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赵国于长平一役后损失45万主力 为什么秦国到40年之后才灭了赵国?

赵国于长平一役后损失45万主力 为什么秦国到40年之后才灭了赵国?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62 更新时间:2024/1/5 2:17:00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著名、最血腥的一场战斗,赵军投入兵力超过五十万,秦军投入的兵力超过六十万,其规模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超过百万的大会战,最后赵国战败,前后损失45万主力,那么为什么秦国还要等到40年后才灭了赵国呢?

长平之战这场大战役,对于秦国来说,也是一次相当严重的损耗。历史上对秦国的损耗记载不详,但从白起的一些言论中可以推测,秦军的伤亡已经超过半数,数十年积聚的粮食也损耗大半。

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大战。但仔细想一下,不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白起夸大了秦军的伤亡。

这种结论,从白起的前后不一致,可以看出。当长平大战结束后,白起并没有因为伤亡过大而见好就收,反而想着大规模进攻赵国,直到灭掉赵国。

这是极有风险的一个决策。赵国虽然元气大伤,甚至只要再攻一次,就会灭亡,但其他六国,真的想让赵国灭亡吗?从魏国庞涓的下场可以看出来,六国一直在长平大战中保持观望,却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很有可能在白起灭赵之前,突然出手,杀秦军一个措手不及。

白起是一个非常冷静的战略家,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些,秦国最善于反间,也不可能不明白六国的心思,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只有一个:秦国的伤亡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白起才有足够的把握灭掉赵国,也有足够的自信让其他五国不敢有什么动作。

但很快,白起的梦想破灭,秦昭宣布退军。这是秦昭王的一次巨大的失策,让秦国失去了一次灭赵的最佳时机。在一年之后,秦昭王这才想再次灭赵,在这种情况下,白起才夸大了伤亡,那是因为,这次攻赵,没有任何把握取得胜利,更不可能灭赵。

从长平大战开始,一直到邯郸战役的结束,整个战局完全在白起的掌握之中。只是因为秦昭王的失策,让白起所有的计划落空。

回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秦国完全有能力灭掉赵国,甚至可以击败五国联军,却依然让赵国苟延残喘的近四十年,应该有以下的原因。

第一、秦国内部出现倾轧,导致秦昭王判断失误

秦国除了国君以外,存在两套班底,一套是文官班底,首要人物是丞相,当时的丞相是范雎,另一套是武将班底,首要人物是大将军,当时就是白起。

在秦国,长久以来,将相都是相对来说比较和谐的,一直没有出现过倾轧。但随着秦国扩张的开始,打破了这种均衡。因为长期的征战,导致军人以及武将班底地位极具升高,也就从此打破了政治的平衡。

整个国家尚武情绪激昂,直接导致了文臣地位的下降,以及国家文治的衰弱,从而影响到了文官集团的利益。这种影响,刚开始只是一种量变,到了长平之战过后,这种量变演化成了质变。白起的地位,也超过了丞相范雎。

在最底层的摸爬滚打许多年,又经历了生死,范雎有着足够的能力,让秦国发展到了巅峰,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所以,非常害怕失去这个位置,范雎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睚眦必报,白起的胜利,让范雎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于是,文官和武将的倾轧开始了。

这场倾轧,导致白起无辜死去,也导致了范雎辞官,秦国两大栋梁全部离去,秦国内部出现大的动荡,已经无力东征。

第二、邯郸之战的失败

邯郸之战,是长平之战后又一场大战,正如白起判断的那样,如果没有在长平之战乘胜追击,灭了赵国,那么,秦国将再无机会灭掉赵国。

这是很容易理解的,长平之战的胜利,给赵国和山东其他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威慑力,这种威慑力,可以让赵国军民出于恐惧而根本忘记反抗,也不敢反抗。

也正是这种威慑力,让山东其他国家不敢援助赵国,哪怕赵国就此灭亡。白起把赵国和山东五国心理拿捏的相当准确,因此,他敢大规模进攻。这不单是一种军事的对抗,更是一种强大的心理战术。

但,秦军退军,看似可以休养生息,继续战斗,实际上释放出来的信号是,秦军已经疲惫不堪,无力战斗,秦军在长平之战的恐怖威慑力,在这种退军的途中,荡然无存。

没有了恐惧的赵国军民,开始想到了仇恨,于是同仇敌忾,没有这种威慑力的五国也知道了,秦国也会疲惫,也会伤亡很大,秦国绝对不是无敌的。这种心理,让六国的联盟变得更加容易。

邯郸之战的失败,就是这种威慑力消失的苦果,赵国仇恨秦国,其他五国不惧怕秦国,纵使秦军战斗力恢复,也无法获取更多胜利果实,反而会惨败。这次惨败,让秦军损失了二十万兵力,彻底没了再战之力。势力急剧收缩,回到了函谷关以内。

