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中国历史上的“老虎饲养员”!不要再说“伴君如伴虎”了!

中国历史上的“老虎饲养员”!不要再说“伴君如伴虎”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739 更新时间:2024/1/17 1:38:28

中国历史上的“老虎饲养员”!不要再说“伴君如伴虎”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古代的君主集权制度下,君主什么本领都可以没有,唯独识人用人这个本领不能没有,否则不仅保不住江山,还有可能丢掉性命。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君主都因为识人不明,要么养虎为患、要么纵虎归山,最终被老虎反咬一口甚至被吃掉。本来应该让臣子感到“伴君如伴虎”的君主却成了爱岗敬业的“老虎饲养员”。今天就来评比一下中国历史上的那些优秀“饲养员”。

图1前秦宣昭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

一、苻坚养“群虎”——慕容垂、慕容冲、姚苌、拓跋珪

如果要让这些老虎的饲养员进行比赛,前秦皇帝苻坚毫无疑问是冠军得主。因为这位堪称东晋十六国时期第一明君的氐族皇帝居然养了至少四只老虎,而且个个是猛虎,数量占据榜首。

其实苻坚前期的作为绝对值得肯定,他虽然为氐族人,却自幼热爱并苦学汉文化,在汉学修养上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所有帝王中的“学霸”。在位前期,他与名臣王猛组成的“超级搭档”,勤于政务,励精图治,富国强兵,先后平定内部的五公叛乱,灭前燕、前仇池、前凉和代国多个割据政权,后又攻占东晋的蜀地,遣吕光征服西域,仅仅十几年就将几乎是一锅乱炖的北方大地成功统一。但是,苻坚后半生的养虎行为最终使他跌入深渊。

图2东晋时期形势图

前燕军事支柱慕容垂因功高震主受到排挤,一怒之下投降前秦并调转枪头帮助苻坚灭掉了前燕,苻坚对他极其赏识,授予高官厚禄,还允许其领兵继续留在旧国都城邺。不过,关于慕容垂有二心,妄图复国的言论一直没停过,但苻坚从来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前秦灭掉前燕以后,除了慕容垂宗族以外的众多鲜卑慕容部人被迁往关中,这其中就有号称“东晋十六国第一美男子”的慕容冲。苻坚见到慕容冲以后,兴致盎然,将他和他姐姐清河公主一块纳入了后宫,让这姐弟俩共同侍候他(实在难以想象)。苻坚也极其宠爱他们姐弟俩,在长安留下了“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的歌谣。这个时候的慕容冲才十三岁,他姐姐才十四岁。后来,王猛不愿意看到苻坚的高大形象被这特殊嗜好给毁了,就直言劝谏,苻坚最终把慕容冲外放去当了平阳太守。

图3前秦版图

姚苌是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二十四个儿子,他虽然与苻坚没有灭国之恨,但与苻坚家里有杀兄之仇——其兄姚襄在与前秦的战争中兵败被杀,自己不得已才投降前秦。因姚苌智勇双全,善于打仗,苻坚也对他及其信任,委以重任,姚苌也为苻坚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拓跋珪是代国鲜卑部落首领拓跋什翼犍的嫡孙。前秦灭代国的时候,拓跋珪才六岁,苻坚原本是要把他强制迁往长安,但代国旧臣燕凤给苻坚劝谏,说拓跋珪太年幼,只要留在代国,长大以后成为代国首领就会念及苻坚的恩德。结果苻坚居然同意了,于是拓跋珪继续留在代国。

图4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字涉珪

可以看出,苻坚在位期间以仁义著称,每灭一国,不仅不大开杀戒,还对被灭国的原统治者倍加信任,给予足够的实权和优厚待遇,甚至允许对方继续管理旧国。这些做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人心,减少了统一北方的阻碍。但苻坚的仁义实在太过迂腐,他不懂得仁义的感动效果是建立在实力碾压的基础之上的,即所谓恩威并施。况且亡国之仇刻骨铭心,不可能因为一点恩惠而消磨掉,一旦时机成熟,这些潜在的敌人就会找机会搞事。

