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有七套住房的“上海老司机” 他的孩子为什么不用“努力读书”?

有七套住房的“上海老司机” 他的孩子为什么不用“努力读书”?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96 更新时间:2024/1/2 2:10:06

(1)

最近又有一篇爆在朋友圈火了,名字叫《在上海有七套房的家庭,孩子还要努力读书吗?》。

作者是位事业相当成功的美籍华人,回国的时候,在出租车上与开车的司机闲聊。司机说家里之前因为拆迁的原因分到了七套房,所以,他并不苛求孩子能有很好的成绩。他笑呵呵地说:“我儿子就算考最后一名也没关系,因为家里的钱够我们家花一辈子的了。我现在开车拉客也是为了体验新事物,打发时间。”

写到这里,作者沉默了,之后开始了自己的论述。核心内容是:“金钱不会是永恒的,而精神文化才能传承千百年。”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述美国的家庭如重视子女的教育,他们让子女播下种子,付出汗水,不断历练,特别是那些精英家庭,如何保持教育和精神的传承的。

我得承认,作者讲的都很对。这些美国家庭的教育,也正是现在中国所欠缺的。但是,这些和“在上海有七套房”有什么关系吗?

(2)

不知道为什么,越是自诩为有文化的人,越是对人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恶意。在美籍华人的眼中,这位上海老司机的孩子,在得到这七套房子之后,一定是自甘堕落,吃喝嫖赌,坐吃山空的。但是他忽视了一点,司机本人在有了七套住房的情况下,仍然出来开车拉客。他完全可以去喝酒,打麻将,或者包养小三来“打发时间”,但是他没有,他选择的是“体验新事物”。

作者离开了中国太久,他或许忘记了在中国“努力读书”是什么意思。

你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使劲的看,这叫“努力读书”吗?不,这不叫“努力读书”。“努力读书”的意思是在学校里用功读书,头悬梁锥刺股,最后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这才是中国普通家庭的态。作者也许不知道,那被鄙视的“七套住房”,恰恰会成为孩子寻找独立人格的助力。因为有了这“七套住房”,司机的孩子的人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3)

而这种可能性,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奢侈,哪怕这些家庭本身并不贫穷。由于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教育的现状,普通家庭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让孩子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

作者文中那些精英家族的孩子,他们为人谦和,具有家族使命感,有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但是作者似乎刻意回避了这样的事实,他们家族里大部分都有比七套更多的房子,而且都是带有很多个浴室和游泳池的那种。当然这并不是主要的,更主要的是,他们比中国孩子拥有更多选择。他们不必一出生就为了迎接高考做准备,没有人告诉他们的父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不会经历大大小小的补课;也不会被父母逼着去参加他们根本没有兴趣的兴趣班。

现在中国的孩子,根本没有完整的童年,本该是无忧无虑玩耍的年龄,被父母和老师过早的写上了功利两个字。但是这该怪父母和老师吗?他们不是不想让孩子拥有童年,而是没有办法。

(4)

作为一个4岁男孩的父亲,我正在谋划着给孩子抱一个乐高的培训班,让他去学组装积木和机器人,而孩子他妈想的是让孩子学习语言表演。没办法,别人家都在报学习班,我们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作为比较开明的父母,我们并没有在这个年龄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但是昨天孩子他妈和我说,“人家的孩子”都已经会被好多首唐诗,认识好多汉字和英语了,我们的孩子会不会已经落后了?我竟无言以对。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一个孩子的母亲是西方式素质教育的坚定支持者。她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在上学之前不教孩子任何的课本知识。但是当孩子开学的那一刻,这位母亲彻底崩溃了。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自学过的,老师也默认孩子都是有基础的,所以讲课也比较快。这就造成了别人的孩子轻松掌握的课程,她的女儿花费很多时间也学不会。孩子在学校被老师和同学认为很笨,智力不高,所以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觉得自己反正也做不好,还被别人嘲笑,所以根本没有兴趣学习了。我不知道这位母亲会用什么样素质教育的方法,来弥补孩子在学校里遭受的挫折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西方的东西好,但是没有实现它的土壤,它也无法照搬到中国来。

(5)

但是那位有七套房子的上海司机,他的孩子可以不用过这样的生活了。

这七套房子意味着他的孩子可以不用把所有的命运都押在高考上;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他的孩子可以更少的用功利的心态去看待整个世界;而是真正的用心去体会,用眼睛去观察世界;他的孩子可以用更多的爱好,而且是真正自己喜欢的爱好,而不是家长强迫让学习的英语、小提琴和奥数;他们拥有很多玩具,所以会有很多小伙伴喜欢和他们在一起;他们对物质不会太贪婪,也不介意失去它们,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家里不缺;他们拥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更多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的机会,发展更多的兴趣的机会,去世界各地见识新鲜事物的机会。

道安定,从容,自信,乐观,独特见解不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吗?

