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发配罪犯来回几千里路 为什么很多衙役争着去押送?

古代发配罪犯来回几千里路 为什么很多衙役争着去押送?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278 更新时间:2023/12/24 22:37:04

在古代的时候一些犯人很少会被判死刑,大部分都是会被判成流放,一路上的路程少说也得上千里,在那时候交通也不方便,但为什么那时候的衙役都会争着做这份差事呢?

其实古代的“流放”制度,对罪犯是特别苛刻的,对于大多数罪犯来说,被流放看似是比死罪要好,但是殊不知被流放也只是个缓慢的“死刑”,即便幸运捡的一条命,且不说这流放发配的几千里路上的凶险,就是到了目的地课,也是充当劳力,劳苦致死,所以对于有的罪犯,他们就直接选择了自尽。

水浒传想来大家一定都看过,水浒中有很多押送犯人的场面,比如林冲被刺配沧州,武松发配孟州,就是把犯了法的犯人从一个地方押送到边疆等偏远的地方去服役充军等,途中为防止犯人逃跑,政府会派官差一路押解护送犯人到目的地,押送犯人通常一名罪犯由两名衙役押送,犯人一路要披枷带锁,衙役虽无需带枷,但和犯人一样,都必须步行到边关,忍受长途跋涉,风餐露宿的折磨。

押送目的都是当时极为偏远的地区,好像宋朝时网红流放点沧州、海南等,明朝多为云贵地区,清朝则是宁古塔,这些地方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偏远,人烟稀少,来回大都数都是需要几个月乃至半年之久,古代的交通又极为不便,没有火车飞机大轮船,这一路上就像“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般。

在很多人看来这的确是件苦差事,按理说应该不会有人愿意去做,可是现实却恰恰相反,古代押送犯人其实是件挺受欢迎的事,可算是个肥差,有很多衙役都会争着去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押送犯人“油水很大”!

古代的衙役其实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衙门里的各种体力活就先不说,还要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抓捕逃犯,县太爷家里的私事也经常要劳烦衙役,而衙役获得的回报却与付出的劳力根本不成正比。压抑属于古代衙门中的最底层,收入极其微薄,每天几文钱的收入,一年也就几两的收入,养家糊口都难,所以对于一些有好处的差事,衙役们自然都不会拒绝。

押送犯人虽然要经历一些长途跋涉之苦,但却是有很多好处的,比如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金钱,看过水浒就知道,很多犯人的家属为了让犯人少受些苦,通常会给衙役一些报酬,用钱贿赂负责押解的衙役,让衙役一路上对犯人好点,犯人的亲属会给衙役一些好处,或者这些犯人本身就很有钱会给衙役一些金银货物,而这些报酬通常比衙役在衙门里的工资要高很多。

如果碰到家里比较有钱的犯人,那就更舒服了,一些有钱的家属为让犯人少受点罪,甚至会打点好犯人一路的行程,出门用马车,不用步行跋涉,到了比较繁华的城镇,住客栈,喝好酒,吃好菜好肉,伙食不知道要好多少,这就相当于一趟免费的旅游,比呆在衙门里的待遇要好得多。

不仅免了衙门里乱七八糟的体力活,还被好吃好喝招待,还有更多的收入,而且出门在外,不用受衙门里条条框框的约束,是相对自由很多的,虽然要忍受些奔波之苦,但相比而言利要远远大于弊,衙役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押送犯人也是一件肥差啊!

总的来说,押解犯人这门差事虽然看着很苦,但其中的好处也是很多的,起码比呆在衙门里要强的多。在衙门里被捕头、县太爷呼来喝去还不如押送犯人。

在押送路上两个衙役押着一个披枷带锁的犯人,危险系数很低,不用冒着生命危险追捕逃犯,并能得到平日里根本没有的不少的额外收入,一路伙食也挺好,不受衙门拘束,自由,而且时间也很长,唯一可能要忍忍的就是跑路的幸苦,孰轻孰重衙役们不会分不清,所以这门差事是很受衙役欢迎的。

汉朝前后,罪犯一般都流放到蜀地,比如吕不韦嫪毐及其门客都被秦王赢政流放到了蜀地。宋朝前后,流放地多为岭南地区,比如岳飞被害后,妻儿老小全被发配于此。而到了清朝,犯人就会被流放到西藏或是令罪犯闻风丧胆的宁古塔,比如纪晓岚曾被流放西藏,但大多数会流放到宁古塔垦荒了。

其实,古代的流放比死刑还恐怖,因为去往的地方都苦寒的不毛之地,再加上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远离故土,心情惆怅,许多人还没到目的地就因病痛死去了。

即便如此,罪犯还都会希望能活着到达目的地,因为如果赶上皇帝大赦天下,那么他们就有了出头之日,再说了,好死不如赖活着。所以,他们就将希望寄托于衙役身上,希望路上得到照顾,或是少些虐待。因此,就少不了给他们点恩惠,而被流放者能花钱免灾,衙役又能得到时好处,彼此心照不宣,于是一条产业链形成。

所以,正是由于形成了衙役业内的潜规则,有衙役争着抢着去拔这层皮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这是一个创收的好机会。

在衙役押送犯人之时也是需要打点一二,这小小的“贿赂”可能就抵得上小衙役的一年的俸禄。谁不想既轻松又能赚到钱呢?

