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是一名中国人非常敬重的思想家、文学家,执笔为刀,狠狠地刺破旧中国的黑暗腐朽。无数堕落麻木的灵魂都惧怕鲁迅先生的文字和思想,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战士,他的文章就算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每每读来,都令人热血沸腾。然而鲁迅的经典文章正在被教科书逐渐删减,细究下来,其实也不外乎这5个原因。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小时候的你一定非常惧怕鲁迅先生的文章,因为他的文字不但晦涩难懂,而且饱含深意,咱们不能一下读的透彻,最重要的是,动不动咱们就得背诵全文。教科书的逐渐改革,就开始拿鲁迅先生的文章动刀。鲁迅先生的文章删的删,减的减,这让不少读者深感疑惑。
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风格,实在是太过锋利,就像一把雪亮的长剑,直指人心。他笔下讽刺的社会现象,那是一步到位,不跟你玩那么多虚的。虽然鲁迅喜欢用故事,隐喻之类的手法,但是他文章那种十足的攻击性,读者就算不明其内容,也能感到深深的一股无力之感。如果孩子长期读这样的文章,难免会逐渐滋生出厌世的情绪,会变得更加的叛逆,仇恨社会,鲁迅的文章毕竟是写给大人看的,受众不能针对三观未建立的孩子。
二是鲁迅自身的思想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为了抛弃腐朽的落后文化,太过激进。就比如他主张废除方块字,转而将汉字拉丁化,也就是用咱们今天的拼音来代替汉字。还有就是,鲁迅当年因为思想意见的不同,和胡适等文人的骂战堪称沸沸扬扬。鲁迅先生就像一把收不住锋芒的利剑,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精神世界。
三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一定的侷限性。鲁迅先生揭示旧社会是非常的到位,但骂了国人的麻木,骂了国人的劣根性,却没有一个明明白白的解决方案。当麻木的人民被骂醒后,四顾之下却没有一条正确的路走下去,反而更显得茫然。
四是孩子阅历太浅,无法深刻把握鲁迅文章的核心思想。鲁迅历经沧桑和心灰意冷的世事,才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但孩子涉世未深,哪能感受得到鲁迅文章中苦大仇深的感觉?在启蒙时期去读这些文章,孩子只会失去因乏味而失去兴趣。
五是鲁迅先生的文章不适合现在的社会发展。现在的社会追求稳定,像鲁迅这样的文章,一旦将其表达的含义追加到现代社会上,那就难免会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扰乱现有的秩序。
学生时代的我们,一没阅历,二没思考深度,三不了解旧社会,读不懂鲁迅在所难免。而鲁迅文章的删减并不是对他伟大的思想进行否定,恰恰相反的是因为他的思想太过深刻,等咱们成熟以后再来细细品味才是最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