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道光奇案:国库900万两白银为何不翼而飞

道光奇案:国库900万两白银为何不翼而飞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346 更新时间:2024/1/8 5:25:50

大清朝的国库,

竟然快穷成耗子窝了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道光帝已62岁高龄。多年劳心操持,使他苍老得异快,此时他疲惫至极,寝食难安。他大概知道大清朝已经走到了末路,内忧外患使清政府岌岌可危。鸦片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沿海各地复归平静,但举目所及之处无一不是乱麻一团。

此时,道光帝面临的最大内忧来自财政方面,严峻的经济形势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持续两年之久的鸦片战争用尽了3000万两白银,战后赔款对大清的财政状况更是雪上加霜。谚语说,屋漏偏逢连阴雨,真是如此。就在鸦片战争爆发的同时,黄河连年决口,堵决口,救灾民,2300多万两白银又打了水漂。

总之,这两三年间,用于战争、赔款、治河的支出合计将近7000万两白银,而当时国家每年的总收入仅有4000多万两。银子花得像流水似的,道光帝,这个以节俭闻名遐迩的皇帝,心疼得要命啊。但是没办法,咬牙跺脚也得花。当时户部银库存银仅1000万两多一点儿,这已经是大清开国以来的最低值了。无论如,这点儿钱不能再动了,如若再用,就突破道光帝的心理防线了,这么大个国家,总得留点儿备用金吧。

然而,道光皇帝做梦也没想到,国库是空的,1000万两存银仅仅是账面数字!真不知真相大白于天下之时,贵为一国之君的道光又将如何面对这个严酷的现实呢?

道光二十三年初,户部银库的库兵诚保的侄儿捐了个官(买官,美其名曰捐官,把钱捐给国家,国家给个官衔)。钱捐到了户部,叔叔张诚保负责过秤收钱,最后钱没收,但是开了收据。这事儿瞒上不瞒下,由于牵涉到复杂的人事关系利益分配,结果被捅了出去。于是,黑幕越揭越大,最终揭发出户部银库巨大亏损的黑幕来。

道光帝闻讯后惊骇不已,迅速命刑部尚书前去查验,这一查非同小可,发现账面上的数字与实际库存银两相差925.2万两之多。本以为国家还有1000万的国库存,一查验就成了泡影,可以说是一贫如洗。

众所周知,道光皇帝是个节俭得出了格的主儿,大臣到北京述职,赶上吃饭时间,都舍不得留大臣吃顿饭,这回一下子丢了925万两白银,可以想见节俭得近乎吝啬的道光帝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三月二十六(4月25日),道光帝痛责诸臣说:“竟然亏空白银9252000余两之多,这可是大清朝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我看到奏章就气得不行。国家正是少钱少粮的时候,这些人却欺上瞒下,任意攫取,如此丧心昧良,和叛国贼有什么区别!”道光帝又把矛头对准了历年来的管库和历次派出的查库大臣,这些大臣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库银被盗问题,简直是玩忽职守,对不起皇帝对不起朝廷!道光帝也自我批评,说自己用人不当。同时,他指示刑部、吏部、步军统领衙门迅即介入调查,一查到底。

925万两白银,

一百辆中型卡车才能装下

大批库兵被抓下狱,大批官员被停职审查,刑部官员忙得不分昼夜。经初步研究,刑侦专家得出了一致的意见:925万两白银非一人所偷,也非短期作案;至于案犯基本上可以断定是银库的库兵。

这不是废话吗!925万两白银要是用现代载重四吨的中型卡车运,能装满一百车,一个人敢从戒备森严的银库运走如此多银子吗?就是能偷走,他往哪儿藏?至于说库兵是嫌疑人,也不是有价值的观点,因为除了库兵,谁也接触不到银子。

这么多银子放在哪里?又是怎么被偷出去的呢?

当时,北京共有十个大库,有装粮的、装钱的,还有装布匹绸缎的。其中装钱的共有三库:

第一个是紫禁城内库。此库存白银120万两,是给皇帝备用的“过河钱”,就是皇帝走投无路时用来流亡的路费,到目前为止还没用过,而且都是50两一个的大银锭,不易被盗,所以封条一封,上级官员基本不查库。

第二个是内务府银库。虽名曰银库,但不藏银,专藏金玉珠宝,库房不大,管理也很方便。

第三个是户部银库,即国库。国库里面藏着白花花的银子,差不多每天都在收支。库兵每日都在搬进搬出,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保证国家资金的安全,清朝银库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设管库大臣一员,由户部侍郎兼任,下面设郎中等职,再下有库书数人,这些人都没有权力进入银库,能进入银库的只有库兵。

库兵如要进入银库,即使严冬,也必须脱去衣裤,进库后再换穿库内的衣裤;干完活儿出库时,再脱光衣服,库门口有一个板凳,库兵光着身子跨过板凳,两手往上一拍,大喊一声“出来”,然后就可以穿上来时的衣服,下班回家了。跨板凳、举手、拍手、高喊,是为了表明自己体内、腋下、嘴里、手中没有夹带银子。

由此看来,国库监管制度十分严密,库兵貌似也无机可乘,其实不然。库兵守着白花花的银子,怎么会不费尽心机搞一点花花呢?

