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晋文公重耳胸无大志又无能,他是怎么成为春秋五霸的?靠的是什么

晋文公重耳胸无大志又无能,他是怎么成为春秋五霸的?靠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090 更新时间:2023/12/21 21:21:10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晋文公重耳的故事。

晋文公重耳是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历史上有“齐桓晋文”之称,可见其影响力是不小。但这只是后来人们的美化而已。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意识形态影响的结果。

事实上的重耳既胸无大志,又无能。当然,结合那个时候的具体客观环境,也就是因为他的无能和胸无大志,反而成就了他。虽然被逼着逃出晋国在外流亡了长达十九年,好在最终躲过劫难,

62岁高龄时在秦国的保护下及众多亲信之人的拥护下登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座。重耳无大志且无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重耳流亡的整体经过的各种表现来看,重耳既无能、又胸无大志。

当时,是骊姬在酢肉中下毒,却栽赃给晋国太子申生,晋献公被骗,杀了申生,而此时的重耳、夷吾知道了是骊姬所谓,为何不想法揭穿阻止呢,却出于自保害怕而逃跑了,由此引来晋献公更多的怀疑,再加上骊姬的继续造谣,由此,重耳、夷吾都陷于被动地步,这显然是重耳、夷吾这两位公子无能而已。

另一方面,重耳由于害怕而逃跑到了自己的封地,晋献公由于骊姬的进一步造谣和重耳的不辞而别的逃跑,对重耳知道太子下毒的阴谋遂信以为真,就派军队去讨伐重耳,令重耳自杀,重耳为了免于被害,逃跑国外。但,相比夷吾逃跑还想着要返回晋国,有做国君的志向,于是贿赂秦国,借秦国的帮助而回到了晋国。而重耳逃跑就只是为了逃跑而已。

夷吾经过一番努力取得了秦国的帮助,秦国也确实帮助夷吾回到了晋国,但是,当夷吾返回晋国做了国君之后,先前答应贿赂秦国的河西地盘,又变卦了,不给了,说是,国内大臣都不同意。这下恼怒了秦缪公。后来秦国俘虏了晋惠公夷吾。虽说夷吾被俘虏了,那或说是他才能还不够,但他敢于立志返回晋国继承晋国国君,说明还是胸有大志的。

相反,重耳却不是。他逃到狄国,一是因为狄国是他母亲的出生国,二是因为狄国比较近,所以才落脚在狄国,并不是寻求帮助去改变些什么,且一住十二年。狄国毕竟是小国,晋惠公夷吾继位后,也派人刺杀重耳,此时重耳才离开狄国,打算到齐国去,可以说是被逼而才从狄国离开。可见重耳是位安土重迁,并无大志的人。

重耳经过卫国来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陪送二十辆驷马车,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在齐国一住就是五年。后来齐桓公去世,齐国内乱,多次受到诸侯国的进攻,就算如此,重耳由于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不愿意离开齐国。赵衰、咎犯等着急了,一次他们正在商量如何让重耳离开齐国,争取回到晋国谋取国君之位。被重耳的齐国妻子的侍女听到了,把此事告诉了重耳妻子,重耳妻子怕侍女把此事泄露给别人,就把侍女杀了,然后劝告重耳赶快离开齐国,谋求晋国国君之位。

重耳妻子齐女曰:

“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史记.晋世家》

重耳却说,“人生来就是为了追求安逸享乐的,我在齐国很好啊,何必管其它什么事呢,我这辈子就打算在齐国老死,哪也不去。”

重耳不急,急死了他的几位臣子。可是干着急也不解决问题,于是赵衰和重耳的舅父咎犯以及重耳的齐国妻子等一起把重耳灌醉了,然后装到马车上,离开了齐国,等走了很远,重耳才酒醒,酒醒之后的重耳得知已经离开齐国和事情的原委后,拿起戈就要杀自己的舅父咎犯,咎犯说,“杀了我能成就你,这是我的心愿。”重耳却说,“如果事情不成,我就吃了舅父你的肉。”还好重耳他舅父挺幽默,说“我的肉又腥又臊,不值得你吃。”事已如此,重耳也无可奈何了。于是继续前行。可见,重耳并不志在国君,而只是贪恋美色贪图安逸。他一步步走上国君之位多是他身旁的几位臣子竭尽努力的结果。

重耳被绑架式的离开齐国,一路路过曹国、宋国、郑国对重耳都不是很有礼。又到了楚国,楚国以诸侯之礼隆重的接待了重耳,重耳却辞谢不敢接受。这又足可见其并无大志。自己作为晋国公子,楚国以诸侯之礼来招待,怎么就不敢接受呢?底气不足。怕背人情债?

