想所在。同时,玉壁城北临汾河,西界黄河,东、南为涑水河所环绕,形势突兀,位置险要,进可长驱突击,退可守险无,是西魏抵御东魏的军事前沿重镇,是西魏保关中、攻并州、灭东魏的桥头堡,也是西魏插进东魏统治区的一把利刃。对此,东魏高欢鲠骨在喉,定要拔掉这颗阻碍东魏向西扩张的钉子。公元542年和546年,东魏高欢政权两次从玉壁城进犯西魏,挑起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玉壁大战。

清代学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卷三十八中称“魏以韦孝宽为并州刺史,守玉壁。”公元542年“十一月,东魏大丞相欢侵魏,围玉壁,不克而还。”546年“东魏高欢悉山东之众伐魏,至玉壁,围而攻之,昼夜不息,魏韦孝宽随机拒之。欢无知如之何,乃使祖珽说之使降。孝宽曰:‘攻者自劳,守者常逸。孝宽,关西男子,必不为降将军也,欢乃解围去……”此事在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都有较翔实的记载。

当年,高欢率领崤山以东的全部兵马讨伐西魏,日夜不停地进攻玉壁,西魏并州刺史韦孝宽随机应变地抵抗东魏的进攻。玉壁城中没有水源,城中的人要从汾河汲水,高欢就派人在汾河上游把水决开,使汾河水远离玉壁城。高欢在玉壁城的南面推起了一座土山,想利用这座土山攻进城里。玉壁城上原来就有两座城楼,韦孝宽让人把木头绑在城楼上接高,让它的高度常常高于东魏堆的土山,以抵御东魏的进攻。高欢见到这种情况,便派人告诉韦孝宽说:“即使你把木头绑在城楼上,使城楼高到天上,我还会凿地洞攻克你。”于是高欢派人掘地,挖了十条地道,又采用术士李业兴的“孤虚法”调集人马,一齐攻进玉壁城的北面。

玉壁城的北面是山高谷深极其险要的地方。韦孝宽叫人挖了一条长长的大沟,以此长沟阻截高欢挖的地道。他调选精兵良将驻守在大沟上面,每当有人穿过地道来到大沟里,士兵们便都能把他们抓住或杀死。韦孝宽又叫人在沟的外面堆积了许多木柴,贮备了一些火种,一旦地道里有敌人,便把柴草塞入地道,把火种投掷进去,一经鼓风吹火,地道里的敌人全部被烧得焦头烂额。高欢又用一种坚固的攻城战车撞击城墙。战车所到之处没有不被摧毁撞坏的,西魏没有一种武器可以抵挡它。韦孝宽便把布匹缝制成一条很大的幔帐,顺着攻城战车的方向张开,因为布是悬在空中的,攻车无法撞坏它。高欢又把松枝和麻杆之类的易燃物品绑在车前的一根长杆上,又在其中灌油,点起火,用来烧毁韦孝宽的幔帐,并且还想烧毁城楼。韦孝宽便让人制造了一种很长的钩刀,并把刀刃磨得很锋利,等火杆快要烧到幔帐时,便用长长的钩刀远远地割断它,附着在火杆上的松枝和麻杆便都纷纷坠地。

至此,高欢又在玉壁城墙下四面八方挖了二十条地道,并在地道中用柱支撑地上的城墙,然后放火烧掉这些木柱,于是城墙便坍塌了。韦孝宽在城墙坍塌的地方竖起一些木栅栏来保卫玉壁城,高欢无法攻进城去。

高欢攻打玉壁城的方法已经用尽,而在城内,韦孝宽抵御的办法还绰绰有余。高欢不知道怎么办好,就派人劝说韦孝宽:“您独自守卫这座孤城,西面又没有救兵,恐怕最终也不能保全它。为什么不投降呢?”韦孝宽回答说:“我的城池坚固无比,士兵和粮食都富富有余,进攻的人是白费辛苦,而守城的人却以逸待劳,我倒是担心你们这么多人有回不去的危险。我韦孝宽是个关西男子汉,一定不会做投降的将军的!”派来的人又对城里的人说:“韦孝宽享受着西魏的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士兵和老百姓为什么要跟他一起赴汤蹈火呢?”于是高欢便向城里射支悬赏捉拿韦孝宽的赏文:“凡是能斩杀韦孝宽而投降的人,就拜他为太尉,并且加封他为开国郡公,赏赐匹丝帛。”韦孝宽见到以后,便在赏文的背面提笔写道:“能杀掉高欢的人,才能得到这么多赏金。”