果不其然,苻坚在这群老虎爪牙越来越锋利,自己内部又极度不稳的情况下,居然作死举全国之力攻打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遭遇惨败,实力大损,手下的这群老虎终于挣脱了牢笼,以慕容垂在邺城复国为起点,纷纷起兵自立,前秦帝国瞬间土崩瓦解,苻坚本人也被自己亲手饲养壮大的老虎——姚苌给勒死。这还不算完,姚苌这只恶虎后来因为前线作战不利把怒气发泄到了已经死了的苻坚身上,居然把苻坚的尸体又挖了出来,脱光衣服,进行鞭尸。

二、姚兴养赫连勃勃

姚兴是后秦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勒死苻坚的姚苌的长子。他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他的经历与苻坚及其相似。同样喜爱汉学,同样励精图治攻灭多个政权,同样以仁义著称,同样前半生辉煌、后半生遭殃,同样都是优秀的“老虎饲养员”。只不过姚兴只能算是“缩小版的苻坚”,成就没有苻坚大,遭殃的程度也没有苻坚惨,养的老虎也没有苻坚多。

图5大夏世系图

赫连勃勃是铁弗匈奴部人,原名刘勃勃,自己建立“大夏国”自立天王之后,为了让自己显得牛气一点,称自己“云赫连天”,发明了一个姓“赫连”,改名叫赫连勃勃。他父亲刘卫辰也是苻坚手下的一员名将,前秦分裂的时候占据了朔方之地,结果实力不行,被北魏攻灭被杀。赫连勃勃走投无路,就投靠了鲜卑族的叱干部落,后来叱干部怕收留他会被北魏报复就又送到了后秦的大臣没弈干那里去了。这个名叫没弈干的人也是个喜欢养老虎的,他见赫连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晋书》原文的记载,可见赫连勃勃应当是个大帅哥),喜欢的不得了,直接就把女儿嫁给赫连勃勃了。他绝对想不到,这个女婿是只凶恶老虎,没多久就把自己干掉,吞并了自己的部众。

没弈干后来将已经成为自己女婿的赫连勃勃引荐给了后秦皇帝姚兴,姚兴估计也是个看颜值的,见到赫连勃勃以后非常惊奇,任命他为骁骑将军,加任奉车都尉,经常参预军事与国政的大事,对他比对很多功臣和老臣都要好。后来更是任命赫连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把鲜卑以及其他杂族共二万多部落分配给他,让他去镇守朔方。姚兴手下也有不看颜值的,大臣姚邕就多次劝谏姚兴,说赫连勃勃为人残暴,不可重用,但姚兴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图6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

赫连勃勃在吞并自己岳父没弈干的部众以后,羽翼渐丰,开始露出他老虎的面目,把“南下骚扰姚兴”作为既定国策,而且他的作战方式类似于后来的“游击战”,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不断在后秦与其他国家作战的时候骚扰后方,抢夺物资,掠夺人口,搞得姚兴苦不堪言。姚兴去世的第二年,后秦就被东晋权臣刘裕率军攻灭。姚兴这名饲养员虽然没有被自己养的老虎咬死,但也被咬的遍体鳞伤。

三、李隆基养安禄山

如果评选最敬业,养的最认真的“老虎饲养员”,唐玄宗李隆基绝对荣登榜首。这位前半生开创出唐朝鼎盛景象——“开元盛世”的“唐明皇”,后半生脑袋不仅被驴给踢了,还进了水。沉迷美色(杨贵妃)、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养虎为患(安禄山)。尤其是他饲养安禄山的认真程度,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居然在对方造反都快打到家门口的时候还不相信安禄山反了,还以为是有人造谣污蔑呢。

