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细数杀人狂魔李逵的一桩桩恐怖变态罪行

细数杀人狂魔李逵的一桩桩恐怖变态罪行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536 更新时间:2024/1/13 7:41:03

李逵是我们熟知的梁山好汉,但是水浒原著中对他的描写可谓是教科书般的变态杀人狂,请各位细细往下看。

“黑熊般一身肉,铁牛似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杀下云梯。李逵真勇悍,人号铁牛儿。”这是《水浒传》描写李逵的诗句。只读这几句,便不免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但看官莫急,更让人心惊肉跳、魂飞胆丧的事情还在后面。

黑旋风李逵的恐怖江湖

在神行太保戴宗的介绍中,我们得知了李逵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是李逵外号黑旋风,性格十分粗鲁,动不动就用拳脚棍棒行事,在乡下居住时打死过人,开始亡命天涯,曾经是一个杀人在逃犯;

二是李逵在逃期间,大宋王朝对杀人犯进行了“赦宥”,李逵因而免于刑事处罚;

三是李逵流亡到江州,被戴宗收留,在牢房里打杂混饭吃;

四是李逵爱喝酒,好赌博,且酒性不好,一旦喝醉,轻者耍耍酒疯骂骂人,重者便动手打人。

何况他还使两把板斧,又会拳棍,因此整个江州谁都害怕他。

当时的江州知府蔡九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儿子,在蔡九的治下,虽然江州的治安状况令人堪忧,但李逵也只是打打人,并没有去杀人。而李逵一旦和梁山好汉拉上关系后,心中的恶魔便跳了出来,杀人机器就开始运转起来,在江湖之中上演了一幕幕恐怖杀人游戏。

先看第三十九回江州劫法场救宋江的一段场景。

“只见那人丛里那个黑大汉,轮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火杂杂地抡着大斧,只顾砍人……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攧翻的,不计其数……那江州军民百姓,谁敢近前。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自在江边杀人。”

同来救人的梁山好汉晁盖实在看不下去了,叫道:

“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

但李逵“哪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

不管军民百姓,李逵见人就砍,真是一台上紧了发条的杀人机器。

再看第四十回李逵杀黄文炳的残忍手法。

“李逵拿起尖刀……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方才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

第四十二回中也有李逵吃人肉的描写:

“李逵拔出腰刀,便去李鬼腿上割下两块肉来,把些水洗净了,灶里抓些炭火来便烧;一面烧一面吃。”

这时的李逵又成了食肉屠夫,简直就是一位杀人不眨眼的人间恶魔。

接下来看一下李逵犯下的“屠村”案。第四十二回李逵杀死李鬼后,在曹太公庄上被认出身份而受到举报。为报复曹太公,“李逵赶上,手起一朴刀,先搠死曹太公,并李鬼的老婆,续后里正也杀了。性起来,把猎户排头儿一味价搠将去,那三十来个土兵都被搠死了。这看的人和众庄客只恨爹娘少生两只脚,都望深村野路逃命去了”。

在第四十九回中也有一段血腥的描写:“且说李逵正杀得手顺,直抢入扈家庄里,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

屠村之后,李逵向宋江请功,宋江喝道:“别的怎地是你杀了?”

黑旋风道:“我砍得手顺……他家庄上被我杀得一个也没了”、“谁奈鸟烦!见着活的便砍了”、“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不分善恶只以杀人为乐的李逵,连个“好人”都算不上,又怎么能配得上“好汉”二字?

李逵不仅对曹太公扈太公这样的老人痛下杀手,就连天真无邪的孩童也不放过。为骗朱仝上山,李逵竟将沧州知府年仅四岁的小衙内“头劈做两半个”,手段残忍至极。且看第五十回的描述:

“朱仝看了,慌问:小衙内正在何处?李逵道:被我拿些麻药抹在口里,直抱出城来,如今睡在林子里,你自请去看。朱仝乘著月色明朗,迳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成两半个,己死在那里。”

面对一个活泼可爱的四岁孩童,李逵也能下得去手,实在让人心惊肉跳,不寒而栗。

最后再来看一看李逵杀害妇女的行为。第七十三回,李逵把那婆娘“揪到床边,一斧砍下头来,把两个人头拴做一处,再提婆娘尸首和汉子身尸相并,李逵道:‘吃得饱,正没消食处。’就解下上半截衣裳,拿起双斧,看著两个死尸,一上一下,恰似发擂的乱剁了一阵。”李逵在杀死狄太公女儿时使用了极其变态的杀人手段,而且把杀人当做一项消食的运动,也只有李逵这种变态狂能想得出来,做得出来。

人们心目中的梁山好汉,自然是扶危济困、行侠仗义的英雄豪杰,正所谓“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李逵一系列草菅人命、滥杀无辜的做法,却怎么也与英雄豪杰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想当初大宋王朝的“赦宥”,并没有让李逵改过自新潘然悔悟;而水泊梁山的纵容,又大大助长了李逵杀人的气焰;再加上李逵“天性由来为太恶”,从而导致李逵的价值观极度扭曲,视生命如蝼蚁,以杀人为乐趣,开山大斧之下,流淌着多少无辜百姓的鲜血。

