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民国最后一个迷人的 “学阀”

民国最后一个迷人的 “学阀”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72 更新时间:2023/12/26 14:43:35

济(1896.-1979),字济之,湖北钟祥人。清华毕业后留美,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中国考古开山之人,曾主持安阳殷墟等重大考古发掘。

他有一个梦想。

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

那一年,他22岁,即将去哈佛攻读人类学。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寻古迹”了,只不过并没有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或是波斯,而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

1926年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化遗址发掘,他成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1930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

如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标志性术语,许多对考古学一窍不通的人竟也耳熟能详。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他却是闻所未闻。

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字——李济。

(考古学家李济)

我们关于商代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李济给我们划定的。他领导的安阳发掘,对20世纪整个下半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夏鼐、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高去寻在内的中国考古学界领袖人物,都是在安阳接受的考古学训练。

已故的考古人类学大家张光直以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的权威身份,曾对自己的导师李济做过评价:近60年的岁月里,一开始作为中国考古学之父,随后又作为中国考古学掌门人,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这门学问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

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李济在1948年年底随史语所迁台,这一选择很难以优劣论,但其所造成的尴尬局面却是显而易见的。

1959年,以《考古》杂志为代表的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发起了猛烈的“围剿”。李济的儿子李光谟甚至还收藏了当年的一期《考古》,整整一期都在批判李济。此后,和许多政治上选择错误的著名学者一样,这个名字逐渐消逝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

不知道李济对于此种“围剿”的反应如,但他曾对1949年后大陆的考古发掘报告提出过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中缺乏实际材料,充满了政治术语,对出土地、器物、尺寸等内容居然都号称“保密”。

“我想,按照他一贯的标准,这些根本都够不上考古学。”李光谟对记者感叹道。

据说,直到后来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报告出来以后,李济对大陆考古学的印象才有所改变,他自己的文章中也开始引用大陆学界的资料。

(西安半坡遗址)

李济去世后,留给李光谟一笔遗产,李光谟提出捐赠一部分设立“李济考古学奖学金”。当时社科院考古所本来已经同意了,但经“请示”后,此事却不了了之。李光谟听说,有领导在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会上讲:不能以一个1949年离开大陆的人的名义来设立奖学金。

李光谟说起此事来直摇头:“那是1981、1982年吧,唉,本来是中国第一个考古学奖学金的……”

儿子眼中,李济相当固执,总是直道而行。“他不知道拐弯的,有时候。”

李济去世后,人们回忆:“他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但他对待真心为学的人则给予最大的帮助。”其实岂止“害怕”,在一些人眼中,此人简直就是可恶。台湾名人李敖就曾写过文章,称李济为“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李济因固执而获罪为“学阀”,但饶是刻薄如李敖,也从不否认他身上“迷人”的一面。

李济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殷墟,此后,考古学家和他发掘的遗址天各一方,路途迢迢。身不能回大陆的李济,晚年心中是否牵挂殷墟?隔海相望殷墟,心中是怎样一番滋味?

这些问题,由于长期的两岸阻隔,甚至连李光谟也无法回答,但他说:“1977年,李济生前最后一本著作是《安阳》,可见殷墟在他心中的位置。”

本文选摘自《民国风度》百柯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最佳专栏——“钩沉”结集,其专栏主笔徐百柯从故纸堆里或人们的记忆中,钩起79个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我们些许熟识的,还有一些人物,徐百柯如果不写,恐怕将会被时间或时代彻底湮没与忘记。

他们是故去的名校校长,文章报国的报人,埋头学问、以学术报国为天职的知识分子,以及在世界面前代表中国的外交家、金融界的精英、马上赋诗的将军……他们是梅贻琦、蒋南翔、张季鸾、胡政之、刘文典、杨荫榆、陈西滢、梅汝璈顾维钧、卢作孚、陈望道、蒋百里……

围绕着他们的一幕幕鲜为人知的传奇秩事,通过本书在历史零散与完整的记忆中生动再现。他们曾经的理想,他们的面容和言行,他们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在徐百柯的文字中一一复活。

更多连载请关注:jzhpress

标签:

更多文章

  • 三国不靠谱:吕布竟是董卓的贴身男秘书?(图)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节选自《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爱国还是爱奸臣?老一辈子人说评书,评点三国时代的英雄,有这么一句顺口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说的是三国时代,战斗力最强的前六名战将,最能打的是吕布,第二能打的是赵云,典韦第三能打,关羽第四,马超第五,张飞排在第六。所以吕布的人生成就虽然不