东魏的军队到玉壁城苦苦攻打了五十天,战死以及病死的士兵总共达七万人,全都埋在一个大坟墓里。高欢的智谋用尽了,也未攻下玉壁城,又气又急,因此得了疾病。

相传当年西魏以玉壁为中心,在汾南的峨嵋北缘与汾河平行构筑参差相距十公里的两条防线;东魏则以南阳堡为中心,在汾北构筑与汾河平行相距约五公里的两条防线,这些防线仍留有当年兵争相关地名或古城堡遗址。据学者考证,与玉壁古城遥遥相对的汾河北岸(至今民间仍有“高欢王把守古平陇”的说法)“古平陇”,即为当年高欢安营扎寨、囤积粮草的军事重地,在古廉城(今稷峰镇下廉和上廉村)还留有一处古战场遗址。

高欢从玉壁城回到东魏之后,他的军队中传言说韦孝宽用定功弩射杀了丞相高欢。高欢听到这些话,勉强坐起来召见权贵们,他让斛律金作了一首《敕勒歌》,自己也跟着乐曲和唱,悲哀之感油然而生,不禁痛哭流涕: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族是生活在现在山西朔州一带的游牧民族,斛律金应该是会用敕勒语唱这首歌的,但因为东魏的达官显贵们大多是鲜卑族人,所以他在玉壁城下改用鲜卑语来演唱。后来,《敕勒歌》又被北齐人翻译成了汉语,传唱到如今。斛律金和高欢都来自北方民族,又是同一故乡人,出生入死、戎马生涯,已度过大半人生,此时此刻,思念故土的强烈感情可想而知。所以,《敕勒歌》是从斛律金心底涌出的战地之歌,可以说是北方民族将士的共鸣。

最终西魏获了全胜,并由此从弱走强,国力大盛,以西魏为基础建立了北周,又以北周为基础建立了隋,最终平灭北齐、南梁,结束三朝鼎峙。

历史军事 西魏军队以弱胜强扭转战局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南朝主要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主要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时代。玉壁之战就是发生在北朝时期东魏和西魏政权之时的战争。

据史料记载,东魏两次打败西魏,想借着胜利的有利时机,一举消灭西魏政权。公元546年,东魏大将高欢率领二十万大军向西魏前沿阵地玉壁城挺进,想攻下玉壁后,再直捣长安,一举消灭西魏。

玉壁城是北朝时期西魏抵御东魏的军事前沿重镇,由河东行台王思政上表始建于西魏大统四年(公元538年),「城周八里,四面并临深谷」,遗址在稷山县城西南六公里的柳沟坡上(今稷山太阳乡白家庄一带。)

玉壁位于峨嵋垣北缘的台地,地处暖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粮麻,一向民给军需之理想所在。同时,玉壁城北临汾河,西界黄河,东、南为涑水河所环绕,形势突兀,位置险要,进可长驱突击,退可守险无虞,是西魏抵御东魏的军事前沿重镇,是西魏保关中、攻并州、灭东魏的桥头堡,也是西魏插进东魏统治区的一把利刃。对此,东魏高欢鲠骨在喉,定要拔掉这颗阻碍东魏向西扩张的钉子。公元542年和546年,东魏高欢政权两次从玉壁城进犯西魏,挑起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玉壁大战。

清代学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卷三十八中称「魏以韦孝宽为并州刺史,守玉壁。」公元542年「十一月,东魏大丞相欢侵魏,围玉壁,不克而还。」546年「东魏高欢悉山东之众伐魏,至玉壁,围而攻之,昼夜不息,魏韦孝宽随机拒之。欢无知如之何,乃使祖珽说之使降。孝宽曰:『攻者自劳,守者常逸。孝宽,关西男子,必不为降将军也』,欢乃解围去……」此事在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都有较翔实的记载。

当年,高欢率领崤山以东的全部兵马讨伐西魏,日夜不停地进攻玉壁,西魏并州刺史韦孝宽随机应变地抵抗东魏的进攻。玉壁城中没有水源,城中的人要从汾河汲水,高欢就派人在汾河上游把水决开,使汾河水远离玉壁城。高欢在玉壁城的南面推起了一座土山,想利用这座土山攻进城里。玉壁城上原来就有两座城楼,韦孝宽让人把木头绑在城楼上接高,让它的高度常常高于东魏堆的土山,以抵御东魏的进攻。高欢见到这种情况,便派人告诉韦孝宽说:「即使你把木头绑在城楼上,使城楼高到天上,我还会凿地洞攻克你。」于是高欢派人掘地,挖了十条地道,又采用术士李业兴的「孤虚法」调集人马,一齐攻进玉壁城的北面。

