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因他的一个举措,让日本对中国侵略推迟300年,也埋下了大祸根

因他的一个举措,让日本对中国侵略推迟300年,也埋下了大祸根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568 更新时间:2024/1/20 6:25:36

从古至今的战争中,都免不得有俘虏的出现。在四百多年前也就是明朝万历二十七年的四月份,在紫禁城的午门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朝明军总督邢玠是这个仪式的负责人,而当时在位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更是亲自到场参加。什么仪式如此声势浩大?这个仪式被称为献俘礼,六十一名被俘的日本士兵被斩首示众,而且明神宗还昭告天下:“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在明朝,献俘礼或许很多,但是有皇帝亲临午门的献俘礼却只有四次,而且都是万历皇帝参加的仪式。即使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想起当初的诏书,还是不由得赞叹,这个皇帝真是太自信,太强硬了!

日本在1592年时侵占朝鲜,因为朝鲜是明朝的属国,朝鲜李朝又被打得大败,在朝鲜的求援下,明神宗只好无奈的答应出兵抗击日军。况且在当时日本也是明朝的属国,以至于明神宗认为:“日本人慑于明朝的声威,应该知难而退。”但是,日本根本不把明朝这个“宗主国”放在眼里,丰臣秀吉宣称,他要:“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于是,十多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第一次3.4万人,第二次出动7.5万人),让日本人对中华大地的侵略推迟了三百年,所以《明史》称为“东洋之捷,万世大功。”这样看来,万历皇帝是明智的,帮助朝鲜,不仅仅是为了显示宗主国的威力,也是在拯救明朝的命运。

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万历年间成为了明朝盛衰的一个分界线。据史料记载,经过这万历三大征,尤其是壬辰援朝战争,使得明朝的国库迅速亏空,还损耗了大量的兵力,大明朝的命运危在旦夕。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明朝无法对抗女真族的侵略与陕甘的农民起义,没有钱财,没有粮食,更加没有兵力,这样的朝廷最终只能走灭亡,不免让人扼腕叹息。因此有史学家曾经说过,明朝不是因为崇祯而灭亡的,而是因为万历之时便埋下了祸根(《明史•朝鲜传》称:“自倭乱朝鲜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朝与属国迄无胜算。”)。

而对于日本来说,他们虽然没有夺得朝鲜的土地,但是这场战争却让所有的日本人觉得自己国家在世界上展露了头角。他们显示了日本军队强大的战斗力,而且高级领导人及时地撤回了日本在朝的将领,让人员伤亡降到最低,这让平户的那古邪得到了日本人的赞誉,同时丰臣秀吉的遗命也被宣布,许多将领都得到了奖赏。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此次战争日本战败,但是它们感觉还是无比荣耀的。日本人对自己国家军队的自信观念流传了很久,在明治维新时代,日本的野心又开始蠢蠢欲动,1597年战事再度爆发,他们再次发动了一场不正义的战争,妄图再次占领朝鲜。但是这场战争注定失败,即使有些人说是因为丰臣秀吉的死亡而失去了领导力,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丰臣秀吉曾经感叹过自己生于一个小国,兵力不足,这确实是日本军队失败的一个关键原因。从整体上来看,日本军队确实在禄之役和庆长之役一开始的时候取得了优势,这时因为他们的战略得当,战术高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进入到双方对立阶段,小国的资源和人力缺陷就开始暴露出来,并且越来越严重。朝鲜战役持续了七年,日本军队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辉煌,然后到了最后,无数的士兵和战士都客死他乡,无法回到自己的故土,日本百姓也因此怨声载道。

战争,永远都是一个贬义词。因为战争,日本受到了剧烈的打击,不管是财政还是民生,都变得比以前差了许多。《明史•日本传》记载,战争的发起人丰臣秀吉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战争中日本各派的矛盾丛生,丰臣家族内部都变得不和,一个盛大的家族逐渐被土崩瓦解,而对立的德川家康渔翁得利,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丰臣家族被全部斩杀,从此湮灭在历史的浪潮之中。

丰臣秀吉的下场给德川幕府上了残酷的一课,他们上位以后,不再倡导武力的扩张,这是一个好现象,然后他们也没有走向一条正确的道路。德川幕府实施了闭关锁国的方针,两百年内都没有与外进行交流和沟通,历史则证明了这个极端的方法不利于日本的发展,黑船的炮声彻底敲响了日本统治者内心的警钟,这个就是所谓的,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黑船事件”。

而在日本侵略战争中,朝鲜损失惨重,光是一场壬辰战争就死伤人数超过40多万(第一次20万人,第二次22.06万人),各种耕地都被摧毁,满目疮痍,国家的实力下降很多。甚至到了近代,在日本的再次侵略下,朝鲜更是百废待兴。因此,朝鲜对于给予自己莫大帮助的大明朝,怀有深深的感激。朝鲜的统治者李氏家族一直把明朝当作再生父母。甚至在明朝灭亡之后,满清崛起之后,李朝都被认为其是胡虏夷狄,他们仍然不愿意背叛明朝。