据说库兵偷银子的办法有两个:

第一个是“以谷道藏银”。库兵把银子通过肛门塞入体内,塞入时,用猪油将银子包上,同时还得用点儿松骨的药,一次最多能塞80两,能忍受30分钟。这招是要勤学苦练的,不过也有两个局限:首先,年纪稍大点儿的人难以夹带;其次,只能夏天用,冬天不能用。

那么在严冬,库兵怎么往外偷银子呢?

第二个办法是用茶壶往外带银子。壶里有水,把银子放在茶壶里,出库时打开茶壶盖,将茶壶往下一倒就过去了。实际上,银子冻在茶壶里,自然倒不出来。

这是最主要的两个办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这样一来,天长日久,积少成多,银库的银子不知不觉间就被盗了很多。

偷库银的人抓到了,

可怎么算账道光帝却懵了

调查组调查出答案,可问题又来了。既然不是一天所为,也不是一人所偷,为什么时至今日才发现呢?

此时,距清政府上次大规模、彻底地清查银库已整整43年了。从嘉庆五年(1800年)彻底清查国库以来,每年只是例行公事般的查库,查库大臣翻翻账,看看门窗,检查一下管理制度,煞有介事地叮嘱库兵几句,走完过场就作罢。要说他们对库兵监守自盗一丁点儿察觉也没有,谁也不信,但是,一句话,惹不起啊。这不仅牵涉部门利益、复杂的官场博弈,就是那帮库兵,也都不简单,水很深,有的甚至黑白两道通吃。开库之日,户部银库门外一群群全副武装的保镖,聚在树下乘凉,那份威风,户部一般官员也比不上。这些都是库兵的私人保镖,其实不是库兵摆谱,他们时常会面临着被绑架、抢劫的危险,因为巨大的利益很容易让歹人见财起意。另外,补一名库兵的缺要六七千两白银的活动费,在这种情况下,谁砸他的饭碗,他不跟谁拼命才怪呢!

东窗事发,有些库兵闻讯之后,迅速逃离。怒不可遏的道光帝严令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今北京市)严拿务获。最后,大部分库兵被控制,不少库兵被拘捕,但如何处理也是一大难题,不仅人数众多、涉及面广,取证也很困难。另外,这是几十年间的群体性作案,各级官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是他们稍微负责一点儿,也不会酿成此等奇案,若是现在追究官员责任,又面临着法不责众的问题,而且还涉及管理体制上的弊端。所以,道光帝懵了,真不知该找谁算账了。

经过大臣劝解与开导,道光帝也逐渐从激愤万分中平静下来。道光帝本想严惩涉案者,但是整件事的时间跨度太大,不是单一一个官员任期内发生的,涉及到的人实在太多了,要想查个水落石出已不可能。除了个别证据确凿、情节恶劣的库兵被处以死刑、流刑、徒刑外,基本上没有追究官员们的刑事责任,这并不是对他们的宽大处理,而是道光帝此举别有用心,国家当下急需用钱,对于本应承担责任的官员,除了给予行政处分外,关键是责令他们分赔国库损失,尽可能挽回损失。

四月初七(5月6日),道光决定追究嘉庆五年以来历任银库负责者的经济责任,责令按任期长短,分摊损失。其中库官、查库御史任期中每月赔1200两;管库大臣每月赔500两;查库大臣每查库一次赔6000两。那些已故官员的赔偿标准减半,由子孙代赔。

不久,道光帝还制定了缴纳赔款的详细时间表。这一期间有些官员拒绝赔偿,按道光之意,拒绝缴纳赔款者将被“监追”,即投入监狱,不赔钱就不放人;超过一定时间还不赔,就按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道光帝追缴的结果如何呢?

