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一代中兴之主唐武宗为什么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河朔三镇为什么会在唐朝末年销声匿迹?

一代中兴之主唐武宗为什么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河朔三镇为什么会在唐朝末年销声匿迹?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94 更新时间:2023/12/24 7:30:05

河朔三镇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是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三个节度使的合称。一代中兴之主唐武宗,为何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河朔三镇为何会在唐朝末年销声匿迹?

在中晚唐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藩镇割据的问题,宛若寄生在唐王朝躯干上的毒瘤一般始终难以被剥离,而在这些藩镇中,最为出名的则莫过于魏博、成德、卢龙三镇,因地处黄河以北地区,史书则这三镇其为“河朔三镇”。历史上唐王朝对三镇的用兵,起于唐德宗一朝,取得显著成果则在唐宪宗元和年间。但自唐宪宗李纯死后,“河朔三镇”割据一方的情况则到了无法逆转的地步。历史上的“河朔三镇”发展到唐武宗一朝的时候,唐王朝则完全默认三镇的割据现状,自此,“河朔三镇”终成尾大不掉之势。

历史上的唐武宗李炎,所以能够开拓中兴局面,很大原因就在性格上。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唐武宗本人“性刚而果于断”可见,这种刚毅而果于决断的性格,注定了唐武宗能在中晚唐这个混乱的历史时期大有作为,并终成一代中兴之主。而细数会昌六年唐王朝国策的变化,便能发现,武宗一朝对于藩镇的态度则异常模糊。这是因为,唐武宗针对泽潞镇采取了弹压的策略,而对割据河朔数十年的“河朔三镇”,即魏博、卢龙与成德采取了默认割据的态度。那么,一代中兴之主唐武宗,为何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

首先,唐武宗所以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则是出于制衡藩镇的考虑。历史上的会昌三年,本为唐王朝长期控制的泽潞镇出现了叛乱,而叛乱的原因很简单,泽潞镇的刘稹希望能够效仿河朔藩镇进行世袭割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武宗选择了默认三镇的割据行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来避免泽潞镇同河朔藩镇勾连共同对抗唐庭。再者便是,希望以三镇之兵,对泽潞镇进行讨伐。

由此可见,唐武宗所以会选择默认河朔藩镇的割据,主要就在于以上两点原因。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对三镇割据的默认,近乎使得唐王朝未费吹灰之力,便得以平定泽潞镇的叛乱。然而,唐武宗所以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不仅仅只在于以河朔制衡泽潞,其对“河朔三镇”割据的默认,实际上还有着些许的无奈。

历史上“河朔三镇”的割据,起于唐代宗时期。而对三镇打击最猛烈则是在德宗一朝,等到了唐武宗时期,想要彻底剪除“河朔三镇”近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因为,要想将“河朔三镇”彻底剪除,无疑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便是以军事手段对三镇进行武力征讨,继而彻底消灭割据势力。而第二个办法则是采取销兵政略,剪除“河朔三镇”的变乱根源。

但从中晚唐的历史角度来看,这两个方法则缺少一定的条件支撑。先说以武力征讨,根据史料的记载,唐德宗建中初年,魏博镇便拥兵七万,而北方重镇的卢龙,兵员数量则还要高于魏博镇。这样的情况下,三镇的总兵力最高可达将近二十万,这自然就形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并且,征讨三镇还需调用大量的兵力以及钱粮,这以当时武宗朝的情况来看,显然有些不切实际。

其次,便是销兵政策,唐穆宗时期曾采取过此策略,即通过政令的方式逐步削减三镇之兵,结果导致了河朔复叛的情况发生。因为,销兵所触及的是“河朔三镇”的根本利益,必然会导致三镇之兵的强烈反弹。

正是在以上两个方法都行不通的基础上,武宗基于现实的考量,最终选择了默认三镇的割据。而在圣旨中武宗也只能以“自艰难已来,列圣皆许三镇嗣袭,已成故事。”的口吻,将三镇割据彻底合法化。可见,身为一代中兴之主的唐武宗,不可能不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因为在武宗一朝,只有选择默认三镇割据,才能更好地维持军事框架的平衡。

历史上的唐武宗确实可以称得上为一代中兴之主,而其对“河朔三镇”割据的默认,可以说是一个实属无奈的举动。试想一下历史,如果唐宪宗死后的继位人是唐武宗的话,或许整个中晚唐的历史都将被改写。

同唐王朝对抗百年的河朔三镇,为何会在唐朝末年销声匿迹?

首先,“河朔三镇”所以会在晚唐时期销声匿迹,主要就在于唐朝维系百年之久的军事框架崩塌。在“黄巢起义”前,唐王朝所以能够维持,主要就在于唐朝对河朔之外的藩镇绝对控制,而当“黄巢起义”结束之后,这个脆弱的框架也旋即崩塌。摆脱束缚的藩镇纷纷不屈居于人下,以至于,最终形成了逐鹿中原的局面。这个时候则出现了一个有趣的一点,那就是,面对土崩瓦解的局面,同唐王朝对抗百年的“河朔三镇”反倒希望唐王朝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正是在这种群雄四起的背景下,河朔藩镇最终被淹没在了乱局之中。而在这个乱局之中,李克用朱温等强人的强势崛起,更是对“河朔三镇”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其中,围绕着三镇的归属问题,两大军事集团更是激烈的争夺,这样的局面一直自晚唐持续到五代时期。