图8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

安禄山,别称阿荦山、轧荦山,栗特族人。早年投身军旅,骁勇善战,靠积累军功逐渐升了官。但真正让他平步青云靠得是阿谀奉承,他任杨贵妃当干娘,拖着300多斤几乎走不动道的身子给唐玄宗跳胡旋舞……脑子已经不好使的唐玄宗对他特别信任,让他一人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唐朝精兵15万以上达十四年之久。照唐玄宗这样养,安禄山不反都不正常。

公元755年12月,安禄山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等北方游牧民族反抗唐廷,很快便攻陷长安,开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唐玄宗被逼无奈,只得卷铺盖往四川跑,结果半路上发生了著名的“马嵬坡事件”,杨国忠被杀,自己心爱的杨贵妃也被逼自缢身亡,这还不算完,没过多久。太子李亨不经商量,就在今天的宁夏即位皇帝,强制性的尊奉唐玄宗为太上皇,差点没把他给气死。

图9安史之乱

唐玄宗养虎养得兢兢业业,最终也被老虎咬的半死不活。他本人是咎由自取,可惜的是苦了天下百姓。由唐玄宗养虎为导火索引发的“安史之乱”危害极大,开元盛世瞬间化为乌有,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唐王朝由盛转衰,开启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藩镇割据局面。

四、李成梁养努尔哈赤

李成梁是明朝万历年间的第一名将(也有说是戚继光的),他在当时朝廷腐败严重,边防武备松弛的大环境下,镇守辽东30年间,战功赫赫,将辽东的各少数民族,如蒙古人、女真人、朝鲜人修理的服服帖帖。不过,这位可能是朝鲜人的名将缺点也是不少,比如穷奢极欲、虚报战功等等,不过他最大的过错是客串了一把“老虎饲养员”,将后世成为清朝开国皇帝的努尔哈赤饲养壮大。

图10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

不过,相比较前几位饲养员的爱岗敬业,李成梁的养虎行为客观因素较多。因为明朝在辽东的军事政策就是“以夷制夷”——打压势力较大的部族、扶持弱小的部族,保证明朝在辽东一家独大。这种政策注定了,李成梁会扶持一些人,打压一些人,只不过李成梁玩砸了。努尔哈赤侍奉李成梁极尽谄媚之能事,而李成梁也十分重视努尔哈赤,甚至有的野史中记载二人情同父子,自幼生长在李成梁膝下。再加上李成梁在平定建州女真王杲父子叛乱的时候,不小心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自知理亏,就对他进行了补偿——让他继承父辈部落遗产,并赐金赠官。

不过,应当看清的是,李成梁扶持努尔哈赤用力过猛,并且在晚年第二次出任辽东总兵的时候,面对已经坐大的努尔哈赤势力视而不见,放弃六堡等军事重镇,甚至曾一度有倚仗努尔哈赤之兵袭占朝鲜自立的野心,最终导致猛虎出笼,酿成大祸。李成梁死后三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正式反抗明廷,其子孙也在28年后入主中原,给华夏带来近三百年的苦难,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图11努尔哈赤半身朝服像

纵观历史上的养虎为患,后果都是及其严重的,而君主识人不明,充当“老虎饲养员”的行为自然是主要诱因。因此,不要以为古代的皇帝好当,要想保住江山、坐稳皇位,必须具备一双“火眼金睛”,还要深入研究管理学和心理学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饲养员

更多文章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哪里好?为什么备受推崇?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约660—720),唐代诗人,扬州人。有关他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很少。所能确切知道的是,在中宗神龙年间的时候,张若虚就和贺知章等人均以文才而名扬京都。开元初年,他又和贺知章、张旭、鲍溶四人并称“吴中四士”。张若虚的诗作大多散佚,在《全唐诗》中仅收录有他的《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从其诗作

  • 这三个男人改变了她的一生,永远停留在了自己最灿烂的日子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停留在

    卑微的出身与跨越阶层的爱恋阮玲玉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阮玲玉的身世在她去世后几十年内并不为人知,直到最近几十年才被解密。阮玲玉生长在一个上海底层的贫民家庭,比同为上海人的董竹君也好不了多少。阮玲玉6岁时,身为工人的父亲不幸因病去世,全家仅靠她母亲给人做佣人苦苦支撑。

