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武举制度"举"不举,关键竟在于女人

古代武举制度"举"不举,关键竟在于女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99 更新时间:2023/12/21 2:07:04

我们都知道科举考试制度给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许多著名大臣都是通过科举上位的,与科举相对应的,武举制度虽然前期不受重视,但是清朝时期却发展的非常完善了。

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明朝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清代情况大不相同,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加上封建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

(图)清朝的武举

武则天当政,觉得既然文科有科举,武科也应公平对待,且自己姓武,当然要高举武家的伟大旗帜,于是开发研制“武举”。怎奈武小姐女儿身,纵有千吨伟哥也举不起来,就交由兵部代劳了。

武周长安二年(702),中国武举处女秀正式登场。这次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最后是扛大包比赛:“负米重五斛,行二十步为中。”再继续升级2.0版,考核筒箭和机弩应用。最后是相貌身材考核。

唐代之后的五代十国没举办过武举,那时候国家太多,武举实际是全运会不是奥运会。谁知道参赛选手是不是邻国派来的卧底?所以北京不欢迎你。

(图)清朝的武举。上方右图:两种骑射靶子。矮的一米六,高的两米五。考试要求箭必须扎到靶上。不然不算成绩。

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恢复武举,简单到只一项,可以概括为:射。分两种射法:步射和骑射,区别在于有码无石马。宋朝武举六月报名八月考,先武后文,加设了文化课,“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李卫公问对》),默写精要,另有问答题。这规矩操蛋,文化课过不去你就滚蛋。明朝更操蛋,先考文化课,文化不行不许射,生育率直线下降。

北宋武举分三甲,一甲一名武状元,二三名统称榜眼。南宋开始将一甲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整个宋朝共产生七十八个武状元。元朝废除武举,“不设武举,专事承袭”。就算有武举也没汉人事,当年汉人连菜刀都是几家共用,根本没器材锻炼。贺龙想闹革命,全村人就得叮嘱:村里等你的菜刀回来做饭,争取午饭前革命成功!……到明朝,朱元璋认为流氓不用会武术,流氓谁也拦不住。整个明朝武举都是稀里糊涂,武举制度直到崇祯年间才趋于成熟,然后,明亡了。

(图)清朝的武举。考完射箭考“技勇”,开硬弓,武刀,抬石。

清朝开始武举进入鼎盛,武科与文科一样,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三年一次。武童试分三场:头场马射,二场步射,合格者再试硬弓、舞刀、掇石,头二场称为外场。第三场是文化课考试,默写“武经七书”,称为内场。就这样一步步直到会试和殿试。

具体说,马射发六支箭,一来一往考验左右开弓,中三箭合格(也有说发九只箭跑三回,呈z字形装佐罗)。乾隆时加了伏射,在地上扔个球,考生骑马侧身到与马生殖器等平的位置射,名字叫“射地球”……霸道!然后步射,离靶子三十步,中两箭就算合格。继续是耍大刀和举石头比赛,刀要在胸前舞出花,石头要抬高到离地一尺。举石头失误顶多砸脚,耍大刀更危险,稍有不慎砍了腰,一堆“腰花”喷泻而出。舞大刀和举石头,重量分为三等,刀分为120/100/80斤,石头分为300/250/200斤。石头左右有洞,拎上来最好在胸前转一圈后用肚皮顶住,叫“献印”。

以上合格后考文化课。武举考生几乎都是半文盲,朝廷对他们也不抱什么希望。所以嘉庆十二年(1807)改默写《武经》,能写出一百字左右就算合格,但就这点字他们也写不好。赵翼说:“余尝主顺天乙酉科武乡试,其策有极可笑者。如‘一旦’二字多作‘亘’字,‘丕’字又作‘不一’字。”火星文在清朝就已出现。字写得难看也就算了,这群小子个个是离婚律师,把一个字活生生拆散成两家,“女口果人尔能看日月白这段言舌,言兑日月人尔白勺目艮目青散光……”全这玩意儿。

经过童乡会三级考试后,就是在皇上面前表演的殿试。这次考试主要以武功为主,谁射得最准(杜蕾斯很郁闷),谁刀耍得最好(关二很郁闷),谁石头举得最高(千斤顶很郁闷),谁就是状元。

(图)清朝的武举。

中国大概出产了五百多名武状元,也出了不少趣事:清朝规定考生年龄不能超过六十,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安徽符成梅,八十四岁的老头子居然颤颤歪歪去乡试,居然三场都混过去了;浙江富阳人王玉壁,崇祯九年(1636)浙江乡试中武解元——清顺治八年(1651)再应浙江乡试武科,仍中解元——次年进京会试,中会元——殿试武状元,官至总兵……他是中国武状元最传奇的一位,参加两个王朝的考试,连中四元;另一位传奇人物马全,原名叫马瑔,乾隆十七年(1752)中了武探花,上任后跟同事打架,罢官后流落北京,改名马全重新参加武试……最后竟然得了乾隆二十五年的武状元。

