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大汉帝国的最强兵器,是这能击杀三百步之外的强弩

大汉帝国的最强兵器,是这能击杀三百步之外的强弩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844 更新时间:2024/1/8 18:11:49

弩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远程武器,它有着比弓箭更稳定的命中率,以及更加强大的杀伤力,因此是冷兵器时代大力发展的武器之一。

汉弩与秦弩相比有两大进步。其一是青铜的机匣——“郭”的出现。汉代对弩的改进,突出体现于弩机上,汉代弩机普遍增设了铜质的机匣——郭。牙、悬刀、牛等部件先装入郭内,再嵌入弩臂上的槽中,使得弩机的装配更加密。而且,贯连弩机各部件的轴销,不仅穿在弩臂之槽的边框上,同时也穿在铜郭的孔中,因而使弩臂能够承受更大的张力。弩的杀伤力因此更加巨大。

其二是在望山上增加了刻度。这使弩射的三点一线瞄准变得更为准确。射手依据目标物的距离远近,选定望山刻度中的某一条标线,将之与弩矢的端头(镞)和目标三点连成一线发射弩矢,即可准确命中目标。

因为弩矢射出后受地球引力和空气阻力影响,不可能直线飞行,而是沿抛物线形的轨迹前进,所以弩手瞄准时,必须将弩臂的前端微微抬起,使望山上的某一点、矢镞和目标物在一条直线上,射出的箭矢以高于瞄准线的路线飞行,才能命中目标。

弩的强度越大,射程就越远,箭矢的飞行路线和瞄准线的误差就越大。如果望山没有刻度,弩手射击时将弩臂前端抬高多少,以望山上的哪一点作为瞄准基点,纯粹靠经验。射程短时还好,射程一长,误差就会增大。望山刻度的出现,说明汉帝国的军人们对于弩矢的弹道不仅有了科学的认识,而且有了定量的把握。

经过以上两项改进,汉帝国的弩愈发凶狠、精准。西北汉代边塞遗址出土的大量简牍文书,以及汉帝国首都长安城未央宫中央官署遗址出土的众多刻字骨签,提供了大量关于汉帝国弩的强度和射程的宝贵资料。弓弩的拉力,中国古人习惯称之为“弓力”、“弩力”,即拉满弓或弩所需之力。

中国古代检测弓弩的强度,一直采取悬垂重物的方法,即将弓倒挂,在弓上悬垂重物,直至弓张满为止,然后称量出重物的重量,这便是张弓所需之力。汉代用来衡量“弓力”、“弩力”的单位是石。石作为重量单位时,一石等于四钧,一钧为三十斤。根据出土文物显示,汉代一斤大约250克,只有现代一市斤的一半,因此汉代一石大约相当于30公斤。

根据简牍和刻字骨签的显示,当时汉代弩共有十八个等级。从一石到十五石,还有二十石、三十石、四十石。一般来说一到十石的弩都是单兵弩。一石和两石的弩是仅靠手臂就能拉开的臂张弩,三石以上的属于强弩,需要用脚或腰部帮助上弦的蹶张弩和腰引弩。十石到十二石弩也有单兵弩,这种弩被称为“大黄”,不过这种单兵最强弩,需要最强壮的战士才能拉开。再往上就是需要绞车来张弦的弩炮了。

未央宫中央官署遗址出土的刻字骨签所记载的弩都是强弩甚至弩炮,因此射程都在三百步以上,最远者达到了四百步。步是中国古代常用的距离单位,一般是一个成年男子两跨步的距离,即“两跨为一步”。汉代规定一步为六尺,换算成现代单位大约为1.4米。由此可见,一石和两石的普通弩有效射程在150米左右,三石到六石的强弩有效射程在170米到270米之间,弩炮甚至能达到四百步,也就是560米。

汉帝国非常重视弩的威力、射程和命中率。比如晁错在《言兵事疏》说:“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因此,汉军经常进行弩射考核。根据汉简记载,弩射距离是一百二十步(170米),每个战士发十二支弩矢,射中靶子六矢,才算合格。如果超出将有奖励,如果不到将被处罚。此外,汉军喜欢用“大黄”或弩炮进行狙击作战,远距离击杀匈奴的指挥官。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李陵的祖父李广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几百里,结果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重重围困。在这危急时刻,李广前出阵列,用大黄弩连续狙杀匈奴指挥官,打断了匈奴的指挥链,这才抵御住匈奴的猛攻。强弩的惟一弱点是射速太慢,解决办法就是全员备弩,进行三列式射击。一列上箭、一列准备、一列射击,保证弩箭发射的连续性。

标签:

