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千古之谜: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放过刘邦?

千古之谜: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放过刘邦?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472 更新时间:2024/1/16 13:44:57

鸿门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了,楚霸王项羽白白浪费了杀死刘邦的机会,从此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两千年来,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都被当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终国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多少后世英雄人杰,都将项羽当做鞭策自己的反面典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然而,如果当真从项羽当时的立场和形势看来,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被《史记》《汉书》掩藏的真实史实,项羽当时实力不足,根本就不可能君临天下。刘邦并非他最大的敌人,杀刘邦,对项羽来说弊远大于利,也会严重损害自己政治声望,从此成为天下公敌,自取灭亡。

以下各位看官且听狐言论史,细细道来:

其一、鸿门宴时,项羽的真实实力,好一出借力打力的空手套白狼!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领五万楚军,大战大秦帝国合计四十万人的长城军团(王离部)和关中军团(章邯部),先击退章邯所部,夺占粮道,再歼灭的王离军团近二十万人。

他的惊人战斗力把当时作壁上观的各国诸侯联军都吓怕了,才暂时推举他当个头领,即所谓统领四十万联军的“诸侯上将军”。

之后他又历时半年,先迫降后坑杀了二十万人的章邯军团,摧毁了秦帝国的主要军事力量,也实际宣告了秦朝的丧钟。

经过巨鹿之战的消耗,至入关前,诸侯联军明确的增兵记载仅为新安时的“三十余万”和鸿门宴前的“四十万”,可见总共只增兵数万,其中属于项羽的份额即使最多,其入关中时总兵力也不会超过七万。

而与此同时,刘邦以两万偏师攻破武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招降八万秦军留守部队,扩军至十万,欲占据关中称王,封锁函谷关,招致诸侯联军众怒。

项羽因势利导,以四十万联军兵威,以势压之,通过鸿门宴,兵不血刃迫使刘邦拱手归降,并裁军七万,实力大损,更取得了分封天下的权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七万军基本盘,却能借势空手套白狼,裹挟了四十万诸侯联军,连续歼灭四十万秦军;再靠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联军,威压了刘邦,迫其让出关中,成为天下名义霸主的项羽,自是此时最大赢家,

所谓「灭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赏罚废置之柄焉」。整个过程,空手套白狼,精彩之致。

其二、鸿门宴未登场的隐藏主角:楚王熊心。

若史籍中此时楚王(熊心)为战国楚怀王(熊槐)之孙的记载属实,那么根据楚怀王死于前296年,距离鸿门宴已经过去整整九十年,熊心的年龄最低估计也有五十岁,正是个和刘邦一样饱经世故的政治强人,绝非无知牧童。(为了方便区分,下文将熊心称为“楚后怀王”。)

后世对楚后怀王评价也甚高,认为其是“有帝王之英略”,“独运大柄,挥置诸将若素君臣然”,是知人善任,勇智兼备的一代英主。

项梁死后,楚后怀王为了排挤项羽,夺其兵权,不许其西进发展;北上救巨鹿时,又派亲信宋义范增做主将、末将来压制他;项羽在安阳绝地反击,征得范增反水支持,杀掉宋义。

后怀王担心他回师彭城攻打自己,无奈下只得封其为上将军,让他去和巨鹿秦军死拼。没想到巨鹿之战项羽大胜,成了“诸侯上将军”。

后怀王完全失去了对项羽的控制,除掉他的决心也更加迫切,才会发出“如(先入关中者王)约”的诏令,不惜触怒项羽,也要竭力支持刘邦。

而除后怀王占据楚地外,田荣田横据齐,赵王歇据赵、魏王豹据魏、韩王成据韩,除韩广据燕为新兴豪杰,其余五国皆为复辟旧王族。

项家本是项国人,春秋时被鲁灭后,当了几百年鲁国人,直到战国末年楚灭鲁才成为楚人。一非楚王同宗同姓,二不是楚旧贵族,一直也没出过什么著名人物,直到项燕在亡国之即,以其才干临危受命。

和楚国八百年历史沿袭下来的各种源远流长的旧贵族相比,属于新兴暴发户。

项羽军虽有天下第一的战斗力,实际法理上属于自己的地盘仅有被封为“鲁公”的鲁县一地。要和名义上的主君后怀王为敌,要和齐韩三晋复国的各国旧王族对抗,既无名分,家世亦不敌。