甚至在《李朝实录》里面有记载,朝鲜仁祖李倧曾经写信告诉皇太极:他们会永远记住神宗皇帝给予的恩情,宁肯得罪清朝,也不会放弃对明朝的感恩。李朝一直对大明抱有敬意与怀念,明朝灭亡之后,向宗主国上书之时仍然用的是崇祯年号,而朝鲜孝宗李淏甚至想要反清复明,他还训练了大批的军队,试图要起兵反对清朝的统治。

文|江山

标签:

更多文章

  • 大汉朝最命薄的皇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含恨而终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汉和帝刘肇幼年时无法与生母相见,十岁时父亲也离他而去。从小就命运多舛的他好不容易登上皇位,满朝臣子都是皇亲国戚,自己没有任何话语权,经历了多年打拼他夺回了皇权。夺权之后正是展现能力之时,可命运总是刁难他,没多久又遭病魔缠身,最后英年早逝,含恨而终。接下来让我们细细品读汉和帝刘肇悲怆的一生!幼年遭“弃

  • 大明神算师:刘伯温是否算出了明朝死期?(图)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节选自《大明神算师:刘伯温》,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里,出现了很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出现了很多的圣人、贤人,虽然这些人数不胜数,但唯独一类人却并不常见,甚至是这个世界上最稀有的品种。这类人,我们称之为神人。何为神人?通晓天机,拥有像神一样本事的人。这种本事就是:洞彻天机、

  • 日本黑帮山口组,年收入800亿美金,日本政客羡慕嫉妒恨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日本是个神奇的国家,很多地方与其他国家都不一样。你比方说,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法律禁止黑社会团体,连挪威、瑞典这样的走在最前面的国家都明令禁止,可是在日本,黑社会居然是合法的,而且日本民众并不很反感黑社会,这是为何呢?在日本,黑社会组织叫做“暴力团”,最大的暴力团就是山口组,山口组在全世界如雷贯耳,很多

  • 揭秘横扫六国秦朝军队的武器装备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统一后秦代军队的武器装备,最主要的变化是由原来的以铜兵器为主的时代,加速向以铁兵器为主的时代的过渡。早在战国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铁兵器即已登上历史舞台,中原各主要诸侯国的部队已较多地使用铁戟、铁矛、铁刀、铁剑、铁杖、铁甲、铁匕首等新式武器装备,开始逐渐取代青铜武器。当时相比之下,秦军的铁兵器则

  • 嘉庆帝遭遇水灾,却在张罗自己的生日庆典,大清朝还有好吗?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节选自《守成天子:喻大华评说嘉庆帝》,中国工人出版社水灾来了嘉庆帝心情郁闷,七月二十日,决定前往木兰围场行猎。本想换个环境,散散心,但连日阴雨绵绵,道路泥泞,走到怀柔后就为大雨所困,一连停留了三天,心情反而更坏了。就在嘉庆帝心急如焚之际,顺天府前来报告:永定河漫堤决口,大兴、宛平两县所属村庄同时被淹

  • 长平公主是谁,明朝遗爱长平公主在清朝怎么生存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绝望的崇祯皇帝选择了自缢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死之前,亲手杀死了自己的诸多子女,其中他最宠爱的长平公主被他斩断一臂,朱由检最终还是没有狠下心来刺出最后一剑,断臂的长平公主因此得以存活。长平公主,明思宗的次女,她身为末代公主,虽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却不幸生活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这样的

  • 古代人是否真的将随身物品放在宽大的袖子中?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我们现代人往往会将随身的物品放在衣物的口袋中,还有人喜欢随身带一个小包,将东西都放在其中,那么在古时候人们的随身物品大都是放在什么地方的呢?喜欢看古装电视剧的人都知道,一般付钱或者取东西的时候,人们都会突然从袖子里面拿出来,仿佛变戏法一般,而袖子就好像一个百宝箱,里面什么都可以放。那么,古代人的袖子

  • 从范蠡假装投江自尽,再看兔死狗烹这个成语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人才井喷的一个时期,无数勇猛优秀的将军和天纵奇才的谋士诞生在这一时期,范蠡就是这其中最为有才能和智慧的人之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为人们所熟知。弱小的越国要想打败强大的吴国,没有这种非凡的、艰苦卓绝的精神还不行。但仅有这样的精神还不够,还需要大智慧。非凡的精神更兼非凡的智慧,勾践

  • 杨志为什么要杀牛二?杨志杀罪不至死的牛二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杨志杀泼皮牛二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但是其中细节细细推敲起来很有意思,这完美印证了什么叫做不作死就不会死。常言说: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一旦英雄穷途末路,即使是泼皮无赖都能欺负你。西汉名将韩信年少的时候,曾经遭到街市上无赖泼皮的戏弄,不过却忍受胯下之辱。水浒英雄杨志也有这样的情况,可杨志却用刀杀了牛二,这

  • 宋朝的石头收藏文化,行贿都用太湖石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奇石的美并非一般人能够欣赏的,因此古代文人墨客大都喜欢收藏各种罕见的奇石,以此标榜自己的高雅情趣,同时石头为天地所生,古人认为其蕴含灵气,更与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相契合,宋朝时期,收藏奇石已经成为了文人墨客之间的高雅爱好。奇石、美石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欣赏把玩的重要对象。因为石之美的抽象与空灵与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