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成吉思汗三道著名遗嘱

揭秘:成吉思汗三道著名遗嘱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090 更新时间:2024/1/16 8:08:10

成吉思汗作为一代天骄,有着非凡的领导力和超强的军事素养,他统一了蒙古各部,给后来的蒙古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此英武之人自然非常重视自己死后的江山问题,因此他特意立了四道遗嘱。

第一道遗嘱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因花剌子模帝国(乌孜别克撤马尔罕)一再挑衅,连续杀掉了他所派的一百名商队人员及多名使者,非常愤怒,决定亲自出征。此时,成吉思汗早已统一了蒙古,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并沉重地打击了西夏与金国,夺取了金国的中都(北京),但这一次却是他发动的第一次西征。所以,成吉思汗此次出征,带有很大的风险,妃子也遂向成吉思汗进奏:

“大汗您,越高山,渡大河,长途远征,只想平定诸国。但有生之物皆无常,一旦您大树般的身体突然倾倒,您那织麻般团结起来的百姓,交给谁掌管?一旦您柱石般的身体突然倾倒,您那雀群般的百姓,交给谁掌管?您所生的杰出的四子中,您托付给谁?这事该让诸子、诸弟、众多下民、后妃们知道。谨奏告所思及之言,请大汗降旨。”

成吉思汗一听,觉得有道理。继承人的事关系着整个蒙古汗国的前途,确实应该有所交代。

于是,成吉思汗降旨说:

“也遂虽是妃子,但她说的话很对。弟弟们、儿子们,孛斡儿出和木合黎,你们谁也没有提出过这样的话。而朕因为不是继承祖先的汗位,(是自己打的天下,)竟没有想到(确定继承人)。朕还没有遭遇到死亡,竟忘了老死这个事。儿子们之中,拙赤你是长子,你怎么说?你说吧。”(《蒙古秘史》第254节)

这便是第一道遗嘱最初的源头。

成吉思汗有39名后妃,地位最尊贵的是他的结发妻子――大皇后孛儿台旭真。孛儿台旭真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拙赤、次子察合台、三儿子窝阔台和幼子拖雷,他们都在蒙古帝国中担任要职,均带领着相当数目的蒙古骑兵,并在四处征战中树立了权威、增强了实力。“成吉思汗替他们各自选择了一项特殊的职务。他命长子拙赤掌狩猎,这是蒙古人的重要游乐,很受他们的重视。次子察合台掌札撒和法律,既管它的实施,又管对那些犯法者的惩处。窝阔台他选择来负责智力、谋略的事,治理朝政。他提拔拖雷负责军队的组织和指挥,及兵马的装备”(《史集》)。可以说,成吉思汗的这四个儿子分管了蒙古汗国的礼乐、司法、朝政、军事四方面的大权。

尽管蒙古汗国没有立嫡长子为太子的传统,但四兄弟当中,拙赤毕竟年长并功绩卓著,所以,成吉思汗首先询问他的意见。然而,拙赤还未回答,察合台抢先大声嚷嚷起来:“父汗让拙赤说话,莫不是要传位给他?我们怎能让这蔑儿乞惕野种管治?”

察合台称自己的兄长为“蔑儿乞惕野种”,这句话如针尖一般刺激了拙赤。原来,拙赤的出身一直很有争议。当年,铁木真(成吉思汗的本名)的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孛儿台旭真被蔑儿乞惕人俘虏,并被收娶为别人的妻子。数月后,铁木真借助札木合王汗的大军消灭了蔑儿乞惕部,孛儿台旭真得以返回成吉思汗身边。而拙赤本人,就是孛儿台旭真在返回的归途中所生。因为时间的凑巧,正好是九个月的时间,拙赤究竟是孛儿台旭真在被俘前所怀还是被俘后怀上的,一直众说纷纭。这关系着拙赤是不是成吉思汗儿子的重要问题。尽管成吉思汗对待拙赤和对待其他三个儿子没有任何差别,但无论拙赤本人,还是另外三个儿子,都免不了有自己的想法。

拙赤也是个血性的蒙古汉子,怎受得了察合台这样当众的侮辱,站起来就揪住察合台的衣领,说:“我从来没有听到父汗有对我另眼相看的话,你怎么能把我当成外人?你有什么本领胜得过我?你只不过脾气暴躁而已。”

接着,拙赤提出了挑战:“我同你比赛远射,如果我败给你,我就割断拇指扔掉!我与你比赛摔跤,如果我败给你,我就倒在地上永不起来!”

