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长城的修建时间长达两千多年 为什么到了清朝的时候康熙决定停止修建长城呢?

长城的修建时间长达两千多年 为什么到了清朝的时候康熙决定停止修建长城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90 更新时间:2024/1/2 19:14:17

长城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修建的过程长达两千多年,在历史中长城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在清朝时候康熙为什么要停止修建长城呢?

首先,必须先说说长城,兴起于春秋战国时代,最初不仅是北方边境,战国群雄在中原多处屡有建造,如山东的齐长城,邯郸南部的赵长城,河南南阳的楚长城。但是随着中原地区的统一,这些具有军事防御作用的设施便失去了存在价值以致消逝于历史长河。但由于北方游牧民族两千年来给中原农耕明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得北方长城不仅长期存在,而且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到了明朝更是达到顶峰。

清朝灭明以后,对修不修长城曾经进行过长久的争辩。起初有不少大臣提出过修长城的事,清朝统治者也曾加以考虑过。清朝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但是随着清朝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特别是统治策略的改变,到了清康熙的时候,才决定不再修长城了。

康熙批评了秦始皇修长城,虽然工程浩大,费尽了民力,但是仍然没有保住天下。因此,他便改变了统治的策略,采取了所谓的“怀柔”政策,以拉拢蒙、藏各族的上层王公贵族,利用宗教信仰,用思想统治的办法代替了浩大的长城工程。从实践证明,清王朝所采取的这一罢修长城、“政治”统治的政策是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的。后世人有许多正因这一点而对康熙称赞不已,将其吹捧为“明君圣主”。然而历史的真相如何呢?

清朝不修长城的真正原因并非自信而是心虚!首先大家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秦、汉、明等朝代要大规模修造长城,而满清却不呢?这跟这些朝代的根本性质有关。

秦汉、朱明这些朝代是汉人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其统治的核心乃至根本乃是中原农耕地区,这些王朝代表的是中原农耕文明的利益!而当时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不断南下劫掠,给中原造成了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国防压力。纵然中原王朝强盛之时,由于游牧民族的高度机动性,使得中原大军有劲也使不着,纵然付出巨大的代价也无法彻底解决北方边患。而通过修建依山据险的万里长城,可以对游牧民族形成空间上的“隔离”,可以说:修长城的“守”在性价比上远远要比数十万大军的“攻”来的划算,这是中原汉人现实主义的智慧使然。

而满清这个朝代就不同了,它是由东北少数民族满洲人建立的,是通过对中原的大规模屠杀和征服建立起来的帝国。这个朝代的性质与前面提到的朝代截然不同,它代表的是满洲贵族集团的统治利益,汉人只是被统治者。由于满清统治阶层的特殊性使得清帝国具有奇特的性质:它是一个二元性的帝国,即兼有中原农耕文明与满蒙藏草原游牧渔猎文明的二元特点。由于作为被奴役阶层的中原汉人,具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和高度发达的灿烂文化,而作为统治集团的满洲人却人数极寡且文明极端落后,使得满清集团对自己的统治地位的稳固性是极不自信的。

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拉拢蒙古和西藏游牧民族成为清朝统治者的必要手段。本来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长城的对面的蒙古人,已经成为了满洲人的重要盟友,清朝自然没有了修长城的必要了。长城是用来“防胡”的,而清朝统治者自身就是“胡”,哪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道理!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以勤劳勇敢著称,从古至今创造了无数叹为观止的庞大工程设施。然而这恢宏气魄的背后却是流着无数劳苦大众的鲜血和汗水。尤其是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封建社会,修建长城往往是需要举全国之力、动摇国本才能完成。

秦朝在统一天下后,为了能够有效的维护国家统一局面,动用了百万之众修建万里长城以抵抗北方匈奴人的侵扰。当然,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庞大军事工程,由于劳民伤财,弄得民不聊生,最终也为秦二世而亡埋下了祸根。

而一向精明的康熙皇帝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康熙自即位以来,南定三藩之乱,北征葛尔丹部落,已经耗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此时的大清需要的是疗养生息,根本折腾不起,倘若执意要修建长城,耗损国力,秦二世而亡活生生的教训就摆在那里。所以,康熙帝也就不敢冒亡国之险修建长城。

再者,满清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在统一天下后,对其他的民族诸如蒙古族都采取了怀柔拉拢的政策,所以,长城抵抗游牧民族入侵的作用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康熙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对汉人王朝修建长城的不屑,由于清朝北部边患的解决,使得康熙产生了主观自大的情绪,以致在言语上对长城极为不屑,但要换做他面对同样的挑战,他也不会比前人强到那里去。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这我们就得来看一看清朝的另一项政策:沿海迁界。沿海迁界又称迁界禁海,简单来说,这是康熙为了对付台湾郑氏集团,将沿海地区居民全部内迁几十公里,从而断绝台湾的物资来源,困死台湾残明集团。史书记载,满清曾下令三日之内迁光沿海居民,凡是不配合的全部残酷杀掉,给沿海民众造成了巨大的苦难。甚至于沿海大树也被砍光,房屋也被焚毁。

沿海迁界与长城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空间上的“隔离”以达到对抗敌对势力的效果。所以说康熙并无看轻长城的资格。平心而论,在台湾被收复后,康熙结束禁海政策重新开海复界,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还要来看看清朝的另一项措施了:柳条边。

“柳条边”始筑于1638年(皇太极崇德三年),完工于1681年(康熙二十年)。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用时四十三年才基本完成。这是一条宽、高均为一米总长度为1300余公里的土堤。土堤的外侧是一条宽8尺,底宽5尺,深8尺,其横断面为倒梯形的壕沟,土堤呈‘人’字形横亘在东北大平原上。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条“袖珍版”的长城。只不过长城防的是关外游牧民族,而柳条边防的是关内人。按说清朝已经统一天下了,疆土之内满汉一家。康熙也在宣扬什么以人为本嘛。那为什么还要付出巨大人力物力来修柳条边呢?