武举制度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清末跟鬼佬掐架发现拳脚不好用了,慈禧在1901年取消了武举考试。说来有趣,武举是男人的运动,但促成和终结这项运动的,恰恰是两个女人。

“男人举与不举,关键在女人”,此言不虚。

标签:

更多文章

  • 解密荷兰人殖民统治下的台湾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若不是明郑成功从荷兰手中夺回台湾,现今的世界格局又不知道是什么样了,在那段时期,荷兰对台湾高山族原住民实行了残酷的统治,全凭借着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现代人说到荷兰这个国家,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他的足球。熟悉足球的朋友都知道,荷兰足球全攻全守的足球战术,水银泻地的进攻。让世界上所有的后卫线都感到头疼

  • 中国古代疆域最阔王朝为什么却活不过百年?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蒙古帝国是人类历史上建立起的最庞大的帝国,但是参天大树总是从内部腐坏,严重的腐败也没能让这个帝国存在很长时间,不到百年就灭亡了。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中写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里头既赞扬了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堪称一代天骄,同时也讽刺了成吉思汗的不足。在本文,我们重点赞扬“一代

  • 朱元璋如此欣赏朱棣,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他?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面对着自己的众多儿子,偏偏将皇位传给了孙子辈的朱允炆,彼时朱棣饱经沙场战功卓著,面对这个文弱的小外甥简直像是老虎面对小绵羊,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朱元璋还要这样安排自己的继承人呢?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是成器的不多。他越到晚年越发愁,这么大的江山,我死之后,交给谁来坐?精心培养25年之

  • 她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武则天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同时她还破了很多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皇帝的记录,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今山西文水县东,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那武则天创造了哪四项世界纪录呢?第一项、用的

  • 刘备的儿子为什么不如曹操的儿子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相比较于刘备那几个不成气候的儿子,曹操可谓是人生赢家了,武有曹彰,文有曹植曹冲,更有个文武双全还野心勃勃的曹丕。要论“官二代”,曹操和刘备的儿子是标准的“官二代”。刘备的亲儿子有三个,大儿子刘禅,二儿子刘永,三儿子刘理,都不怎么成器。最有名的当属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后人所俘,葬送

  • 勤于政务的崇祯皇帝,为什么最后只能眼睁睁的望着明朝走向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说起崇祯皇帝朱由检,许多人都忍不住一声叹息,这个可怜的皇帝可能有着远大的抱负和振兴大明的宏伟志向,但是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终究是无能为力。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年,崇祯皇帝在李自成的农民军兵临城下,万念俱灰之时,杀妻灭子,一个人跑到景山上自缢而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为大明的统治画上了一个

  • 曾经为清朝打天下的五大明朝降臣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大清王朝在灭了明朝后,迅速在关内站稳了脚跟,并实行了一系列策略来加强统治,其中就包括任用大量的汉人官员,对于投降清朝的明朝旧臣,清朝也给予了很好的任用。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北京煤山,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就此终结。随后,满清军队击败大顺军并入主中原。在清朝挥师入关进而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少不了汉人

  • 郑成功猝死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明朝郑成功是抗击荷兰入侵者的大英雄,他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但是却在收复台湾不久之后突然暴毙,死因至今仍是个谜。郑成功,福建南安人。明隆武帝曾赐姓朱,名成功。因此后人也多称其为“国姓爷”。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早年亦商亦盗,最后官至福建总兵。郑芝龙早年旅居日本平户时,与当地女子田川

  • 最霸道的元朝为什么灭亡得如此迅速?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作为人类历史上曾经建立起来的最为庞大的帝国,元朝的战斗力是当时世界上无人能抗衡的,但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帝国,却在历史上存在了不到百年便匆匆退场,其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元朝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王朝,先来了解一下元朝的历史。当时在中国的北方草原上,住着许许多多蒙古部落,他们都是以狩猎放牧为生,少数的人会经营农

  • 武则天为什么多被描绘得很荒淫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奇女子,那绝对非武则天莫属了,虽然也有其他无数杰出的女性,但是能够达到武则天这种高度,并在达成难度和对后世的影响方面与之比肩的,找不出来第二个了。武媚娘这个唐朝小女子,却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仅凭这一点,我们就有理由去探索她的成功之道。要知道,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