玉壁城的北面是山高谷深极其险要的地方。韦孝宽叫人挖了一条长长的大沟,以此长沟阻截高欢挖的地道。他调选精兵良将驻守在大沟上面,每当有人穿过地道来到大沟里,士兵们便都能把他们抓住或杀死。韦孝宽又叫人在沟的外面堆积了许多木柴,贮备了一些火种,一旦地道里有敌人,便把柴草塞入地道,把火种投掷进去,一经鼓风吹火,地道里的敌人全部被烧得焦头烂额。高欢又用一种坚固的攻城战车撞击城墙。战车所到之处没有不被摧毁撞坏的,西魏没有一种武器可以抵挡它。韦孝宽便把布匹缝制成一条很大的幔帐,顺着攻城战车的方向张开,因为布是悬在空中的,攻车无法撞坏它。高欢又把松枝和麻杆之类的易燃物品绑在车前的一根长杆上,又在其中灌油,点起火,用来烧毁韦孝宽的幔帐,并且还想烧毁城楼。韦孝宽便让人制造了一种很长的钩刀,并把刀刃磨得很锋利,等火杆快要烧到幔帐时,便用长长的钩刀远远地割断它,附着在火杆上的松枝和麻杆便都纷纷坠地。

至此,高欢又在玉壁城墙下四面八方挖了二十条地道,并在地道中用柱支撑地上的城墙,然后放火烧掉这些木柱,于是城墙便坍塌了。韦孝宽在城墙坍塌的地方竖起一些木栅栏来保卫玉壁城,高欢无法攻进城去。

高欢攻打玉壁城的方法已经用尽,而在城内,韦孝宽抵御的办法还绰绰有余。高欢不知道怎么办好,就派人劝说韦孝宽:「您独自守卫这座孤城,西面又没有救兵,恐怕最终也不能保全它。为什么不投降呢?」韦孝宽回答说:「我的城池坚固无比,士兵和粮食都富富有余,进攻的人是白费辛苦,而守城的人却以逸待劳,我倒是担心你们这么多人有回不去的危险。我韦孝宽是个关西男子汉,一定不会做投降的将军的!」派来的人又对城里的人说:「韦孝宽享受着西魏的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士兵和老百姓为什么要跟他一起赴汤蹈火呢?」于是高欢便向城里射支悬赏捉拿韦孝宽的赏文:「凡是能斩杀韦孝宽而投降的人,就拜他为太尉,并且加封他为开国郡公,赏赐匹丝帛。」韦孝宽见到以后,便在赏文的背面提笔写道:「能杀掉高欢的人,才能得到这么多赏金。」

东魏的军队到玉壁城苦苦攻打了五十天,战死以及病死的士兵总共达七万人,全都埋在一个大坟墓里。高欢的智谋用尽了,也未攻下玉壁城,又气又急,因此得了疾病。

相传当年西魏以玉壁为中心,在汾南的峨嵋北缘与汾河平行构筑参差相距十公里的两条防线;东魏则以南阳堡为中心,在汾北构筑与汾河平行相距约五公里的两条防线,这些防线仍留有当年兵争相关地名或古城堡遗址。据学者考证,与玉壁古城遥遥相对的汾河北岸(至今民间仍有「高欢王把守古平陇」的说法)「古平陇」,即为当年高欢安营扎寨、囤积粮草的军事重地,在古廉城(今稷峰镇下廉和上廉村)还留有一处古战场遗址。

高欢从玉壁城回到东魏之后,他的军队中传言说韦孝宽用定功弩射杀了丞相高欢。高欢听到这些话,勉强坐起来召见权贵们,他让斛律金作了一首《敕勒歌》,自己也跟着乐曲和唱,悲哀之感油然而生,不禁痛哭流涕: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族是生活在现在山西朔州一带的游牧民族,斛律金应该是会用敕勒语唱这首歌的,但因为东魏的达官显贵们大多是鲜卑族人,所以他在玉壁城下改用鲜卑语来演唱。后来,《敕勒歌》又被北齐人翻译成了汉语,传唱到如今。斛律金和高欢都来自北方民族,又是同一故乡人,出生入死、戎马生涯,已度过大半人生,此时此刻,思念故土的强烈感情可想而知。所以,《敕勒歌》是从斛律金心底涌出的战地之歌,可以说是北方民族将士的共鸣。

最终西魏获了全胜,并由此从弱走强,国力大盛,以西魏为基础建立了北周,又以北周为基础建立了隋,最终平灭北齐、南梁,结束三朝鼎峙。

标签: 历史韦孝宽玉壁之战李吉甫

更多文章

  • 高欢太过小看对手韦孝宽,玉璧之战的失败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韦孝宽,尉迟迥,斛律光