这时,是赵衰及时给了重耳鼓劲,说“这是上天在兴你,你不要辞谢。应接受,请求楚国援助你。”重耳遂才以诸侯之礼会见了楚成。重耳不敢接受楚成王的隆重诸侯之礼的顾虑或许就是,以后怎么回报楚成王呢。这点从楚成王开门见山的对重耳提出要求说,“将来你回国了,用什么来报答我?”可见楚成王是从重耳回到晋国坐国君认为是可以对自己有利益的角度来考虑的。而重耳不敢接受楚国诸侯之礼恰是重耳没有大志向、没有底气没有信心的表现。

后来,楚成王认为楚国离晋国远,不利于重耳返回晋国,于是建议重耳到与晋国紧挨着的秦国,好返回晋国谋取国君之位。作为宾客的重耳怎能不从呢?重耳于是又长途跋涉来到了秦国。来到秦国的重耳算是来到了对自己恰到好处的地方。因为,秦国正恨透了当时晋国的国君晋怀公——就是从秦国不辞而别逃跑的人质太子圉。秦缪公很想扶持晋国另外一位公子取代晋怀公圉。

2、晋文公的霸主地位主要是得益于秦国秦缪公的支持帮助。

3、晋献公的子孙中无英雄,遂成就了重耳。

申生太迂腐了,因为骊姬的谣言竟然愚孝的自杀身亡了。夷吾虽有志向,可是出尔反尔,与秦国闹矛盾了,也是才能不济,夷吾的儿子圉,本来若是不逃跑,与秦国搞好关系,取得了秦国的帮助,完全可以名正言顺的,被秦国拥护着登上晋国国君宝位,可是他却偷偷的从秦国逃跑了。这当然也是能力的问题。是这几位晋国国君把事情办杂了,反而显称了重耳无大志及无能力下的所谓“德行”。

其实,重耳那些被后人鼓吹起来的“德行”是务虚不务实的没落的周朝旧礼制的伪道德。别的不多举例,典型的介之推“割股奉君”简单阐释几句。介之推口口声声说,重耳登上晋国国君之位成了晋文公,是上天之意,因此不接受、不要求晋文公的俸禄,说那是可耻的“盗天之功”的行为,介之推耻之,所以,带着老母悄悄离开了,躲到了绵山。而介之推这种“美德”是晋文公所赞赏的。

4、最为关键的是,重耳坐上晋文公的宝座是其手下的士、卿等竭力争取到的。

为什么会拥护重耳?重耳坐上了国君,作为重耳手下的卿大夫也就相应拥有了更高的身份地位及权力,正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重耳成国君,重耳手下有才能的士、卿大夫才能拥有更大的权力、利益。而重耳的胸无大志和无能,也恰是才有重耳手下的有才能的贤士发挥才能的巨大空间。随着这些贤士把重耳推上国君宝座,这些贤士的重要性得到重视加强。重耳开始设立六卿就是说明,而六卿制的开设,导致了卿大夫权力盖过了君权,君权被分解、旁落,对晋国而言恰是埋下了后来“三家分晋”的祸根。

晋献公打破了晋国公族的子孙继承王位的秩序模式,实是已经埋下了晋国解体的祸根,而晋文公重耳,设立六卿,则是推动了作为地主阶级的公卿、士大夫的崛起,推动了晋国的解体。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发生,在晋献公与晋文公时已经埋下了根基,可以说,春秋时期作为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的卿大夫、士族等首先发生在晋国,晋献公与晋文公的贡献是不小的。当然,这是从历史的更新发展进步方面而言的,若说对于晋国而言,当然是灾祸了。

