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朱元璋用了30年来修建祖坟 为什么后来在水中泡了三百余年?

朱元璋用了30年来修建祖坟 为什么后来在水中泡了三百余年?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183 更新时间:2024/1/17 1:42:55

朱元璋在历史上是起点最低的一位皇帝,他的祖上往上数个几代也都是穷人;朱元璋登基之后,他家祖坟拥有龙脉一事便被大家流传开来,刚开始只有洪泽湖附近的百姓知道,后来就传遍了全国。朱元璋也将自家祖坟扩建,建造了相当气派的明祖陵。著名的明祖陵为何会浸泡在水里呢?

朱元璋的祖父名叫朱初一,一生都没有过过好日子,年过花甲依然带着全家四处漂泊,直到后来流落至泅州时,才因为在一个地主家找了个放牛的工作而稳定下来,地主家一直都生活在洪泽湖旁边,为了方便工作,朱初一便在洪泽湖旁边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棚子,便开始了自己一边放牛,一边开垦荒地种种菜的生活。

有一天,朱初一工作时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他只好躲在一个小山洞里避雨,朱初一虽然没什么学问,一生也没有成就,但他非常喜欢研究风水,对风水方面也略懂一些,在洞中无聊的他发现,这里背靠巍峨的山峰,面朝广阔的洪泽湖,确确实实是一块宝地,堪称龙脉,但朱初一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这件事,临终前,才将这个秘密讲给儿子朱世珍听,朱世珍听后,便将父亲尸首埋葬于此,此地果然如同朱初一预测那般是一条龙脉,到朱重八,也就是朱元璋这一代便得到了印证,真的出现了一位皇帝。

1963年,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干旱,使得洪泽湖水位大幅降低。这时,有些人就发现,在湖里面有一大批石像露出了水面,人们细看的时候发现,这些石像竟然是麒麟,狮子等瑞兽以及臣武将的形象,这样规格的墓葬,最低得是侯级别,后来根据官家考证,这就是历史上所记载的明祖陵。

说实在的,现在看来明祖陵的风水确实不怎么样,不但周围低洼不平,而且一到洪涝季节必定会湖水上涨,淹没墓葬。但是,朱元璋作为一代帝王,在位之时,四方来朝,国力兴盛,所以朱元璋便发动人工,先是把低洼之处填平,然后积土成山,挖渠成河,想要通过人力来改变墓葬的风水形势。

这个陵墓不像大家想的这么简单,它的地理位置是十分好的,如果是一个别墅那肯定是十分的抢手的。它就在美丽的洞庭湖旁边,是不是十分的震撼。建在水边的坟墓肯定不是很好保护的。

其实本来修建在水边的陵墓,就很容易进水,特别是修建在大湖旁边,每次潮水起落都会让坟墓浸泡到水中。这件事情是天灾,除了这个事情它还经受了人祸。

在明朝的一次治水行动中,皇帝下令在黄河修了一个拦水的大坝,结果将大量的水引导了南方,所以这个修建在水边的坟墓也被破坏的很惨。

但有人又有疑问了,只需要迁坟就能完成的一件事,为什么非要大兴土木想要人力胜天呢?原来朱元璋也是一个孝顺仁爱的人,他认为他能够有今天的成就,成为天子,离不开祖宗的保佑,如果迁坟必定会使祖宗动怒,如果打扰了祖宗,也许会江山不保。但是祖宗墓葬的风水确实不好,只有通过人力来改变当地的风水格局,才能在不打扰祖宗的情况下使大明王朝长寿永昌。

但是明祖陵所在之处地理位置实在是糟糕至极,随着时光的推移,到了明朝弘志七年,著名文士刘大夏主持修建了截断黄河北支的太行堤,结果是黄河水南下淮河,一时间,淮河流域洪水泛滥,面对这一情况,又一著名人士潘季驯提出了“蓄淮刷黄”的治水方略,但终归是文人思想,没有经过实地考察,虽然想的挺好,但实际上黄河在流经淮河的时候在淮河河床淤积了大量泥沙,时间一长,淮河既无力阻挡黄河水的倒灌,又因为河床增高,水面变宽,使得河水奔流速度骤减,没有足够的力量冲入大海,因此淮河水位增高,发生大面积泛滥,多处决堤,其中,明祖陵地势低洼,又正好处在淮河流域,自然免不了受洪水冲击。

