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的第一目标是谁?他的第一目标竟不是太子李建成也不是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的第一目标是谁?他的第一目标竟不是太子李建成也不是李元吉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867 更新时间:2023/12/24 19:42:52

玄武门之变之中最大的获益者就是李世民,为了皇帝的位置不惜杀了自己的兄弟,而李渊迫于无奈之好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去做了太上皇。

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里面,就很详细地记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在玄武门兵变之中,李世民的第一目标竟然不是李建成也不是李元吉,那么到底是谁呢?

其实,在玄武门兵变之前一天,李世民就开始部署自己的军队和心腹了,将长安城内外所有的重要据点就安置了自己的军队或者亲信,只待时机一到,就立马发动政变。

李世民的目标有两个,最重要的那一个竟然是李渊,大家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为什么李世民的第一目标是李渊呢?因为李渊的地位,李渊作为皇帝,是李唐王朝的第一号话语权,他可以决定任何一个人的身死,控制住了李渊,那么李唐的江山就唾手可得。

玄武门事变时,李世民解决掉那两位皇子后,按照古代继承规定,自己就是最合理的皇位继承人。不过说起他们的父亲李渊,除了开创一个新朝代,似乎没多少成就了。并且李渊能够创立唐朝,还是被别人“算计”的。

据记载,李世民等人计划下,李渊和隋炀帝杨广的2个妃子稀里糊涂地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睡了皇帝的后宫那还得了?就算是皇帝表兄弟也难逃一死啊!哪有人愿意死的,李渊想了很久,最终起兵。

可以说正是由于李世民等人的筹划,才能有后来的唐朝。成为皇帝后的李渊成就不多,给人感觉就是享受皇位带来一切。不少人认为虽说李渊坐了皇位,但是是李世民打下了唐朝江山,开国之君说是李世民似乎也合理。

在打天下过程中,李世民战绩傲人,就是司马迁也对其大加褒扬。难道李渊真的一无是处?这当然不可能,否则他也不可能在隋炀帝之初就身居要职,日后也不可能起兵成功。尽管李渊起兵是被逼无奈,但自身能力还是有的。

以他的能力,自然知晓儿子们之间的皇位之争。作为父亲,他不希望有任何一个孩子出事。李世民当然也能猜出父亲的意思,若把哥哥给杀了,父亲必定会龙颜大怒,更不会将皇位传给自己。

李世民杀了兄长和四弟后便逼父亲让位。这一步非常关键,若是失败则之前努力白费,自己还可能被杀。所以李世民杀了他们后当即就令尉迟恭带兵去找李渊,直接说那被杀的皇子是因为要谋反才被杀。

这一点是不是很像曹操的手段,挟天子以令诸侯,没错,李世民就是这样想的。但是李渊不从啊,李渊也不是善茬,有自己的心腹和亲兵在身边。所以李世民就采用了一个计策,在李渊面前告了李建成一状,说他勾引李渊的妃子。

这件事情到底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是隋朝的时候,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李渊的心里面很难受,就召集自己的儿子前来对质。这样一来,就给了李世民机会了。如果李建成不离开自己的王府,李世民并没有办法去杀他,一方面是李建成的王府守卫森严,不一定能够打的下来。另一方面要是搞得满城风雨的话,李世民不好掌控后来的舆论,即使当了皇帝也会被很多人咒骂。

所以李渊召集李建成来皇宫对质,正中李世民下怀。但是李建成也不傻,通过某些秘密通道早已得到了李世民要动手的消息,所以,就安排了自己事先收买的秦王亲信,守住了玄武门,并且叫来了自己的得力助手齐王李元吉,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了。此外,还在进皇宫的时候,还带领了自己的许多人马,而李元吉同样也带了大队人马前来助阵。

只是没想到,自己收买的亲信却是李世民故意安排到李建成身边,这个亲信临阵倒戈,关上了玄武门,让太子和齐王的军队在只能在外面干瞪眼儿。

李世民在斩杀太子和齐王的同时,又带领着自己的亲信以护驾为名迅速接管了皇帝李渊所在的寝宫,将局势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面,终于实现了自己控制皇帝的目标。而太子和齐王之死只是意外的收获,却也让李世民更容易地登上了皇位!