  • 吕不韦作为投资政治的祖师爷,他的下场给一些官员什么启示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节选自《老梁说天下5》,中国工人出版社吕不韦这个名字很多人都熟悉,知道他当初在秦国是宰相一级的人物。据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其实是吕不韦的儿子——反正这个历史传闻神乎其神。而且,吕不韦给后代留下了一本书,叫《吕氏春秋》,其中有个典故叫“一字千金”,就是从这儿来的。要形容吕不韦,用《红楼梦》里

  • 武则天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原来是武氏家族潜藏“龙脉”!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自古以来,在龙凤呈祥中都是龙主凤从,不管凤的地位如何显耀,都逃不过附属的命运。而在诸多“真龙”执掌天下的中国历史中,偏偏有一只凤不甘心命运的安排,跻身到了帝王的行列,并且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一位女皇帝,这只耀眼的凤凰就是武则天。武则天登顶帝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一个男权社会,敢

  • 揭秘史上5大牛人,颜值爆表、才能超众!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帅哥是万里挑一,能有所作为的人,也是万里挑一,两者兼备的概率就低了很多。然而中国历史上,风云际会,诞生了很多才能超众、勇武超群,名声远扬之人。其中不乏既有颜值,又有作为之人。下面五位就是才貌双全,除丰神俊朗外,能力亦甚是了得。一、吕布吕布的名字,也应该算是家喻户晓了。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武艺高强,

  • 历史原来是这么回事:古代皇帝为什么喜欢“玩”太监(图)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太监是古代中国君主后宫里被阉割了性器的男性服务员,是古代中国的特产。把他们变成太监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后宫可能发生的混乱性交活动,一般来说,除去皇子,后宫里只能有一个男人,那就是皇帝,以此来保持皇室血统的纯洁。太监制度是封建皇权下一项残忍而违背人权的制度,是封建社会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甚至拿人不当人的糟粕

  • 东晋掘墓人刘裕–英雄还需时势造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刘裕是谁呢?恐怕知道的人不多,不过我们应该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个时期叫南北朝,如果这个还是不知道的话,我想很多人应该看过杨幂主演的电视剧《兰陵王》或者赵丽颖主演的电视剧《陆贞传奇》,这两部电视剧就是以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为背景的。与“北朝”相对的就是“南朝”,“南朝”不是名义上的朝代,而是时期。“南朝”

  • 会看风水的皇帝:顶尖的风水先生都自愧不如!(图)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节选自《清朝十二帝疑案正解》,李寅著,中国工人出版社现在流行风水热,好多人都很关心风水。什么叫风水呢?风水,本为相地之术,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风水的核心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通俗的风水就是好地方,居于此处,能助人事兴旺、发财,可令后代富贵、显达;可致后代鹏程万里、福禄延绵。正是基于这个道理,清朝的皇

  • 老梁说了一堆开发商的黑幕之后,最后道出了房价居高不下的秘密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节选自《老梁说天下3》,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年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条新的规定,叫《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这个规定被媒体解读为“一房一价”。什么叫“一房一价”呢?根据要求,开发商要从2011年5月1日起,在售楼处张贴每套房产的价格等相关信息,包括基准价、销售单价、总价等具体情况,公示后

  • 发生在火葬场的高智商犯罪,告诉你什么叫大数据!(胆小者勿入)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节选自:《中国人:群居的食草族》,中国工人出版社一以前,这世界是文人的天下,文人最喜欢干的,就是弄出个四六不靠的怪名词,让公众晕眩,文人就倍有成就感。后来,这世上有了互联网,从此文人就没咒念了。互联网行业,因其新,新奇的名词概念层出不穷,什么o2o啦,什么云计算啦,还有什么大数据啦……最后这个大数据

  • 李世民为何没有选李泰当继承人呢?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李世民性格太过强势,敢作敢为,下手无情,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像他这样。尤其是当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后,他在接班人的挑选上,就更中意柔弱的皇子。魏王李泰性格颇像李世民,且聪明过人,深得人心,李世民原本对他宠爱有加,甚至想过立他为继承人。然而,当李承乾谋反之事发生后,李世民便渐渐疏远李泰。原因无外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