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最惧内”的皇帝:明宪宗与万贵妃的爱情

“最惧内”的皇帝:明宪宗与万贵妃的爱情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23 更新时间:2023/12/31 7:13:16

(《后宫》剧照:朱见深万贵妃

说到宪宗朱见深,史学家对他的定论还是正面的。《明史》说他“恢恢然有人君之度”。他性格安静、谨慎、宽和、仁厚,信任大臣。个人亦认为他还存有感恩之心、不记仇恨、重情重义、忠于感情。

这样的一个人,被台湾史家庄练(苏同炳)在他的《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皇帝》一书的《明宪宗有妃武勇》一章,列入“最惧内的皇帝”荣誉榜,说他是历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之一。不但如此,还再三强调他怕老婆是因为他性无能,甚至把万贵妃的很多罪行归咎于他。

庄练认为,宪宗朱见深因为在十多岁时初试云雨,和万氏有了肉体关系,“发育时期经不起过度斲伤,以至这个少年未曾发育完成,便出现性机能衰退或性神经衰弱等未老先衰的症候,然后更因男性的性能力的低落而对对方产生歉疚之感,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对方在精神上的优越感,自然而然对之发生畏惧之心。”

庄练更认为:“有如天下一般性无能丈夫,对妻子因歉疚而生畏惧的情形一样,使得皇帝也变成怕老婆的丈夫。”这一番推论与逻辑,说服力未免不足。将怕老婆的人归咎于性无能,又认定性无能的人都会怕老婆,那真是一竹竿打翻一船人!如果这成为定律的话,恐怕天下男人都会齐声抗议,同声一哭!

庄练提出,宪宗朱见深即位后有年只生下个儿子,接下来年就没有生孩子。庄练对皇帝后来会有个皇子先后诞生作出假设,认为皇帝的生殖能力能够如此“进步”,与从事炼丹和神仙之术的方士李孜省所进贡的方术有直接关系。其实根据历史记载,宪宗朱见深一生共有子女。说他的生殖能力是吃了这些药物才恢复过来,未免不足为信。相信这些都是催情药(也许是一种安慰剂),可激发性欲,但和生殖能力、制造精虫毫无关系。

这里我们得先认清性无能或勃起功能障碍与生殖或生育力的关系。这是两码子的事。性无能不是不育的主要原因。不育是指男性,哪怕是有正常性能力的男性,没有能力使一个正常健康的女性受孕,不能传宗接代。性无能的男人是能够使女人受孕的。性无能指的是不举或阳痿,是很多男性在生命中偶然有过的经验。大约有的性无能是由于心理上的因素,如心理压力(担心自己不能振奋,做一个雄赳赳气昂昂的男子汉大丈夫),心情恶劣,焦虑,忧郁甚至人际关系出问题,以及压抑性欲感,性忌讳等等。

虽然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很多男性性问题是出自心理的精神状态;但其实有左右是官能问题,如慢性病——肾脏病、肝脏病、糖尿病(半数患者)、动脉硬化,酗酒,吸烟(影响到生殖器的血流供应),药物(某些血压、抗忧郁药、毒品),脊髓、脑部或神经受损(如放射治疗副作用),荷尔蒙如睾丸素下降,帕金森病,中风、半身不遂,骨盘腔手术如膀胱、前列腺手术等等。

其实与其一味大谈宪宗朱见深怕老婆是性无能,何不把焦点转向宪宗朱见深善良的一面,例如他的性格、品德等,他为什么能够纵容、容忍甚至宽恕这个毒如蛇蝎的妃子的行为?这就要重温他们两人的过去。

朱见深幼年时被逐出东宫,在外头孤独地过着悲惨甚至杀机重重的日子,感觉到随时随地会丧命的恐惧。幸亏有万宫女一直在身边守护着他,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给予他安全感,温暖他的心。这些经历,令他刻骨铭心。无可否认,他是真正喜欢这个比自己大十七岁的宫女。他心存感恩,也许他难以忘怀过去她曾经为他所作出的牺牲以及付出。所以终其一生,感情上他没有移情别恋,和这个女子,只有的恩爱。像他这样重情重义、忠于“感情”者,世界上又能有多少?

尽管大臣们因为皇上还没有后嗣而焦急,上疏请皇帝“溥恩泽”,恳求皇帝多宠幸宫中其他的嫔妃,多生几个龙子,可是他仍然专宠万贵妃。

宪宗的感情观是专一,忠于伴侣,重夫妻情分。明人笔记曾记载一件事:都督同知马良从小就陪侍宪宗,甚得他的宠信。但当他得知马良丧妻不久就续弦,认为马良“夫妇之情,何其薄也?”便疏远了马良。

其实我们不应只是依据宪宗处理万贵妃事件而责备他软弱无能、自卑,更应该看到他的大度、仁慈、敦厚、包容的个性。他登位后不久,一名叫黎淳的官员,上奏要求追查当年被景泰帝废太子放逐的事。他竟然批答:“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连在册立皇后时有过舞弊嫌疑和欺君之罪的太监牛玉,也被从轻发落,发配去明孝陵种菜。

宪宗还是一个注重孩子教育的父亲。所以他的继承人孝宗很小就“出阁讲学”(皇太子接受正规教育),集天下英才教之,严厉督促他的学习,使他得到很好的教养。

万贵妃犯了那么多的过错(也不知他是否知情或过后知晓),宪宗还能对她容忍,所以史书说宪宗是性格懦弱。但我更相信是出于对她的敬畏与深爱,或是既往不咎宽恕她,而不是如上面所说,是因为他性无能,自卑而怕老婆所致。