说到这儿,拙赤向成吉思汗请示:“儿臣愿听父汗圣裁。”

两人就这么僵持着。成吉思汗却没有马上表态。

旁边的阔阔搠思出面劝说,他虽然表面上指责察合台鲁莽,不可以这样责怪热爱你的母亲,令她伤心。但暗中却点出拙赤并非成吉思汗之子。阔阔搠思是成吉思汗的老部下,但现在正受命辅助察合台。

成吉思汗这才说道:“怎么可以这样说拙赤呢?拙赤不是朕的长子吗?以后不许说这样的话!”

察合台听父汗说话了,不再揪扯,转而笑着说道:“拙赤的气力、本领,就不用说了。父汗的长子,是拙赤和我两人。我们愿意一起为父汗效力。谁如果躲避,大家一起把他劈了。谁如果落后,大家一起砍断他的脚后跟。”他虽是这么说,但还是暗中下套,不愿意拙赤成为新汗王,于是提议:“窝阔台敦厚谨慎,我们大家都推举他吧。让他在父汗的身边,接受继位者的教育。”

成吉思汗的儿子们当中,察合台与窝阔台之间有着亲密的情谊。窝阔台本人,则以公正、坚强、宽宏大量、聪明能干而著称。成吉思汗要为帝国确立新的元首,其基本原则就是从诸子中挑选最贤能者。他认为窝阔台确实是合适的人选,但仍然不急于表态,他问拙赤:“你是什么态度?”

这种情况下,即便拙赤不服气,又怎能再为自己说什么话呢,只好回答:“察合台已经说了。我和察合台二人,愿意一起效力,共同推举窝阔台。”

接下来,成吉思汗问窝阔台:“你是什么意见?”

窝阔台自然非常高兴,说:“父汗降恩让我说话,我能说什么呢?我能说自己不行吗?今后我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吧!”

成吉思汗对窝阔台的表态很满意,点头说:“窝阔台,你的话正合我的心意。”

然后,他将目光转向小儿子拖雷,问拖雷有什么意见。

拖雷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愿辅佐父汗指定的继位者。我会在他的身边,把他忘记的事告诉他,在他睡着的时候叫醒他。我愿做应声的伴从,做策马的长鞭。愿为他长途远征,愿为他短兵搏战!”

成吉思汗发出爽朗的笑声:“说得好!”于是郑重地降旨:

合撒儿的子孙让一个人(继承)掌管,阿勒赤歹、斡惕赤斤、别勒古台的子孙都让一个人(继承)掌管,朕的子孙也让一个人(继承)掌管。大家如果不违背朕的旨意,不毁掉朕的旨意,你们就不会有过错,不会有失误。(《蒙古秘史》第255节)

就这样,成吉思汗把继承人拟定为窝阔台。

成吉思汗在立下这些遗嘱后,就开始了第一次西征。在其强大的攻势下,花剌子模被征服了。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终于在征伐的途中病倒。一天晚上,他忽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据此,他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派人将驻兵于附近的儿子窝阔台与拖雷召到身边,郑重地立下临终遗嘱:

“吾儿,父殆至寿终矣。赖长生天之助力,吾已为汝等建此大帝国。自国之中央达于四方边极之地,皆有一年行程。设若汝等欲保其不致分解,则必同心御敌,一意为汝等之友朋增加富贵。汝等中应有一人承大位。吾死后,汝等应奉窝阔台为主,不得违我遗命。察合台不在侧,应使其勿生乱心。”(勒内?格鲁塞:《成吉思汗》)

此时,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中,拙赤已去世,窝阔台最大的威胁者消失了。察合台一直拥护窝阔台,成吉思汗死后仍然如此。拖雷本人也多次强调自己对窝阔台的拥护。所以,窝阔台的继位似乎是毫无悬念的。

但是,按照游牧民族“幼子守产”的习惯法,在成吉思汗逝世后,小儿子拖雷实际上继承了成吉思汗本人所统领的诸部及大部分军队。就以漠北12.9万的漠北自由民骑士为例,成吉思汗诸子诸弟共分得2.8万,其余的10.1万人都属于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死后则全部属于拖雷。这便意味着,虽然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窝阔台将成为整个帝国的汗王,但其本人实力却远低于弟弟拖雷。这一看似矛盾的处理,体现了成吉思汗的另一观念,即:他认为汗位是属于整个黄金家族的,而不只属于自己。所以,在自己的财产继承上,他遵循“幼子守产”的习惯法。但在汗位的继承上,他不愿意以“幼子守产”的方式进行,而采取以贤能而定的方法。如此处理,在成吉思汗看来,就是将公与私分别按各自的原则处理,是最妥当的。

第二道遗嘱

成吉思汗一生发动的最后战争,就是对西夏的战争。当时他已生病,但仍然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一定要攻下西夏。