综合以上四点足可见重耳无能,胸无大志。他能坐上晋国国君之位一是当时客观环境所致,二是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士、卿大夫的崛起,极力想拥有更多的权力及施展才能的机会。当然也就会拥护相对无能的君主,如此这样才能凸显自己的重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偶然的是重耳成为了卿大夫所谓的“上天之意”的君主。

完全可以说,重耳能稳坐住晋国君宝座,还是由于在春秋时期道德宗法礼制的影响还是巨大的,若是换到封建帝王社会,表儒理法的社会形态下,流亡公子重耳可能早就成了傀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的是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和他的三千老婆是如何在北京过冬的?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他

    过去的北京,比现在要寒冷很多。那时候,一年中有将近150天都是寒冷的冬天。清朝的皇帝通常会在西郊的园林度过夏天,在紫禁城里度过冬天。那么紫禁城里究竟有着怎样的御寒措施呢?01第一道防线——宫墙故宫内的建筑,通常以院落为单位。每个院落都会有单独的围墙。这一道又一道的围墙,既可用来防火,同时又可抵御冬天

  • 她是西游记中唯一吃过唐僧肉的女人,最后从容自尽留下众多疑问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游记

    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出世前,父亲被船夫推入水中,母亲哀痛欲绝,一对才子佳人惨遭厄运。令人惋惜。后来细看小说,却发现这一段故事扑朔迷离,离奇诡异,吓出一身冷汗来。而这一系列矛盾冲突的焦点则是唐僧母亲——殷温娇。其实,《西游记》中的人物的殷温娇一点也不平凡。虽然在小说中是唐僧的母亲,但她在现实中的身份

  • 水浒传为什么宋江为什么一直提防武松?武松断臂后只说了四个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松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其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据《东都事略侯蒙传》载:“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看过《水浒传》的朋友,想必,

  • 吴王阖闾曾是春秋五霸之一,为何最后却兵败身死?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吴王

    吴王阖闾又名阖庐,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

  • 《水浒传》中的八十万禁军在宋朝真的存在吗?他们的战斗力到底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水浒传

    《水浒传》中有位梁山好汉名叫林冲,他为人仗义,武功高强,而且还有一段辉煌的工作履历,那就是林冲曾经做过北宋八十万禁军总教头。然而,当年北宋威震华夏的八十万禁军,为何没有抵挡住金人南下呢?难道是《水浒传》中的禁军人数有误?一、禁军人数《水浒传》虽然是小说,但并没有记错北宋的禁军人数。《宋史兵志》记载:

  • 蜀汉武将职位最高的是五虎将吗?并非是五虎将而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蜀汉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三国时期武将的职位等级划分: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四征/四镇将军——四安/四平将军——杂号将军——中郎将——校尉——司马赵云:刘备夺取荆南四郡之时任命赵云为偏将军,进位汉中王之时,民间流传的“五虎上将”中,马超,黄忠,关羽、张飞被任命为四方将军,唯独

  • 赵姬的身世是什么?她最后的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身世

    嫪毐这股新起的强大政治势力引起朝野多方瞩目,嫪毐得到帝太后的宠爱,在宫中骄奢淫逸,难免得意忘形。自称秦王“假父”。嫪毐有一次与宫中的侍臣们一起饮酒作乐,博弈游戏,发生了争吵。喝醉了酒的嫪毐睁圆了眼睛,大声呵叱对方说:“吾秦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老子是秦王的继父,你这穷鬼

  • 皇帝故事:宋太祖赵匡胤与臣子的关系究竟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臣子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这个男人打响了人生的第一场战争,只为救20岁的妻子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只为

    他是留名青史的英雄,是奔驰在草原上的骏马,更是与她相爱相守一生的人。他和她出生于蒙古贵族家庭。他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是开拓疆土的英雄。她是孛儿帖,成吉思汗的娇妻。他俩携手书写了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故事要从很久以前说起。当时的成吉思汗与孛儿帖还很年幼,这时,年幼的孛儿帖却已有婚约在身,结婚对象是蒙古贵

  • 皇帝故事:汉宣帝刘询,在死牢里长大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