不管你正直豪爽还是忠心耿耿,不管你神勇无敌还是反抗彻底,一个不敬畏生命、不尊重生命、无视别人生命的人,理应受到人们的无情谴责。

标签:

更多文章

  • 王昭君出塞前,被他蹂躏了三天三夜,是否属实?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关于王昭君和时任皇帝刘奭,正史并无任何记载二人有过交集,甚至对王昭君其人的记载也是寥寥无几,那么王昭君在出塞前被刘奭在宫中蹂躏三天三夜的传闻又是怎么来的呢?美人居闺中,才貌醉万人。选秀入后宫,可恨默无闻。春暖花惊艳,昏帝三垂涎。和亲化干戈,小女敢出关。心中离别意,孤灯牛马间。无奈辛酸泪,惟有冷月伴。

  • 武则天情迷和尚主持 还专门为其建白马寺 知道真相后长了见识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说起武则天的风流韵事,想必很多人都会有很大兴趣,这样一位权倾朝野,手段通天的女皇帝,她的后宫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古代的皇帝去世后都会在墓碑上写明其一生之功绩,但是一代女皇帝武则天却只有一个无字碑。其常说日后的功过是非由天下老百姓来书写,自己就不再留文字。现在看来,能记得武则天功劳的很少,但是流传其野史

  •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英国的工业革命成功,让不列颠群岛的农民们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他们建立起了世界上无敌的舰队,在全球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活动,以此来掠夺财富和资源。那么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英国首先开始,而不是其他国家呢?工业化之前,英国与其他国家一样,仍然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阎照祥先生在其所著《英国史》中这样描绘

  • 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平民出身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用来形容那些平民草根出身的皇帝简直再合适不过了,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草根皇帝,他们大多是推翻了前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新政权的开国皇帝,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一、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刘邦绝对是一个“草根人士”,就连他的名字都是称帝后改的,本名叫刘三(刘季)。刘邦是一届平

  • 古代帝王缘何‘重农抑商’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古代人划分为四个等级,士农工商,士大夫是最高等级,而拥有大量财富的商人却是地位最低的,按理来说不应该这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古代中国,‘重农抑商’为很多帝王所沿袭。什么人提出‘重农抑商’的策略呢?这里面就要提到2个人了,分别是:李悝和商鞅。他们考察农民现状以及完善’重农抑商‘理论。李悝是

  • 元朝时候,北京到德州有专门驿道,12处驿站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邮驿,也叫驿传,是我国古代官办官用通信机构的总称,通过轻车快马传递紧急而重要的公文。德州的邮驿由来已久。元代从北京到德州有专用驿道,设通州、香河、河务西、杨村、天津、杨柳青、德州等12处驿站。明朝在地方分别设立马驿、水驿、递运所和递铺。洪武年间,在小锅市,设立德州递运所,隶属于兵部车驾诸吏司,嘉靖三

  • 曹操的首席智囊:看完郭嘉的惊人预言,相信他还有更神秘的身份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郭嘉是曹操早期的著名谋士,因为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因此得了个鬼才的称号,只可惜体弱多病英年早逝。郭嘉一出道就当了曹操的谋主,曹操任命他为司空祭酒,相当于参谋长。曹操对郭嘉相当信任,曾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在曹操身边只有短短的十来年时间,却一次次献上奇策,成为曹操身边无可争议的首席智囊。下

  • 古代皇帝与德州之缘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古代皇帝不可能只待在皇宫里,定期出行视察文武官员和百姓疾苦也是很重要的任务,这时行宫就诞生了,行宫是皇帝出巡的时候所住的宫殿,因此具有相当高的规格。一水相牵,运河将京城与德州连在一起。凡东南漕粟,商贾宾旅以及皇帝南巡、外夷朝贡皆途经此地。尤其是康熙乾隆年间,皇帝南巡德州必是临时行宫。康熙第一次下江南

  • 默默无闻的小国曹国是如何一步步玩火自焚的?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识时务者为俊杰,在春秋战国时期,如果你是一个小国的君主,就应该低调做人,韬光养晦,争取在乱世生存下去。在春秋时期,华夏大地有很多诸侯国,绝大多数的都是小国,虽然这些小国的历史不像齐国、晋国那样丰富多彩,可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味道,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曹国的故事。(图)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

  • 这位汉朝皇帝竟亲自拿棍子棒打大臣:吓得臣子躲到床底下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东汉时期在光武帝刘秀的带领下,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明君,他的儿子汉明帝刘庄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位,据说他心系朝政,凡事事必躬亲,对于失职的官员甚至亲自使用棍棒殴打。汉明帝刘庄,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汉第二任皇帝,他在位期间社会安定、吏治清明,是东汉少有的明君之一。据史书记载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为人有些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