  • 孙悟空定住七仙女后还干了啥?为何会气得王母娘娘连话都说不出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母娘娘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天庭有一场盛大的宴会——王母娘娘的蟠桃宴,这样的宴会自然是天庭的大事,能被邀请来参加宴会的人都是身份显赫的神仙,毕竟蟠桃也不是常物。在这种场合,作为王母娘娘女儿的七仙女自然是要参加的。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一年的她遇上了孙悟空,并且发生了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此时的孙悟空虽然有着

  • 西游记中最残忍的是谁?其实是成佛之后的孙悟空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游记

    西游记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唐僧师徒功成名就,一切看得都是皆大欢喜。但是真的就皆大欢喜吗?稍微浏览一下原著,你就会发现全都是坑。黄狮精只因偷拿了孙悟空的兵器,最后被剥皮分食,要知道黄狮精可没有危害过百姓啊,人家买东西都给钱,这样的妖怪能有几个?而且唐僧路过女儿国,对女儿国国王也是不动情,女儿国的国王也是

  • 清朝皇子出生后不肯喝奶,为什么找来一农夫就顺利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子

    清朝皇宫里有一个规定,每当后宫有皇子、公主出生,都会在北京大兴、宛平两个县选择奶娘。由于皇子出生后交由奶娘抚养,因此皇子与奶娘的关系极为密切,一旦皇子当了皇帝,奶娘也意味着平步青云。奶娘入宫抚养皇子,虽是巨大的荣耀,可也意味着抛夫别子,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在北京市大兴区榆垈镇黄各庄村东北村边,有一座规

  • 在正史上,刘备、曹操、孙权的江山大半都是哭出来的,谁最能哭?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都是

    一部《三国演义》,白纸黑字记录着刘备一共哭过好几十次,让不少人都接受了一个观点,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书中经常写道,刘备一遇到麻烦事,一把泪,一顿哭。关羽、张飞一心疼哥哥,就站出来一顿冲杀,当然更少不了诸葛亮那句:主公勿忧,亮有一计。其实在正史上,曹操、孙权的江山大半也是哭出来的,并且这二位,比刘皇

  • 努尔哈赤没有留遗诏,为什么皇太极继位了?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没有留遗诏,为什么皇太极继位了?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大汗,努尔哈赤的人生可谓传奇至极。他一手开创了满清王朝的基业,从明朝大将李成梁牵马的一个小侍卫,到统一女真族各部落,进而能和大明王朝叫板,成为割据一方势力强大的首领,可谓是传奇至极。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

  • 三国有多喜欢联姻,到后期基本上就是亲戚间的战争!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亲戚

    在三国,婚姻常被作为一种政治工具,群雄豪门争相联姻,扩大同盟,拉拢对手。曹操跟袁绍是死对头,但有一阵曹操要拉拢袁绍的儿子袁谭,于是让自己的儿子曹整娶了袁谭的女儿。这样以来曹操就成了袁绍、袁术的晚辈。曹操似乎并不介意,他甘当别人晚辈,他曾娶过何咸的遗孀尹氏,何咸是何进的儿子,曹操在何进面前也以晚辈自居

  • 对中国古人而言,需要好的睡眠前提是有好枕头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是有

    中国历史上枕头有着什么样的神奇作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枕头是枕的一种,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用品之一。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草荐枕、木枕、玉枕、瓷枕、盐枕、琥珀枕、琉璃枕、藤枕、布枕等各种枕头。据《说文解字》解释,“枕,卧所以荐首者。从木,冘声。”其中,“荐”意指草

  •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竟然是这样来的!你知道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是这样

    这句话是表达一种敬天知命的意思,即:天意如此,是人力无法挽回的。说起来,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流传至今: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做朱耀宗的书生,一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为了让他不受委屈,就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把他养大,后来,送到一位叫做张中举的老师那里,去读书。在张老师的严格教导下,朱耀宗学业有成。他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