如果朝廷能够及时给出补救方案,也许还能够挽救一下明祖陵的危机,但是这个时候的明朝贪官污吏横行,党争严重,各级官员纷纷拿这件事来打压异己,以此来达到自己升官发财的目的,全然不顾淮河流域百姓生灵涂炭,更别提明祖陵早已被浸泡在水中多年。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给我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不少灾难,历朝历代都把治理黄河作为重中之重,但是,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黄河才真正做到了海晏河清,1963年明祖陵重见天日,朱元璋在天之灵也可无憾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九子夺嫡的最终赢家雍正,是怎么处置和自己争皇位的兄弟们的?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康熙帝是清朝乃至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都很有作为的皇帝,他死后由于没有做好立储的相关事宜,导致了后来的九子夺嫡事件。关于雍正皇帝是如何上台的,一直是清代的著名疑案之一,目前史学界还没有定论。不过,当上皇帝后的雍正帝,对待自己的亲兄弟的手法,却是历史上极为少有的。雍正继位时,康熙皇帝年满20岁的皇子有15

  • 细数三国中的著名坐骑,第一当之无愧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就像现代人对名车的喜爱一样,古时候人对于骏马的喜爱也是很常见的,一匹威武的骏马不仅能震慑敌人,还能体现主人的尊贵身份和财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期流传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而就三国时期来说,武将交战不仅比拼的是力量、武器,坐骑也是影响交战结果的因素之一。如同好马配好鞍一样,三国时期的英雄豪

  • 蒲松龄屡次科举落榜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考场黑暗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作为一个科举考生,蒲松龄无疑是不合格的,他一生大起大落,始终没有考取功名,但是却间接逼迫他写出了《聊斋志异》这样的不朽巨著。蒲松龄的人生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在文学上成绩巨大,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聊斋志异》被称作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另一方面,他在科举道路上却屡战屡败,落魄一生。他除1

  • 腐败的清政府能统治中国300年,靠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清政府统治中国约三百年,其中经历了很多起义,太平天国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那么清政府能够统治这么稳固的原因是什么呢?少数的清朝满族人如何牢牢控制比他们人口多百倍的汉族居民,我们总结了以前几种手段:1。物资控制。对待统治下大多数普通民众,满清贵族懂得一个古老的经验,“譬如养鹰,饱则飞去,饥则搠人”。所以

  • 三国时代至今一千七百余年,这四个城市不曾更改名字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城市名字是一个城市留给人们最直观的印象,下面几座城市的名字自从三国时代就没有变过,这么想来,是不是很美呢?中国历史传承千百年,中华文化也一直在传承。随着时代的不同,整个民族都尝试着用崭新的面貌乘现在世人面前,不仅文化在改变,风俗在改变,就连我们生活的城市名称也在不断更新,但是据史册记载,只有这几个城

  • 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举措,带动北方地区经济迅速崛起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北魏孝文帝是鲜卑族的首领,身为外族,他深切感受到了与汉族之间文化的巨大差异,因此决定决定发动汉化改革,史称“孝文汉化”。孝文帝改革是历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改革,北魏也由此巩固了其在北方的统治,但是也难免有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正面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 昭君出塞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发生的事情?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昭君出塞缓和了汉朝与匈奴的边境关系,促成了两国的友好往来,在历史上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那么促成昭君出塞的是哪位皇帝呢?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是西汉汉元帝在位时候。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一

  • 明朝改革的推动者是谁,为什么明朝改革如此艰难?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明朝万历年间的改革运动,如果能够进行下去的话,说不定能挽大明狂澜于既倒,但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在经历了甜蜜的开局之后,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还是失败了。《明史》中有这样一句话形容某个时期的国情:“中外乂安,海内殷阜”。乍看应是出现在王朝早期的太平恢弘的景象,而事实上,这是描述晚明万历年间的一句话。是的

  • 宋代女人被称作“河东狮”,有什么典故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宋朝时期有着很好的就业环境,这得益于宽松的政策和制度,百姓也逐渐变得富庶起来,女子外出凭借手艺工作也很常见。宋朝妇女实在幸运,会点手艺就能变成职场宠儿,这缘于就业政策的宽松,没有歧视,也不限制35岁以下。一些十四五岁的穷人家姑娘早早就步入了社会,干活赚钱挣嫁妆,没有知识就有钱呗。一些更年期妇女也可以

  • 刘禅真的是无能皇帝吗,他凭什么领导了蜀汉41年?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我们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刘禅,是一个无能的昏君形象,全靠手下一帮老臣的辅佐才能够坐稳皇位,但是一个昏庸的废材怎么能稳坐皇位41年之久呢?我们对刘禅的印象,是不是有所偏差呢?刘备的儿子:刘封——刘备义子,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