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最经典的诗之一,被誉为万古开天之名作,后世无人能及,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成名要趁早,古代很多诗人大多都是少年时成名,甚至还有童年时就已锋芒毕露的。比如骆宾王,七岁就凭一首《咏鹅》成名,被誉为神童。苏东坡二十成名、王勃十六岁成名、黄庭坚也是七岁就被称神童。
能够早早成名,在于他们都拿出了足以惊世的诗词文章,王勃的《滕王阁序》、苏东坡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等等。即便那些青年中年才成名的诗人,也是依靠佳作震世,方能一举成名。比如李白,三十余岁了,才凭藉《蜀道难》获得贺知章赏识,一举在长安成名,供奉翰林!
相比之下,诗圣杜甫成名时的年纪就比李白小了很多。杜甫自己在诗中回忆,他七岁时就「开口咏凤凰」,据说诗出惊动一乡。后来杜甫二十余岁漫游吴越齐赵,二十四岁时在山东写下了一首诗,一举成名。这首诗便是杜甫的封神之作——《望岳》: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漫游齐鲁大地望泰山而作,青年杜甫壮志满怀,诗中也充满了浪漫主义激情、傲视一切的雄心和蓬勃向上的朝气。
诗中开篇两句,先描绘泰山的高峻伟大,令人年新生仰慕。再写泰山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景象。
五六句转而描绘遥望之景,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蕩涤,令人心境也随之拓宽。最后两句写因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志,表达了诗人敢于攀登的雄心壮志,显露出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将众山之小与泰山之高对比,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历代登山望远诗词无出此句之右,可谓千古登山之绝响。
这结尾两句自然是人人传诵的千古名句,而这首《望岳》的开头两句在后世诗坛却是褒贬不一,千年来争议不休。
褒扬者则高度称讚,如:「齐鲁青未了」五字雄盖一世、起句之超然者也、只此五字可以小天下矣、「齐鲁青未了」五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等等;而贬低者也不乏说辞:起句轻佻失体、有意造奇非其佳者……
不过对于起句的争议并不影响对整首诗的肯定,历朝历代凡杜诗选集无不取这首《望岳》为杜甫五言古诗的压卷之作。千百年来,咏泰山之作,更是无出其右者,以致有人怅然叹道: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