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镇南关大捷对当时的清政府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常败将军冯子材为什么能取得镇南关大捷?

镇南关大捷对当时的清政府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常败将军冯子材为什么能取得镇南关大捷?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96 更新时间:2023/12/25 12:08:42

公元1885年3月,在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大败法国侵略者取得重大胜利。镇南关之战,取得了中法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战果显赫的战役之一,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1885年初,刘永福的黑旗军配合西线清军,围困占据宣光城的法军达3个月之久,城中法军几乎弹尽粮绝。但随着法国援兵的到来,宣光未能攻克。,于2月上旬,溃退入广西镇南关。法军占领谅山后,乘势侵占镇南关;其后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又退至越南文渊、谅山。几天后,法军进犯文渊州,守将杨玉科力战牺牲,清军纷纷后撤,法军乘势侵占广西门户镇南关。

清政府为了早日安定边疆,决定起用了退职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冯子材虽年近七旬,但因久任广西提督,政绩卓著,深得桂、越民心,不久又被将领推为前敌主帅。冯子材在中越人民的协助下,团结各军将士,大力整顿溃军,迅速稳定后方,加紧修筑工事,积极准备收复镇南关。

3月21日,冯子材率王孝祺部出关夜袭法军占据的文渊,击毁敌炮台两座、毙伤法军多人。清军的主动进击,打乱了法军的作战部署,法军东京军区副司令尼格里上校决定不等援军到齐即发起进攻。3月23日晨,23日晨,法军第2旅千余人趁浓雾偷偷进入镇南关,另以千余兵力屯于关外作预备队。

上午十时左右,入关法军在炮火掩护,分两路进犯关前隘,攻占了东岭三座堡垒,并猛攻长墙。冯子材一面命各部迎战,一面商请驻于幕府的苏元春部前来接应,并通知王德榜部从侧后截击敌人。并通知王德榜部从侧后截击法军。在丢失三座堡垒的危急关头,冯子材大声疾呼:“法再入关,有何面目见粤民?何以生为?”守卫清军在冯子材的爱国情感鼓舞下,英勇抗击,誓与长墙共存亡,阻止了法军的前进。

下午四时许,苏元春率部赶到东岭参战,王德榜部也从油隘袭击法军,并一度切断了法军运送军火、粮食的交通线,牵制了法军预备队的增援,有力地配合了东岭的战斗,战斗呈胶着状态,入夜,清军进一步调整部署,由苏元春部协助冯子材守长墙,王孝祺部夺西岭,陈嘉部守东岭。冯子材还另调驻扣波的5营冯军前来抄袭法军左翼。

次日晨,尼格里指挥法军在炮火掩护下,分三路再次发起攻击,沿东岭、西岭和中路谷地进攻关前隘阵地。冯子材传令各部将领:“有退者,无论何将遇何军,皆诛之”。经激战,法军接近长墙,冯子材持刀大呼,率先率领两个儿子跃出长墙,冲向法军。全军感奋,一齐出击,与其进行白刃格斗,战斗异常惨烈。

战至中午,终将中路法军击退。与此同时,陈嘉部、蒋宗汉部在东岭与法军展开了激烈争夺战,入夜,清军进一步调整部署,由苏元春部协助冯子材守长墙,王孝祺部夺西岭,陈嘉部守东岭。冯子材还另调驻扣波的5营冯军前来抄袭法军左翼。

法军三面被围,法军死伤近300人,后援断绝,弹药将尽,被迫败退,尼格里只得下令撤退,狼狈逃回文渊、谅山。冯子材抓紧有利战机,率部乘胜追击,于26日攻克文渊,29日攻克谅山,宣称毙法军近千名,重伤法军指挥官尼格里,后又将法军残部逐至郎甲以南。取得重大胜利。

镇南关、谅山一役,共杀伤法军近1千人,取得巨大胜利,震惊中外,法国茹费理内阁为此倒台。此时中越边境的战局完全掌握在清政府手中。冯子材决定于二月底三月初亲率东线全军进攻北宁、河内。但就在此刻,清廷下诏停战撤兵。6月9日,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会谈,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就是确认了1884年战局对中国不利时法国和越南之间签订的《第二次顺化条约》,其中否定了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改由法国全权管理越南。法国军队移交台湾,中国军队撤出越南,从此越南脱离中国,成为法国属地。

镇南关大捷也极大的提振了中国人的士气。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镇南关大捷并非中法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法国军队也没有因此被彻底击败。

镇南关大捷之后,中法战争的形势是:在海上,法国人占据绝对优势。法国舰队在几乎覆灭福建水师后,开始围攻台湾,孤悬海外的台湾虽然抵挡住了法国的进攻,但由于清廷没有可匹敌的现代海军,台湾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而所谓久守必失,台湾依然有陷落的危险。