成吉思汗于1225年冬天开始做出征西夏的准备,1226年秋天率大军出征,在途经阿儿不合地区的时候,时间已到了冬天。有一天,成吉思汗所骑红沙马突然受到一群野马的惊扰,将成吉思汗摔了下去。成吉思汗被摔得很重,他的儿子及部属们建议回师,等成吉思汗身体好了,再去征讨。但成吉思汗不同意,说:“如果我们这样回去,唐兀(即西夏)百姓会认为我们胆怯。我们先派使者去,看他们有何话说。”这其实是西夏免除兵祸的一个好机会。

按照成吉思汗的命令,使者责备西夏国王不仅不履行诺言发兵,而且恶言挖苦,如今蒙古大军要和他们算账。

西夏国王听了,有所畏惧,说:“我没有说过挖苦的话。”

但他的掌权大臣阿沙?敢不又冒了出来,挑衅地说:“我是说了挖苦的话,你们又能怎么样?若想与我厮杀,就到贺兰山来战。要想得到金银缎匹,就到我们西凉来取!”说完,就把使者打发回去。

成吉思汗听了使者的汇报,觉得受了侮辱,说:“他们竟敢说这样的大话,我们还怎么能回去呢?哪怕是死,也要攻打他!”马上降旨:“把勇猛敢战、有地位的唐兀人杀掉!战士们可以各取其擒获的唐兀人。”

紧接着,成吉思汗扶病率军进发,直攻西夏,势如破竹,将驻扎在阿拉善的阿沙?敢不击败,并俘获了这位屡次挑衅的西夏大臣,使其沦为奴隶。

大军继续进发,攻陷西夏重镇西凉府。西夏国王献宗惊忧而死,其侄南平王即位,是为西夏末帝。

当年十一月,蒙古大军已夺取灵州,进围西夏首都兴庆府。被围半年后,兴庆府粮尽援绝,西夏末帝被迫遣使乞降。而在这个时候,成吉思汗的病情也加重了,天气炎热,他不得不到六盘山避暑。

眼见着自己将一病不起,这都是不忠的西夏人导致的。成吉思汗愤恨不已,他决心要把出尔反尔的西夏消灭干净,杀死!而他本人却不能亲手做到了。所以,他留下了第二道遗嘱:一方面令部属隐瞒自己的死讯,使西夏人不再改变投降的主意,使其国王亲自来到蒙古大军的营帐,另一方面,他又密令,要将唐兀人,自父母及其子孙,全部斩尽杀绝,作为他遗体前的祭品。

1227年8月18日,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终年66岁。成吉思汗的部下严格执行他的遗嘱,秘不发丧,等西夏最后一个皇帝来到大汗帐篷外行礼时,以为成吉思汗只是生了病不能见他。三天后,西夏末帝被杀。蒙古大军进入兴庆府(即今宁夏银川)后,大肆屠杀。

在成吉思汗的第二道遗嘱下,西夏被灭,从此再未复苏。

第三道遗嘱

《元史》卷一中记载了成吉思汗的第三道遗嘱:

成吉思汗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言讫而崩,寿六十六,葬起辇谷。

成吉思汗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恢弘事业。他令人惊奇地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竟如此清晰地说出一个关系着蒙古、金、南宋三个大国的生死存亡的作战方略。这一道最后遗嘱是非常完备的,其主要策略是避实击虚、以逸待劳、联宋灭金,而隐含的策略还有假道灭虢,即先借宋朝的道路灭掉金国,然后返回头来再灭宋。不仅如此,成吉思汗还非常具体地指出了出兵的路线,并按照南宋与金国的关系,指出方案可以实施的现实依据。

金国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崛起于黑龙江流域,曾一度辉煌,灭辽国、灭北宋,同时也迫使蒙古各部落向其称臣,接受其苛刻的领导与无情的摧残。成吉思汗的祖先就曾被金人所杀,所以与金国有不共戴天的世仇。

西夏被灭后,金国感受到强大的压力,于是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在金国使节面前使了一个障眼法,对群臣说:“朕自去冬五星聚时,已尝许不杀掠,遽忘下诏耶。今可布告中外,令彼行人亦知朕意。”就是说,让金国知道,他蒙古大军将不再杀掠,以此来麻痹金国。而事实上,成吉思汗将金国所献的珠宝分赠于将领的同时,又对将领们说:“他们杀死了我们的祖先,应该把他们的男子做我们的仆役,把他们的女子做我们的侍女。”由此可见,成吉思汗已下决心灭掉金国。深思熟虑之后,成吉思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已经成熟的计划告诉了他的儿子及亲信。这便是成吉思汗第三道遗嘱的主要前因。