选摘自《皇家有病知多少》何乃强(新加坡)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自古以来,围绕着中国古代帝的病情与死因,有太多的扑朔迷离,迷影重重,引发后人的无尽猜想。本书独具一格,以一个现代医者的专业眼光,从临床病理学的角度,为千百年前的这些权势人物把脉,力求透过史书记载的蛛丝马迹,揭示出古代九五之尊生病和死亡的真相,也还那些背负千古骂名的帝王一个公道。

:jzhpress

标签:

更多文章

  • 痴情少年天子顺治和董鄂妃的千古绝恋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清世祖顺治年仅24岁便逝世,这位少年天子虽然英年早逝,但是在清朝历史上却因为不爱江山爱美人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顺治帝处于清朝早期,处于满汉矛盾异常激烈的时候,发生了“剃发易服”“文字狱”等重大历史事件。抛开发生在顺治年代的政治事件,顺治与董鄂妃的千古绝恋最让世人熟知。董鄂妃具正史记载:满洲正白旗,内

  • 都是岛国,日本与英国有哪些不同?日本人看了该生气了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日本与英国都是典型的岛国,而且是同一重量级的。两个国家有很多相同点,比方说,都面对大陆背对大洋,土地资源都很有限但水资源丰富,与大陆相连的海峡最窄处都差不多宽。今天我们重点来说说两国的不同点。1、饮食方面:英国饮食热量高素食少,日本饮食热量低素食多。(日本料理)两国虽然都很爱吃鱼,但做法不一样。英国

  • 整个清朝除了和珅就属他最有钱了,当时的世界首富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有一份数据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中国人有6人上榜,和珅,宋子文,刘瑾,忽必烈,成吉思汗,伍秉鉴。前五位的故事大家知道的比较多,对伍秉鉴这个名字有些人可能有些陌生,今天就来介绍一下这个当时的世界首富。1834年,他对自己的所有资产包括房屋,店铺,银号,生意等等进行了估

  • 在古代 骡子为什么不能当战马使用?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骡子很熟悉吧,骡子是马和驴的杂交品种,骡子虽然跑的不快但是拥有马的灵活性,还拥有着驴的负重能力,吃的又少,可以说是一种绝佳的劳作役畜,既然骡子优点这么多,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在古代有人把骡子当战马用呢?以明朝典籍《五杂俎》记载,骡子最早起于匈奴,自战国年间起,就被中原农民逐渐引进繁殖

  • 古人为什么说“穷文富武”,在当时习武拜师的时候需要花费多少钱?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影视剧中一些大侠和闯荡江湖的人被演绎的都是武功高强之人,但有一个说法是穷文富武,从这点也能大致看的出来,习武的话需要的花费自然不会少。所以古代习武者,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家境富有的,不然供不起自己,更供不起师傅。圣人孔子,自称“有教无类”,收弟子也不是白收。他说过自己的条件:“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后他的妻儿怎么样了,最后是如何的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自从出山之后帮助刘备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晚年时在五丈原病逝之后他的妻儿怎么样了呢?诸葛先生不是普通人,他的审美标准不同于我们普通人的审美眼光,他所看中的美似乎更偏向于内在的韵味和才华,要不怎么就娶了“丑妻”月英呢。月英也不是普通女子,能受诸葛亮青睐且一生只爱她一人的

  • 光绪在被慈禧软禁期间养成了一个爱好 慈禧知道后内心开始变得恐惧起来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慈禧作为一个晚晴的权利掌控者自然不希望权利从自己手中溜走,慈禧和武则天比起来只是相差了一个登基的仪式罢了,虽然她曾经让光绪帝掌握了一段时间的权力,但是康有为那些人组织的戊戌变法,让慈禧太后认为是光绪帝在背后支持的,所以从那时开始就对光绪帝防备了起来,然后又把属于她的权力给夺了回来,让光绪帝的名号变成

  • 历史上称“圣”的几个人,已经流传后代百世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厉害的人,他们有的是武功厉害,有在写诗上有才华,有的写文章写得特别好。因为古代是很传统的,所以在不同的朝代出现了不同方面有才华的人。如果某个人在自己的领域特别突出,后世就会将他们冠以“圣”或者“仙”的名号。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能够称圣的只有孔子,我们也一直称他为孔圣人。今天,小编

  • 清朝男子的发辫到底有多脏 别再被清宫剧给骗了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在清宫剧看到的清朝男人的形象都是头顶前面是突的,后面有点头发还留了一个小辫子,不管是阿哥还是皇上,都是非常的干净清秀,但事实是不是真的如电视剧里的一般?清朝人的发辫如何护理,只能用两句话形容:“有钱人好解决,没钱人不解决!”不要以为这句话是句玩笑,在大清一朝,针对那条长长的大辫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时

  • 皇太极为什么要把国号从“后金”改为“大清”?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其实很多人只知道大清王朝,却不知道他们还没有入主中原的时候却是叫后金的,其族名为女真。但是为什么后面又改成大清了呢?这其中其实还有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是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一个是蒙古帝国,另一个就是大清朝。蒙古帝国是昙花一现,统治中原不过百年便被朱元璋推翻了,但是清朝却推翻了明朝,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