所以他才联合一起入关的联军诸将,以裂土封王许诺赢得其支持,实是驱狼吞虎的大手笔,让这些诸侯联军将领和本国君主彻底对立,只能寻求自己的支持。

同时名义上尊后怀王为“义帝”即天子,自封楚霸王,便可师出有名去夺占彭梁九郡这一天下最膏腴之地。战国时魏齐楚百年争霸,就是争这一地区的所有权。

然后迅速讨灭了原楚王熊心,合并原楚国中枢,这才真正成为手握三十万以上大军、诸侯实力第一、名副其实的天下霸主。

其三、说到鸿门宴的另一主角范增,他自己才是坑项羽最狠的人。

项羽的爷爷项燕,曾经击败过名将李信蒙恬率领的二十万秦军,是天下人人敬仰的抗秦名将。所以陈胜起义时,都打着他的大旗,而不是末代楚王来号召部众。

作为项燕之子,项梁在遍地草头王的秦末,已算名望甚高,本可做名正言顺的楚王。

而范增却竭力忽悠,骗得项梁去立了个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给自己平白找了个上司。其次。即使要立楚王后裔,又为何非要立个年龄很长、世故成熟的中老年人?而不当真立个大众通常印象中的无知牧童?

怀王之后又经历了六任楚王,过了整整90年,以春秋战国传统,后怀王熊心和真正楚王室的关系已经很疏远了,若用大家熟悉的三国做比方,不过是刘晔这种东汉远支宗亲和汉献帝的关系罢了。

战国楚怀王为诸侯合纵长,都是百年之前旧事了,而且那时的六国合纵,实为各怀鬼胎。后来怀王逃到赵国,赵人甚至不敢收留,致其愤死。要说这么一个百年前之人的威望,其后裔便因此号令今之诸侯,实是匪夷所思。

之后的诸侯诸将,完全是摄于项羽巨鹿一战兵威臣服,和后怀王亦不相干。后怀王的所谓合法性,说白了大半还是靠项家立起来的。

范增在《史记》没有个人传记,只能单从《史记》相关片段,推导其生平。立后怀王是范增本谋,后怀王夺项氏兵权,对项羽排挤打击,以范增为楚北路军末将,与宋义、项羽发兵救赵。

依常理,此时范增当是后怀王一派的。而项羽既杀宋义夺权,至入关时,范增再次出场,却成了项羽军谋主,并冠以“亚父”之称。何解?

正是巨鹿之战前,项羽已被后怀王、宋义、范增这些人联手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厚脸皮认范增做了所谓“亚父”,然后拉拢他反水,这才杀掉宋义,夺回兵权。

因此项羽和范增这两个人,从来不是正常的主君和谋士关系。直到范增死前,项羽恐怕也没真正信任过他,不对他言听计从,实在太正常不过。

鸿门宴上范增力主杀刘邦,主意更加不妙,简直就是让只有几万兵实力的项羽去当天下公敌。

刘邦一人一军攻落关中,令秦王俯首,毕竟是仅次于项羽的二号灭秦功臣。在刘邦表现如此恭顺,放弃关中、拱手归降的情况下,如果还要杀之,其余入关联军诸将该怎么想?势必要人人自危了。

那只有几万本部人马的项羽,这个天下霸主怎么还坐得稳呢?

其四、项羽不以关中为都、还军彭城,分封天下,同样是形势所迫。

从项羽对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的宣言,从他先尊义帝,却又迫不及待杀之来看,他是绝不满足于做一个虚君名下的天下霸主的。

他并非不想成为如秦始皇嬴政一样统一帝国的集权帝皇,而是实力严重不足,根本不可能实现,才玩弄驱虎吞狼之计,搅动天下大乱。

传统史观的误认,以为为项羽当时在咸阳本可以凭所谓的四十万大军(绝大部分根本不属于他),去直接继承秦始皇的帝业,虎踞关中,君临天下,其实全无可行。

批判项羽分封是开历史倒车、对抗大一统历史洪流云云,更是后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完全不顾及当事人所属军政集团的实际利益。

