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雍正提高行政效率的方法,竟然如此奇葩

雍正提高行政效率的方法,竟然如此奇葩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890 更新时间:2024/1/18 14:02:49

清朝雍正时期,为了提升政务效率,在特殊战争时期特殊对待,雍正皇帝设立了军机处这一部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一部门的设立,是如何提升朝廷的办事效率的。

军机处为清朝独有,首创者乃雍正帝。雍正为何要设立这么一个机构?根本原因是想有效发挥君主集权的优势,有此动念的起因是一场发生在帝国西北边陲的战争。事情起于雍正二年(1724年),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被年羹岳钟琪荡平。罗卜藏丹津逃亡准噶尔。准噶尔是清廷的老对手了,康熙皇帝披挂上阵,三次亲征准噶尔。

雍正四年,内政整肃完毕,皇帝准备对准噶尔用兵。雍正七年,战争爆发。军情如火,需立即处理,且必须保守秘密。但当时的政治机构却不尽如人意。清承明制,以内阁为国家行政中心。内阁设于紫禁城太和门外的文渊阁附近,而雍正皇帝在养心殿处理政务、就寝,两者相距一千余米。宫禁重重,手续繁多的处理流程,极易延误时机;而军报到京,先经内阁,也容易泄露机密。

于是雍正以需要一个密近的处理机关为借口,在隆宗门一带的墙根搭建了一排平房,始称军需房,后改称军机房,又改称军机处,遴选心腹允祥、张廷玉、蒋廷锡三人秘密办理军务。打开故宫地图就能发现,隆宗门位于乾清门广场以西,正北面就是雍正皇帝的寝宫——养心殿,两者相距不足五十米。

一千米到五十米,从内阁到军机处,距离的缩短意味着政务处理的快捷,也意味着权力向皇帝集中。军机处的房子,和宫墙之间有两米空隙。据说这里曾有一条通往养心殿的专用通道。这条路穿过宫墙,经过御膳房,直达养心殿。如今御膳房的宫墙依然留有通道的痕迹。心急的雍正皇帝将军务处理中心迁到自己附近还不够,还要凿出一条便捷往来的孔道。雍正的亟亟求治之心,乾纲独断之望,显露无遗。

军机处如何高效办公?西北战事结束后,雍正并未撤销军机处,反而在第二年增设办理文书事务的“小军机”——军机章京;雍正九年,又铸军机处印信,储于大内。一个临时机构,为何能存在如此之久,影响如此之大?因为皇帝藉着军机处,掌握了“乾纲独断”的技术,破解了集权统治的难题。

军机处创设之后,早先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徒具虚名,议政王大臣成为了虚衔,无应办之事,有名而无实,在乾隆年间最终被裁撤。南书房虽仍为翰林入值之所,但已不参预政务,主要负责文词书画。养心殿的西暖阁,是雍正皇帝处理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墙壁上悬挂着一副雍正手书的对联,十分醒目: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皇帝不加掩饰地表达了他对集权的渴望。那么,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秘密在于军机处的三个字:“勤”、“速”、“密”。雍正追求高效。军机处甫一成立,雍正皇帝就规定,不管有多少公文,必须在当天完成。即便一天的奏折多达几百件,也必须连夜处理完毕。皇帝如此严格要求,军机大臣的工作就很辛苦了。凌晨3点,紫禁城内一片漆黑,唯有军机处值庐中灯火通明。

不过,最辛苦的人不是军机大臣,而是负责撰拟谕旨和管理档案的军机章京。军机处成立后,权责日重。举凡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事务,莫不经过军机处,单凭几个军机大臣已经处理不过来了。于是军机处成立的第二年,就增设军机章京。起初军机章京无定额,从内阁中书、笔贴式等官员中选调。

嘉庆四年(1799年)起,定军机章京满汉各十六人,分为满汉各两班。每班的领头称为“达拉密”,由他领着章京们在军机处值班。通常情况下,满汉章京轮流值日,每班值两日。即便是大年初一,军机处也要当差入值。军机处最强调效率与速度。军机大臣的工作流程,生动地描绘了这里的“速度与激情”:军机大臣入值后,约莫五六点钟,天刚蒙蒙亮,就要去养心殿面见皇帝,聆听皇帝对政务的处理意见,这叫“承旨”。

皇帝在征询军机大臣对政务的意见后下达指示,军机大臣就会急匆匆赶回五十米以外的军机处,将皇帝的意思“述旨”给军机章京,章京们走笔如飞,执笔“拟旨”。军机大臣拿着拟好的谕旨,再赶回养心殿报皇帝批准。一来一去,不过一个时辰,许多政务就处理完了。

