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与精细: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同期西方世界没有的艺术,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震惊、意外和茫然,也许是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带给每个参观者的共同感受。
同期的西方文化还没有出现形体这么高大、製作这么精美的青铜人像,在中国出土的商周文物中它更可以称作独一无二,其实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时间最早、体形最大的青铜人像。
(一)真实与生动:大立人像的细节
今天我们在三星堆博物馆可以见到这尊大立人像。粗粗一看,它的模样与真人有很大差别,眉、眼、鼻、耳、下颚等都较为夸张,稜角比较鲜明,这是因为它戴着面具。人像的身材细瘦,胸腹部位呈圆状,腰和脚较肥大,手更是大得离奇,显然经过艺术变形,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的人体。
即使在变形之后,这尊雕塑的写实成分依然佔了很大比重。它连座通高262厘米,但有80厘米是方座的高度,立人像身高172、冠高10厘米,正好是男性的正常身高。我们很可以怀疑,这位大立人像曾经拥有一个真实的「模特」。
大立人像所戴的面具、头上的有各种装饰的「筒圈冠」应该都是对现实中所曾使用过的器具的忠实再现,尤其值得讚歎的是,铸造者细緻地刻画了人像的衣服纹饰,使三千年后的我们能够了解当时的衣冠制度。
1993年,王、王亚蓉在《文物》杂誌发表《广汉出土青铜立人像服饰管见》,认为三星堆青铜人像穿了四件衣服,分别为外衣、中衣、内衣和下裳。
首先,外衣为单袖齐膝长衣,右侧带有半臂式连肩袖子,这是服装史上首次发现的单袖长衣例证。
其次,中衣。中衣是在外衣与内衣之间的上衣,前后都有鸡心领,双袖,半臂,左袖全露,右袖半露于外衣短袖之外。左后有一部分没有被外衣遮挡,纹饰露出,应该是刺绣或绘製而成。
再次,内衣。即后世所谓衷衣、亵衣。关于这一件衣服的形式还有不同意见,王和王亚蓉认为是上衣下裳,上衣较短,鸡心领,长衣袖;下裳分做前后两片,前幅略短、后幅略长。不过三星堆博物馆认为是一件长衣(如下图),两者观点有所不同,暂且存疑。
青铜立人像服饰的材质,王和王亚蓉认为丝绸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採用了上衣下裳制,那么下裳的材料除了丝麻之外,也可能用皮革製成。
这些衣服应该是在大型祭祀场合中所特意穿着的礼服,反映了当时最高层次的衣冠设计。无论当时所用的材质究竟为何,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这些服饰的刻画真实而具体,衣服的穿着方式、长度、款式、花纹,可以说是一丝不苟,极为讲究地对当时祭祀所用礼服的高度还原,为考察古蜀衣冠制度提供了可靠材料。因此,我们可以把这尊青铜立人像视为一件具有抽象化特徵、但主要表现为写实风格的雕塑。
(二)大立人手里握着什么
这尊青铜大立人像希望展现一种高贵而神秘的气质,它所表现的是神灵还是凡人,是巫还是王,曾经在学界引起不少争议。有人认为是接受奉献的神灵,有人认为是古蜀族的始祖或首领,怀疑他是古蜀族的祖先蚕丛的偶像,三星堆博物馆比较模糊地解释说,「一般认为,此像为国王兼大巫师一类人物,是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高领袖。」
相比青铜大立人像的身份,他手中所持之物更令人感到困惑。人像的右手举高到脸部,左手放在胸前,两手的拇指与其他4根手指做成一个圆筒,形成环状,原本应该握着某种祭祀用具。那么,它所握的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种观点认为青铜大立人像握的应该是树枝。因为同在三星堆二号坑中出土的青铜神坛残片上,有一个戴面具的小人像手持一段弯曲的枝形物,陈德安由此认为青铜大立人像手中握着的可能是和神树树枝梢尖相似的树枝。第二种观点认为所持的是作为巫师登天辅具的龙蛇。樊一、吴维羲在《三星堆神坛考》一文中提出,因为三星堆神树上有攀援而下的龙,再联想到《山海经》中多有神人执蛇之形象,神坛巫师手中所持者可以判断为能交通天地的龙蛇一类灵物。此外,沈仲常认为所握的是玉琮,钱玉趾则说,铜人双手为环形圈,难以稳固握住方形的琮,而且在三星堆二号坑里并没有出土琮,他认为铜像双手所握的应为杉木或竹製品的法具神筒,火烧以后化为灰烬。王和王亚蓉则说手中所持的可能是火炬之类的器物。
除以上各种观点以外,还有一种说法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即「象牙说」。由于上手握孔的直径要大一些,又因双手的位置清楚地表明所执物体必须有一定的弯度,因此执于立人像双手中的物体可能是一支牙尖朝下的象牙。「象牙说」还有一个有力的证据:当青铜立人像被挖掘出来的时候,它的手中似乎正套着一段象牙。
大立人像所握的东西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讨论,至今尚无结果。它可能手持象牙,可能手持火炬,可能分持两种不同的物体,也可能什么都没有持,仅仅这个动作、这种手势就已经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神性——也许在三星堆三号坑发掘之后,能够获得更加準确的答案。
(三)青铜大立人像: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这很可能不是古蜀文明所铸造的第一尊青铜立人像,否则难以解释它能有如此熟练的表现手法、如此精湛的铸造工艺。这尊青铜大立人像综合运用了热补、分铸、铆接等技术,终于铸造出一尊堪称艺术精品的大型雕塑。它对中国古代文化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大立人像总体虽然带有阴沉、压抑的神秘感,但它却表现出和商代中心区域不同的精神风貌:两地都盛行祭祀文化,都举行规模盛大的、具有宗教神秘感的祭祀活动,龙(蛇)、凤等带有神圣性的动物仍然在两地民众的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
但与殷商相比,三星堆文化是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独立性较强的文化。三星堆文化比殷商文化更加关注人本身的面貌,生活在三星堆的先民们做出了在殷商很少做出的事情。就如今考古发掘所见到的,商民族用青铜铸造鼎、爵、簋等各种祭器,却很少把人像作为崇拜对象,而三星堆文化却「破天荒」地把人自身的形象作为原始宗教的崇拜对象,把巫、王在祭祀活动中的地位抬到了非常显着的地步。这意味着人终于在依存于自然界的同时,也建立起对自身的信任。
一扇通向认识人、理解人、肯定人、相信人的大门缓缓开启了,新的时代精神在酝酿,新的民族意识在觉醒。在这个层面上,称青铜大立人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不为过。
2013年,三星堆博物馆的商代青铜立人像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三星堆出土了四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分别是青铜立人像、金杖、青铜神树和祭山图玉边璋。这尊青铜立人像堪称国之重宝,三千年前,它守卫着古老的蜀地先民,三千年后,它仍旧屹立在四川大地,默默陪伴着亿万后人。
在很大程度上,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像还是一个谜,一个也许永远也无法解开的谜。它究竟是谁,它的手中究竟拿着什么,它在哪里铸造,为什么被打折成两段埋进坑里,这些答案都已经和曾经属于青铜大立人像的辉煌光芒一起消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过去的青铜大立人像意味着神灵的注视,今天它不再具有宗教意义,但只要华夏民族的血脉还在一代代传承,它就仍然具有无比宝贵的文化价值内涵。它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根系,穿越时空,触摸着、渗透入当代人的文化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