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 和官员之间的交流一般是用满语还是汉语?

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 和官员之间的交流一般是用满语还是汉语?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87 更新时间:2023/12/25 1:02:14

众所周知,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皇权朝廷,而满族和汉族的语言不同,而有些大臣则是汉族,沟通上肯定是存在障碍的,那么,在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和官员之间的交流一般是用满语还是汉语?而且皇帝是满族出身,是不是每个皇帝都精通两种语言呢?

清朝早期,满语为主

皇太极时期,大部分权贵都是满族的亲贵,此时的清朝就像皇太极的家族聚会,所以不存在沟通障碍,大家都说满语。

顺治入关之后,朝廷官员基本上都是满族人。汉人还没受到重视,因此满语是官方语言,少数进入到朝廷的汉臣必须要学习满语。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汉族大臣对着满文学习时痛苦的表情,估计和现在中年人重新学习英语一样的心情。

不过此时的顺治对汉族文化很感兴趣,尤其是对汉族的诗歌词赋有一定的研究。在对待汉族文化上,和摄政王多尔衮发生了很大冲突,多尔衮认为学习汉族文化,会削弱满族势力,会被汉族慢慢同化,因此对他的汉族教育严加干涉。顺治皇帝很生气辩解道:假如我要是不学习汉语,汉族大臣跟我说的话听不懂,不知道他说了什么,即使我听懂了,我又不知道怎么说,叫我怎么当这个皇帝?因此在顺治皇帝时期,朝廷逐渐推行国语骑射,汉语成为私塾包括满军旗子弟的必修课。

清朝中后期,汉语为主

到了康熙时期,随着清朝统治者汉化程度的提高,汉族官员不断增加,康熙在召见大臣时,遇到会说满语的汉族大臣就说满语,遇到不会说满语的,就会使用汉语。不过此时受重用的汉族大臣一般都精通满语,如张廷玉父子。但朝廷为了缓解满汉之间的矛盾,要求满族官员也需要懂汉语,否则会被免职。

清朝中后期,汉语占了主导地位,随着汉化程度不断加深,满语逐渐被汉语所替代。满族人想长期统治汉族人,从皇帝到普通百姓,必须学习汉族文化,特别是汉语。

而皇帝说什么话,也是对人。需要说满语的时候就用满语,面对不会满语的大臣就用汉语。对于清朝皇帝来说,因为汉藏蒙是满清统治的重要根基,所以,他们必须会汉藏蒙三种语言。例如康熙皇帝,不仅会说汉语,还懂藏语和蒙语。不过,在清朝早期,皇帝当众百官宣布决策的时候,肯定是说满语的。而汉族大臣如果不会满语,可以讲汉语,反正皇帝听得懂。但是,如果是新进官员不懂满语,可能会被淘汰掉。

雍正本人从小被康熙请的名师教导长大,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因此在满语和汉语之间可以流利切换。雍正曾推行官话改革,基本上就是说北京话,东南一带说不好官话的人甚至不允许参加科考。雍正本人也精通汉语,据说只有在骂人时候才说满语。

到了乾隆时期,雍正的这项命令被废除。但是毕竟已经推广一段时间,此时满族旗人已经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满族官员对满语的读写能力开始大幅度下降。乾隆虽然会写汉语诗,但是他推行满语不遗余力,因此在多个正式场合,乾隆都说满语。

此后的几个皇帝在正式场合也都使用满语,甚至道光皇帝时期,还有侍卫因满语不标准而遭到责罚。而慈禧本人虽然满语不好,但是却给光绪找了个很好满语老师,光绪每次出席正式场合都讲满语。到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据他晚年回忆,他只会说一个满语,那就是“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最早的霸主齐国,为什么到了战国时期衰败至此?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是最早的霸主,凭借着千古将才管仲的治理,整个国家已经有了一统天下的实力,但是却还是不敌秦国的锋芒。周赧王三十七年十月,自我感觉良好的秦昭襄王觉得战国七雄已经都称王了,而自己又希望和其他几个国家区分开来。因此,本着投石问路的心态,秦昭襄王拉着东边的齐国并称东西二帝王。也即秦王为西帝,

