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清皇帝的一个举措,让中国落后了世界上百年,结果损失惨重

明、清皇帝的一个举措,让中国落后了世界上百年,结果损失惨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968 更新时间:2024/1/16 23:12:09

明、清皇帝的一个举措,让中国落后了世界上百年,结果损失惨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自宋明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的航海贸易相当发达,极大地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进步。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当朝的统治者实现严格的海禁与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航海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最终,让西方军舰横行于中国海上。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海禁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则是出于对商人的厌恶。作为一个从贫苦百姓起家的皇帝,他早年受到了不少奸商的算计。

而在他们和几大起义势力互争之时,江浙一带的张士诚就和朱元璋有着相当激烈的交锋。张士诚是一个私盐贩子,在他佔领了富庶天下的江浙之地后,他对这里的商贾很是宽容,不仅大大减免了这里的税收,还非常支持私盐的发展。

这一些举措让张士诚在江浙一带的商贾心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同时,他们十分支持张士诚。在张士诚和朱元璋为争夺地盘发生战争的时候,商贾几乎极尽所能的帮助张士诚,这让朱元璋反感至极。

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非常记仇的人,你帮了他,他未必记得,但是你帮了他的对手,那他得记一辈子。所以,当朱元璋夺得天下后,他大大的提高了江浙一带的税赋。在洪武年间,江浙一带的税收一直以来都是居全国之首,让这里商贾苦不堪言。

而且,他更是限制商业的发展,这其中,就有海禁政策。

而到了朱棣的时候,这个通过靖难之战赢得皇位的藩王,在攻入京城之后,并没有俘虏他的侄子建文帝,在大火过后,也没能找到建文帝的尸体,所以,建文帝的下落就成为朱棣心头当中的一根刺。根据可靠消息,建文帝既有可能流亡到了沿海一带。

所以,为了限制建文帝的出入,朱棣延续了他的父亲朱元璋的政策:施行海禁,禁止沿海地区的商人对外交往。并且,在朱棣之后的统治者也延续了这样一个政策。

如果说,朱棣和朱元璋的海禁在很多方面有自身的个人原因的话,那么,后续的那些皇帝则更多的是出于维护自身的统治阶级利益考量。而在明之后,满清王朝也继续延续了明朝的传统,当然,清王朝的统治者们更多的出于政治原因。

在清朝早期,南方的南明小王朝苟延残喘,即便是在被清兵残酷镇压之后,一些明朝的残余势力仍然不断的在东南沿海一带活跃着,这也让清王朝的统治者大为头痛。然而,促使清王朝下定决心要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还是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对沿海地区的骚扰。

康熙年间,康熙大帝坚定不移的要收回台湾,在现代,台湾有着「航空母舰」之称,其意思就是台湾对中国大陆的重要性。而康熙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派出台湾降将施琅领水师两万余人先是攻佔了澎湖,在军事威慑下郑成功之子郑克塽前来投降,自此,台湾收复。

康熙高瞻远瞩的收复了台湾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同时,还有宽大的胸怀去称讚郑成功的忠诚,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康熙在收复台湾之后,他却没有学习郑成功广开海路,向未知的海洋探索,反而,将前朝的海禁政策发挥的淋漓尽致。

最可怕的是,康熙颁布并奉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迁海令」。

当时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也就是迁的时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过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够到内地,离饿死也不远了。迁的同时,就是烧。稍后,军骑驰射,火箭焚其庐室,民皇皇鸟兽散,火累月不熄。

当时,康熙命令沿海地区的官员,将世代以海为生的百姓往内地迁行,严禁渔民出海,可以说,中华大地上一片木板都不能在海上漂流。并且,他也禁止海外贸易,禁止任何外来船只在清帝国的领土以及港口停靠。他的这一些措施几乎让东南沿海的居民无以为生,许多原本富庶,物产丰富的海岛变得人迹罕至,几近成为荒岛。

这样的举措更是严重阻碍了我们对外探索和发展道路。两百多年前的世界,刚好是一个海洋的世纪,欧洲的舰队在世界各地游荡,也将殖民掠夺的手伸向了世界。而在清政府闭关锁国的这种情况之下,中国沿海地区出现了权力的真空,原本就虎视眈眈的外国殖民者们闻风而动,将原本属于中国的海岛尽数侵佔,其中,就有澳门。

纵观明、清两朝,统治者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不外乎是出于政治考量或者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但是,明、清并不是将所有对外的窗口都关闭,像浩浩蕩蕩的郑和七下西洋,就是一次赫赫有名的海洋探索之旅,而清朝东学西渐也成为了一种风尚。然而,像这样现象也仅仅是昙花一现而已。

明、清的统治者为了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最终,将对外交流的窗口大部分关掉。而那些食髓知味的外国侵略者在尝得了甜头之后,开始将目光慢慢的投向中国这个庞大的帝国。他们很清楚这个国家的强大,也很想知道:如果佔领了这个国家,他们将会何等的强大。