军机大臣是跪着“承旨”的。久跪辛苦,大臣们总结了一些小窍门。比如说他们会在膝盖处用圆夹布中置棉絮为衬里,这样跪着就不疼了。为了免除终日长跪,军机大臣们还练就了简明扼要的本事:无论事情多复杂,一定在三句话内讲完,免得皇帝再问。皇帝批文封好后,就会加盖军机处大印,并写明驿递日行里数,交给兵部发驿马传递,或每日行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加急,飞奔的骏马带着皇帝的批文,在帝国的驿道上川流不息。

凭着这套交通系统,中央集权的触角伸向帝国各方。“密”,是军机处的最大特点。军机处成立后,雍正三令五申地告诫属下“臣不密则失身”的道理,并规定军机处外面由护军把守,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太监宫女,都严禁私入。甚至服务人员,也规定必须是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小太监,称为“小么童”。15岁之后,就立刻换新人。

而占军机处文书大头的“廷寄”,与文武大臣向皇帝呈递的“奏折”,更是改变了古代中国长期以来的公文惯例。今天,“上朝批折子”是人们对皇帝工作的主要印象。孰知,清代之前的皇帝,是“不批折子”的。奏章摆在皇帝案头,需经过复杂的流程。以明朝为例,当时地方各省及中央各部的上行公文,若有关公事的,叫“题本”;有关私事的,叫“奏本”。

这些“本”首先要汇总到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政使司,然后交给内阁。内阁先“票拟”附上处理意见,与奏本一同送达皇帝审批。皇帝用朱笔写下意见后再发给内阁执行,这叫“批红”。明朝中叶后,皇帝对政务懈怠,往往将“批红”权力交予司礼监,让首席秉笔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作“朱批”。明朝这套政务处理流程,虽然开了太监参与朝政的后门,也对皇权形成了制约。

因为内阁首先阅览奏章,在皇帝过目之前,就拟定了意见。即便皇帝驳回了内阁的“票拟”,也会想法子补救。慢慢地,内阁首辅变成事实上的宰相。如果他与首席秉笔太监关系密切,且皇帝年纪幼小,那么决策权就掌握在内阁首辅手中。例如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属下官员上“奏本”,内阁依张居正的意思“票拟”,政治盟友冯保控制的司礼监再“批红”,“万历新政”就这样雷厉风行地推行开了。

为了避免自己被内阁蒙蔽,康熙中期发明了奏折制度——皇帝亲信秘密地直接呈递报告,皇帝通过秘密报告,掌控全局。奏折绕过了内阁,这保证皇帝不受干扰地贯彻自己的意志,实现权力集于君主一身。雍正完善了奏折制度。他不仅将有权写折之人扩展至大学士、各省督抚、藩、臬、提、镇,也在保密措施上下足了功夫。首先,密折均直达御前,中间不经过任何人转手;而且密折只能由皇帝一个人批阅,即便是军机大臣也不能过目。

大臣与皇帝之间的密折与朱批,由特制匣子传递。大臣与皇帝一人一把钥匙,除此之外,没有人能够打开匣子。即便如此,雍正还要谆谆叮嘱臣下不要泄露密折内容。鄂尔泰是雍正最信任的宠臣之一,雍正在给鄂尔泰的侄子鄂昌奏折的朱批中告诫他,“不可令一人知之,即汝叔鄂尔泰亦不必令知”。就是朱批过的奏折,雍正依然不放松,还下旨要求具奏人在一定时间内交回宫中保存,本人也不得抄录留底,否则严惩不贷。

那么,朱批后的奏折是如何到达具奏人手中的呢?靠军机处。军机处收到朱批奏折后,先由军机章京将奏折连同朱批誊写一遍,加以保存;原件则密封装好,直接传给上折大臣。有些折子,皇帝当天没有考虑周全,就“留中”不发;另一些极为机密的,只录“另有旨”,连副本也不保存。

雍正借着军机处“以一人治天下”,同时也将重担放在肩头。清朝皇帝普遍勤政,而雍正是其中最突出的。雍正四年五月,皇帝在上谕中感慨地说道,皇考每日上朝,已经是勤政的楷模了;而朕,每天从清晨工作到深夜,又有过之。白天,雍正帝接见大小官员,披览章奏;晚上在青灯下,还要阅读各地的密折,多至二三十件。

据统计,雍正当政十三年,至少批阅过奏折两万两千余件,题本十九万余件,写下了千余万字的批语。与康熙和乾隆皇帝不同,雍正从未南巡锦绣江南围猎木兰围场。除了生日放假一天外,他就是一架工作机器。君主集权的背后就是放弃休息、勤于政事。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皇帝暴死于圆明园,大位传给宝亲王弘历,新帝年号乾隆。在乾隆皇帝时,军机处彻底成了皇帝的左右手,军机大臣彻底成了皇帝的高级秘书。