至于此遗嘱的成果,则出现在窝阔台继位后。蒙古大军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志,发动了对金国空前强大的攻势。整个战略部署也完全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进行。最后灭亡了金国。

标签:

更多文章

  • 1860-1890晚清经改的那些动荡印记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清朝的面对洋人的坚船利炮,也决定结束闭关锁国的局面,开始进行洋务运动,也就是类似清朝的改革开放运动。1860年至1890年的晚清经济改革的几年,一起来看看这些珍贵史料.图为上海滩(英国1870年代版画)。日本横滨外国人区情景。画面中有多位留辫子的中国人.日本1875年图片。天津机器局战斗当时英国报刊

  • 都知道李清照是个诗人,其实是她还是个好胜的赌徒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李清照是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才情和才华远超当时乃至后世的词人,给我国文学史留下了大量美丽又宝贵的精神财富。除了赵明诚,没什么人知道,李清照是个赌徒。(图)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总是在悠闲的午后,阳光散淡地照进屋里。夫妻俩

  • 马褂和马甲你能分得清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很多人都会分不清马褂和马甲的区别,这两种是不同的服装,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各有深远的来历,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胡先骕和胡适的长袍马褂马褂的起源产生已经很难考证,它兴于明末盛于清,为清代的“行装”之褂(男性正装“袍褂”的外褂则较长,长及膝盖或更偏下,与短款的马褂不同),后逐渐成为日常穿用的便服,至民国时

  • 张献忠为什么要屠杀光了四川人?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明朝末期的农民起义不止李自成一家,张献忠也是其中很有势力的一支。1628年(崇祯元年),崇祯皇帝即位,他面临的局面是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势危如累卵。北方有努尔哈赤的八旗军,边患不断;内地则天灾频频,盗匪蜂起。此时的大明王朝是一个气数将尽、腐朽衰败的烂摊子。同年,中原大旱,连年荒歉使饥民相继为盗,从者

  • 中国若能把握这两次绝佳的机会,近代史屈辱将不复存在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我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近代史,面对着列强的入侵,清政府可以用任人鱼肉来形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中国人思想的闭塞和愚昧,以及落后的现代科技,但究其根本,是数千年来统治者养的通病——盲目自大。历史上曾经有很多次机会,中国如果抓住了,很容易成为世界霸主,但是却都被错过了,十分可惜。这个世界最大的变化,

  • 埃及艳后的身世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神秘的女性统治者,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的一生是传奇的,这样一位一生跌宕起伏的女王,她的身世之谜为什么一直没有揭开呢?克娄巴特拉七世,埃及最后的希腊马其顿女王,生于公元前69年初,是托勒密王朝的后裔。(图)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意为:父亲的荣耀),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女法老.

  • 清朝后宫每天要啥四头猪,还要在皇后寝宫杀?这是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杀猪在我国是一个很古老的行当了,猪是我国民间最为常见的家畜,也是人们摄取蛋白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杀猪的时候场面必定不会很雅观,似乎跟皇后完全没有关系,那么为什么皇后所住的坤宁宫要定期举行杀猪仪式呢?杀猪这活计和一国皇后放在一起,怎么看怎么违和,不过,这不但是真事儿,而且还是清朝自1655年(顺治十二年

  • 拼死护主,帮助窃取妻妾的唐朝传奇昆仑奴磨勒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我国唐朝,昆仑泛指南洋地区,而当时的昆仑奴大致是现如今东南亚一带的黑人,他们性情温顺,体格健壮,作为奴隶受到了当时达官显贵们的欢迎。唐朝时期有关昆仑奴,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流传了下来。相思崔生误到蓬山顶上游,明珰玉女动星眸。朱扉半掩深宫月,应照璚芝雪艳愁。相思红绡姬深洞莺啼恨阮郎,偷来花下解珠珰。碧云

  • 宋朝的开放程度超乎想象,妓女男娼一应俱全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一般来说人类建立的文明,越是开放包容的文明,越容易产生富庶的国家,而雄厚的经济基础则又能带来开放包容的思想,这种良性循环如果没有外力打破的话,应该会诞生相当强大的国家,宋朝就是这样,但可惜的是宋朝被蒙古所灭。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

  • 自古英雄出少年,细数那些40岁以下就完成统一的开国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我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们,无不拥有超人的意志和强硬的手腕,要么就是以仁德的形象受到官民的爱戴,而他们之中,又有许多人年纪轻轻就完成了统一天下这个功绩,实在是让人敬佩。我们总以为,古代那些打天下、夺江山者,艰苦卓绝,筚路蓝缕,长途漫漫,九死一生,所以成功时必然年纪很老了。中国历代的开国皇帝们,必然都是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