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春秋的晋阳古城,赵匡胤曾水攻不破,宋太宗火攻变废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晋阳古城遗址是中国一处重要的都城遗址,分城区遗址、宗教祭祀区遗址、墓葬区遗址三部分。
晋阳古城遗址公园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是太原市建城2500年的实物见证,晋阳古城遗址承载了一座城市的记忆。
晋阳古城创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年),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北齐时的陪都、北汉的都城、唐代的北京。城址有西城、东城、中城、太原府、晋阳宫城、大明宫城、仓城、罗城等。三家分晋、西汉戍边、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盛唐肇基、五代战乱,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和晋阳古城有着密切的关係。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灭北汉,一炬焚烧晋阳,继而引汾水灌之,古城被夷为平地。
1955年,在古城营村附近发现了三十余件石刻造像,造型别緻;1962年在晋阳古城地区发现了数段古城墙和三座小城遗址。一是罗城村附近的罗城遗址,相传为北汉所建;二是晋源镇西北古城墙出土唐代遗物;三是南城角村和古城营村一带的古城址,相传为大明城。
大唐开元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736年,喜好仗剑远游的诗仙李白来到太原。面对眼前这座瑰丽壮美的城市,李白留下了这样的讚美:「天王三京,北都居一。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雄藩剧镇,非贤莫居」。
现存「南城角」村为L形,依古城西南角之势建成。遗存城南墙东西残长626.4米
西墙长约2700米
从资料和「东城角」的方位来看,古城长约4500米,根据夯土的质地、色泽和夯法,认为是东周时期的城墙遗址。东魏、北齐以及隋唐时期是晋阳古城的辉煌时代,盛唐时曾为三京之一。
晋阳古城创建于春秋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后来,宋太祖赵匡胤为夺取政权,亲临晋阳城下,利用晋水、汾水筑堤灌城,未能攻克。十年后,也就是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再次率兵北伐,放火焚城,一年后又引汾河水和晋水浇灌晋阳城,宏壮坚固的晋阳城阙,就这样在火焚水淹中化作废墟。史上,晋阳城军政地位特殊,曾作为赵国初都、汉晋干城、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盛唐北京而享誉江河南北。如今,经过考古工作者大规模勘探调查,晋阳古城这本”天书”,由”厚”到”薄”。考古工作者发现古城中的城池遗址较完整地保存了唐、五代时期城市建设的原貌,各种建筑遗址整体尘封在地下。
在这座古城里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如三家分晋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北齐霸府关係着魏晋南北时期的民族争战,大唐北都代表着晋阳文化的鼎盛时期;众多着名的历史人物,如赵简子、刘琨、刘恆、李世民、武则天、狄仁杰、王之涣、王昌龄、郭若虚、傅山、高君宇、纪廷梓等等;以及我们从许多地名中可以看到古城历史上的辉煌及其变迁,都可以不夸张地把这座古城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