更多文章

  • 太史慈是如何劝说刘备,出兵久援助融的?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东汉末年,三国的格局尚未形成,此时的刘备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在孔融被黄巾军围攻的十万火急关头,太史慈拿了孔融的求救书信来向刘备求援,素不相识的刘备,是如何被太史慈说服的呢?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军管亥围困。太史慈拿了孔融的求救书信,杀出重围,向平原县令刘备求援。孔融和刘备素不相识,太史慈和刘备也毫无交

  • 盘庚为什么将都城迁到殷,这一举动是如何改变商朝历史格局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国家的首都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古代王朝迁都的记录并不多,而商朝是个例外,整个商王朝迁都十三次,直至盘庚将都城迁至殷,之后才从未变更过。商都在汤灭夏朝之前迁徙八次,在灭夏以后又连续迁移五次。商朝从建立至灭亡,约五百年左右,首都迁移如此频繁是很耐人寻味的。至商朝第十九位国王盘庚时,

  • 东汉后宫大戏:邓氏是如何绝地反击登上皇后之位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东汉汉和帝时期,后宫曾经发生过一件比较严重的巫蛊事件,当时的皇后阴皇后丢了后位,家中成员自杀的自杀,病死的病死,而这件事情的起因,还是女人可怕的妒忌心。永元四年,14岁的汉和帝亲政,有司开始张罗皇帝的配偶,选了不少佳丽充实掖庭。其中有位阴氏,堪称一代名媛。身家最为显赫,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堂曾孙女;才艺

  • 东晋十六国时期,朝廷官员竟然没有固定工资收入?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现如今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工资都是固定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可就没这么好的福利了,前后有多个国家的官员工资都没有,官员们连基本的吃饱穿暖都成问题。话说十六国时候,大名鼎鼎的前秦国王苻坚分封王族为公爵,让这些人自己聘用属下官员,结果这些公爵拿到人事权后,招聘的各级属下公务员,竟一概是国内有名的大富豪、大商人,

  • 没有经验的新人陆逊是如何当上大都督的,他是如何劝说吕蒙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一般来说,新人是很难受到重用的,但在东吴,作为一个新人的陆逊竟然能够担任大都督这一最高军事指挥官的职位,而且是在正当年的吕蒙手下接受禅让,这确实有点难以置信。陆逊虽然熟读兵书,雄才大略,但在他人眼中,仍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少不更事的书生。如果按照组织内正常的晋升程序,他不一定能够升任至掌管军政大权的

  • 细数明朝强大的单手刀,难道是受到了蒙古弯刀的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在明朝时期,火器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冷兵器仍然是主流,在一手操纵火器的情况下,能够单手进行攻击并且能完成各种需求的刀具就非常重要了,于是明朝时期各种单手刀有了很大的发展。明代属于冷热兵器混杂时期,火器得到大发展,而冷兵器开始式微。但不管是使用冷兵器手还是火器手,都需要一种冷兵器作为副武器,以

  • 揭秘顺治帝和董鄂妃的故事,顺治其实没有出家?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顺治帝为董鄂妃的死而剃度出家的故事,是现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版本,人们感叹于这种爱情故事的美好,却不愿意去求证一下这是不是真的。《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也许不知会令像我一样的“红”谜洒过多少同情泪。“红”学中索隐派,就认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正是隐射了清朝顺治帝与其爱

  • 李莲英竟然是假的太监?怪不得慈禧这么宠爱他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有关李莲英,历史上也是有很多未解之谜的,有传闻说他根本没有净身,是个假太监,另外他墓中只有头部没有躯干的尸身也让人十分疑惑。慈禧最宠爱的李莲英竟是假太监?令人哗然!那么李莲英是不是假太监呢?历史中记载,慈禧身边有两个十分喜爱的小太监,李莲英就是其中的一个,也是伺候慈禧时间最长的,但近日,考古学家挖开

  • 面对五路来势汹汹的兵马,诸葛亮是如何兵不血刃解决的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诸葛亮是一个在内政和军事方面都十分出色的人才,曾经多次救刘备与水火之中,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是如何兵不血刃解决五路军队来袭的故事。刘备新亡,称帝不久的曹丕乘机联络五路大军伐蜀,想成就统一大业。这五路兵是:一、辽西(今辽宁义县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二、南蛮王孟获起兵10万,攻打益州(今云

  • 交友应当交鲍叔牙,这是管仲告诉我们的道理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朋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那么应该交往什么样的朋友呢?看春秋战国名相管仲是如何做的。管仲,中国古代的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历史评价为“华夏第一相”,“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圣人之师”等等极高的荣誉。我们知道,这是齐桓公给管仲提供了一个好平台,但齐桓公为什么要重用管仲呢?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