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使得国民与外界隔绝,看不到世界飞速的变化,也没有积极地去沟通交流西方的先进技术,让中国慢慢与这个世界脱离了步伐,就连思想也是相当的落后。导致这个国家即使在后来设立了广州十三行来进行贸易,但也没法满足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庞大需求。

清朝的迁海令却使得数百年来的航海成就毁于一旦,沿海地区千里无鸡鸣迟迟都不能恢复。但是,那个时候的清王朝还停留在「康乾盛世」的余晖里,侵略者尚不足以对抗这个强大的帝国。所以,他们将自己的獠牙收了起来很耐心的等着,等着这个帝国衰落到苟延残喘的时候。

参考资料:

【《明史》、《清初的迁海》、《南明史》】

标签: 世界上

更多文章

  • 罗马天使桥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罗马

    公元134至139年,台伯河上建筑造了一座通向陵墓的大桥,此桥曾用哈德良皇帝家族的名字Elio(艾里奥)命名。该桥曾于1450年倒塌,随后在原桥基础上得以重建。桥面很宽阔,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保护大桥政府禁止了汽车的通行。桥的两旁本来是没有雕像的,1535年,教皇克莱蒙特七世(PapaClemen

  • 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杀人凶手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残暴

    最近一阶段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恶性杀人事件,我们都很震惊在现代这个文明的时代为何还会有如此多的悲剧发生!其实,无论以何种理由杀人都将受到良心的谴责,因为即便是在一个再混乱不过的时代,也总会有一种良心存在,那就是时代的良心。在中国古代也有许多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犯下滔天罪行,如果在今天去审判他们的话,他们就是

  • 黄兴的革命生涯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黄兴

    革命

  • 她是慈禧御前女官,精通日本舞,后嫁给一将军,72岁风采不减当年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她是

    最早有关女官的记载始于《周礼》,王的嫔妾等人便是掌管各方面的女官,发展到了北魏孝文帝时,宫中女官与嫔妃加以区分,另立系统,最高领导人为内司,官比尚书令,唐朝时期女官制度最为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裕容龄是慈禧的御前女官,也是我国近现代舞蹈史上首个学习欧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国人,并且还是唯一一个曾亲自向现代

  • 中国古代杀皇帝最多的权臣是哪位?这个朝代你都想不到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说起历史上有名的皇帝杀手,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应该是第一人了,在接手了伯父宇文泰的权力后,他竟然将宇文泰的三个儿子先后斩杀,可谓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杀手。赵高杀过皇帝,梁冀杀过皇帝,刘裕杀过皇帝,宗爱杀过皇帝,宇文泰杀过皇帝,完颜亮杀过皇帝,特克实杀过皇帝……中国历史上杀过皇帝的人还真不少——但谁杀的皇

  • 历史上男宠最多的女人,不是武则天贾南风,应该是这个公主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能够养男宠,那这个女人的地位可谓不一般,历史上养男宠最多的女性不是武则天,竟然是下面这位。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一般都是男人可以同时拥有多个女人,却很少有一个女人同时拥有多个男人,但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有一个女人却至少同时拥有了30多个男人,还得到了皇帝的支持,这个女人就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女儿刘楚玉

  • 他是管粮仓的小吏,被刘备赏识一路高升,可死时还是家无余财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我们都知道诸葛丞相一生清廉,它的陵寝甚至寒酸到盗墓贼都不屑光顾,受到了他的影响,下面这位也是非常清廉正直的官员,非常值得人敬佩。诸葛亮执政后,蜀汉政权和东吴长期保持稳定性的和平,可谓东线无战事。不过,这个“无为而治”的功劳,应属蜀汉东线主将——邓芝。刘备去世后,奉命和孙权和谈的第一个外交使节使是邓芝

  • 历史上真实的王世充是怎样的?与演义中的形象相去甚远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王世充(?—621年),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丰,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演义小说里面,王世充是一个阴险狡诈、贪财好色、无恶不作的小人。虽然凭着一定的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一方枭雄。但因为其本人私德太差,最后还是弄得众叛亲离,

  • 间词派鼻祖温庭筠弟子鱼玄机,是大唐才女,27岁因何被处以极刑?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唐

    作者:李大奎一、年少时的忘年交鱼玄机的原名叫鱼幼微,字蕙兰,于公元844年出生于京城长安的普通人家,其父虽饱读诗书,却一生功名未成,以致家境落拓。所幸,鱼幼微的父亲转而倾其所学用心培养她,使得鱼玄机自小才华过人,5岁时便能背诵数百首诗歌,7岁时就能习诗作文,小小年纪就才名远播。据史载:其性聪慧,有才

  • 宁波拥有从远古走来的中国之最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之最

    宁波拥有从远古走来的中国之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宁波版图里的「中国之最」之一——中国最早的稻谷:河姆渡稻谷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1973年的春夏之交,当地的农民在挖土时,无意中发现了河姆渡这个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震惊了全世界。在河姆渡遗址所有的发现中,当以人工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