    玉壁在南北朝时,是极为显要的军事重镇,是东魏和西魏扩展势力,向对方进发的咽喉要道。在1400多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术最杂、伤亡最多的封建势力争夺战,历史上称为“玉壁大战”。高欢两次折戟玉璧,最终也使得西魏的实力超过了东魏

  • 玉璧之战告诉你什么是战场上的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韦孝宽,玉璧之战,宇文泰

    公元546年中国北方并立的两个政权东魏与西魏,围绕着一座名叫「 ”玉璧”的小城,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而这场战争中两方统帅东魏权臣高欢和西魏名将韦孝宽也上演了一出「 ”矛与盾”的精彩对决。 说起这场战争就不得不先说一说,东魏和西魏这两个政权的由来,其实他们都是脱胎于南

  • 玉璧之战,攻城手段多到眼花缭乱,连攻两月,伤亡7万人也未攻克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韦孝宽,宇文泰,邙山之战

    导读玉璧之战,是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对西魏动员的战争,旨在攻取计谋要地玉璧城,进而打开西进的道路。546年十月,高欢率重兵攻击玉璧城。西魏守将韦孝宽积极戍守,东魏军屡攻不下,伤亡惨重,高欢忧愤成疾。546年11月,在五十日的吃力战之后,东魏军退却。玉璧之战,攻城手段

  • 出关14万战马,回来不到3万,漠北之战中,汉军到底伤亡多少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霍去病,汉朝,汉武帝

    匈奴从西汉立国初年便已成为中原的心腹之患,汉武帝前后总共组织了多达16次的对匈奴战争,其中公元前127年的河南之战夺取了河套平原,使长安免除了匈奴的直接威胁,而前119年的漠北之战汉朝则以倾国之力出击,直插匈奴心脏,封狼居胥,饮马瀚海,从此「 ”匈奴远遁,

  • 美军的 ”踹门之战”,让9万日寇玉碎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战役,破门之战,冲绳岛战役

    冲绳岛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中的规模最大的两栖行动,美军动用兵力大约24万人,日军兵力10万人,最终美军成功占领冲绳岛,日军伤亡约9万人,被俘约7300人,美军伤亡约7万人。1945年初,美军占领吕宋岛及硫黄岛后,为掌握整个琉球群岛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建立进攻日

  • 争议极大的1943年塔拉瓦之战,美军7倍兵力围攻日军却伤亡惨重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美军,战役,日军

    在夏威夷岛珍珠港西南方约2400英里的地方,有一处环礁叫「 ”塔拉瓦环礁”,这个地方属于吉尔伯特群岛的一部分,1943年末,美军已经取得了所罗门群岛和阿留申群岛,太平洋战局得到极大好转,美军急需建立一个横越中太平洋的前哨空军基地,以便继续进军菲律宾,甚至打击日军本土。

  • 萨沃岛海战,美军死亡人数是日军的20倍,为何山本五十六却大怒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日军,中途岛之战,美军,萨沃岛海战

    1942年6月,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战役中惨败,太平洋战争中美日双方攻守之势逆转,之前日军意图继续进攻南太平洋地区的新喀里多尼亚、斐济、萨摩亚的「 ”FS作战”计划自然被迫搁置。 而由于中途岛之战中日军损失了4艘大型航母,为了防御特鲁克群岛,同时也

  • 比珍珠港还惨痛的海战——萨沃岛海战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战役,瓜岛战役,美军

    大家可能一直都觉得只有珍珠港被偷袭这次,是美军败的最惨的一次,其实还真不是。下面我就来和大家说说美国海军最惨的一次失败:萨沃岛海战。1942年8月6日夜,所罗门群岛海域雨雾迷蒙。在夜色与雾气的掩护下,美军特混舰队抵达战位,静待黎明。舰队的目标是所罗门群岛东部的图拉吉与

  • 北洋海军失败因为腐朽? 黄海海战疑问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丁汝昌,北洋,刘步蟾

    甲午战后,人们从不同角度分析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有“清政府腐败无能说”、“李鸿章避战求和说”、“战略战术落后说”、“日本间谍猖獗说”等。其中流传很广的是北洋海军腐朽不堪,军纪败坏,训练废弛,不堪一击,是导致甲午海战最终失败的直接原因。这种广为流传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它

  • 澎湖海战清朝胜利的原因 明郑为什么失败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刘国轩,施琅,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在台湾岛上建立第一个汉人政权,与清王朝对峙。双方于1683年爆发澎湖海战,最终清朝取得了胜利,完成国家统一。那么在这场战役中,清朝为什么能胜利?而明郑又为何失败?澎湖海战清朝胜利的原因在澎湖海战中,清军之所以取胜,除战船装备精良,将士作战勇敢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