中国海岸线长期被封锁,经济会崩溃。法兰西虽说在色当战役中被普鲁士打得满地找牙,连皇帝都做了俘虏,但是法国的国力依然不容忽视。法国当时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国力发展迅猛,尤其是法国的海军,除英国皇家海军之外无人可敌。1889年,英国制定海军“两强标准”,针对的就是法国和俄国海军。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海洋对民族经济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如果没有签订《停战协定》,那么法国就会以此为借口长期封锁中国海岸线,而中国的海军又不是法国的对手,无法打破海上封锁线,时间一长,中国经济将完全有崩溃的可能。

在陆地上,虽然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但是此时作为镇南关大捷的主力,老将冯子材的军队和刘永福的黑旗军都伤亡惨重,已无力再战,而除此之外,持续的战争也使得清廷财政极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左宗棠等人坚持主战,但是一贯对列强畏惧有加、患有软骨病的清廷及李鸿章,又害怕持续的战争导致国内叛乱复起,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坚持“乘胜求和”。

与此同时,李鸿章等人坚持放弃越南的另一个理由是为了保台湾。因为此时,清廷没有现代化海军,孤悬海外的台湾在法国舰队的直接进攻之下危在旦夕。台湾是直接领土,而越南不过是藩属国,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李鸿章和清廷最终做出了“弃越南,保台湾”的决定。

冯子材为何能取得镇南关大捷?

冯子材熟悉边情且善于防守。

冯子材虽说在对阵太平军时屡战屡败,毫无招架之力,但是他非常善于防守。1860年,江南大营第二次被太平军摧毁后,冯子材跟着和春、张国梁一路退往丹阳,张国梁死后,冯子材收拾余部死守孤城镇江直到太平天国灭亡。在防守镇江的几年时间里,冯子材没有机会主动出击敌军,但却经常击退来犯之敌,显示出高超的防守技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冯子材受命前往两广地区镇压以吴亚终为首的天地会起义,吴亚终败退越南后,冯子材多次出关剿灭在越北活动的天地会起义军,所以他对越北和广西边疆地形是相当熟悉。中法战争爆发后,陆地战场主要是在广西和云南边境,而且中方是以防守为主;冯子材正好可以发挥其优势。

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支持。

在中国封建时代,跟上级长官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个人才能的发挥及其前途的发展。冯子材是个比较幸运的将领,在他出山的前一年,与他有刻骨仇恨的两广总督刘坤一调任两江总督,清政府改派主战派官员张之洞署理两广军务,节制各路抗法大军。刘坤一离任后,张之洞直接奏请清政府让冯子材担任广西关外军务帮办,统辖东路大军,在兵员和粮饷上更是满足冯子材所提出的所有要求。有了张之洞的支持和帮助,冯子材在作战时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地与法军作战。若是刘坤一还在担任两广总督的话,冯子材能不能得到清政府的起用都难说,何谈镇南关大捷呢!

各路将领配合好,军民团结。

中法军事接触与冲突可以追溯到1873年刘永福应越南国王之邀请前往越北作战。1884年,法军大举增兵越南并向中国西南边疆移动,清政府派出云贵总督岑毓英、广西巡抚徐延旭、潘鼎新出关抗击法军。由于清军内部派系林立,各不统属,作战时少有协调行动,所以中国军队在越北屡战屡败,连丢宣光、文渊、凉山、山西、太原、北宁等地。冯子材到镇南关后,立刻召集各路将领开会,向他们晓以民族大义。冯子材说道,如果让法军再次攻破镇南关,则西南边境将无险可守,两广势必要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到时候你们就是民族的罪人,你们的家乡父老也会受到法国人欺凌。会后,各路将领一致推举冯子材担任前敌总指挥,均表示会绝对服从冯子材调遣。

冯子材身先士卒,起到表率作用。

俗话说得好,强将手下无弱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镇南关一战中,法国东路军指挥官尼格里以偏师孤军深入,但其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中国军队还是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当法军冲破清军第一道防线,夺取关前隘小青山三座炮台时,冯子材跨上战马,振臂一呼:“如果再次让法军入侵广西,我们有何面目面对人民”,然后冲出长壕,直扑法军阵地。众将士见到七十多岁的老将军都如此卖力杀敌,士气顿时暴涨,也纷纷追随老将军冲出战壕与法军进行白刃战。有了领导的示范作用,清军愈战愈勇,法军不敌,尼格里只能率残兵败将逃离战场,冯子材乘胜追击,收复文渊、凉山。