玄武门之变结束后,尉迟恭来向李渊请安,《资治通鉴》记载,时宿卫及秦府兵与二宫左右战犹未已。原本应该保护李渊的宿卫和秦王府的士兵联合,一起砍杀李建成、李元吉的人。也就是太极宫的侍卫全部是李世民的人,所以李世民才敢带着八百秦府兵去玄武门。

而李渊最信任的两位大臣萧瑀陈叔达当场反叛,李渊强忍着丧子之痛机智地说,我一直希望秦王当皇帝的呀!政治家都是演员,李渊更是其中的影帝,设想如果李建成与李世民没有在玄武门偶遇,当初去世的很可能就是李渊了。

李渊靠着精湛的演技,赢得了九年太上皇的退休生活。前三年李世民对李渊并不放心,他住在东宫,李渊住在太极宫,形同软禁。贞观三年,李渊的势力基本上被消灭干净,李渊才能走出太极宫透透气。

事实上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对皇位志在必得,当时唐朝有三大军事领袖,李世民、李勣和李靖。李世民犹豫不决时去问李靖和李勣,《旧唐书》记载李靖等人回答: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请申犬马之力。李靖和李勣都没有直接参与政变,但在事变之前全部知情,且都站在了李世民这边。

李世民搞定了太极宫侍卫和李靖、李勣,目标不可能仅仅是太子李建成。李世民绝对是一位优秀的君主,但是做起事来心思缜密又心狠手辣,李渊、李建成输给李世民不冤。

标签:

更多文章

  • 汉献帝刘协,不是无能,更多的是无奈,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汉献帝刘协是东汉王朝的末代皇帝,他的一生都是被他人当做傀儡玩弄于鼓掌之间,在我们印象中最多的评价就是无能,可是他只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刘协,字伯和,是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个儿子据《资治通鉴》、《后汉书》、《三国志》等相关史料记载:当时主宰灵帝后宫的是何皇后,出身于屠夫之家,靠贿赂宦官被选入宫并当了皇后,

  • 蒙古建国后忽必烈为什么将国号定为元?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忽必烈是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中国历代的国号,多与这个朝代的开国皇

  • 战国时期的秦国到底有多强大,为什么秦国会越来越强?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国的先祖给周王室养马,因为养马养得好,周王把秦地分封给他,这时候的秦连诸

  • 崇祯是个明君还是昏君,崇祯怎么做才能让明朝就不会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17岁登基的崇祯执政时,明朝处于内乱、外患、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整个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明末庞大的文官集团抗争,17年来用尽心力意图复兴明室,最终城破自缢。崇祯皇帝最大的性格特征是刚愎自用、独断多疑。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他是如何坐上皇位的。历史上,

  • 曹操、刘备、孙坚联手都打不赢他,什么“人物”这么凶狠?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核心提示:当时北方最有名望的大士族袁绍挥臂长啸,招集了包括曹操、刘备、孙坚等重要人士在内的全神州十八路诸侯会盟,配合伐罪董贼。一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阳城正在乡社集会,就是俗称的赶集,里面有提篮的,挑担的,卖菜的,卖胭脂花粉的,老百姓熙熙攘攘,好一番和乐景象。二然后董卓部属的野蛮凶悍的

  • 明清徽商,富从何来?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乾隆皇帝曾经感叹:“富哉商乎,朕不及也!”这里的“商”指的是徽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国库存银7000多万两,是清朝财力最充沛的时候,犹不及徽州盐商之富。难怪乾隆皇帝羡慕嫉妒徽商的财大气粗,从而发出如许感慨。明代以前,中国没有出现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人群体。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传统观念

  • 越南国号的由来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越南属于百越之一,现在越南的国号来源就是百越之南之意思,其实越南在不同时期有很多不同的国号。越南历朝曾使用的国号有“大瞿越”、“大越”、“大虞”、“大南”等等,对外被称为“交趾”、“安南”,19世纪初始称“越南”。一,传说时代之国号在越南传说中泾阳王建“赤鬼国”,雄王号鸿庞氏,周记载为越裳氏,安阳王

  • 三位公主都嫁给了他,但是公主却都没有好结果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元朝的强大也让嫁出去的公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是其中有3位公主,她们就没有那么好的命运了,可以用悲惨来形容她们。元朝在政治经济实力上都比高丽强太多,所以嫁过去的元朝公主在高丽宫廷中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不管高丽国王是否已经婚配,嫁过去的公主都要被册封为正宫。甚至在后宫中,她们也掌握生杀大权,嫔妃都要

  • 他是民国第一文化打手打遍文化人无敌手,但看了丑妻吓得直下跪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提到文化打手这一词,通常有两种含义,一种指两派党争雇用文化人在媒体报纸设坛筑营,为东家的政见摇旗呐喊,互相喷口水,这是对通常意义的文化打手的定义。而另一种文化打手,则是指文化人中的打架高手,此等文化人不仅笔头厉害,拳头也非常厉害。后一种文化打手的典型当数张继。张继是河北沧州人,早年作为公派留学生在日

  • 揭秘清朝俸廉制度真相:雍正帝之后,贪污犯频出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清朝的俸禄制度大体上沿袭明朝,明朝的官俸定额是比较低的。但根据明清两代官俸比较研究表明,明初各级官俸的数额都要高于清朝各级官俸的数额,明正一品官的俸额为清正一品官的三点八七倍,明最低的正九品官的俸额也为清正九品官的一点三倍。如此微薄的岁俸,难以赡养家口。就清代总督为例,其家中人口少则十几人,多则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