标签:

更多文章

  • 揭秘明朝时期干尸,距今至少580年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在恐怖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僵尸题材占很大比重,那么僵尸这种恐怖的东西真的存在吗?当然不可能,但是不会动的僵尸倒是很多,也就是古代由于某些特定条件下而形成的“干尸”。广东惠州明朝干尸被发现,据相关部门介绍,这是一座官墓,墓碑文记载是明朝成化(明宪宗的年号)3年立,距今至少已有580年历史。据博罗县城下街

  • 大明的这位公主下嫁之后,一生只见过丈夫一面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明朝有明文规定,公主驸马不可挑选达官贵族,只能选择平民,这虽然限制了贵族的权利,保证了皇权的绝对权威,但也让一些民间三教九流之徒娶了公主,公主难免会遇人不淑,其中命运最为悲惨的,就要数永宁公主了。看起来当上了皇子皇孙金枝玉叶,就一定会享受荣华富贵,得到美满幸福。事实上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清楚,在看似风

  • 细数武松上梁山后的遭遇,被逼的只想求死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武松是水浒中响当当的人物,景阳冈打虎名扬天下,但是被逼上梁山之后,武松过得并不是很好,这是为什么呢?二郎武松是个英雄,那是梁山上响当当的人物,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名扬天下。不过也因为这只老虎,让武松九死一生,差点走上不归路,甚至后来大开杀戒:其一,怒不可遏,杀奸夫淫妇,其实也是求死。武松得知兄长毙命,

  • 北宋之所以灭亡,这才是最大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这句话来总结北宋的灭亡再恰当不过了,在北宋的历史上,高度发达的文明和物质生活滋生了严重的享乐主义,使得在面对战争的时候,国家整体呈现出一种软弱。北宋是世界公认的“古代中国文明程度最高”的朝代,但是这个“文明程度最高”的朝代,却在延续了167年后遭遇“突然死亡”。这个“文明程

  • 唐朝饺子广东乳猪,细数那些让人垂涎的历史美味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现代我们吃的很多美食,其实早在古代就已经被发明出来,并且一直传承到了现在,就比如下面要介绍的几个,都是历经千年的传奇美食,不论古今都受到人们的欢迎。穗人两千年前已吃烤乳猪工作人员介绍,2000多年前广州已有烧烤乳猪的习俗。在南越王墓中出土了大小两件不同的烤炉,还配备了烤炙用的铁钎、铁钩、长叉、悬炉的

  • 在古代什么时候皇帝会大赦天下,是所有的罪犯都能被赦免吗?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在古装影视剧中一旦发生什么比较重要的事情的时候皇帝就会下令大赦天下,在古代的时候遇到什么情况会大赦天下?所有的罪犯都能被赦免吗?古代监狱所关押的犯人,大都和皇帝没有任何关系。能被关到监狱,自然触犯了法律,破坏了王朝稳定,那么皇帝又为什么会实行大赦天下呢?要知道,皇帝进行大赦天下,并不是突然“善心大发

  • 关羽死后诸葛亮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要杀了刘封?其实在关羽死后诸葛亮早就看穿了一切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三国中诸葛亮说过一句话,杀人不一定非要动刀子,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要了人性命。但在关羽死丢掉荆州之后诸葛亮却趁此杀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封,刘封和刘备之间的关系诸葛亮肯定知道,那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刘封本姓寇,是刘备收的义子,随后改为刘姓,但是不管怎么说,刘封也当了刘备19年儿子,即便是义子,两人

  • 秦始皇与吕不韦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秦始皇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坊间对秦始皇与吕不韦的关系众说纷纭,都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那么,秦始皇与吕不韦到底是什么关系?说到秦始皇,大家都非常的熟悉这个人,他是我们

  •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大肆杀戮开国功臣 为什么只有汤和逃过了这一劫?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在明朝时期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便开始大肆杀那些开国功臣,正所谓鸟尽弓藏,蓝玉、徐达、李善长,无一幸免。那些开国功臣几乎被他屠杀的一干二净,但唯独汤和躲过一劫。在那仅有的几个从草根出身的帝王中,朱元璋是一个很特殊的人,他这种特殊性表现为性格的匪夷所思的极端性,例如对违法乱纪官员的恐怖恫吓政策,例如让妃子

  • 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之后为什么张作霖会勃然大怒呢?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1912年被袁世凯逼迫退位之后清朝也就彻底宣告灭亡了,但在溥仪退位之后他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不仅依然住在紫禁城里享受着生活还不用操心国家事,但在后来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当时张作霖知道这个事情之后为什么会勃然大怒呢?1924年10月22日深夜,“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率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