标签:

更多文章

  • 武则天的男宠到底有多少,她真的有那么淫乱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千百年来,无数的野史和民间资料对武则天的私生活进行了大胆且香艳的猜测描写,有关她养面首的事情更是有着很多版本,那么这些说法可信吗?中国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

  • 明朝时期越南作为附属国为什么没有被并入大明版图?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古代中国是周边地区中最为强大的帝国,一众周边国家要么被打的俯首称臣,要么被并入我国版图,历史上越南就曾经多次归顺大明,但是最后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呢?边疆问题向来比较复杂,邻里之间还经常因小事而起摩擦,国与国之间的事情也难免有些磕磕绊绊。比如我们南方的邻居越南,在历史上,越南与中国的恩怨纠葛不

  • 他是最想把和珅拉下马的人,他与和珅有什么仇?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贪官对于国家的损害是很大的,这种损害并不能立竿见影,而是一种长期缓慢深入骨髓的损害,一旦发现就已经无可救药了。和珅是清朝最为著名的贪官,他富可敌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只想把和珅搞垮的官员都有谁?和珅是个能上吉尼斯大全的贪官,他的管家刘全也是乾隆朝的名人。这小子仗着主子是皇帝面前的红人,狂得忘乎所

  • 光绪帝的突然死亡,到底应该归咎于谁?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光绪无疑是一个悲催的皇帝,有理想抱负,却被慈禧处处限制,最后竟然还被人毒死,那么毒死光绪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呢?历史是真实的,但在很多事情面前,真实往往被覆盖,众人看到的多是事实的表面。如何才能还原历史,让真实的历史公诸于众,这需要还原真相,寻根究底,探索出其中的隐秘。众所周知,在清朝末期,1908年

  • 揭秘慈禧尸体不腐烂之谜,生前日常保养极度精致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慈禧的生活之奢华,寻常百姓是难以想象的,她能死后保持尸体长久不腐烂,本身就说明了她一定是有很名贵的保养手段。据说孙殿英的部下撬开慈禧的棺椁时,看到当年的老佛爷面色如生,不禁让人赞叹老佛爷的容颜保养的如此之好,想必在生活极度奢华的宫廷中,她的饮食起居会有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且暴躁脾气的慈禧其实也会调节

  • 元朝作为统一帝国,为什么只存在了短短98年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我国历朝都将北方边境外族入侵视为心腹大患,等到宋朝末年,还是让蒙古人灭了国,蒙古人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大元帝国,但是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为何元朝只存在了98年?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

  • 三国五大未解之谜,第一竟然是这个?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历史上的谜团有很多,三国乱世的谜团则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那么在三国的历史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呢?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代之一,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很多人物记载。单凭三国演义只是一部小说不能全信。其中有些谜团还未解开。下面,大家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探究一下三国五大不解之谜,看看都有哪些谜题一直在困扰着

  • 李世民夫人长孙皇后是著名贤后,助李世民成就大业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皇后是国家母仪天下的象征,是天下女性的表率,在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贤后,她们是帝王完美的伴侣,辅佐皇帝成就一代霸业,李世民的正室长孙皇后就是这样一位。文德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也是李世民做皇帝后的皇后,在历史上素有贤德之名。他不但帮助李世民成就了霸业,在帮助他治理国家上也很重要,李世民的很多重要政

  • 从咸丰推广节俭之风,看大清的腐败程度到底有多深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老是说清朝腐败已经到了根里,清王朝末期已经无药可救,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件小事,来看看清政府从上到下的腐朽已经到了何等夸张的程度。自从道光皇帝做出节俭的榜样后,其子孙们个个效仿,但结果却未必见佳。如《南亭笔记》卷一中即说,咸丰亲政时,和他父亲道光皇帝一样躬行节俭。有一次,上书房的门枢坏了,内务府打报告,

  • 慈禧的身世如何,她真的是贫苦农家女出身吗?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有关慈禧的出身,历史上一直没有确切的记载,这难道是因为慈禧的出身低微,因此史书的记载避重就轻?这一点或许我们很难知道真实原因了。1851年,咸丰皇帝诏选秀女,叶赫那拉氏——后来的慈禧太后被选入宫中,封为兰贵人。1854年被封为懿嫔,两年后,她为咸丰生下皇长子载淳,被晋封为懿妃。1857年,她的地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