很不理想。

款项数额如此巨大,当时国家机器运转效能也很低下,这些因素决定了追缴结果不理想,而这也在道光的预料之中。在追缴过程中,有些官员或者子孙无力赔偿,即使“监追”也赔不出,所以,道光帝不得不调整赔偿标准,譬如延长赔款期限或者适当降低赔偿标准等。同时,道光也同意一些特殊官员免于赔偿,如官员本人去世而子孙尚未成年时,就不要他赔了。

银库大案对道光的打击很大,不仅925万两雪花花的白银不翼而飞,让崇尚节俭的道光心疼不已,更憋气的是此等大案竟然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其中几个长年作案的库兵至今逍遥法外。

道光帝大发雷霆,虽然再三下旨让步军统领、顺天府五城各衙门一体严拿务获,但在逃的库兵依然杳无音讯。

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道光帝君临天下二十多年,虽励精图治,但鲜有作为;他几经努力,但终究无法力挽狂澜。前有鸦片战争失败重创,后有银库大案垂直打击,挫折接二连三,政事更是雪上加霜;加上此时年过六十,体力精力逐渐不济,雄心壮志消磨殆尽的道光帝表现出明显的懈怠与倦意,他开始回避矛盾重重的现实,慢慢地心灰意,终于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大清王朝没落的现实。

奇案不翼而飞道光

标签: 不翼而飞

更多文章

  • 灵寿县石牌楼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灵寿县

    灵寿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东临大平原。县城距省会40公里,距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石家庄民航机场20公里。朔黄铁路横穿该县3个乡镇,并在阜安、北宅建两个车站。交通方便,通讯便利,能源供应充足。总面积1069平方公里,33万(2010年),共辖6镇9乡、279个行政村、772个自然庄。地形

  • 六十年代香港的街头风貌(老照片图集)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香港

  • 曹孟德趁势崛起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孟德

    曹孟德趁势崛起,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历史新知网中华上下五千年曹孟德趁势崛起的故事。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谯县(在今安徽)人。他本姓夏侯,他的父亲叫夏侯嵩,因为过继给宦官、中常侍曹腾做养子,才改姓曹,叫曹嵩。曹嵩曾在东汉担任过司隶校尉(纠察京师百官及所辖附近各郡)和大司农(九

  • 王熙凤亲近黛玉,却疏远有血缘关係的宝钗,是为讨好贾母吗?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黛玉

    王熙凤,大家都叫她凤姐,她是《红楼梦》中最被议论最多的一个人,褒贬不一。她一出场,贾母就对刚刚到府的黛玉说:「「这是我们南省的泼皮破落户,你叫她『凤辣子』就是了」,这样的称呼是贾母对凤姐的昵称。凤姐不仅言语爽快,诙谐幽默还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能力别人也是望尘莫及。所以,黛玉刚进贾府时是未见其人,

  • 有趣的小故事50字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小故事

    1陈景润边走路边思考数学问题,结果一不注意,撞到了电线杆上了。2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3兔子从狐狸的身边夺路而逃。狐狸问兔子

  • 宋朝为什么面对北方游牧民族这么不堪一击,症结原来在这里(图)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节选自《宋朝果然很有料2》,中国工人出版社大宋王朝对外用兵屡屡受挫,原因除了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弱化武将权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改革。赵光义改革的原因,一共有三条。原因一,国家需要,必须扩招。咱们都知道,宋朝篡夺了前朝的江山,赵匡胤更是全盘接受了后周的官员。因此在这种情况

  • 民国巨星阮玲玉的死亡之路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关注“文史精华”,获得更多珍贵史料提起影星阮玲玉,人们便马上会想起“人言可畏”这4个字。因为鲁迅先生当年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杂文《论人言可畏》,指出“‘人言可畏’是电影明星阮玲玉自杀之后,发见于她的遗书中的话。”几十年过去了,随着对阮玲玉的深入研究,却发现这封遗书是假的!而真正的遗书中并没有“人言可畏”

  • 它在中国被禁毁,却被亚洲国家当成至宝,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日本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提起古代名著,相信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就是四大名著,诚然,这四部小说的确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但是其实除了这基本,还有一部小说,如果没有禁毁的话,那么它现在的影响力应该也不会差多少。这部书就是第一部被明文禁毁的小说,由明朝的国子助教所著的《剪灯新话》。这部小说在南京写成,后又在周边等国大肆流传,

  • 曾国藩为什么成不了洪秀全?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论及曾国藩,免不了将他与洪秀全进行一番比较。1.寒门子弟,同科考不同的结局两个从未见面的死对头,人生之初并无多大差异。与洪秀全一样,曾国藩家族也是世代务农,直到祖父曾玉屏时,曾家情况才略有改观。曾玉屏恪守祖辈留下的“以耕养读”传统,不仅置有大片田地,并以曾氏宗族首领身份,成为湖南湘乡白杨坪一带的地方

  • 荒淫暴虐的皇帝有很多,但是连亲娘、岳母也不放过的只有他一人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一个疯子皇帝建立的帝国,在位九年间他荒淫无度,暴虐成性。他就是北齐的开国君主文宣帝高洋,胁迫东魏孝静帝禅位给自己,前期还算励精图治,但是后期却变得荒淫无道,生活奢靡,嗜酒嗜杀成性。他在金銮殿上放了一口锅和一把锯,只要一喝醉酒就开始杀人,如果从早喝到晚,那么就会一直杀人,不仅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