第三、六国抱团取暖,联盟再次形成

这是秦国外交的一次大失败,从秦孝公时代开始,秦国就非常重视外交工作,从连横策略,到远交近攻策略,都是这种外交的集中体现。

秦国的外交能力之强,超过了山东六国,因此,秦国的反间计才会屡屡得手,六国的合纵才会屡屡被分化瓦解。但随着邯郸之战的失败,白起死去,范雎辞官,六国联盟再次形成。秦国的外交策略宣告失败。

秦国固然十分强大,他的强大,不是一方面的强大,是经济、内政、外交、军事综合性的强大,但随着长平之战结束,秦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内政、外交、军事全面溃败,经济又不是短时间可以恢复的,所以,秦国就输了,而赵国,延续了近四十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清朝黄马褂有什么用,哪种黄马褂含金量最高?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当我们在看宫廷剧的时候,有些犯人穿上黄马褂,会受到特殊对待,当时是不是非常的奇怪,这黄马褂是什么衣服?为什么权力这么大。清代官吏的制服有四种:礼服(朝服)、常服、行服和雨服。马褂在清初只有营兵穿着,康熙末年,有些富家子弟也有穿着者。雍正时,因为穿马褂骑马、射箭颇为方便,穿着者逐渐多起来,以至后来无人

  • 太平天国究竟有哪些原因导致它失败的?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太平天国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在1861年洪秀全实行“改政”,先后将国号改为“上帝天国”和“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从这一国号也能看出洪秀全实际上是依靠宗教立国的,与满清儒学治天下截然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太平天国会失

  • 嘉庆毫无预兆的驾崩 真的是被雷劈死的吗?其实只是因为他得了一种病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清朝嘉庆做的最为出名的事情就是彻底扳倒了和珅,让大清朝的国库变得再次充盈起来,但嘉庆在位期间却对贪官污吏整治的不够彻底;嘉庆去世的原因也被很多人认为是被雷劈死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一位平庸皇帝,嘉庆在位25年没有显赫的政绩,是一位很平庸的帝王,可他的死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嘉庆二十五年(182

  • ​常遇春年仅四十暴毙军中,​常遇春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常遇春是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常遇春其实一开始并不是跟随朱元璋的。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常遇春最先投靠的是刘聚,

  • 女人缘好的杜月笙,讲诉了一代江湖传奇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曾经有这么一句话:“杜月笙在上海滩跺跺脚,黄浦江都要震三震”,说明了他当时的地位以及影响。他曾经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老大,一个从小混混开始打拼,而后一跃成为上海滩最有权势的人,一手创办了“恒社“,是当时上海滩的风云人物。很多人都有一个武侠梦,很多人都向往那一段段江湖传说。那么杜月笙这个名字,相信大家应

  • 为什么盗墓贼从来不光顾宋朝皇陵?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宋陵地处郑州、洛阳之间的巩义市,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开洛高速贯穿东西,南有嵩山,北有黄河,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被人誉为"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风水宝地,是中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皇陵群。但是自宋朝灭亡至今,在这其间盗墓都竟没有对宋朝的陵墓下手,这是为什么呢?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皇帝陵墓必定是恢弘大气,

  • 她是乾隆的洋媳妇,第一位洋贵妃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古代皇帝的后宫都是有众多的妃嫔,在清朝乾隆帝的后宫中就有这样一位洋媳妇,她是第一位洋贵妃。她就是淑嘉皇贵妃(1713年-1755年)金佳氏,她的祖上也确实是朝鲜义州人(今天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不过她却不是贡女,而是在她的祖上时就已经成为了满人的俘虏,做了皇帝的奴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务府包衣出身

  • 孙思邈临终前为什么要弟子 毁掉一个流传几百年的药方呢?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药王孙思邈,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及前代医学理论,为医学和药物学作出重要贡献,而这位伟大的医学家,他曾多次上奏皇帝要求全国范围内销毁一药方,是什么药方让孙思邈临死前都念念不忘呢?临终前,他还反复要求自己的弟子:“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方子,孙思邈为何对它如此深恶痛

  • 真实历史上纪晓岚跟和珅的关系很不好?其实另有其人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相信很多人对纪晓岚的印象都是来自于《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影视剧,在剧中纪晓岚是人们心目中的清官,跟和珅斗智斗勇,每次吃亏的都是和珅,最终扳倒反派和珅,那么真实历史上纪晓岚跟和珅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跟和珅斗来斗去的是谁?纪晓岚斗过和珅吗?纪晓岚斗过和珅吗?窃以为斗不起来,老纪与和珅的关系,大概属于有意识

  • 康熙的景陵在哪个地方,为什么至今不对外开放?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康熙帝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1722年,康熙去世,被葬在清东陵里历时五年才修成的景陵,景陵地宫中到底藏有什么秘密呢?为何至今不对外开放?康熙大帝的景陵自公元1676年营建,位于唐山遵化马兰峪清东陵昌瑞山脚下,清孝陵东约一公里处。景陵背靠昌瑞山,南望象山,峰峙山川,山水交映,可谓是景物天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