项羽亲手覆灭大秦帝国,斩杀秦军将士超过四十万人,更为了彻底断绝秦国如六国一般的死灰复燃可能,就非得尽灭秦王室宗族,摧毁其贵族世家。血海深仇导致故秦遗民对其恨之入骨,也没有任何可能收得秦人拥戴,难以御使其为己用,更勿论在关中立足,以为根基。

项羽部几万楚军战力精良,冠绝天下,是项羽争霸的根本,军心思归人情之常,身为主帅也不得不俯仰麾下将士的意志,所以才有“衣锦夜行”之叹。那个吐槽“沐猴而冠”被烹杀儒生的建议,犹如痴人说梦。

鸿门宴后,项羽头号大敌已经并非刘邦,而是义帝为首的已经恢复六国的旧王族们。所以在项羽的角度看来,刘邦非但不是敌人,而是作为新兴诸侯之一的代表,可以作为一定程度的盟友,安排在巴蜀汉中,可以和三秦王彼此牵制。毕竟项羽两人从前在项梁账下关系甚好,同甘共苦,并肩作战,(也包括狼狈为奸,一起屠城……),结为异姓兄弟,以项羽的“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的为人,感情并非虚假。

甚至项羽之所以会在鸿门宴后告诉刘邦,是其账下左司马曹无伤告的密,看似无谋之极;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不过是一个年轻人因为借势算计了自己的兄长,有些歉疚,向长兄道歉卖好之举罢了。

项羽的分封方式,其后亦为刘邦全盘继承,甚至就连延绵四百年的汉朝的国号,并成为之后汉民族名称的“汉”字,来源也是项羽这次分封刘邦为“汉王”。

西汉时成书的《史记》将项羽列入本纪,并非单因作者对项羽的何等偏爱,而就是源于项羽的这次分封,是汉王朝的上溯法统之由来。

刘邦的汉王,既非自封,亦非名义上的天子“义帝”所封,而是“政由羽出”的西楚霸王项羽所直接封授。同理亦将陈胜这个在后世王朝史书中只会享受反贼待遇的草莽,列入世家,表彰张楚政权的首义反秦之功。

(ps:而太史公同样偏爱的韩信就只入列传,原本以其曾为齐王、楚王,以及为汉朝开国立下的赫赫战功,和张良萧何等一样,一个“淮阴侯世家”怎么也当得起。)

【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史记·项羽本纪》

【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后汉书·志第二八·百官五》

当然随着几百年后汉王朝政权巩固,就不再认项羽的法统了。东汉班固修《汉书》就只将项羽和陈胜合传,秉承「秦朝灭亡后,汉王刘邦和楚王项羽都是楚义帝熊心的臣子,项羽弑君,刘邦讨逆」的历史观。

总结:汉胜楚败,天命使然,非因鸿门。

刘邦起兵时都48岁了,就比刚归天的秦始皇小3岁而已;项羽起兵才24岁;两个宿敌根本不是一代人。

所以作为年纪比项羽大了一辈、人生阅历远非项羽可比的长者,刘邦当然有一肚子的人生经验可以教育项羽这个年轻人。

【独沛公素宽大长者】【诸侯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盖以沛公之为长者尔。】

除了个人勇武、军事指挥能力不及项羽外,其余用人识人、智谋权术、政治声望,刘邦都远在项羽之上,最后得以龙飞在天,那是他自己雄才伟略、理所当然。

楚汉战争中,项羽采取的斩首刘邦的战略完全正确,事实上之后三次将刘邦逼入生死一线的绝境。

彭城之战大胜,本可一战击杀刘邦,却被突起的沙暴所阻;两破荥阳,刘邦亦能在城破后幸运逃脱;

这正说明刘邦实为天命在身,天意如此,实非人力所能抗,却绝不是项羽“妇人之仁”,鸿门宴没有杀死刘邦的过失。

标签:

更多文章

  • 心狠手辣又愚昧不堪的慈禧太后,想通过这个方法让雷劈死光绪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晚清政府能够如此腐败,将国家败坏的如此彻底,与后期慈禧掌权离不了关系,昏庸的慈禧太后,即使说她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罪魁祸首也不为过。历史上关于慈禧太后的评价非常两极化。一是把她描述成一个慈祥、可爱、温情、得体的老太太。1898年12月13日,慈禧太后接见各国公使夫人,据事后的记载来看,慈禧太后显然得