总而言之,常败将军冯子材能够击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冯子材善于防守,熟悉地形,作战勇敢,领导支持是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但中国作为正义的一方,全体军民团结一致才是取胜的根本。

标签:

更多文章

  • 狄青是北宋名气最大、经历最富传奇色彩的将领之一 明明已经逆袭 为什么又被打回原形,狄青为什么屡被文官弹劾郁郁而终?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狄青是北宋时期名将。出身贫门,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于骑射,人称“面涅将军”。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艰共苦,因此虽然敌人突然袭击,也没有一个士兵敢不冲锋向前,因此他出兵屡建战功。在宋朝重文抑武背景下,皇帝和文官集团猜忌狄青,狄青出判陈州,最后抑郁而终。宋仁宗宝元元年,不安分的党项

  • 朱元璋是如何完成北伐大业问鼎中原建立大明王朝的,在明朝之前有多次北伐 为什么只有朱元璋北伐成功了?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公元1367年四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来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从此开始长期的对北元的军事讨伐。为了能打贏这场战争,朱元璋召开诸将联席会,讨论进攻中

  • 戚家军为什么会成16世纪东南亚最强军队,戚继光是如何训练出一支军纪严明的戚家军?戚继光的戚家军有哪些特点?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戚家军的底子是一帮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农民。戚继光凭借严明的纪律、先进的武器、多变的阵型,将这帮农民训练成一支强大的特种兵部队。明朝嘉靖时,日本倭寇与明朝沿海海盗互相勾结经常侵扰山东,浙江,福建沿海,烧杀抢掠无恶

  • 二战时期中日军的帽子下面挂着几片布有什么用?关键时刻能抵一命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在抗日神剧中日军的帽子看起来丑到爆表,帽子下面还挂着几片布,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日本人称为“军帽垂布”,而中国人称为“屁帘”。无论各位的审美观如何,日军军帽看起来总是不太美观,日本为何设计这样的军帽,这里面究竟又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事实上这种帽子的设计者并不是日本人,它最早出现在法国军队里,而日

  • 古代青楼女子的卖艺不卖身 是否真是卖艺不卖身?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在古代,妓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场所,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可能会到妓院中寻欢作乐,那么在古代青楼女子的卖艺不卖身是否真的就是卖艺不卖身?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写过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里面出现的“青楼”指的就是妓院。然而,古时候的妓院并不是像现在的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那样艳丽俗

  •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十余年为什么没有产下一个子嗣,他们两个是谁有问题?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唐朝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人传颂着,虽说杨贵妃曾经是他的儿媳妇,但在那个时候又有谁敢说不是呢,但他们两个在一起之后十多年杨贵妃却没能为唐玄宗产下一个子嗣,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来看看唐玄宗,他生于685年。737年,因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逝世去世,所以他便将儿媳杨贵妃招入宫中临幸。也就

  • 崇祯上吊自杀的时候身边为什么没有一个锦衣卫,那些锦衣卫都去哪了?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明朝被灭的时候崇祯选择自缢,这个时候他的身边只有一个太监,却看不到一个锦衣卫的身影,那个时候诸多的锦衣卫都去哪了呢?锦衣卫主要有三项职能:皇帝侍卫、缉捕、刑狱之事。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在甲申之变这种情况紧急的时候,锦衣卫也开始上前线厮杀,那时

  • 刘备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扶不起的阿斗作为下一任皇帝,刘婵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三国战乱纷飞的时候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一步一步建立起了蜀国,从他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看的出来刘备不是个庸才,而且是很聪明,既然他那么聪明又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扶不起的阿斗呢?刘婵他有军事能力吗?好像也差得有一点远。那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什么都不太行的人最后成为了大汉的开国皇帝呢?其实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因为

  • 施济美19岁痛失初恋 照顾初恋家人几十年 至死仍是单身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初恋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但是往往也是被追忆的对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初恋的一句话,她便不离不弃地照顾了初恋家人30余年,至死仍是单身。带着初恋家人逃难施济美,1920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施肇夔供职于北洋政府外交部,是顾维钧的得力助手,母亲也是一个大家闺秀的女儿,知书达理,出生在

  • 刘禅为什么能稳坐皇帝宝座41年,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我们受《三国演义》影响,一直觉得刘后主刘禅是个昏庸、懦弱、无能的人,葬送了蜀国基业,不战而降,最后居然在魏国还乐不思蜀。公元223年,刘备命丧白帝城,年仅17岁的太子刘禅继蜀汉帝位,史称后主。之后从公元223年开始,一直到公元263年,刘禅前后共41年皇帝,稳坐皇帝宝座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