原来在清朝统治者心中,对于是否能千秋万世统治中原是缺乏信心的,毕竟元朝的前例历历在目。而东北可是自己的“龙兴之地”,是自己的老家。将来真要是中原有变,他们可要给自己准备好退路的。所以清朝费了大工夫也要修柳条边,从而隔离东北和中原,防止中原汉人渗透到东北。

标签:

更多文章

  • 在古代大臣被抄家之后家中的那些女眷都是什么下场?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一些大臣犯事之后或者被陷害之后一般都会被抄家,那么在大臣被抄家后,家里的一群老少女眷们结局如何?我们可以想象,结局应该不会好过。一、一同发配边疆,慰劳边疆守军。一般发配边塞之地的人都是重罪,能够侥幸活下来已是不易,很多这种罪犯都会连同家属女眷一起前往发配地,一路会有押送的军队同往,很多人

  • 他辛苦打下4000里江山,但全部拱手送给刘秀,家族富贵了600年,最后却惨遭灭门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功臣,最后却难逃被皇帝处死的命运,今天我们说的这位他辛苦打下4000里江山,但全部拱手送给刘秀,家族富贵了600年,最后却惨遭灭门。这个人正是东汉开国元勋——窦融。窦融出身贵族世家,七世祖为孝文窦皇后之弟窦广国。从此以后,窦氏以扶风作为郡望,因此成就了著名的扶风窦氏。王莽篡汉后,窦

  • 为什么古代男子都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为妻,是个人意愿还是环境所迫?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女子婚嫁一般都在十三四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女孩放到现在也就个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女孩正处在发育期,那么古人为什么喜欢娶十三四的女孩为妻呢?在现在看起来还是小女生的年纪,在古代却已经需要担负起为家族诞生子嗣的重任,那么早就结婚真的好吗?当然不好,但是古代的男子的确都是与这样年纪的女孩结婚的

  •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开饭 明明够吃 可为什么一遇打仗总喊缺粮?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在古代的军队中每天都会开饭,粮草充足,可是一到了开始打仗的时候就会喊粮草不足,断粮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不打仗的时候很充足,一打仗就缺粮?首先,一打仗,粮食的损耗率就高的惊人。粮草被劫被烧的情况先不说,单单是运输环节的损耗,就是一般人想不到的。传说中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目的就是运输军粮更方

  • 前秦天王苻坚一生宽仁 唯一一次失败就让前秦土崩瓦解 苻坚大帝的悲剧人生 苻坚为什么一意孤行要伐晋?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苻坚是前秦第三位国君,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休养生息,加强生产”政策,实现国力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而后发动淝水之战。意图消灭东晋,一统天下。最终败给东晋谢玄率领的北府兵,导致前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独立。两晋五胡十六国时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

  • 吕后为什么没杀长子刘肥 最后刘肥的儿子铲除了吕家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刘邦的妻子吕雉,就是历史上的吕后,刘邦一共八个儿子,有四个都惨遭吕后毒手,其余四子中,除了当了皇帝的汉文帝刘恒,就只有刘邦长子刘肥的结局要好点,吕后并没有杀刘肥,并且刘肥不是吕后的儿子,被封为齐王的刘肥,拥有七十三城,是汉初第一大封国,这个诸侯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十分富庶,最后吕后的吕家也是被刘肥

  • 名将檀道济,战功堪比霍去病,结局却比岳飞更冤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著名将领,如霍去病,岳飞,袁崇焕等,可是南朝时期有位名将,战功堪比霍去病,结局却比岳飞更冤,他就是檀道济。檀道济这个名字或许大家比较陌生,他是东晋末年名将,他是正宗的汉族血统,从小父母双亡,生活异常艰苦,早年檀道济跟着刘裕打仗,成为北府军中的一员,北府军是谢玄组建的军队,异常骁勇,

  • 雍正帝真是“篡位”吗?看他继位后的这些事情可以看出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中国历史上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作为统治者位高权重,俗话说:“无情最是帝王家”,为了权力出现许多骨肉相残的事件,其中雍正帝绝对算是一个,那么雍正帝真是“篡位”吗?我们看看他继位后的这些事情可以看出。1722年12月20日深夜,位于北京西郊的畅春园中,突然传出了凄凉的哭声,原来统治王朝长达61年的康熙帝,

  • 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子嗣都快被其杀完了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中国历史上明朝有一位皇帝堪称最怕老婆的,子嗣被老婆快杀完了,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幸存的子嗣,还要为其安全操心。此人就是明宪宗,也是明朝的第8位皇帝,其实在早年期间他就被立为太子,可是由于土木之变之后,他的父亲朱祁镇被瓦剌劫走,最终他的叔父即位,自己的太子之位也被废,改立朱见济为太子。但是这样的时间并没

  • 朱棣八十万大军放弃攻打越南,竟然是因为“这个”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领土主权的完整是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的问题,我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明朝初期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尤其是能征善战的朱棣。在中国古代,很多帝王其实在位期间都坐的并不安稳,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边疆频频发生战乱,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么是无法保证江山稳固的。而在我国的南方,越南经常因为地盘纷争的问题而对朝廷进行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