  • 在看脸的古代后宫,嫔妃们的保养手段都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现代女性的保养化妆品之丰富,对于广大男性同胞来说简直是一门玄学。那么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深宫中的嫔妃们是如何对自己的容颜进行保养的呢?在皇权社会,皇帝不仅拥有正宫皇后,还有数量众多的妃嫔。这些妃嫔在面临残酷竞争的同时,还不得不与她们最大的敌人斗争,那就是时间。日月如梭,容颜易老。每个嫔妃都会挖空心

  • 武则天的儿媳想学婆婆大权独揽,成为第二个女皇,奈何才能不够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武则天掌权接近半个世纪,给全国的女性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女性地位大大提高,因此就有一些女人想效仿武则天的路子,也做一下皇帝的位子。韦皇后杀了中宗后,晋升为皇太后,离执掌天下也就一步之遥。不过,可怜的是,韦皇后虽然有当女皇帝的野心,却没有武则天的睿智,也没有武则天的手腕,更没有武则天的好时机。有武则

  • 千年前的南宋官窑,究竟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收藏价值?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瓷器是我国极其重要的一个发明,它经过时间的沉淀,已经从单纯的生活容器上升到艺术品的高度,南宋官窑瓷器就是瓷器艺术加工的精美作品。很多人喜爱南宋官窑,可以说它代表着八百年前中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不过,它产量有限,传世极少。南宋覆灭后,官窑被毁,工匠失散。现传世珍品不足百件,且多散落在世界各地。南宋官

  • 清朝这种最高级别的上访,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权限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我们现代的上访制度其实有迹可循,早在清朝就有一套合理的上访制度了,官员的轿子走在街上被拦住告御状也不是没有发生。在清代,存着着合理的上访制度,其中最高级别的上访,当然是告御状,当时也叫做“叩阍”。据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975页)记载了叩阍的详细情况:“凡冤狱不得直

  • 忍辱负重七十载,一朝亮剑天下知,汉武帝北伐匈奴战争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自周天子确立分封制以来,东周诸侯并起,那个时候匈奴就开始骚扰我国边境,一直到元朝灭亡,匈奴和汉族都是水火不容的敌人。中国,是谓中央之国。在两千年以前,我们古人说的中国,不是今天的中国,它不过是今天中原河南一带。而当时人说的天下,不过大约等于今天的中国。那时,我们的活动区域,还只是在东亚。那时,我们的

  • 她是春秋时期的大美人,却为什么不如西施有名?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说起春秋时期的美女,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就是西施了,但其实在同一时期还有另一位姿色不输于她的美人,她就是毛嫱。毛嫱是春秋时期的美女,其美名与西施并列,更有美于西施的说法。毛嫱是沉鱼落雁的原型吗?毛嫱和西施谁更美呢?针对这个问题,史书中记载的不全相同,说法不一,下面就来看看毛嫱的资料。春秋美女毛嫱是

  • 历史上最早的形象代言人,连广告费都省了!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商品依靠形象代言人进行宣传,这种方式在现在流量当道的时代很是受用,脑残粉无论如何都会为偶像陶谦消费,其实这种营销方式早在古代就有先例了。用于直接促销的常见形式:如今的电视广告、图书出版等行业中,就是名人在商品上签名,名人推荐产品引来广大消费者争相购买的例子不在少数。所谓名人,泛指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

  • 梁山好汉是如何对付贪官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打着替天行道旗号的梁山好汉,真的能够掀起什么大风大浪吗?还是说众将士有能力,只是宋江没有这个反叛的心思?水泊梁山自晁天王死后,宋江一伙便将聚义厅的招牌换成了忠义堂,并竖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替天行道”就含有向朝廷媚好的意味,按宋江的意思说就是:“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

  • 顺治帝福临是入关后第一位皇帝,他的生母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清朝入关之后,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帝,他父亲皇太极驾崩的时候,顺治还是个孩子,因此就由他的叔叔多尔衮代为摄政。那么历史上顺治的生母是谁呢?顺治的母亲是谁?清朝历史上,有一位出家当和尚的皇帝,他就是顺治。自古母子情深,知子莫若母,那么顺治的母亲又是谁呢,这得从顺治的叔父多尔衮开始说起。顺治昭陵顺治的父亲是