(6)

亦舒说过:“有钱最大的用途,是使我们比普通人更像一个普通人;不必抛头露面,换取更大的自由”。有钱,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坏事,它让人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多的安全感。

虽然有钱人家里难免出一两个天一这样的,但是更多的时候,富裕家庭出身的孩子为人更随和,也更加善良和懂得尊重人。由于缺少童年的创伤和苛责,他们的人格更加成熟,拥有安全感让他们学会更加优雅的生活,而不是急功近利。

如果孩子的爸爸每天在工地搬砖头,一天不工作,就可能吃不上饭。爸爸把带着体温的钱给孩子当学费,说孩子啊,爸爸天天累死累活不为别的,就为了你将来考上大学,你一定要有出息啊…..你猜这个孩子将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你让他们接受美国孩子那种教育,和他们谈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

(7)

我认识一位真正的土豪,他的资产至少应该过亿了。但是他每一天都过得不轻松,凡事必然亲力亲为,每天在各个工地奔波,从设计到施工事必躬亲。他可是身家过亿的老板唉,但是他说他不敢停下来,因为他还有对老婆和孩子的责任,他需要为了家人更加努力。他从小受过很多苦,穷到当乞丐,他说他有今天,是因为被逼上绝路,逼得自己没有退路。在某些人眼里,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但是我的心里不是滋味。他告诉我他经常做梦,在梦中惊醒,因为梦到自己失去了一切,变得什么都没有了。曾经的贫穷留下的烙印,让他至今无法释怀。现实生活里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的事业非常成功。他们的座右铭是,对自己狠一点,再狠一点,想要牛逼,就必然先苦逼。但是我觉得他们过得一点都不幸福。

所以,我才觉得那位上海司机能说出“我儿子就算考最后一名也没关系,因为家里的钱够我们家花一辈子的了。”这样的话,是多么的可贵。因为他看透了一些东西。这位父亲,有了钱以后仍然愿意开着出租车“体验新事物”,这让我对他的孩子充满期待。我相信他会用自己的钱孩子展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因为美国的中产阶级和精英家族,他们的有教养、有自信、独立自主、谦和善良的孩子,他们的精神和文化的传承,也是这样子开始的。

标签:

更多文章

  • 陈寅恪清华巧出入学怪题,以孙行者对“胡适之”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陈丹青油画《国学研究院》——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吴宓,呈“人”字形站立在清华校园里。画中陈寅恪的形象来自于他与史语所同仁摄于北海静心斋前的照片。)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国文系主任刘文典约请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著名史学家陈寅恪为国文考试代拟试题。当时陈寅恪已定

  • 清朝最神经质的皇帝,在位几十年竟发动文字狱130余次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人们都说康乾盛世,却不说康雍盛世,乾隆的盛世都是爷爷和爸爸替他打下的,但是儿子却比爸爸出名,这是因为他太会玩帝王政治,这个游戏打的妙玩的巧,刚柔并济,先宽后严的手段确实取得了很大成效。超越先祖的举动还有就是文字狱,整个中国历史就属清朝文字狱最多,清朝中乾隆又最多,规模大时间久,神经质的程度令人咋舌,

  • 古代的美男长啥样?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这是一个特别难说的话题,因为古代绘画中出现的女性,肯定是画家认为是美女的;而绘画中出现的男性,却未见得是画家心目中的美男。很多古画中的男性都是袒胸露怀、虬髯秃发的所谓“神仙”形象(见上图),那是古人心中的潇洒之相,不仅今天的人看着不觉得美,在那时候,也未见得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古代的美男标准比较复杂

  • 雍正皇帝的几个轶事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穿西装在中国,最早穿西装的皇帝是雍正皇帝。可别不信,在今天的故宫还保留着他穿西服的画像。那么这位皇者,为什么会第一个穿西装呢?不少记载表明,雍正皇帝,喜欢玩赏钟表等西洋事物,他穿西装更多的是满足追新求异的猎奇心理。世人只知他是九子夺嫡的胜利者,只知他是勤政的好皇帝。但谁又能想的到,在那个封建时代,他

  • 过年为什么发红包,你知道它的来源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过年发红包来历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在嘉兴府

  • 富可敌国的和珅被抄家之后,那些巨额的财产最终都哪去了?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一定对康乾盛世这个词并不陌生,没错,它说的正是清朝初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缔造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时期。然而就是在这个盛世的末期,一个以御前侍卫出身的满族正红旗小伙成为了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宠臣;没错,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贪官——和珅。时间回到大清嘉庆正月初八,太上

  • 蒙哥亲征南宋却死于钓鱼山下,影响了整个历史进程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蒙哥交给忽必烈的任务的确是一个挑战,他要率领蒙哥汗四支军队中的一支去征服南中国。如果蒙古人想要巩固对中国北方的控制,防止中国北方的民族主义者聚集在南方的旗帜下,他们就必须迫使南宋王朝投降。南宋的存在会使汉人觉得他们的民族还有救,因而对蒙古人的统治造成威胁。蒙哥也可能急于使他的军队兴奋起来,使他们有事

  • 越南历史脉络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越南历史脉络文:魏超、韩周敬【导言】在后世史家的建构中,越南古史被分为北属时期和自主时期两大段。北属时期,包括五代以前以及属明时期,元朝和清朝的短暂占领亦可归入其中;自主时期,包括越南的吴、丁、前黎、李、陈、后黎、西山诸朝,以及阮朝前、中期。阮朝后期(1884-1945)归于法国保护之下,则属于越南

  • 被车裂而死的商鞅有墓地吗?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商鞅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原本是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称卫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

  • 民国最后一个迷人的 “学阀”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李济(1896.-1979),字济之,湖北钟祥人。清华毕业后留美,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中国考古开山之人,曾主持安阳殷墟等重大考古发掘。他有一个梦想。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