其中,朱温更是对“河朔三镇”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尤其是三镇中的魏博镇,在牙兵并消灭殆尽之后,彻底沦落成为了弱势藩镇。而对卢龙朱温也采取持续用兵的态度,史载“河朔知惧,皆弭伏焉”可见,晚唐军事框架的崩塌,中原实力派的崛起后,占据富庶之地的“河朔三镇”恰巧成为了群雄间互相争抢的对象,这样的情况下,最终使得“河朔三镇”淡出历史的舞台,并销声匿迹于乱世之中。

当然,军事框架的崩塌,强人的崛起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而已。“河朔三镇”的衰败,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历史上“河朔三镇”能够形成长期的割据,并不在于三镇的节度使,而主要在于三镇之兵,这些兵中就包括最为出名的魏博牙兵。

归根结底,三镇的割据实际上是兵士的割据,而三镇之兵的“法宝”就是以拥立节度使的方式来维系自身利益。这便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三镇虽然实力强悍,但三镇本身并不热衷于扩张,而只希望在一定的框架内维持半割据的局面。以至于,三镇节度使在中晚唐时期很难统御本镇之兵外出作战。

对此,史料对于“河朔三镇”曾有过最切实际的描述,即《新唐书》所记载“礼藩邻,奉朝廷,则家业不坠”可见,“河朔三镇”虽然对抗唐王朝,但志并不在天下。以至于,在同唐庭对抗百年的时间,“河朔三镇”鲜有窥伺皇权的举动。

但是,这样的信条并不能切合唐朝末年的乱世局面。当其它藩镇处于扩张期的时候,“河朔三镇”则依然相对稳定的状态,久而久之这自然就对“河朔三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挤压。总而言之,三镇属于十分纯粹的兵叛,而晚唐时期崛起的强人则属于兵叛与将叛的结合体。两相对比一看,便能发现,“河朔三镇”在唐朝末年的销声匿迹并非是偶然,当有强人崛起之后,“河朔三镇”自然也就逐渐开始沦为朱温、李克用等强人的附庸。

历史上的河朔三镇,对于唐王朝的历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但随着唐王朝的濒临崩溃,三镇也开始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以至于,河朔三镇自唐朝灭亡之后,始终都挣扎于中原强人之间,并最终被淹没于乱局之中。

标签:

更多文章

  • 真实的光绪帝是个什么样子,光绪帝有很多机会杀了慈禧为什么没杀?光绪帝猝死的原因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同治十三年十二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皇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这样的,4岁继

  • 戚继光是怎么打造出一支无敌的戚家军的,为什么戚家军能百战百胜?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公元1561年4月,正值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兵分三路,一路烧杀抢掠,一路张牙舞爪地向浙江台州奔去。本以

  • 朱元璋是如何把一群曾经纪律涣散的乌合之众改造成铁血明军的,朱元璋领导的大明军队是如何粉碎蒙古骑兵不可战胜神话的?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朱元璋实现了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从南方逆推北方,建立了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明代早期军队的来源,有诸将原有之兵,有元兵及群雄兵归附的,有获罪而谪发的,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籍选,亦即垛集军,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属于征兵形式。朱元璋是如何把一群乌合之众打造成铁血明军的?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汉唐是被公认

  • 十三翼之战是成吉思汗一生中唯一一次惨败 也让年轻的成吉思汗一战成名 战无不胜的成吉思汗为什么会输掉了十三翼之战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十三翼之战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进程中与札答兰部首领札木合之间的一场战争。因铁木真将自己所属三万人分为十三翼迎战札木合而得名。十三翼之战的战争结果铁木真失败,但因札木合残杀俘虏,引起部下不满,并归附铁木真,反而增强了他的实力。成吉思汗幼年丧父,父亲被仇人用毒酒害死。他与母亲诃额仑一起相依为命,后来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真的是一位暴君吗,为什么秦始皇的评价是那么的低?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也是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是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那秦始皇真的是一位暴君吗?既然秦始皇如此被人熟知,那为何还要聊他?我觉得,当下有很大一部分人对秦始皇的认识,还仅仅限于他的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上

  • 唐玄宗李隆基是如何创造开元盛世,唐朝的政权斗争为李隆基缔造开元盛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公元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登基称帝,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任用贤能,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公元712年李旦把皇位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也就是

  • 乐毅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连诸葛亮都要崇拜他?战国四大名将中为什么没有乐毅?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乐毅是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乐毅为何没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每每自比“管乐”,“管”是管仲,“乐”就是乐毅。一个能被诸葛亮当成偶像的人,有多牛应该可

  • 刘备伐吴失败导致蜀汉元气大伤 刘备伐吴损失到底有多惨重,如果是诸葛亮指挥蜀军伐吴结果会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公元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此战,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刘备伐吴损失有多惨重?如果是诸葛亮指挥蜀军伐吴,而不是刘备,结果会更好吗?公元221年,这一年最热的季节。蜀汉的皇帝昭烈帝刘备,不顾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的劝阻。毅

  • 秦国为什么能一统天下?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偶然性和历史必然性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经过十年的努力,采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逐个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那么,秦国和其他六国相比有什么独特的优势使它能脱颖而出、独步天下呢?公元前237

  • 著名的杨家将为什么三代之后再也没有能拿出手的名将?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宋代名将就属杨家将最为出名,在现代也被影视剧渲染的人尽皆知,在宋朝的时候后杨家将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可为什么三代之后就再也没出过什么名将呢?许多人都为此抱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所以也有很多史学家专门就去研究这段历史。最后的也发现,杨家将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并非是后人捏造出来的,对于大宋朝的安慰也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