  • 杨贵妃根本不爱吃荔枝?她吃荔枝竟然是因为这个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杨贵妃爱吃荔枝是我国民间相传的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而我们也能从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推测这个妃子说的很可能就是当时最受宠爱的杨贵妃杨玉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广西容州普宁县云陵里人。容州设置于唐贞观八年(634年),州府所在地为北流县,元和中移治普宁县。辖境

  • 红楼梦中的她是绝色尤物,却在大观园中被无视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红楼梦的大观园中,最不缺的就是年轻貌美的女子了,一个个都是肤白貌美的绝色,让人看了不禁心情大好。大观园里,贾宝玉与众姐妹,春饯芒种花神,夏赏绿荷倾露,秋结海棠诗社,冬品梅花雪茶。他们或弹琴,或下棋,或写字,或作画,或吟诗,或刺绣,或低吟,或悄唱,或斗草簪花,或拆字猜枚,他们至情至性,过着一段诗意生活

  • 一本书竟引起乾隆皇帝极度恐惧,引发大小血案上百起!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后人说起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清朝皇帝的统治时期,往往会用康乾盛世来形容,其实这只是说明了当时的国力充裕,国家稳定,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没有很大的提高,很多人吃饱肚子都是一件难事。金庸先生在封刀之作《鹿鼎记》中三分实七分虚地叙述了这么一件事:浙西湖州府南浔镇有一家姓庄的富户,户主名叫庄允城,生有数子,长

  • 包拯号称青天大老爷 却为这件事徇私舞弊 原来包拯也并非完美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就像《三国演义》小说中的许多情节与历史不符,民间关于包拯的传说也大都是故事,通过故事塑造了一个完美的清官形象,真实的包拯其实也是个普通人,偶尔也会犯点小错误。估计今天这篇文章出来又要引发骂战,因为有损包拯一世英名。以往包拯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都是铁面无私的,但是今天这个事情却道出了包拯也是凡人,也是有

  • 近代五大武术名家,都是名副其实的武林高手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我们常看的武侠小说其实是以现实中的武术家为原型的,虽然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夸张,但是武术家还是很强的,就比如下面几位清朝时期的著名武术家,他们对后世的武术健体有着深远的影响。武林高手——黄飞鸿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黄飞鸿6岁从父习武,13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广东十虎

  • 乾隆盗明皇帝墓做棺材 去世后墓地怪事不断 至今无法解释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金丝楠木在明清时期是非常珍贵的一种木材,用它制作的棺材能够不腐不朽,保存很久很久的时间,因此乾隆在广求金丝楠木不得的情况下,打起了明王朝皇帝棺材的主意。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的墓被孙殿英所盗,但是殊不知这个乾隆皇帝也做了一次盗墓贼,居然把明朝皇帝所在的十三陵给盗了,把盗来的材料用作自己以后的地宫所用。大

  • 史上四对绝色姐妹花,倾国倾城,可惜结局悲惨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历史上有许多我们知道名字的美女,但是如果是姐妹花的话,就更加吸引人的眼球了,其实历史上能够被称为姐妹花的绝色佳人还真不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纵览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美女无数,也不乏“色、艺”绝佳之极品女人。如果一家姐妹花,个个是美女,那就更是让人惊叹不已了。然而女人一旦漂亮了,命运总是多坎坷,

  • 历史上中国古代的五大古都,根本争不出个第一来。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经过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中国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都有好几座,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久远的历史已经无需赘言。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的增长与聚集,一度出现过不少在世界都领先的城市。特别是各个封建王朝的都城,因为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所以往往会大兴土木、重点修建。所以我

  • 细数杀人狂魔李逵的一桩桩恐怖变态罪行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李逵是我们熟知的梁山好汉,但是水浒原著中对他的描写可谓是教科书般的变态杀人狂,请各位细细往下看。“黑熊般一身肉,铁牛似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杀下云梯。李逵真勇悍,人号铁牛儿。”这是《水浒传》描写李逵的诗句。只读这几句,便不免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但看官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